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15px; color:rgb(57, 181, 74);">山西医学院1977级卫生系21班学生 潘建平</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15px; color:rgb(22, 126, 251);">现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部公共卫生学院退休教师</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rgb(176, 79, 187); font-size:15px;">2024年9月10日</b></p> <b><font color="#ed2308">母校山西医科大学(当年的山西医学院)在今年建校105周年之际,发出了征集校史资料和珍贵档案的公告。</font></b> <font color="#39b54a"><b>作为“文革”后国家恢复高考的首届(1977级)大学生,尽管时光已经过去了近50年,但我确实保存有不少当时的珍贵资料和物品,可以见证那一段历史、反映那一段人生。我决定响应母校的召唤,以回馈母校的培养教育。</b></font> <h3><font color="#ed2308"><b>值此第40个教师节来临之际,衷心感谢各位老师的关爱、培养和教育!</b></font></h3>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 color="#ff8a00">注:本美篇的背景音乐《大学生之歌(1978版)》特邀中央音乐学院教师、我的小提琴网课老师刘小墨专门演奏、录制,深表谢意!</font></b></p>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b></h1>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167efb"><b>目 录</b></font></h3><br><h3><font color="#39b54a"><b>一、校史回顾<br></b><b>二、1977年国家恢复高考首届招生考试相关资料<br></b><b>三、艰辛的努力获得高考的成功<br></b><b>四、科学的春天在召唤<br></b><b>五、我的本科全部教材及学习资料<br></b><b>六、我们的临床课学习与实习<br></b><b>七、我们的专业课学习与实习<br></b><b>八、我在担任学生会和班委会干部期间的工作资料<br></b><b>九、大学毕业的日子<br></b><b>十、毕业之后</b></font></h3> 2024年8月17日上午9:30-下午16:00,我向山西医科大学档案馆、校史馆捐赠物品仪式在“山西医科大学陕西校友会”办公室举行;山西医科大学档案馆、校史馆派员4人(牛乐馆长和3名摄录人员)专程来西安参加仪式、接受捐赠并进行专题采访。 捐赠仪式由山西医科大学陕西校友会秘书长姚建强主持,赵匡会长致辞。 上午我详细介绍了各个珍贵的捐赠品的来历、历史和意义,下午介绍了当年考取大学和在校学习的相关物品,全程进行了录像。 随后牛乐馆长向我颁发了捐赠证书,并将保存在山西医科大学档案馆的我大学毕业时的自我鉴定(复制件) 赠送给我。 一、校史回顾 山西医科大学的前身是105年前(1919年4月)由山西省督军兼省长阎锡山决定并着手兴办的“山西医学传习所-山西川至医学专科学校”;之后不断演变发展,先后更名为“山西医学专门学校”、“山西医学专科学校”、“私立山西川至医学专科学校”;1937年“七七事变”以后离开太原南迁到山西省新绛县,更名为“民族革命大学医学院”,1938年3月临汾失守后又西渡黄河到达陕西省三原县,更名为“山西川至医学院”;1938年7月再从三原县迁往阎锡山管区所在地的陕西省宜川县(此时八路军总司令朱德任第二战区副司令)。1940年3月学校并入已迁在三原县复课的山西大学,更名为“山西大学医学专修科”;1945年8月日寇投降后,经在陕西省韩城县过渡,最终于1946年3月回到太原市,8月更名为“国立山西大学医学院”。1948年5月阎锡山的主力部队被歼、太原陷入人民军队的重重包围之中,7月以后国立山西大学部分师生迁入北平、8月一部分学生迁到张家口。<div>命运多舛,一波三折!</div> 1949年4月太原解放后,北平、张家口的学生均回到太原,9月与长治县的晋冀鲁豫边区白求恩国际和平医专和山西省高级助产职业学校合并成为新的“国立山西大学医学院”。1954年1月高教部批准医学院脱离山西大学独立建院,更名为“山西医学院”,仍归卫生部领导,省卫生厅代管。1996年4月4日山西医学院更名为“山西医科大学”,为省属院校。<div>(以上简史摘自《山西医科大学百年校史》,商务印书馆2019年8月第一版)</div> 这是我们上大学时期的山西医学院办公楼。 这是我们上大学时期的卫生系U型楼。 1978年3月18日我们入学教育时,学校在给我们进行专业介绍时说:我国解放前没有卫生系,解放后才设置;现在在卫生部挂号的全国高等医学院校共90所,其中只有18所办有卫生系,其中“老卫生系”只有6所(被称为“老六所”),其中东北区、中南区、华东区、西南区各1所,华北区有2所,西北区没有。 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山西医学院卫生系(卫生专业)在全国高等医学院校中属于“强势”学科,与其他5所大学的卫生系共称为“老六所”,它们为:北京医学院卫生系(现北京大学医学部公卫学院)、上海第一医学院卫生系(现上海复旦大学医学院公卫学院)、四川医学院卫生系(现四川大学华西公卫学院)、武汉医学院卫生系(现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公卫学院)、哈尔滨医科大学卫生系(现公卫学院)。在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之前,西北地区的各省医学院均没有卫生系[西安医科大学卫生系(现西安交通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的前身)成立于1986年],那时西北五省的公共卫生高级专业人员(卫生厅、防疫站、疾控中心、卫生监督所、地方病防控、职业病防控、结核病防控、传染病防控等)基本上都是由山西医学院和北京医学院卫生系招生和培养的。例如:1977年恢复高考,我们首届山西医学院卫生系在全国各省共招生128人,其中仅西北地区就招了39人(陕西9人,甘肃11人、宁夏8人、新疆11人),占总数的30.5%。 山西医学院卫生专业之所以“强势”,除了师资、学科、学术力量强外,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是:全国公共卫生权威、中国公共卫生学奠基人之一、文革前的国家一级教授邵象伊博士是这里的学科、学术带头人,并于1956年至1984年一直担任山西医学院院长,1985年至1990年任名誉院长,不断引导、强化了学院的公共卫生学科建设和学术发展。 邵象伊(1909-1990),浙江省杭州市人。国家一级教授。1929年浙江省立医药专科学校毕业,后留学日本、德国。1934年9月,江苏省镇江市成立一所中国最早培养医政人才的综合性医科学校省立江苏医政学院,他即到校执教。随后,主编发行《医政周刊》《卫生教育周刊》和抗战时期在重庆出版的《战时医政》。1935年9月发起组织中国卫生教育社,同年成立中华健康教育研究会,推动了中国早期健康教育事业的发展。1939年获德国爱兰根卫生学院公共卫生博士学位。1952年至1955年任原江苏医学院院长,1956年8月至1984年5月任山西医学院院长,1985年至1990年任名誉院长,并曾任山西省第四届政协副主席等。他终身从事卫生学教育,数十年从未脱离教学和学术研究。1957年开始任《山西医学杂志》主编,1960年主编我国第一部医学院校卫生学教材《卫生学总论》,1984年主编我国第一部《卫生学词典》。1990年7月逝世。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39b54a"><b>山西医科大学校园里的邵象伊院长塑像</b></font></h3> <div>我们在校期间的五年(1978年3月至1983年1月),恰好正是邵院长执政院长的年代,并担任刚刚成立的“学位评定委员会”主席;我们的毕业证和学位证也都是由邵院长亲自签发的。<br></div> <div>1984年6月,由邵象伊等教授主编的《卫生学词典》由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第一版,486页,528千字;我随即购买了此书并一直阅读应用;此次也捐赠给母校。<br></div> 二、1977年国家恢复高考首届招生考试相关资料 <h3><b style="color: inherit;"><font color="#167efb">1、刊发相关信息资料的《人民日报》、《山西日报》、《太原报》、《解放军报》共10份原版报纸:</font></b><br></h3> <div>在由于“文革”影响而停止了11年之久的“统一高考,择优录取”政策之后,1977年10月21日,《人民日报》在头版头条刊登消息“高等学校招生进行重大改革”,并发表社论“搞好大学招生是全国人民的希望”,开启了中国教育史上的新阶段。我随即关注,并收集了相关的资料。<br></div>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167efb">2、山西医学院招生简介(1977年11月的张贴公告):</font></b></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167efb">3、1977年山西省高考试题</font></b></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167efb">(政治、语文、数学、理化)4套(原件);</font></b></h3> 1977年12月5-6日山西省举行自“文革”停止高校招生考试11年之后的首次统招高考( 该年高考由全国各省各自命题并组织考试) ,我以“老三届”最后一届(初68)学生的身份参加了这次高考。 那年我25周岁,那天恰好是我的生日。 考试是闭卷形式,分为政治、语文、数学、理化四门。每门考试结束后,答题卷上交,原试题可以自行带出考场,所以我保留了这4份原始考题。 47年过去了,卷纸已经老化、泛黄、破损,但似乎还在无声地诉说着当年发生的沧桑巨变! 这是公平、公正、公开决定着全国亿万青年前途命运的考试与考卷! 三、艰辛的努力获得高考的成功 <font color="#39b54a"><b>1、最初的基础:</b></font> 1966年6月由于“文革”开始,我的学业停滞在初中一年级(初68届,老三届的最后一届),数学刚刚学完二元一次方程,物理和化学还没有开课(几何定理、化学元素符号和物理学定律均没有概念),外语学的是俄语。 这是1965年9月我入学初中的学生证,到1966年6月还没有进行初中一年级的期末考试就因“文革”而失学离校了。 1970年5月25日签发“初中六八届”的“毕业证明书”时,我早已随同学们到“三线”修战备铁路去了。 十年浩劫是“知识越多越反动”的年代,我的人生经历就是参加“兵团”去“三线”修铁路和在工厂当工人。 <font color="#ed2308"><b>2、悲情般的努力<br></b></font><br>好在,好在我一直向往着上大学的梦想没有泯灭,喜欢读书的习惯一直保留。当一年又一年没有希望被“推荐”当“工农兵大学生”时,便下定了决心:自学数理化,等待机会考大学!尽管那时根本不知道什么时候才会有考试入学的机会!<br><br>从1973年开始,利用每晚工作之余时间,自学初、高中数理化和语文、政治。所有的教材都没有公开的售卖,都是借来“文革”前老大学生们偷偷保留的材料。 <div><br></div><div><h3><br></h3></div> 甚至抄录了人民出版社1962年版的艾思奇主编的高校教材《辩证唯物主义 历史唯物主义》。有意思的是,上大学以后我们的政治课之一(哲学)用的就是这本书。 经过“浩劫”般的“历练”,终于“恶补”了初、高中课程,在时间上也恰巧迎来了“高考”的新周期!<div><br></div><div>幸运的是,这也是把握住了我的人生唯一的一次机会:按照山西省77年高考报名规定,初68届学生的参加高考截至年龄是25周岁,而我参加高考的那一天恰恰就是我的25周岁生日!如果此次高考失败落榜,我将再无机会上大学!</div> <h3><b style=""><font color="#167efb">3、我参加1977年高考的相关资料:</font></b></h3><h3><b style=""><font color="#39b54a">(1977年10月21日中央通知高考,山西省11月5日报名、12月5-6日高考、1978年1月16日接到初选通知、1月20日体检、3月2日接到录取通知书,3月10-12日报到入学)。</font></b></h3> (1)准考证:原件; <font color="#ff8a00"><b>(2)报名费收据(5角):原件。<br>(3)</b></font><b><font color="#ff8a00">体检费收据(9角):原件。<br>(4)初选通知书:原件。</font></b><br> <b><font color="#ff8a00">(5)录取入学通知书(1978年3月1日签发)及信封(3月2日收讫):原件。</font></b> <h3><b style=""><font color="#167efb">录取通知书(原件在报到时收回了,这是临时手工复制的,那时还没有复印机)。</font></b></h3> 1978年3月2日下午3时我收到了山西医学院革命委员会签发的《录取通知书》,从而结束了为期一年半的“山西铁路建设兵团”战士和为期六年半的“太原重型机器厂”工人经历,步入了梦寐以求的高等教育殿堂。 那年,全国报名参加高考的考生570 万人,录取率4.79%,其中本科录取率仅为2.5%。 <font color="#ed2308"><b>感谢国家在“十年浩劫”之后及时拨乱反正、恢复高考;感谢山西医学院录取了我,给了我人生转折和命运转变的机会!</b></font> <font color="#ff8a00"><b>(6)学生入学报到注意事项(1978年3月10-12日报到):原件。</b></font> 1978年3月10日,我骑着自行车、驮着行李卷,到山西医学院正式报到入学。 <font color="#ff8a00"><b>(7)学生家庭经济情况调查表(带工资学生和解放军学生不填):原件。</b></font> <div><b><font color="#39b54a"><br></font></b></div> 由于我入学前工龄满5年,按照国家统一规定,带工资上学,每月工资是39.6元。 <font color="#167efb"><b>4、山西医学院学生手册</b></font><b><font color="#167efb">和学生品德评定制度。</font></b> <h3><b><font color="#39b54a">5、山西医学院学生证及校徽(白色):</font></b></h3> <h3><b><font color="#39b54a">6、山西医学院校园照片书签(全一套6张)</font></b></h3> <b><font color="#39b54a">7、山西医学院1977级新生开学典礼</font></b> <h3><b><font color="#39b54a">8、山西医学院卫生系七七级学生花名册</font></b></h3> 四、科学的春天在召唤 我们报到、开学仅仅一周后,1978年3月18日,中共中央在北京隆重召开“全国科学大会”,华国锋主席亲自主持,作了题为《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科学文化水平》的报告,并发出了“树雄心 立壮志 向科学技术现代化进军”的伟大号令! 顿时,全国迎来了清风扑面、春意盎然的“科学的春天”,形成了一股“向科学技术现代化进军”的宏大气势和狂飙潮流!特别是在高校和科研机构,特别是刚刚经过高考录取入校的大学生,更是感到了时代的荣誉和历史的压力!<div><br></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167efb"><b>这是当时在全国大学校园中新流行的“大学生之歌”:</b></font><br></div> <p class="ql-block">这首《大学生之歌(1978版)》特邀中央音乐学院教师、我的小提琴网课老师刘小墨专门演奏、录制,并作为本美篇的背景音乐。详细音频、我手抄的五线谱见文末附录。</p> <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rgb(57, 181, 74);">大学生之歌</b></div><h5><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rgb(57, 181, 74);">迎春花开满了枝头,</b></div></h5><h5><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rgb(57, 181, 74);">春风已把晨雾吹走;</b></div><font color="#39b54a"><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啊,年轻的同学们,</b></div></font><font color="#39b54a"><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现在正是学习的好时候!</b></div></font><font color="#39b54a"><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科学的城堡我们去攻关,</b></div></font><font color="#39b54a"><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智慧宝库我们去探求;</b></div></font><font color="#39b54a"><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为实现祖国四个现代化,</b></div></font><font color="#39b54a"><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我们继往开来大步走!</b></div></font></h5> <b><font color="#167efb">夜以继日,废寝忘食,争分夺秒,埋头苦读,正是同学们的精神和行动。</font></b> <font color="#167efb">作为“文革”后首届通过高考入学的以“老三届”为主体的大学生,我们更是激情涌流、热血沸腾,深感时不我待、命不重来、业艰而路遥、任重而道远,拼命地投入到了对文化和专业的学习和实践中!</font> 五、我的本科全部教材及学习资料 <b><font color="#39b54a">入学时,高教部、卫生部下发的《高等医药院校卫生系教学计划》规定,共 开设27门课,分为四大类(一般基础、医学基础、临床、专业),234周(其中:上课172周,学工学农劳动12周,学军4周,考试4周,假期22周,入学教育1周,毕业教育2周,毕业实习32周)。</font></b><font color="#167efb"><b>当时的设计是学制四年半、共9个学期(因为是春季开学,晚了半年);后来实际上满了10个学期、学满五年后才毕业</b></font><font color="#ff8a00"><b>(1978年3月至1982年12月)</b></font><b style=""><font color="#ff8a00">;</font></b><b><font color="#39b54a">总学时数和各科学时数也作了相应的调整(总学时数增加到3844,其中讲课1879,实习实验1965)。</font></b>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39b54a"><b>我入学时收藏的国家高教部、卫生部下发的《高等医药院校卫生系教学计划》</b></font></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39b54a"><b>我毕业时收藏的卫生系77级五个学年10个学期的全部课表</b></font></h3> <h1><b><font color="#ed2308">1、我捐赠的大学教科书,完整一套37本</font><font color="#ff8a00">(1977-1982五年制本科)。</font></b></h1> <div><br></div><div><br></div>由于突然的恢复高考、招生、开学、上课,所以开学第一学年,几乎没有全国统编教材,所用的教材绝大多数都是由本校专业教师四处收集、整理、改编、自印的“材料”。 <font color="#167efb"><b>一般基础课包括:政治324(其中讲课220)学时(包括中共党史、政治经济学、哲学)、体育180学时、外文 280 学时(包括英文、拉丁文)、生物54学时、医用物理 90 学时(包括力学、电学、光学、声学、原子核物理等)、化学(包括普通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物理化学、胶体化学)293学时。</b></font><br> 第一批开的课首先就是政治课,包括党史、哲学、政治经济学三门课。哲学和政治经济学选用刚被解禁的“文革”前教材:艾思奇主编的《辩证唯物主义 历史唯物主义》,于光远等主编的《政治经济学.资本主义部分》。 艾思奇主编的《辩证唯物主义 历史唯物主义》这本书我在入学前就通读过,那是借阅“文革”前的老大学生偷偷珍藏的书,由于是“禁书”,买不到,我甚至抄写了全书。 《党史》则是山西医学院印刷厂临时借用北京师范大学等五院校合编的书稿,手工刻写蜡版、简易油印的“教科书”。 <font color="#ff8a00"><b>许多基础课教材都是由本学科的教师临时编印的。</b></font> <font color="#ff8a00"><b>英语课用的是“文革”前上海第二医学院(现上海交大医学院)外文教研组主任谢大任教授(1899-1994)主编的课本,而所有的参考资料和辅导教材由于无处可买,也都是自编自写的“手写本”。</b></font> <font color="#167efb">我们的“医学基础课”与“医学专业”学生基本相同(仅仅没有开设《局部解剖学》),包括:解剖学 230 学时,组织胚胎学 90 学时,生理学 180 学时,生物化学 144 学时,微生物学 144 学时,寄生虫学 90 学时,病理学160(包括病理解剖学124和病理生理学36),药理学 142学时。</font> <h1><b style=""><font color="#ed2308">2、各门实验、实习课的讲义和指导,也都是自编或多院校临时合编的。</font></b></h1> <b><font color="#167efb">那时还没有手机、录音录像设备,所有的课堂笔记、实验报告、复习资料,全部都是书写、手绘。</font></b> <font color="#39b54a"><b>课堂笔记及作业(部分)</b></font> <br><div><br></div><div><br></div> <font color="#167efb"><b>特别是作为医学基础重中之重的解剖学(那时还被称为“正常人体结构学”):</b></font> <font color="#167efb"><b>除了简化版的“讲义”,没有任何图谱、辅助材料可供学习参考。</b></font> <font color="#167efb"><b>只好买来12色的彩色铅笔,根据老师的讲课笔记,自行绘制出全套的“解剖学彩色图谱”:</b></font> <b style=""><font color="#ff8a00">下面仅仅是关于“神经系统”的部分“图谱”:</font></b> <b><font color="#ed2308">还有心血管系统的“图谱”:</font></b> 由于山西医学院给我们在“一般基础”和“医学基础”阶段安排的课时充足、师资优秀(当时全国最著名的医学专家、山西医学院生理学乔健天、组织胚胎学何泽涌等教授都亲自上讲台给我们授课和辅导)、体现了“注重基础、夯实基础”的办学理念,因此给同学们日后从事的基础、临床、公卫各专业、各领域的工作奠定了厚实、稳固的基础,取得了优异的成绩,例如张欣樵同学在美国最著名的癌症专科机构(德克萨斯肿瘤中心)工作,退休后又被返聘,继续通过检测病理切片中的蛋白质进行肿瘤的诊断和预测;田志刚同学(现中国科技大学医学中心主任、免疫学研究所所长)由于在免疫学和国际临床转化医学方面的建树而荣获中国工程院院士、欧洲人文和自然科学院院士称誉。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167efb">田志刚院士</font></h3> 六、我们的临床课学习与实习 1980年8月11日第六学期开学,我们进入临床课的课堂教学学习,至1981年4月25日结束。我们虽是卫生专业的学生,但是临床课理论学习并不比临床专业的学生少许多,内、外、妇、儿、眼、耳、口、鼻、喉、皮肤、中医......,许多课堂教学都是与医学系学生在同一个大教室、使用同样的教材,由相同的教师同步完成的(主要课程只比医学专业学生少学了一门“局部解剖学”);主要的差别是我们的临床课课间实习和生产实习的学时数减少、而被卫生专业的实习替代了。 <font color="#167efb">根据入学时卫生部下发的教学计划,我们卫生系学生的临床课课时数为:诊断学180,中医学302,内科学264,外科学248,妇产科学90,儿科学70,五官科学118,皮肤科学42(后来作过一些调整)。</font> 按照卫生部的教学计划,我们在第七学期的1981年4月27日进入临床生产实习,到8月29日结束,共18周,具体为:内科6周,外(骨)科3周,儿科3周,妇产科3周,传染科3周。除了传染病生产实习在一附院、儿科在儿童医院、骨科在铁路医院外,其他各科都在二附院(我们搬到了二附院居住)。 我们在课间临床实习和临床生产实习中,都严格按照临床医学、医院管理和医生执业规范完成全套对门诊和住院病人的管理和诊治。 <b style=""><font color="#ed2308">包括完全以手工操作完成的住院病人大病历。</font></b>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ff8a00">1981年4-8月我们在山西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临床生产实习</font></h3> 由于重视临床教学、安排的学时数充分、配备的师资都是各学科的优秀教师,加之学生都处于积极进取、奋发学习的激亢状态,所以同学们的临床基础课和实习课都学习得扎实高效,许多同学毕业以后不仅从事了“三甲医院”的临床医师工作,而且成为了著名的医学学科带头人。例如我的同班同学吕吉元和张克让在退休前分别担任山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的心内科主任和精神卫生科主任。 <font color="#ed2308"><b>我毕业离校以后几十年也一直从事儿科学和儿童保健学临床工作。1995年我破格由讲师(主治医师)越过副教授(副主任医师)直接晋升的专业技术职称就是“儿科学教授”和“儿童保健学教授”,并且从事相应的临床工作(在西安交大二附院儿科和一附院妇幼保健中心工作;直到2002年学校停办妇幼本科教育专业、一附院撤销妇幼保健中心、将妇幼卫生研究生教育划归公共卫生管理后,才调到学校的公共卫生学院工作)。</b></font> <font color="#167efb"><b>1999年国家实施“执业医师法”时,我第一批次获得经国家卫生部注册、由陕西省卫生厅李鸿光厅长签发的《医师资格证书》。</b></font> 现在,我国医学院校公共卫生(预防医学)专业毕业的本科生和研究生已经不能参加国家临床医学执业医师资格考试并获取从事临床工作的资质了。 七、我们的专业课学习与实习 1981年10月5日(第8学期)-1982年12月18日(第10学期)我们进入为期一年半的专业课学习阶段,其中理论课在1982年6月23日结束,暑假以后从8月2日开始进入生产实习阶段。 <font color="#39b54a"><b>我们的专业当时称为“卫生学”,后来名称不断更新为“公共卫生”、“预防医学”,其主要学科内容可以归纳为“两大方法、五大卫生”,即:流行病学、卫生统计学;环境卫生学、劳动卫生学、营养与食品卫生学、儿童少年卫生学、放射卫生学。当时老师给我们介绍专业时幽默的说法就是“上管天,下管地,中间管大气”,非常体贴到位。但是入校前,不少同学还认为“卫生专业就是管理打扫马路、处理粪便的”!</b></font><br> 我们专业课的各科学时数和实习课时数分别为(括号中为实习):流行病学130(66)、卫生统计学95(55);环境卫生学100(52)、劳动卫生与职业病学150(80)、营养与食品卫生学100(60)、儿童少年卫生学30(12)、放射卫生学(核医学)36(12)。 <b><font color="#167efb">1982年8月2日至12月18日(第10学期)我们进入专业课生产实习阶段。</font></b> 各专业学科的老师对我们的课程学习和实习进行了精心的设计和安排,力求将学科的最新进展和方法传帮带给学生,并且特别重视动手能力的培养。例如“环境卫生学”的生产实习,我们班的课题是“1982年夏季晋中盆地大气污染监测”,同学们在邢权老师的引领下,先是分组居住在榆次、太谷、平遥、文水、清徐、交城等县实地采样(每天4次,连续10天),然后回校对样品(1320个)作检测、统计分析、撰写实习报告;每一门课都这样从学校到现场,从理论到实践,从设计、参与到实施、总结、完成实验报告,使我们真正学到了知识、开阔了眼界、增强了动手能力,毕业以后很快就能适应岗位需要,独立开展工作。 <font color="#167efb">又如,我们毕业时,学校还没有微型计算机(电脑),统计学教研室甚至连“电子计算器”也没有(第一代可编程函数计算器“CASIO fx-180P”、“fx-3600P”在中国内地还没有上市)。但是,在我们的毕业实习中,统计学教研室专门安排了“超前”的3个讲座(何大维老师:“逐步回归分析”;苏锦明老师:“判别分析”;倪江林老师:“山西省未来人口的预测”);在教学说明中也专门讲到“这些东西都是目前医疗卫生系统刚开始或正准备应用的新方法,但它对于进一步掌握统计方法和手段、提高科研和工作能力、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都还是有益的”。正是这种类似“启蒙”的安排,给我们以后的专业能力提高和发展奠定了宝贵的基础,例如毕业以后参加工作,我先后担任《中华预防医学杂志》、《中华儿科杂志》、《临床儿科杂志》、《中国公共卫生杂志》、《中国公共卫生学报》、《中国学校卫生杂志》、《中国儿童保健杂志》、《中国妇幼健康研究杂志》、《中国妇幼卫生》等学术期刊编委,在很大程度上就是得益于在校期间得到比较全面和严格的流行病学和卫生统计学的训练,更感恩母校对学科设计和教学管理的良苦用心!</font> 八、我在担任学生会和班委会干部期间的工作资料 <font color="#167efb">在校期间,我曾担任卫七七级学生会主席和21班班长,有机会参与一些工作、获得一些资料文件,其中一些重要的保存如下:</font> <b><font color="#167efb">1、共青团山西医学院委员会、山西医学院学生会主办的油印刊物《山医青年》第1期(创刊号)</font><font color="#39b54a">(1982年3月30日编印),主要内容:</font></b> <font color="#ff8a00"><b>其中的主要内容</b></font>:<div><br></div><div><b style=""><font color="#39b54a">(1)山西医学院第18届学生代表大会简报</font></b></div> <b style=""><font color="#39b54a">(2)第18届学生代表大会会况、代表名单、主席团名单、第18届学生会候选人名单、正式名单及分工</font></b> <h3><b><font color="#167efb">2、山西医学院学生会章程(1982年3月21日第18届代表大会通过)</font></b></h3> <h3><font color="#167efb"><b>3、山西医学院第17届学生代表大会胸签</b></font></h3> <font color="#167efb"><b>4、山西省学生联合会《全省大学生立即行动起来,积极投入“全民文明礼貌月”活动号召书》(1982年2月27日)</b></font> <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5、山西医学院基础部主编的《工作简报》1978年11月23日第10期,</b><font color="#39b54a"><b>主要内容:</b></font> <font color="#ff8a00">(1)卫生系77级21班《我们是如何开展“红宿舍”活动的》</font> <font color="#ff8a00">(2)卫生系77级21班《积极开展“红宿舍”活动,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四化”战士》原稿:</font>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39b54a">21班因“红宿舍”活动荣获流动红旗集体合影</font></h3> <font color="#ed2308"><b>(3)《“红宿舍”规章制度》原稿:</b></font> <font color="#167efb"><b>6、山西医学院西校学生食堂《就餐公约》</b></font> 九、大学毕业的日子 <font color="#167efb">经过五年漫长而短暂的学业生涯,我们于1982年12月18日结束了专业生产实习, 同时完成了五年全部学业计划,进入了在校期间的最后阶段:</font><div><font color="#167efb"><br>12月20日开始毕业教育、毕业鉴定;</font></div><div><font color="#167efb"><br>12月20日医学院党委杨绍周副书记作毕业分配动员报告;</font></div><div><font color="#167efb"><br>12月21-25日毕业总结、鉴定;</font></div><div><font color="#167efb"><br>12月23日毕业照相;</font></div><div><font color="#167efb"><br>12月27日毕业联欢会;</font></div><div><font color="#167efb"><br>12月29日卫生系杨双敏副书记宣布毕业分配方案、填报分配自愿;</font></div><div><font color="#167efb"><br>12月30日填发1982届毕业生毕业证;</font></div><div><font color="#167efb"><br>1983年1月8日毕业会餐;</font></div><div><font color="#167efb"><br>1月20日下午4时卫生系徐钟琪书记宣布毕业分配结果。学生离校。</font><br></div> <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r></div> <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color: rgb(57, 181, 74);">山西医学院卫生系七七级(八二届)</span></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color: rgb(57, 181, 74);">全体师生毕业留念</span></div><font color="#39b54a"><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1982年12月23日</div></font> <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r></div> <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山西医学院卫生系七七级</div><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全体学生干部毕业留念</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1982年12月23日</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后排:梁全成 张顺祥 宿庄 牛威 曹有怀 张国燕 张跃林 王德锁 张晨</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中排:刘美玲 裴恒 刘二板 王芳芳 张晓燕 欧阳 高岚 冷毅 郝庆玉 吴玲 尹武英</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前排:刘继文 薛松林 艾华 田志刚 潘建平 冯洪友 刘隆健 张克让</div></div>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r></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39b54a">上学期间的广播体操比赛</font></h3> <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r></div><div><br></div><div><br></div>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39b54a">19班同学毕业合影</font></h3> <font color="#ed2308"><b><i>由于未能保留更多的其他班集的历史照片,所以以下多为本人所在的21班同学的活动影像。</i></b></font>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r></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39b54a">1978年8月入学初期集体游览</font></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39b54a">著名的太原晋祠。</font></h3> <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r></div><div><br></div>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39b54a">1980年10月6日(大学三年级)</font></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39b54a">全班同学合影</font></h3> <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r></div> <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39b54a">1982年夏21班荣获学校优秀班集体合影</font></div> <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r></div>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39b54a">在文水县刘胡兰烈士陵园瞻仰烈士</font><br></h3> <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r></div><div><br></div>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39b54a">1982年5月1日游览山西佛教圣地</font></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39b54a">五台山龙泉寺。</font></h3> <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r></div></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r></div> <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color: rgb(57, 181, 74);">1982年5月2日在山西五台山松岩口</span></div><font color="#39b54a"><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参观白求恩医院旧址及纪念馆</div></font> <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r></div></div><div><br></div>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 color="#ed2308">1982年12月27日21班举行毕业联欢会</font></b></h3><font color="#39b54a"><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右前1张继宁同学现就职于美国CDC</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疾控中心)</div></font> <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r></div> <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color: rgb(57, 181, 74);">毕业联欢会现场,</span></div><font color="#39b54a"><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后排中间冯向先同学退休前担任</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长治医学院院长。</div></font>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r></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39b54a">这是我们班的老大姐张春叶,“文革”前的老高中毕业生;入学时31岁,已是2个孩子的母亲,以顽强拼搏的精神完成了繁重的课业,此时心情舒畅地担任“击鼓传花”的鼓手(</font><font color="#ed2308">没有鼓,敲的是一个每天都在使用的铝制饭盒)</font><font color="#39b54a">。</font></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r></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39b54a">这是我们班的老大哥苏涛,“文革”前的老初中毕业生,入学时28岁;此时已考取中国医学科学院的硕士研究生,向同学们敬酒祝贺大学毕业。</font></h3> <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r></div> <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color: rgb(57, 181, 74);">我是班里的“二哥”,</span></div><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color: rgb(57, 181, 74);">担任联欢会的主持人。</span></div><font color="#39b54a"><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直到现在,同学们与我联系时还是亲切地称我为“二哥”。</div></font></div>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r></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39b54a">这是我们班的小妹妹李晋汾,入学时16岁,应届高中毕业生,多才多艺;目前就职于美国CDC(疾控中心)。</font></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r></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39b54a">王德锁,山西医科大学著名生理学教授乔健天的博士研究生,现在美国大学任教授。</font></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r></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39b54a">蒋晋华同学正在主持同学们互赠礼物的议程。</font></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r></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39b54a">这是我们班的毕业分别纪念卡,</font></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39b54a">上面的红色印章是昵称“小河北”的朱万兴同学</font></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39b54a">用橡皮刻制的“班印”。</font></h3> <h1><b style="color: rgb(237, 35, 8);">山西医学院卫生系七七级毕业分配方案</b><b style="color: rgb(237, 35, 8);">和留校任教申报办法:</b></h1><h1><p></p><p></p></h1> <h3><font color="#167efb"><b>山西医学院卫生系七七级毕业分配方案(合计:127人)</b></font><br><br><font color="#39b54a">1、本省地市(38人):<br>太原市3,大同市4,阳泉市2,长治市3,雁北6,晋中4,吕梁1,临汾3,运城4,晋东南4,忻县4。<br><br>2、省直(22人):<br>省环保1,卫生厅12,高教厅9。<br><br>3、外省(67人):<br>陕西10,甘肃10,四川3,内蒙10,宁夏8,新疆11,天津5,河北10。<br><br>4、留校方案(18人):<br>流行病3,环卫2,儿少2,<br>统计(含社会医学)3,<br>劳卫3(含职业病),<br>卫生微生物2,营养2,科研部1。</font><br></h3> <h1><font color="#ed2308"><b>同时公布了留校任教方案和条件:</b></font></h1> <h3><b style="color: inherit;"><font color="#167efb">1983年1月20日山西医学院卫生系宣布77级(82届)毕业生分配结果,颁发毕业证书和学位证书,同时由山西省人事局发放派遣证。</font></b><br></h3>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ed2308"><b><i>同学们恋恋不舍挥泪离校。</i></b></font></h1> 十、毕业之后 <font color="#167efb"><b>1999年11月,山西医科大学80年校庆之际,400多位七七级同学相聚母校,并宣告成立“山西医科大学七七级同学联谊会”;这本《1999年同学联谊会纪念名册》记录了所有七七级同学的信息。</b></font> <h1><font color="#ed2308"><b>2012年中秋节,我们卫77级21班同学在毕业30年之际聚会在母校:</b></font></h1>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rgb(237, 35, 8);">愿我们的同学之情不随年龄之老而老,</b><br><b style="color: rgb(237, 35, 8);">“七七”精神随年月延续而永存!</b><br></h1> <b style=""><font color="#ff8a00">小提琴独奏《</font><font color="#39b54a">大学生之歌(1978版)</font><font color="#ff8a00">》链接(本美篇的背景音乐)。</font></b><div><b style=""><font color="#ff8a00"><br></font></b></div><div>https://static2.ivwen.com/users/909541/6b0206e0-6f4b-11ef-8c37-b1aa6cb734b5.mp4<b style=""><font color="#ff8a00"><br></font></b></div><div><br></div>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这首《大学生之歌(1978版)》</b><b><font color="#ed2308">是我们上大学时热情传唱的歌曲,因没有当年的音频保留,现</font></b><b style="color: rgb(237, 35, 8);">特邀中央音乐学院种子培训计划中级教师、2021圣彼得堡音乐学院国际音乐大赛最佳指导老师、2021到2023英国皇家艺术比赛最佳指导老师、我的小提琴网课教师刘小墨专门演奏并录制,在此表示衷心感谢!</b><b style=""><font color="#ff8a00">曲谱由我当年手抄保存的简谱转抄成五线谱并提供之。</font></b></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right;"><b style="color:rgb(57, 181, 74);">完稿于2024年9月10日教师节</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right;"><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上述资料物品均已捐赠给母校</b></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