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法国文学大师福楼拜说:“越往前走,艺术越科学化,科学也越艺术化。两者在山麓分手,回头又在顶峰汇聚。” 李政道说:“艺术和科学就如一枚硬币的两面,它们源于人类活动最高尚的部分,都追求着深刻性、普遍性,永恒和富有意义。” 当代著名艺术家吴冠中说:“科学探索宇宙之奥秘,艺术探索感情之奥秘,奥秘与奥秘间隐有通途。” 科学家好的想象通向天理,艺术家好的想象则通向人性,两者结合,美好情感和创造美好情感的才能油然而生。</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李政道不仅阐述“科艺相通”,而且还身体力行,自己动手艺术创作,还与当代多位艺术大师结合科学主题,联袂创作了一批举世无双的科艺结合珍品:《欣赏科艺相通的画作(上)》。並捐资设立“上海交通大学李政道科学与艺术讲座基金”,举办科学与艺科艺大奖赛,先后以同步辐射、引力与广义相对论、宇稱不守恆與中微子物理、量子与拓扑、時間反演、复杂与简单、瞬间与永恒、光的粒子性、自旋、液晶、超材料等物理学前沿、交叉科学前沿、高新技术、创新创业等主题,荟萃了一批深赋科学内涵、锐意创新的科艺作品。</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遗憾的是有些作品网上收搜不到,现将我搜索到的科艺大奖𡧳作品供大家一探究竟,又有很多作品没有解说,增加了理解的难度,尽我所能提供资讯参考,供大家赏析,欢迎留言补充。</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李政道手绘的大榕树</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为祖国的科学人才培养倾注了大量心血,由他发起的中美联合培养物理类研究生计划(CUSPEA,China-U.S. Physics Examination and Application),在1979到1989的十年间,帮助九百多名年轻学子出国深造,后来成为各个行业的翘楚,成为祖国建设路上有力的 “砖瓦”。</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李政道手绘的大榕树这幅画很像他与CUSPEA学者的写照,本人还曾这样阐释这幅画作:“全中国人事实上是一个人,是全世界最大的一个人,精神相连,就跟这棵大树一样,每一个人都是同一棵树的一个枝干。”</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2015年引力与广义相对论</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2015年是爱因斯坦划时代的杰作“广义相对论”发表100周年。广义相对论用简洁的几何语言描写引力,颠覆了人们的时空观,他告诉我们.时间和空间是密不可分的有机整体,两者不可分割,任何企图把时间和空间分开讨论的行为都没有意义。具体来讲,速度和引力都会影响到时间流逝的快慢。 速度越快,引力越大,时间的流逝就越慢。</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顾铮通过摄影作品《时间-空间》(未搜尋到)来表现黑白照片不仅仅是银盐颗粒对瞬间的留存,动与静,光与影,独特的视角与组合体现人物在城市中空间关系,具有隐喻性,象征了爱因斯坦相对论对人们绝对时空观的突破。</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2016年宇称不守恒与中微子物理</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宇称不守恒理论的提出,是物理学领域的一次革命,为当时的物理学研究打开了新的大门。著名画家刘巨德教授创作了一幅寓意深刻的主题画作《恒·东方》(未搜尋到)。画面由天空、太阳和大海构成:李政道先生在研究宇称不守恒问题时的思考手稿化为天空中隐约闪烁的星辰,孕育着无限希望;宇称不守恒理论如朝阳一般,给粒子物理学研究的大海带来了光明;中微子则在大海中自由遨游。</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东京艺术大学前任副校长伊藤隆道教授的雕塑作品,以不对称螺旋组合不规则地变幻出上升的光和下降的光,达到不可思议的错觉体验;而意大利皮埃蒙特艺术协会主席里卡多·卡德洛的雕塑作品,则以两条独立的螺旋结构曲线在空中纵向延展并不对称地倾斜,寓意弱相互作用下宇称不守恒之伟大发现。</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b>2017 量子与拓扑</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在凝聚态物质中原子和电子的不同构型,量子与拓扑同时出现,会衍生出一些非常奇特物理现象,一种具有拓扑性质的新的量子态。拓扑,这个本来主要用于数学的词汇,现在已经开始用于描述和分类材料的电子结构,比如拓扑绝缘体、拓扑半金属、拓扑超导体等。拓扑最重要的一个性质是局部形变下的不变性,用物理的语言讲,就是对于环境微扰的不敏感性。这个特性使得拓扑电子材料在未来会有很多实际的应用。</p><p class="ql-block">三幅主题画同步揭幕, 四川文化厅厅长斯远《天斧神功》</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四川美院副院长张杰《邂逅》</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自由艺术家肖波《量子星空》</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艺术家韩韬创作的装置作品《薛定谔的宝箱》获得特等奖。作品以奥地利物理学家薛定谔提出的有关猫生死叠加的著名思想实验为灵感来源,巧妙地把微观物质在观测后是粒子还是波的存在形式和宏观的猫联系起来。</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混沌空间》揭示了量子之间神秘的互动关系,不平衡是导致变化的原因。</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未知》使用四方体呈现拓扑学研究对象的连接性和紧致性,隐喻科学界物质之间的巧妙关系,同时意味着社会中个体与个体之间的微妙关系。</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拓扑空间三部曲》这一作品,通过对抽象生命的理解,用三部曲过程的方式,让人们感受到了拓扑空间的脉动。</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星空》体现了动态的点在多维空间的互动、组合与分裂,寓意着科学世界璀璨的星空。</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归途与迷航》展现了周围的黑色混沌并发出的量子归位之平面上错置的空间序列。</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量子化下的莫比乌斯环》旨在体现量子与拓扑之间的关系。这些作品用抽象或具象的方式来表达了作者对量子和拓扑的科学理解,整个展览创意无限,引人遐思。</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2018 《时间反演》</b></p><p class="ql-block"><b></b></p><p class="ql-block">早在1956年,李政道和杨振宁就提出弱相互作用下宇称不守恒,即空间反演对称性的破缺,打开了微观物理研究的另一扇大门;此后,物理学家对于微观下时间反演的对称性进行了探索和研究,并最终证实了时间反演对称性的破缺。李政道在本次活动的致辞中写道:“时间之河的流动是不可逆转的,但是在想象的空间中,我们可以令时间之河倒流,并进一步研究微观环境下物理规律的时间反演对称性。”</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主题画《宙》意指古往今来所有的时间。用天地、日月、四象、八卦等元素诠释时间的无限循环。用炫丽的色彩展现科学世界的神奇与美丽。时间反演,穿透过去与未来,宇宙的奥妙即可洞察。</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作品包括雕塑、油画、水墨画、多媒体等,演绎“时间反演”这一物理学的趣味命题。</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上一秒,光》用数字交互技术,将光束与影像中的时钟关联。在光的指引下,时钟将正转或者反转,创造出时间可逆的无向感。齿轮咬合的机械钟表搭配变幻莫测的光影效果,现场表现力堪称震撼。</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先知的梦魇》则通过建立一个坍缩态的宇宙模型,在视觉上呈现宇宙由膨胀进入坍缩时的景象,并由这一主题进而追问时间乃至生命的意义。</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时间反演对称》,展现了用相近色、几何体模糊彼此的界限,模糊场景时间发展的方向,表达画面时间反演的对称性。</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人生》旨在体现时间反演对称性及其破坏的相关理论。这些作品用抽象或具象的方式来表达了作者对时间反演的科学理解,整个展览创意无限,引人遐思。</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2019年《光的粒子性》</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2019科学主题,共同带领公众穿梭于粒子物理与人工智能之间,畅想科学与艺术之美。伴随着人类不断探索和进步的脚步,宇宙大尺度观测已大到一百三十亿光年,但是我们仍然没有看到宇宙的“边际”;宇宙小尺度观测已经可以看到千万万亿分之一厘米,但也没寻到“尽头”。李政道寄语“科学家以博大的人性情怀拥抱自然之理,艺术家则以宇宙之理倾述人性之情”,号召广大科学和艺术爱好者能一起探索科学之光,领略艺术之美,挥洒创意,共究真理,同看世界。</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清华大学美术学院袁佐创作的主题画《跃变·真诚的光》,作品以明亮的色彩搭配试图想展现科学家们追求绝对的、唯一的对光的认识的跃变,以及艺术家们在寻求自我的、不重复的且有开创性的表现光的新意识,解读艺术和科学关联的相通之处,同时借当代量子物理原理反思当代绘画意识的可能性。</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上海交通大学设计学院的温世康等三人创作的《亚原子世界下光与粒子》获得一等奖。作品采用报纸不断拼贴与再渲染的方式,模拟光粒子在亚原子世界特殊条件下相撞的场景,致力于还原光粒子在相撞时给人们带来的震撼感。</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2020 《</b>粒子自旋建构纷繁世界 》</p><p class="ql-block">本届科艺活动以“自旋(Spin)”为主题,融合科学之理性思辨和艺术之感性视角,聚焦微观世界的粒子运动规律,管窥未来科技发展趋势,探寻科学与艺术的奥秘和通途。</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陈益新是一位集成光学专家,它描绘了光子。画面中天上的量子卫星、地面和海底的光纤光缆通过光子流联通,光子携带着各种千变万化的信息,传遍全球每个角落。光子无处不在,犹如画中东升的旭日一般,与人类日常生活中的各方面切切相关。不同波长的光波和光子,沿着光纤传播互不干扰,形成绚丽的“光纤彩虹”。主题画《光子科技新时代》描绘了光子科技正迈向造福人类的新时代,也预示着其将带来的光辉灿烂的美好未来。</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量子世界中粒子的一项基本属性《自旋》,电子自旋永不停止,这使电子变成了微小的像地球一样的磁铁。自旋”有时会与经典力学中的自转相类比,但实际上其本质是迥异的。自旋的应用十分广泛,相关研究也不断传来新的发现。以“自旋(Spin)”为主题,融合科学之理性思辨和艺术之感性视角,聚焦微观世界的粒子运动规律,期待科艺交流、碰撞出的火花能照亮更远的探索之路。</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两个电子,一个自旋向上,一个自旋向下,撕裂使时空分裂,形成时空太极图——一等奖作品《自旋与阴阳》用中国画表达想象,黑白的视觉冲击更是体现着微观世界的神秘。</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王埼翔《旋转世界的静点》2020</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电子自旋和星球自转,一个微观,一𠆤宏观,两个运动互不相同。行星就像宇宙中的一粒沙子,用抽象点线来创作,这是一个从微观放大的电子,又是一个被宏观缩小了的星球。</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李鸿《自旋与场域》2020</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作品以粒子自旋、地球自转,潮汐、星系自旋等画面,展现了自旋与场域间的神秘联系,从微观到宏观多层面展示了自旋现象,及其对物质世界的影响。</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俄罗斯索菲亚·捷列申科14岁《生命的本质》展示了生命螺旋性的发展进程,色彩浓烈而充满想象力。</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2021年《液晶》</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液体是可以流动的,但组成液体的原子却是固定在各自独立的空间内。液晶是一种既能像液体一样流动,又能像晶体一样与光发生相互作用非常灵活,是绝大多数现代计算机显示屏的核心材料,可以用来来制作动态、多彩的显示器。在生物领域,围绕生物体细胞的膜也具有液晶态。它们可以响应化学信号而改变形状,也是生命的核心,在细胞生长,发育和繁殖领域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代表作品包括“相变之美”“生命的核心”“液态指纹”“液晶泳池中的泳者”等,表达了对“液晶”这一科学主题的理解和演绎,以科学的理性辨析、艺术的感性领悟,让抽象的科学概念鲜活地跃动于眼前。</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液晶蝴蝶》</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2022 《超材料》</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面向中小学生开展首届“小小科艺家”大奖赛。作品展现了孩子们对“超材料”认知的独特视角,也是对李政道先生科艺相通思想的学习成果体现。</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作品《道生万物》</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道生万物,道法自然!</p><p class="ql-block">道,看似随处可见,却始终端坐在天地间,它是永恒存在的,它是分开混沌的,它是黑夜里的光,光明里的暗!</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超材料的联想》</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合•美》</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2023 《复杂与简单</b>》</p><p class="ql-block">复杂性对简单性国际学术研讨会海报</p><p class="ql-block">主题画:《流光》見上篇</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复杂与简单”,该主题源于2021年诺贝尔物理学奖,三位科学家因“对我们理解复杂物理系统的开创性贡献”而得到表彰,这标志着人类对世界探索从简单性转变为与复杂性并重新阶段。</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科学实践中“简单”与“复杂”或“简”与“繁”的关系。第一是“化繁为简”——在看似缤纷繁杂的大自然中,存在简单和谐的规律。第二是“由简生繁”——当多个简单个体相互作用时,会产生个体所不具有的、意想不到的复杂现象。第三是“简繁之间”——科学的进步和探索带来的乐趣就在于不断地挑战新的前沿,穿梭于“简”“繁”之间。</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