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豪威克小镇一瞥</p> <p class="ql-block">先说说这个小镇:奥克兰东区豪威克镇建于1847至1854年,是英国对新西兰脆弱移民计划产物。在几年时间里向新西兰引进2463名欧洲移民,使得当地人口数量倍增。</p><p class="ql-block">这个移民计划,是当时英国议会海外殖民事务秘书豪威克主导进行的,因此小镇就以他的名字命名。这里的居民,大多是欧洲移民后裔,《记忆花园》捐赠者莫德.尼克松女士便是其中之一。</p> <p class="ql-block">《记忆花园》位于小镇布里奇路37号,镇图书馆隔壁。莫德.尼克松女士,于1962年去世前将其居住并精心打造的私家花园捐给社区,藉此促进欧洲移民和毛利人的联系。</p><p class="ql-block">如今,这所花园仍是社区居民聚会场所,每周一至周五上午九点至下午一点对外开放。</p> <p class="ql-block">9月10日教师节,我走进《记忆花园》。迎门处树下有个标牌,上面有简介和几张历史照片。字迹不清,介绍的内容也有限。归纳一下大概有这样几层意思:</p><p class="ql-block">一,屋主莫德.尼克松女士是音乐教师,生于1870年12月,卒于1962年,享年92岁。好人有好报,妥妥的长寿老人!</p><p class="ql-block">二,《记忆花园》建于1935年至1962年间,女主人种植许多本地树木和花草,如贝壳杉和波胡图库瓦圣诞树。</p><p class="ql-block">三,女主人在1948年还写了一本书名为《泰努尔记忆花园的浪漫》,书中记述了一些重要历史信息和发生在当地的故事。</p> <p class="ql-block">花园里一共有四处房屋,这是临门口最大的一所欧式木制房间,应该是女主和家人起居生活场所。我扒窗户看看里面都是桌椅,现在应该是小镇居民聚会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这是第二个房屋,现在改为展示厅。大门洞开,脱鞋进入。</p> <p class="ql-block">展示厅的布置也极为简单,迎面墙上的老旧历史照片,默默述说着逝去的岁月…</p> <p class="ql-block">老眼昏花,我开始还以为这是女主人遗留下来手写的乐谱呢。越看越不对劲儿,用手机翻译一下才知是向上帝的祷告词。看来,女主是个基督教徒呢。</p> <p class="ql-block">这几个玩具手偶,来历不明。不知是主人家的遗物还是后人摆设。唉,展品不多,姑且充充数吧。</p> <p class="ql-block">这是第三处房子,房门紧锁,用途不明。</p> <p class="ql-block">往下走就能看见最后一间房舍,四周花团锦簇,还有养鱼池。看来这应该是主人一家修身养性的地方。没人解说只好猜呗,或许猜对了也未可知。</p> <p class="ql-block">顺着石阶而下,里面越来越宽大,也就是进入家庭园林了。里面有许多蕨类植物还有不知名的花草,少量花草前置有人工标识,也能让游客长点见识。</p> <p class="ql-block">黑树蕨</p> <p class="ql-block">罗汉松</p> <p class="ql-block">这个我认识,新西兰本地树种,随处可见的贝壳杉。在自己家后花园养植这么高大的贝壳杉树,也是绝无仅有的存在。</p> <p class="ql-block">从花园深处走出来,隔墙铁篱笆挂有一个手写的文字牌,翻译内容如下:</p><p class="ql-block">"世界上最美好的东西是看不见的,也摸不着的,它们必须用心去感受。"(海伦.凯勒)</p> <p class="ql-block">这是1960年莫德.尼克松小姐拍摄的照片,时年90岁了,真是个优雅老太太!</p> <p class="ql-block">女主人1962年去世</p> <p class="ql-block">上面的纪念碑刻是豪威克小镇居民为纪念莫德.尼克松女士而为。女主人是一位普通而又伟大的先锋女性,虽然是欧洲血统但对新西兰的归属感很强。她一生著书立说,捐献许多物品,矢志不渝为促进不同族群之间的和谐和团结而努力。</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