<p class="ql-block">在阴雨绵绵的下午,我在京有时间顺便来到宣武区菜市口不远的法源寺游览。</p><p class="ql-block">在京城高楼大夏密集的地区,一座古刹隐藏在老旧居民区里。在北京大著名的古迹公园我基本上都看过,但这个小寺院还没来看过。当天中午和同学相聚后有些时间并且还离的不远,那就来参观吧!进入寺院没有安保、没有门票、不用证件,每人可拿三支香,啊!在京城还真少见的古迹寺院如此开放。</p><p class="ql-block">当我们去的路上已经阴天蒙蒙细雨,参观完后雨开始哗哗下起来。真是感谢苍天眷顾我们顺利看完这个古寺院!</p> <p class="ql-block">从菜市口的西砖胡同进去几百米的距离就到了法源寺。</p> <p class="ql-block">网上百科介绍</p><p class="ql-block">北京法源寺位于北京宣武门外教子胡同南端东侧,它不仅是北京城内历史悠久的古刹,也是中国佛学院、中国佛教图书文物馆所在地,是培养青年僧侣和研究佛教文化的重要场所,1983年(癸亥年),法源寺被国务院确定汉族地区佛教全国重点寺院。</p> <p class="ql-block">北京法源寺</p><p class="ql-block">法源寺占地面积6700平方米,建筑规模宏大,结构严谨,采用中轴对称格局,由南往北依次有山门、钟鼓楼、天王殿,大雄宝殿,悯忠台、净业堂、无量殿、大悲坛、藏经阁,大遍觉堂、东西廊庑等,共七进六院,布局严谨,宽阔庞大,是北京城内保存下历史悠久的古寺庙建筑群。在法源寺内,不可不提的是那满庭院的紫丁香,每到四月,院中的丁香便紫雾般在暖春中开放,与寺中高可参天的古槐,墙角石盆中含蕊吐香的兰草,丁香树下悠闲跑动的放生动物,共同构筑出一派世外桃源的清幽景象。</p> <p class="ql-block">寺内还有很多的僧侣进进出出</p> <p class="ql-block">历史变迁</p><p class="ql-block">法源寺 自其初创至今,已有1300多年历史。据《元一统志》记载,法源寺始建于唐朝,初名"悯忠寺"。贞观十九年(645年),唐太宗李世民为哀悼北征辽东的阵亡将士,下达诏令在此立寺纪念,但未能如愿。武则天万岁通天元年(696年)才完成工程,赐名:"悯忠寺"。安史之乱时,一度改称"顺天寺",平乱后恢复"悯忠寺"的名称。唐末景福年间(892-893年),幽州卢龙军节度使李匡威重加修整,并增建"悯忠阁",阁甚雄伟,有"悯忠高阁,去天一握"之赞语。辽清宁三年 (1057年),幽州大地震时,悯忠寺被毁,辽咸雍六年(1070年)奉诏修复后又改称"大悯忠寺",从而形成今天的规模和格局。明朝正统二年 (1437年),寺僧相熔法师募资进行了修葺,易名为"崇福寺"。</p><p class="ql-block">清朝,朝廷崇戒律,在此设戒坛。雍正十二年(1734年),该寺被定为律宗寺庙,传戒法事,并正式更改为今名"法源寺"。</p> <p class="ql-block">进入山门后都是左右钟鼓楼</p> <p class="ql-block">法源寺佛教地位</p><p class="ql-block">律宗是佛教发展到唐代,国家统一,佛教内部也需要实行统一的戒律以加强自己组织的情况下,由道宣创立的一个宗派。道宣创立的律宗学说,主要是"心识戒体论"。所谓"戒体",指弟子从师受戒时,授受的作法,在心理上构成一种防非止恶习的功能。律宗把戒分为止持、作持两门:"止持"是"诸恶莫作",规定比丘250戒,比丘尼348戒作持。是"众善奉行",包括受戒、说戒和衣食坐卧的种种规定。</p><p class="ql-block">明代开国皇帝朱元璋原来出身僧侣,鉴于农民利用宗教起义的历史事实,对佛教进行整顿,扶正祛邪,保障了佛教在安定环境中的正常发展。清朝是继承明代佛教政策的,它之所以在法源寺设戒坛,定其为律宗寺庙,意在宣扬"诸恶莫作","众善奉行"的律宗教义,对人民进行"治心"。</p> <p class="ql-block">《御制法源寺碑文》</p><p class="ql-block">人以为戒在是即法在是,未知其法之源也;即谓摄心明戒,亦只知心之说,而源仍未及知也。""源不可不达矣,(必须)识心达本源",并且联系社会现实解说"达源"乃"巨而忠国孝亲,制行立事;细而饮食起居,日用常行",还说"本皇祖劝善至意,书'存诚'之颜,揭示万古达源之要",从而点明了崇尚律宗的要旨。因此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法源寺应诏再次整修,竣工后乾隆皇帝亲自来到法源寺,御书"法海真源"匾额赐寺,此匾至今仍悬挂在大雄宝殿上。乾隆皇帝还在寺内写下了"最古燕京寺,由来称悯忠"的诗句。在这里,"法海真源"的意义表露的很明白,即:千条万条戒律、刑律,都是"流",内心存诚才是"源"。从宗教本身的意义来讲,法是梵文Dharma的意译,通指包括佛教教义在内的一切事物。弘扬佛教,追本溯源的话,就首先要抓住律学,从而突出了法源寺作为佛教律宗寺庙的重要地位。</p> <p class="ql-block">珍贵文物</p><p class="ql-block">法源寺天王殿内正中供奉着明代制作的弥勒菩萨化身布袋和尚铜像,高1.12米,袒胸露怀,欢天喜地。弥勒佛背后是勇猛威严的护法神韦驮坐像,明代铜铸,高1.70米。两侧是明代铜铸四大天王像,十分珍贵,皆高1.20米。大雄宝殿正中供奉"华严三圣",既毗卢遮那佛。文殊和普贤菩萨像。为明代制作,木胎贴金罩漆。正中的毗卢遮那佛端坐在须弥座上,像高:米,脑后背光,通高3.97米。</p><p class="ql-block">文殊、普贤分立两旁,像高2.14米。这三尊塑像,妙相庄严,雕制精美,在明代塑像中可推上乘。大殿两侧为十八罗汉坐像,像高约1.35米,木胎贴金,为清朝制品。</p><p class="ql-block">此外,法源寺还留存有许多佛教文物,二十世纪初,寺里收藏有清龙藏经,赵子昂、吴道子所画的菩萨像以及其他许多名人手写金字经,墨宝等。因历史上接连不断的天灾人祸,许多宝物如今已不知所踪,但是寺里遗留下的各个时期的佛像和法器也足够访客盘桓大半日。从这些风格迥异的佛教造像上,依稀可见当初的繁盛荣辱。</p> <p class="ql-block">历史故事</p><p class="ql-block">法源寺在历史上久负盛名,是北京城内一座历史悠久的古刹。宋钦宗赵桓被金兵俘虏北上,就曾囚居在这里。元二十六年(1289年),宋遗臣榭枋得抗元失败,遁隐建宁(今福建省建瓯县)唐石山中,后被元军所俘,押至大都(北京),拒不降元,也在此寺绝食身亡。</p><p class="ql-block">据李敖的《北京法源寺》考证,著名变法维新人物谭嗣同,在刑前,也曾到法源寺一游。那一段刀光剑影的历史,如今也被历史的时光隧道锁闭。不变的,是黄昏中飞起飞落的群鸦以及荡涤心灵的暮鼓晨钟。</p> <p class="ql-block">看这个石鼎残破不全后用铁件加固</p> <p class="ql-block">乾隆皇帝御书"法海真源"匾额赐寺</p> <p class="ql-block">千年的古寺,千年的见证,千年的宁静 。一座千年的古寺就是历史!</p><p class="ql-block">闹中取静,观古论今。今日沧桑,来日方长!</p><p class="ql-block">谢谢来访观看!</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