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中老摄协上海老年学会新曲阳支会</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2024年9月</div> <div><br></div>上海的近代建筑是中国近代建筑史上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独特的风格和特点。比如:<br> <br>外滩建筑群:位于黄浦江畔,是上海最具代表性的近代建筑群体之一。这里汇聚了各种不同风格的建筑,如古典主义、文艺复兴、巴洛克、折衷主义等,被称为“万国建筑博览馆”。<br><br>石库门建筑:石库门是上海最具特色的民居建筑之一,起源于19世纪中叶。它融合了中国传统建筑和西方建筑的元素,具有独特的外观和布局。石库门建筑通常为两层或三层,有一个小天井和一个狭窄的弄堂。<br><br>花园洋房:花园洋房是上海近代建筑中的一种高档住宅形式,通常为独立式或联排式建筑,有宽敞的花园和庭院。这些建筑多采用欧式建筑风格,外观华丽,内部装修精美。<br><br>商业建筑:上海的近代商业建筑也非常有特色,如南京路步行街、淮海路商业街等。这些建筑多采用现代建筑风格,外观简洁大方,内部设施齐全。<br> <br>另外,还有些上海近代建筑是民族风格的,比如旧上海特别市政府大楼、民国时代的寺庙建筑等。<br><br>上海近代建筑以其独特的风格和特色,成为了上海城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和中国近代建筑史上的重要遗产。这些建筑不仅具有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也是上海城市发展的见证和记忆。<br><div><br></div><div><br></div> 标题作品: 龚仰东《慎余里》 <br> 在天潼路众多的石库门里弄中较有特色的当属位于天潼路847弄的慎余里。这条建于1932年的石库门里弄,南抵苏州河,北接天潼路,南北都设置门楼。面朝天潼路的弄口门楼上部有着西方装饰艺术派风格,两侧有壁柱,上部为过街楼。过街楼的四扇窗户窗框漆成朱红色,中间两扇两侧有壁柱,窗户下面镶嵌着白底黑字的“慎余里”三个大字,用水泥汰石子几何纹线条装饰,再下面有个覆盖着绿色琉璃瓦的中式屋檐,下面是暗红色石材砌成的门框,透射出中西合璧的海派风情。<br> 如今,经过复建修缮后重新亮相的慎余里,成为苏河湾万象天地一部分,已成为市民的网红打卡地。<br><br> 杨宁宁《外滩建筑群》<br> 外滩建筑群。这里矗立着52幢风格迥异的古典复兴大楼,形成于上世纪初至30年代,代表了当时世界建筑设计和施工技术的一流水平,被誉为“万国建筑博览会”。<br> 在本集美篇的最后,还有旋转90度的本照片,可以更清晰地看到“万国建筑博览会”。<br> 作品欣赏: 姚重照《丰田纱厂铁工部旧址》<br> 丰田纱厂铁工部旧址的地址位于上海市长宁区万航渡路2318号。<br> 这个旧址建于1921年,具有丰富的历史和文化价值。现存的原建筑包括恒温车间烟囱、办公楼、食堂、大课堂、织造车间和配电间等。其中,恒温车间烟囱高达35米,是上海早期使用钢筋混凝土材料的建筑之一。办公楼现已改为丰田纺织陈列室,展示了丰田纱厂的历史和纺织技术的发展。此外,还有一栋建于1964年的大型车间,建筑面积为4212平方米,采用了大跨度钢结构气楼屋架。这个旧址不仅见证了上海工业的发展历程,也反映了中国纺织工业的历史变迁。如今,虽然部分建筑已经经过了修葺,但仍然保留了其原始的风貌和历史痕迹。<br> 姚重照《胜利电影院》<br> 胜利电影院,原名好莱坞大戏院,融入中国元素弧形的欧式建筑。在由乍浦路、北海宁路、海宁路分隔而成的五道路口,像一艘准备迎接风浪迎接阳光的船。热爱电影又居住于虹口的鲁迅曾多次去该院观看电影。1949年,上海解放后,影院更名为“胜利电影院”<br> 姚重照《新祥里》<br> 位于虹口区四川北路1569弄的新祥里,是建于1932年的新式里弄,距今90余年,与周边的大德里、恒安坊等,形成了四川北路沿线的建筑群。热播剧《繁花》中,有这样一个片段——范厂长问汪小姐:“你什么地方的?”汪小姐回答:“虹口的。”之后,她还详细说了地址:“四川北路1569弄。”剧中,汪小姐说:“范志毅是我邻居!”现实中,这里还确实曾经是范志毅小时候居住的地方。<br> 谢小妹《上生会所茑屋书店》<br> 上生会所1920一1940是旧上海租界的“哥伦比亚乡村俱乐部”,现在的“茑屋书店”抗战时期曾是日军军事集中营。<br> 小妹《泰晤士天主教堂》<br> 泰晤士天主教堂建于1863年,由英国传教士倡导兴建,至今己超过150的历史。<br> 谢小妹《玉佛禅寺》<br> 玉佛禅寺建于1882年,由普陀山慧根和尚从印度礼佛朝拜归来时途经缅甸请得玉佛并在上海建立寺庙供奉,是上海著名佛教寺院之一。<br><br> 俞金德《光陆大楼 》<br> 光陆大楼建成于1928年,是上海第一座巴黎式大剧场,由鸿达洋行设计,具有装饰艺术风格。<br> 俞金德《上海体育大学的办公楼》<br> 旧上海特别市政府大楼,现为上海体育大学的办公楼。该建筑是民国“大上海计划”中最先落成的涂彩飞檐梁柱式建筑,由著名设计师董大西主持设计。大楼外观采用端庄内敛的墨绿色,屋檐边缘有明黄色的彩带,温和精致。<br> 俞金德《外滩源新天安堂》<br> 外滩源新天安堂位于上海市中心的黄浦区南苏州路107号,是一座具有120多年历史价值的哥特复兴式建筑。它建于19世纪,由旅沪英国侨民建成。<br> 宋家仁《上海自来水厂》<br> 上海自来水厂坐落于黄浦江边杨树浦路830号,建于1883年,是中国第一家自来水厂。英国人造,古典哥特城堡风格。<br> 宋家仁《韬奋楼》<br> 韬奋楼在华政长宁校区(原圣约翰大学)内,建干1879年,建筑以中西结合的风格。<br> 宋家仁《邮电大楼》<br> 四川路桥下的邮电大楼建于1922年,巴洛克的钟楼建筑。<br> 罗达明《外滩天文台》<br> 外滩气象信号台是一座圆柱形建筑,由当时的西班牙建筑师阿托奴博(ATONOBO)设计,称“阿托奴博”风格建筑,是洛可可风格的简约化。<br> 罗达明《外滩万国建筑群》<br> 罗达明《邮电大楼》<br> 上海邮政大楼融合了英国古典主义和欧洲折衷主义建筑风格。 孙德华《上海时装商店》<br> 上海时装商店系原先施公司大楼旧址,由德和洋行设计,华商顾兰记营造厂承建,1917年10月20日竣工开业,1956年成为国营南京路时装商店。<br> 孙德华《上海造币厂》<br> 上海造币厂系原中央造币厂旧址,位于普陀区光复西路17号,1922年经北洋政府核准建造,1930年竣工。<br> 孙德华《上海装潢总汇》<br> 上海装潢总汇(曾是上海五金批发部)系原中法大药房旧址,位于北京东路芝罘路口,1929年由富商黄楚九出资建造。<br> 李桂楼《和平饭店》 <br> 和平饭店。据介绍: 1929年当时富甲一方的英籍犹太人爱利斯.维克多.沙逊在上海外滩建造了一座饭店,当时叫“华懋饭店”。饭店落成以后,名噪上海,以豪华著称。解放后,饭店于1956年重新开业,起名和平饭店。<br> 李桂楼《上海海关大楼》<br> 上海海关大楼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年,当时清政府在上海设立了江海北关。在1891年由英国工程师设计,并于1893年完工。1925年,海关大楼进行了重建,1927年竣工。这座大楼不仅是?外滩建筑群中的一部分,而且其?钟楼高度达到了79.2米,成为亚洲第一大钟的所在地。<br> 李桂楼《外滩建筑群》<br> 清晨外滩建筑群。2021年10月24日参加“和平饭店一日游”,25日清晨登上和平饭店顶楼,想拍日出,天公不作美,没有拍到。随手拍了清晨外滩建筑群,时间为5点45分,天还未亮。这一举动有点儿意思!<br> 陆少裕《提篮桥监狱》<br> 提篮桥监狱建造使用至今123年历史,曾被称为“遠东第一大监狱"。新中国成立后使用时间最久。高逢期关押8000多犯人。整个监狱占地60亩。至今监狱已搬迁至青浦区新址,名称仍为“上海市提篮桥监狱"。<br> 陆少裕《下海庙》<br> 下海庙,位于上海市虹口区昆明路73号。当时夏海义王庙地处下海浦,长江船只入海处,现正对庙门的马路就叫海门路,居民船民进庙烧香,常常提篮而过桥,故名提篮桥。<br> 陆少裕《舟山路公房》<br> 舟山路公房曾经是犹太人避难居住的地方。建筑已经修缮,历史也已久。<br> 叶蔚菁《漫步多伦路》<br> 多伦路(Duolun Road)位于上海苏州河以北的虹口区中部。动静相间一里有余。原名窦乐安路(Darroch Road),以曾受到清朝光绪帝接见的英国传教士窦乐安命名。<br> 叶蔚菁《大上海》<br> 郭纯享把他多伦路的博物馆命名为“大上海1933”,原因之一是博物馆所在的楼建于1933年。此外,他认为上世纪30年代上海经济发展迅猛,堪称是一个“黄金年代”。 <br> 叶蔚菁《同济里》<br> 在虹口区的同心路上,还有着一片保存的及其完整石库门建筑群——同济里。 同济里始建于1925年,历经百年沧桑。<br> 张忠德《上海划船总会旧址》<br> 张忠德《三观堂》<br> 位于上海虹口区江湾镇万安路359号的三观堂,原名“三官堂”。始建于清康熙元年(1662年),本是一处道教活动场所。以后住院道士逐渐离庙,香火不旺。至光绪十四年(1888年)时,改为佛教庙宇。<br><br> 张忠德《杨树浦水厂》<br> 杨树浦水厂始建于公元1881年8月,于1883年8月1日正式向外供水。是全国供水行业建厂最早,生产能力最大的地面水厂之一。 建筑的外形为英国传统城堡形式。<br> 孙伟众《雷士德工学院旧址》<br> 建造于1934年的雷士德工学院旧址位于东长治路505号,一经建成,便成为近代上海著名的工科类院校。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学校旧址先后作为上海航务学院和上海海员医院使用。<br> 孙伟众《雷士德工学院旧址》<br> 雷士德工学院由德和洋行设计,钢筋混凝士结构,1934年竣工。装饰艺术派风格。平面Y形,主人口为尖券口廊。其顶都冠露肋穹顶塔楼,两翼跌落成台阶状造型。<br><br> 孙伟众《雷士德工学院旧址》<br> 上海市人民政府1994年2月15日公布东长治路505号为上海市第二批优秀历史建筑(保护类别为三类)。现在为上海创新创意设计研究院。<br> 花金玉《上海历史博物馆》<br> 上海历史博物馆,它是旧上海十里洋场的跑马总会,设计于1926年,1933年竣工,一直以来都是上海的文化地标之一。在成为上海历史博物馆之前,这里曾经入驻过上海博物馆、上海图书馆,最后是上海美术馆。直到2012年10月1日,迎来了长达6年的修缮和维护。经过6年修缮之后的它,以“上海历史博物馆”的新身份重新回归。<br> 花金玉《上海音乐学院》<br> 上海音乐学院坐落于以淮海中路、汾阳路、复兴中路、宝庆路为主交会而成的音乐街区内,在这片“梧桐乐·音乐街区”中,有深厚的人文底蕴与人文旗帜,踏入上海音乐学院,仿佛步入了充满艺术氛围与音乐魔力的殿堂。每一栋建筑都蕴含着故事,从百年的历史老建筑到现代的音乐厅,每处都见证百年名校的历史底蕴与新时代的开拓创新。<br> 花金玉《上海大世界》<br> 上海大世界始建于1917年,由?黄楚九创办。这个游乐中心具有丰富的历史背景,曾是远东第一游乐场,以游艺杂耍和南北戏曲、曲艺为其特色,12面哈哈镜成了“大世界”独有的吸引物。大世界在2017年经过修缮后重新开放,至今已有107年的历史。<br> 李国浩《上海市眼科医院》 李国浩《上海市眼科医院》 李国浩《上海市眼科医院》<br> 虹桥路1440号,坐拥11幢2-3层西班牙式花园住宅,始建于1930年,每幢建筑面积约400多平方米,总建筑面积约4809平方米,每幢建筑的绿化面积733平方米,绿化总面积达7000平方米,总用地面积11700平方米。这里原是陈香梅父亲陈应龙的私人住宅,11幢西班牙式住是陈应龙为他的子女准备的,其中一幢便是陈香梅的。陈香梅应是1945年一1949年间在这花园住宅里居住过。四年前,上海市眼病防治中心正式入驻。作为上海为数不多并保留至今的西班牙风格建筑,保留了西班牙整体建筑风格、绿地面积等外观元素。外观基本保留了曾经元素。<br> 俞玉敏《茑屋书店》 俞玉敏《向往》<br> 俞玉敏《在游泳池留念》<br> 上生新所位于上海市长宁区,是一个集文化、创意办公、商业、餐饮、零售于一体的综合性文化生活圈。其内部有孙科别墅、哥伦比亚乡村俱乐部、海军俱乐部及附属泳池等多栋建于民国的历史建筑和工业建筑。这些建筑在经过修缮和更新后,如茑屋书店等开业,被赋予了新的生命,成为上海市民工作、休闲、消费、娱乐的新场所。<br> 王海玲《美丰大楼》<br> 原址为1897年的美丰洋行<br><br> 王海玲《茑屋书店》<br> 原址为拥有百年历史的哥伦比亚乡村俱乐部<br> 王海玲《上海音乐厅》<br> 原址是建于1930年的南京大戏院<br><br> 赵鸿安《衡山路10号》 赵鸿安《衡山路10号》 赵鸿安《衡山路10号》<br> 原美童公学,现(中国船舶重工公司上海船舶设备研究所)所在地,衡山路10号,建于1922年。由美国设计师设计。设计主要模仿费城独立厅。建筑面积4602平米,属于美国文艺复兴式。<br> 李伟民《大世界》 李伟民《上海历史愽物馆》 李伟民《远东饭店》 孙庆乐《1933老场坊》<br> 虹口1933老场坊,位于上海市虹口区沙泾路,原名上海工部局宰牲场,曾是远东最大、最现代化的屠宰场。<br> 孙庆乐《1933老场坊》<br> 1933老场坊的建筑风格独特,融合了古罗马巴西利卡式风格和中国传统“天圆地方”的理念。其无梁楼盖、伞形柱、廊桥、旋梯等设计元素,体现了功能主义与美学的完美结合。2005年被列为上海市第四批优秀历史建筑,2019年被纳入第二批中国工业遗产保护名录,同年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br> 孙庆乐《1933老场坊》<br> 老场坊现已成为一个集历史保护、旅游观光与创意产业于一体的多功能园区。它以文化创意园的形象对外亮相,承接了众多影视剧拍摄、品牌发布、时尚秀场、高峰论坛、团建活动等。<br> 夏惠华《光陆大楼》<br> 光陆大楼:1925年斯文洋行投资,鸿达参与设计建造,1928年竣工,装饰艺术风格,上海第一座巴黎式的大剧场。<br> 夏惠华《原天安教堂教会公寓》<br> 原新天安教堂教会公寓,毕士莱洋行设计1899年竣工,砖混结构,具有新古典主义风格特征。建筑平面为矩形,平屋顶,清水红钻外墙,立面构图严整、规则,北立面横纵三段式构图。细部装饰典雅,阳台立柱为爱奥尼柱式。曾为新天安教堂(1866年建)神职人员宿舍。<br> 夏惠华《原公济医院副楼》<br> 原公济医院副楼,原始功能为厨房楼。玛礼逊洋行1918年设计,钢筋混凝土结构,西式风格,局部带有文艺复兴风格特征。高五层,平屋顶,红砖清水外墙,局部有水泥仿石材饰面,立面窗楣装饰精美,北立面有族徽装饰。<br> 曹林《老市府大楼》<br> 原上海工部局大楼始建于1922年<br> 曹林《平安大楼》<br> 原静安寺公寓始建于1925年<br> 曹林《武康大楼》<br> 原诺曼底大楼东美特公寓始建于1924年<br><br> 庄文玉《半岛1919创意园》<br> 位于宝山区,原中国纺织巨头大中华纱厂所在地,始建于1919年,后为上海市第八棉纺织厂。<br> 庄文玉《走进张园》<br> 庄文玉《走进张园》<br> 张园始建于1882年,是上海最大石库门建筑群,现被誉为“海上第一名园”。<br> 杨宁宁《1933老场坊》<br> 1933老场坊。?原名为上海工部局宰牲场,建于1933年。该建筑布局宛若迷宫,空间却次序分明,体现了建筑艺术与生产工艺的完美结合。<br><br> 平丽华《今潮八弄》<br> "今潮八弄"在修旧如旧”的基础上,百年历史建筑注入了新的文艺元素,公益坊完成了华丽的转变,成为沪上新晋的网红文化艺术新地标。<br><br> 平丽华《乍浦路》<br> 平丽华《乍浦路》<br> 乍浦路在1864到1904年分段辟筑路,以浙江省乍浦县命名。南北走向,全长1038米,宽8米,南起河南路桥,北抵武进路。<br><br> 吴秋萍《金陵东路骑楼》<br> 金陵东路是上海唯一具有骑楼风貌的街道,骑楼建设距今近100年,整齐划一,绵延1公里多,非常壮观。<br> 吴秋萍《上海邮政总局大楼》<br> 上海邮政总局大楼于1924年建成,英商思九生洋行设计,华商余洪记营造厂承建,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具有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流行于欧美的折衷主义建筑风格。<br> 吴秋萍《益丰大厦》<br> 益丰大厦。始于1911年的“益丰大厦”,在上海近代文化高尚缩影的外滩源,历经黄浦江无数的潮起潮落,见证上海一个世纪的人文绵延。2012年华丽演变为“益丰外滩源”,成为上海外滩源乃至外滩区域内品牌、业态最为丰富的高端购物中心。<br> 杨宁宁《杨浦图书馆旧址》<br> 杨浦图书馆旧址。原为上海市立图书馆,建于1936年?。?该建筑是当时“大上海计划”中的主要建筑之一,被称为“小故宫”<br><br><br> 傅凌云《海上小白宫》<br> 这幢建于1905年的建筑,是法国后期文艺复兴建筑风格的花园住宅,也是建筑大师邬达克的作品。原为法租界公董局总董的官邸。<br> 抗战胜利后,是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西太地区第一任办公地。<br> 解放初,陈毅市长曾在此工作、居住。<br> 1954年为中苏友好机关办公地点。<br> 1960年后,上海工艺美术研究所迁入使用至今。现为上海工艺美术博物馆所在地。<br> 傅凌云《马勒别墅》<br> 马勒别墅建成于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为英籍犹太商人爱立克?马勒所兴建北欧挪威式建筑。<br> 据传,爱立克?马勒有一个可爱的女儿,在睡梦中进入了一个“仙境”,梦醒后,女儿就把“仙境”中见到的房子画了下来,马勒就要求建筑师按照女儿的画设计房子。<br> 傅凌云《上海绿屋》<br> 绿房子于1938年落成,是著名的匈牙利籍建筑大师邬达克在上海完成的最后一件作品,因其建筑和围墙大量采用绿色面砖而得名。后成颜料大亨吴同文的私邸,曾被冠以“远东第一豪宅”的美名。<br><div><br></div> 龚仰东《丁香花园》<br> 坐落在武康路口华山路849号的丁香花园,成就了华山路一百年前的尊贵。如今,这紫藤缠绕、巨龙盘踞的庭院,这满园春色、馥郁芬芳的丁香,依然在诉说着那浪漫的传说。这座花园传闻是晚清北洋大臣李鸿章的私家花园,后来传给了他庶出的幼子李经迈。据说,李鸿章委托盛宣怀在上海为他的宠妾七姨太丁香置办一笔不动产,盛氏心领神会,便在海格路(今华山路)购置2.67公顷土地,特聘美国建筑大师艾赛亚-罗杰斯来沪设计。罗杰斯是现代化建筑的开创者之一,善于将卫生、消防、暖气等新设备与建筑艺术结合。他建造了一座新颖的别墅和美式大花园,园内种植了许多丁香丛,人们称之为丁香花园。<br> 但已经有人考证出,李鸿章根本就没有所谓的“七姨太”,他本人也没住过此处。只有此处曾为李经迈的住址是真的。<br> 龚仰东《国际饭店》 <br> 国际饭店位于南京西路170号,地处上海市中心区域,坐北朝南,南临人民广场。于民国二十三年(1934年)12月1日建成投用 ,自竣工起,雄踞上海乃至全国最高建筑近半个世纪。其楼顶中心旗杆于1950年11月确定为上海城市测绘平面坐标原点。<br> 国际饭店占地面积1176平方米,建筑面积15650平方米,地上22层,地下2层,高83.8米。大楼为装饰艺术派风格。<br> 2006年5月25日,国际饭店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br><div><br></div><div><br></div> 杨宁宁《外滩建筑群》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right;">2024年9月11日定稿</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