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绿心:森林书苑

北京老许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在北京宴吃完午餐,将车开到大运河博物馆的地下停车场。乘电梯回到地面,正好处于一片景观公园的入口。东面是北京大运河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西面是北京城市图书馆,外立面是一圈高大的柱子,柱顶的形状是银杏树的叶片。柱子后面是高大的玻璃幕墙,正中是图书馆的A口,就是其南门。</span></p> <div><br></div>在景观公园的东面还有一座跨度超过45米的单层椭圆形玻璃建筑,屋顶采用光伏玻璃,四周是玻璃幕墙,旁边还围绕着三个下沉庭院。这组建筑是地铁北京大剧院站,因像一只眼睛,被称为“绿心之眼”;又因像一粒种子,被称为“生命之种”。地铁大剧院站是地铁M101和M104线的换乘车站,地下总建筑面积4.57万平方米,长400米,高20.13米,站台宽16米,集购物消费、餐饮服务、文创交流、亲子娱乐、共享停车等多种功能于一体。车站已经建好,两条地铁线的开通则要等到2027年。 <div><br></div><div>北面那三栋造型奇特的大楼是北京艺术中心,与北京大运河博物馆和北京城市图书馆并称为北京城市副中心的三大文化建筑。</div><div>三大文化建筑与绿心之眼之间的景观公园地下,是它们共享的配套设施,总建筑规模约30万平方米,共有2层。地下有1700个停车位、商业餐饮、电影院及其它综合性配套服务设施。地下中央大厅最大跨度47.5米、最大高度16米,从那里可以前往三大建筑、停车场、地铁站和商业街。该地下设施设置了十几个汽车坡道出人口,方便来自各个方向的到访车辆就近进入地下的8个停车区域,我们的车就停在了其中的E区。在地上景观公园中设置了18个步行出入口,分别对应着18处下沉庭院。这些下沉庭院各具特色,眼前就是其中的一个。<br></div>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原本计划再回到大运河博物馆的共享大厅,去二层的码头小叙喝杯咖啡,然后继续参观。但现在已经接近15点,而且大运河博物馆的主要内容已经参观完,便临时改变计划,先去图书馆看看,改日继续参观博物馆。</p><p class="ql-block">从南门进入图书馆,整座建筑就是一座高大的玻璃大厅,由很多高大的柱子支撑着屋顶。柱子顶部都是<span style="font-size:18px;">银杏树叶片的形状,仿佛参天大树,置身其中犹如走进原始森林,</span>被誉为<span style="font-size:18px;">“森林书苑”。一条</span>蜿蜒的<span style="font-size:18px;">通道贯穿大厅南北,两侧是</span>连绵的“群山”。<span style="font-size:18px;">这条通道犹如一条山涧,</span>被称作“银杏山谷”。</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北京城市图书馆是一座正方形的建筑,高度22.3米,建筑面积达75221平方米,由144棵“银杏树”和276块高透明度的“超级玻璃”构建。超级玻璃的厚度为13.3厘米,由7层玻璃粘合而成,每层中间加入胶片以提升强度,并采用镀膜技术降低室外的强光。这些超级玻璃按<span style="font-size:18px;">W折线方式排列,互为支撑,夹角从74度到133度共有14种角度,无任何支撑龙骨,构成</span>“瓦楞纸”状的<span style="font-size:18px;">自承重</span>玻璃幕墙。每块超级玻璃均具有唯一性和不可替换性,最高者达16米、最宽者达2.63米、最重者达11.5吨,安装它们的特制“可编程中央控制电动真空吸盘吊装设备”,<span style="font-size:18px;">自重就超过3吨。</span>超级玻璃的顶部与底部设计了特制的钢槽和<span style="font-size:18px;">弧形滑移块,</span>使之能适应建筑结构<span style="font-size:18px;">垂直</span>向下65毫米、向上25毫米,以及水平方向120毫米的地震位移变形。即使发生强烈地震,这些超级玻璃也不会破碎或脱离钢槽。这座幕墙,开创了很多国际先例。</p><p class="ql-block">屋顶茂密的银杏树叶片伞盖相互交叠,形成酷似篆刻汉字的纹路,<span style="font-size:18px;">从空中俯瞰,图书馆就像一</span>方用水晶雕刻的印章,又被称为“绿心赤印”。</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从南门进入图书馆,迎面是一个咨询服务台,仿佛一艘行驶在银杏山谷中的白船,其中的馆员为读者提供人工服务。图书馆还配备了4款机器人,能完成借书、还书、导览、送书、送餐、环境消杀等一系列工作。图书馆内外都有“机器人馆员”巡航,招手即停,有问必答,可以实现自助借阅。</p><p class="ql-block">北京城市图书馆的日接待能力为5000至8000人次,拥有阅览坐席约2400个,率先推行信用免押金读者证,读者持有效身份证件即可免押金办理读者证,在全市各级公共图书馆均能免押金借阅各类文献,最大外借数量达30册、件,在全国同类省级图书馆中位列第一。读者还可在文献到期前14天内续借1次,续期28天。图书馆还利用微信公众号,推广覆盖京津冀三地读者的“送书到家”借还图书服务,并通过线上平台提供纸电一体免费阅读资源,分龄分级开展阅读活动。</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咨询台后面是图书馆的名牌,周围鲜花盛开。银杏山谷两侧的山体都被设计成阶梯状,宛若层层梯田。“梯田”之中设有超大屏幕和灯光秀系统,山峰上时而显示各国文字的格言,时而呈现绚丽多彩的动画,堪称美轮美奂。</p><p class="ql-block">北京城市图书馆与首都图书馆华威桥馆址、首都图书馆大兴机场分馆共同构成首都图书馆“一馆三址”的服务新格局。北京城市图书馆于2023年12月27日正式对外开放。至2024年3月,到访读者逾百万,人均在馆时长2.3小时,外借者4万余人次,外借册次超16.4万册,累计办证近8万张,举办活动374场,总参与量近38万人次。2024年7月7日,到馆读者31728人次。截至2024年7月10日,到访读者达到200.32万人次。<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银杏山谷两侧的山脉之中,各包裹着一栋大型的两层建筑,图书馆的大部分主题场馆和功能区域都隐藏在山脉的内部。</p><p class="ql-block">这是<span style="font-size:18px;">图书馆一层的剖面图,各场馆和功能区域的分布“昭然若揭”。</span>银杏山谷底部两侧有这些区域的入口,彷佛一个个山洞。</p><p class="ql-block">图书馆一层西南侧是国内面积最大的少年儿童馆,面积4000平方米,设置360个坐席,可借阅6万册图书,包含亲子阅读、魔法书屋、创意空间、少儿剧场等精彩区域。在魔法书屋中,孩子可以用智慧手环开启知识星球、自然密码、故事熊、沉浸场、梦想森林等互动场景,学习知识、触摸科技、感受文学。手环记录的阅读轨迹和成长故事,都幻化为每个孩子专属的阅读森林。图书馆还推出“摇篮书香计划”,秉承阅读从零岁开始的理念,向全市新生儿免费发放第一张读者证、第一本书、第一份书单、第一张书签,让含着书香的新生礼物陪伴孩子茁壮成长。</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这是图书馆的二层剖面图。两侧山脉的半山腰上设有进入二层场馆的出入口,一层的场馆内也有上下二层区域的电梯。</p><p class="ql-block">西侧是古籍文献馆和典籍博物馆以及图书馆的办公区域。</p><p class="ql-block">东侧是纵贯南北的全国最专业艺术文献馆,面积约3400平方米,总坐席约300个,藏有艺术文献为1万余种、外文艺术文献2千余种、数字资源248万条,是融文献阅览、展览展示、艺术体验、艺术创作、沙龙活动、美育普及于一体的综合性艺术文化空间。馆内设有黑胶殿堂、乐心、乐享、乐动、艺术沙龙、音乐工作室、北京声音馆等,配备了黑胶唱机、CD机、数播设备及世界顶级音响系统,引入8K超高清和沉浸式三维声技术,通过对音乐、影像、美术、舞蹈等<span style="font-size:18px;">各类艺术</span>表现形式进行精细化设计,呈现视觉美学与听觉美学的极致融合,激发读者热爱艺术、自主创造艺术文献的热情。其中声游北京馆唱响金代至今近800年的珍贵歌谣;黑胶殿堂则还原百年的复古旋律,谭鑫培的《卖马》、四大名旦唯一合作灌制的唱片《四五花洞》等珍贵馆藏悉数亮相;<span style="font-size:18px;">高解析度自动演奏钢琴,可演奏世界音乐大师的不朽佳作</span>。</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图书馆的三层是指馆内这些“山脉”的顶部。实际上这些山的表面,高低错落地分布着八个不同类别的阅读区,都算是图书馆的三层。这些山体的表面形成了一个巨大的山间阅览区,总面积2.5万平方米、可用面积约为2.18万平方米,是世界最大的单体图书馆阅览室,已获吉尼斯世界纪录认证。</p><p class="ql-block">在这些山脉上有很多上山的途径,寓意“书山有路勤为径”。其中正式的四条主路分别是“春楮径”“夏墨径”“秋毫径”“冬石径”,读者可拾级而上,随行随阅中外文图书。这四条山路的旁边还设有无障碍坡道。读者也可以使用电梯、电动扶梯登上山腰或山顶。</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北京城市图书馆的地下一层是世上藏书量最大、智能化程度最高的<span style="font-size:18px;">全自动智慧机械书库</span>,深达 16 米,总面积达3413平方米,拥有13台堆垛机,可存放715万册图书,配备图书自动分拣设备和8台AGV搬运机器人,实现了图书自动出库、自动分拣、自动搬运,8小时内的出入库图书吞吐量超过2000箱。读者可通过手机端和触摸屏,15分钟内即可精准定位取书,并由机器人配送至阅览区。</p><p class="ql-block">北京城市图书馆的藏书规模达800万余册,其余90万册图书分布于地上的各个阅览区。</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图书馆东南角的山坡上是文旅主题图书借阅区,摆着密密麻麻的书架。上山的阶梯和无障碍坡道是“春楮径”。与之隔“银杏山谷”相望的图书馆西南角山坡上是法律主题图书借阅区,上山的阶梯和无障碍坡道是“夏墨径”。</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图书馆东南侧这座山峰的南侧山坡上是“天光”阅读区,北侧山坡上是“晓风”阅读区,在“银杏山谷”两侧,有不少这种能拾阶而上的阶梯状阅读空间,读者可以在“梯田”上阅读,每个阅读位置都配备了交流电源和USB插座,方便读者使用电子设备。</p><p class="ql-block">“晓风”与“天光”阅读区之间是非遗文献馆、地方文献馆和查阅中心的入口。半山腰上的弧形大屏幕前是一条“山路”,实际上就是图书馆东侧二层的走廊,两端有进入山中的入口。</p> <div><br></div><div>从“晓风”与“天光”阅读区之间的入口进入大山,左转可进入文化交流区,右转是非遗文献馆、地方文献馆和查阅中心的门厅。门厅内的展柜内陈列着一些非物质文化遗产技艺创作的实物。这是古代建筑上的脊兽。此处还设有免费的饮水处等公共服务设施。</div>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非遗文献馆和地方文献馆的面积约1675平方米,设计藏书量2万册、件,坐席156个。馆内配备了智慧桌,桌面上有电子触摸屏,读者可以轻松签到、占座及触达各种阅读服务,包括送书到桌。</p><p class="ql-block">非遗文献馆是全国首家综合性非遗文献阅览空间,为读者提供集阅读、展示、体验于一体的全新服务。馆内文献覆盖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各领域。除传统阅读外,非遗文献馆还融入现代阅读理念,利用文献可视化技术、结合非遗主题展览、互动体验等,营造“见人见物见生活”的非遗主题氛围。邀请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非遗领域专家、学者,通过讲座、展演、体验课等多种形式的活动,引领读者零距离感受非物质文化遗产,特别是在京津冀三地具有广泛基础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助力京津冀协同发展。非遗文献馆将成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保护的重要平台,在非遗保护、研究、传播普及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p> <div><br></div><div>阅览室中央设置了一个展示区,里面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道具、工具等。读者在这里可以观察舞狮的内部结构、试穿各种戏剧中的行头、亲自动手表演皮影戏等等。馆内有很多用超大屏幕组成的展示墙,首都图书馆珍藏的747幅民国时期的老戏单、巧夺天工的“燕京八绝”技艺等内容,在展示墙上动起来、亮起来。其中“燕都印记”展示区的三面环绕式展示墙上,结合北京地方文献馆藏,对北京建城史、建都史进行文献梳理,选取北京历史上的重要时间节点,从城址变迁、历史事件、重要人物、城市建设、城市水系等方面,运用可视化手段,交互体验方式,将北京三千年建城史、八百七十余年建都史浓缩在数字长卷中,让读者对北京城的前世今生一目了然。</div> <div><br></div><div>地方文献馆的文献以“北京地方文献”为特色、以“古都文化、红色文化、京味文化、创新文化”为主旨,全面展现地方文献资源,并围绕“京津冀协同发展”推出阅读专架以及相关政策的一站式查阅服务。<br>馆内开设城市智库,为政府、企事业单位决策部门提供信息、工具和交流平台,是首都图书馆助力北京城市建设与发展的知识和智力资源中心。</div><div>馆内还开设了北京市政府信息公开查阅中心。<br></div>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图书馆东北侧这座山峰的内部,二层还是艺术文献馆,一层则是文化交流区。</p><p class="ql-block">北京城市图书馆的文化交流区有智和厅、道和厅、先和厅、大观厅、聚和厅、展厅等各类活动厅室,激活文化活动新动能,焕发文旅交流新魅力,为读者提供功能丰富的阅读活动空间设施,搭建形式多样的文化交流平台,满足讲座报告、文化沙龙、展览演出等各类活动需求,具备4K演播、网络直播、视频会议、同声传译等功能,具有空间多样、设备先进、座椅灵活、沉浸立体等特点。</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这张照片上所处的位置是“冬石径”的无障碍坡道,通向图书馆东北侧大山的山顶。山坡的“梯田”上是自然科学图书借阅区。</p> <div><br></div><div>此处是图书馆东北侧大山的山顶,上面矗立着一座时尚的3D雕刻作品称《合古塔》,大小为400×165×149厘米,材料为聚苯乙烯,由隋建国创作于2023年。</div><div>隋建国先生1956年生于山东青岛。1984年山东艺术学院美术系本科毕业,1989年中央美术学院雕塑系硕士研究生毕业,<br>曾任中央美术学院雕塑系主任。<br></div> <br>图书馆东北侧山顶的周围是中文报刊借阅区,智慧阅读坐席上均配备了电脑。旁边还有外文文献借阅区,其中设置外文获奖图书专区,包括诺贝尔文学奖、布克国际文学奖等拥有国际影响力的获奖图书。<div>银杏山谷西侧的山顶上则集中了社会科学图书借阅区、“阅读之城”图书专区、“终身阅读”图书专区等,中文获奖图书专区中包括获当代中国四大文学奖(鲁迅文学奖、老舍文学奖、茅盾文学奖和曹禺戏剧文学奖)等奖项的图书。<br></div><div>各借阅区中设置有静音舱,采用专业声学设计和隔音材料,为读者与同伴洽谈讨论、进行朗读、接打电话、电话会议、视频会议等有声活动提供安静、隔音的空间,既保护了读者隐私,又避免打搅其他读者。<br></div> <div><br></div><div>站在山巅,可近距离观察图书馆的屋顶。安装了投光灯的“银杏树”美丽壮观,其“树干”采用了“玻璃纤维增强石膏”包柱系统,柱身内藏有机电系统、消防水系统、强弱电管线等功能,集多种用途于一体。“树冠”顶部的“银杏叶”安装了太阳能薄膜光伏系统,铺设面积达960平方米,年发电量可达25万度。图书馆屋顶有126个拱形的透明玻璃采光顶,运用液晶智能调光技术,应用面积达1350平方米,可随阳光的强弱自动调节透光率,在保障光线需求的前提下,既降低了紫外线对书籍的损害,又保证读者不会感到刺眼,还能节省日间照明用电量以及空调能耗和取暖用电量。</div>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透过图书馆的玻璃幕墙向东看,东南方向就是北京大运河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东北方向是北京艺术中心。可看到楼下地上景观公园通向<span style="font-size:18px;">地下</span>共享配套设施18处下沉庭院中最特殊的5号的环形庭院,中央凸起部分的玻璃罩下面是小圣庙遗址。小圣庙村拆迁后,北京市文物研究所于2018年11月至2019年1月对此地部分区域进行了较为全面的考古调查、勘探与发掘。</p><p class="ql-block">小圣庙在乾隆时期的《通州志》中有记载。《通县地名志》记载:小圣庙村“明代已成村,因位于北运河畔,建庙一座供奉河神,相传为小神爷骑独眼龙神像,以镇水怪。漕船至此焚香上供以祭河神,祈求圣灵保佑漕船平安返回故里,习称小神庙。形成聚落后,村依庙名谐音称今名”。可见小圣庙最晚在明朝时已经存在。相传此地原为一个地主家的庄园,叫“王家园”,因主人在庄园里建了一座神庙,后来又叫“小庙庄”。有一次运皇粮的船队在小庙庄附近突然无法行驶,有船工看见河里有一个头上一只角的似龙动物身上骑着一位怪人。官府认为此处一定住着河神,便命人按照船工的描述,塑了泥像供到小庙里,并举行了隆重的祭祀仪式。此后船队经过这里,都要上岸祭拜这位“小圣爷”。</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站在图书馆东北侧的山顶向西看,对面山坡的“梯田”上是自然科学图书和工具书借阅区,上山的路叫“秋毫径”。山坡的下边就是图书馆的B口,即图书馆的北门。</p><p class="ql-block">我脚下的山体内部,二层<span style="font-size:18px;">仍然是艺术文献馆,一层</span>是少年儿童馆。</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图书馆的北门内也有一个咨询服务台。服务台旁摆放着一些自助咨询设备,那台类似穿衣镜的设备是“AI数智馆员”,名叫“图悦阅”,读者可与“她”面对面对话,获取书籍导览、阅读指导与个性推荐等服务。</p><p class="ql-block">图书馆西北侧的山体半山腰上有古籍阅览区的出入口,山下有元宇宙体验馆的出入口。</p><p class="ql-block">元宇宙体验馆是集知识传播、城市智库、学习共享等功能于一体的复合多元文化综合体,利用数字孪生技术构建出虚拟与现实交融的阅读世界,读者可穿行于互联网上的平行世界,与数字人对话,尽情探索知识的无垠边界。</p> <div><br></div>北京城市图书馆内配备了很多饮水处,为读者免费提供冷热饮用水。在不同区域放置了咖啡机,为读者提供便捷的饮品服务。咖啡机的选择和摆放都经过精心设计,还特别注重咖啡豆的选择和咖啡的品质。咖啡机人性化的操作界面可选择温度、口味、制作方式等,读者只需简单操作即可快速获得一杯具有独特口感和品质的香浓咖啡。咖啡机现代化的外观与图书馆的氛围相得益彰,更成为图书馆内亮丽的风景。 <div><br></div>图书馆西北角的场馆叫“潞云筑”,其中设有24小时图书馆和24小时休闲就餐区,全年不闭馆。<div>24小时图书馆叫“无感书房”,是京城首家实现无人值守、读者自助、无感借阅的文化空间。读者可以通过二维码、身份证或人脸识别的方式直接进入书房,无感借阅系统能依托先进的 AI 视觉盘点与 AR 空间定位等多项专利技术,自动追踪读者行为,全程记录指引,助力读者便捷完成图书借阅。当读者将图书拿出书架后,视觉盘点系统会智能搜索,将这本书自动绑定到该读者身上,加入其读书栏。如果读者将书带出阅读空间,视觉盘点系统则自动为这本书在读者“无感”的情况下办理完借阅手续。无感借阅系统能够将整个书房的图书借还数据、人流量、热门图书借阅类型统计、在架书籍的精准点位等信息,实时同步至现场的大数据屏,方便图书管理人员进行运营和管理。<br></div><div>24小时休闲就餐区提供各种冷热饮品、糕点、简餐,并配备了餐桌,读者亦可在此点外卖。</div> <div><br></div>24小时休闲就餐区内有一台制做咖啡的机器人,我决定品尝一杯它做的咖啡。 <div><br></div>咖啡机器人旁有一个显示屏,这是读者与机器人对话的界面。由于机器人有两条手臂,不仅可以做出摇杯、取送杯等动作,还能完成人类无法完成的动作,因此显示屏上的选项特别多,诸如咖啡种类、萃取方式、冲泡时间和温度、咖啡浓度,用奶量、拉花图案等等。我选择了拿铁拉花咖啡,按照它的建议选择了其它制做参数。因为刚参观完大运河博物馆,特意选择了一个青铜头像的拉花图案。 <div><br></div>用手机给了机器人18元,它便开始操作。 <div><br></div><div>过了一分多钟,一杯漂亮的咖啡被机器人送到面前。</div> <div><br></div>端着热乎乎的咖啡,找了一个静谧的双人座位。品着桌上的咖啡,随手翻阅着一本图书,甚感舒适温馨。机器人做的咖啡很好喝,比真人做的有过之而无不及,至少这个拉花比人工做得精细。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北京城市图书馆太大,今天肯定是没有足够的时间仔细体验。<span style="font-size:18px;">喝完咖啡,准备先去北京艺术中心看看,</span>改日专程再来品味一番。</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