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路谈兵法·赢职场(66) 用孙子智慧讲好保险故事

机器人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right;"><span style="color:rgb(176, 79, 187);">题字:刘宝麟</span></p> <p class="ql-block">吴军博士在他的新作《富足》一书中说,21世纪初,中国经济高速发展,企业家发现一个现象:中国人在世界上买什么什么涨价,卖什么什么降价。比如中国大量购买铁矿石、石油和煤炭。这时,企业家的想法不能再通过谈判或者压价等办法让对方降价,而是通过对冲和保险等方式,让自己以稳定的价格获得长期供应。做不到这一点,说明思维还停留在做小生意上。你看看世界各大航空公司购买燃油的方法就会发现,它们总是要花一点成本锁定油价,这样在油价低的时候少赚点钱,保证在油价高的时候不至于买不起油。</p><p class="ql-block">吴军的这种观点,体现的就是《孙子兵法》“先胜”的思维和“杂于利害”的思想。孙子在《形篇》中指出:“故胜兵先胜而后求战,败兵先战而后求胜。”意思是说,打胜仗的军队,总是首先创造利于战胜敌人的条件,然后寻机同敌人交战;而打败仗的军队,总是先冒险地同敌人交战,而后企求侥幸取胜。在《九变篇》曰:“是故智者之虑,必杂于利害。杂于利,而务可信也;杂于害,而患可解也。”意思是说,聪明的将帅考虑问题,必须兼顾利、害两个方面。在不利情况下看到有利的条件,大事才可以顺利达成;在有利条件下考虑到不利的因素,祸患才可以预先得到排除。从中可以看出,《孙子兵法》的智慧,无疑是现代保险业的思想之源与哲学基础。</p><p class="ql-block">现代保险业兴于西方,体现的却是东方智慧的精髓;而占有西方智慧高地的国人,在保险意识、保险思维上远远落后于西方人。时下,许多国人仍然对保险和保险活动有一种偏见,把保险投入视为一种“打水漂”行为,当成一种额外的经济负担,以至于国家不得不设置“强险”这个险种。</p><p class="ql-block">为什么国人会出现对保险不太“钟情”的现象呢?这与消费观有关。人们往往重入慎出、重利轻害、重眼前之得轻长远之获。说来说去,还是没有用孙子的“先胜”思维、“杂于利害”思想来认识保险,没有从中国智慧的角度与高度来对待保险。从这种意义上讲,培养民众的保险意识、推进我们的保险事业,不能简单地就事论事,应该与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弘扬中华智慧有机地结合起来,借助中国优秀兵学文化的特殊魅力来诠释保险之谛、张扬保险之道,夯实“让我买保险”到“我要买保险”之变的文化根基。</p> <p class="ql-block"><i style="font-size:22px;">老路名片:</i></p><p class="ql-block"><i>路秀儒,军封大校,人封作家,自封学人,时封兵学专家。曾任原济南军区司令部办公室副主任、某基地司令员、军区司令部某部部长,现为山东孙子研究会副会长、专家委员会常务副主任、《孙子研究》杂志主编、孙子兵学大讲堂讲师团团长,山东省作家协会会员,烟台大学客座教授。先后出版著作17部,多部获全国性和山东省奖项。</i></p><p class="ql-block"><i style="color:rgb(176, 79, 187);">为文追求:独辟视角,原创深耕!</i></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