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粤纪行(七十四)——红色记忆——海陆丰苏维埃旧址

辛子建

大革命失败后,为了回击广东军阀的反革命屠杀政策,海陆丰人民在中共东江特委和海陆丰救党大同盟领导下先后举行了3次武装起义。第一次起义失败后,1927年9月7日,为接应南昌起义军南进,东江举行第二次起义,重占海陆丰两县城。国民党军疯狂反扑,起义军撤到海丰、陆丰、惠阳、紫金4县边界的山区继续进行斗争。10月下旬,东江特委乘粤桂军阀战争即将爆发之机,举行第三次武装起义,很快占领了海丰、陆丰两县全境,在彭湃领导下成立了苏维埃政府。1928年2月,国民党军以9个团的兵力从西、北、东三面进攻海陆丰苏区。为了保存实力。工农革命军留一部在当地坚持斗争,主力转移到紫金、五华。丰顺、揭阳、普宁等县山区继续坚持游击战争。<br> 说起海陆丰起义,不得不提起一个人的名字,那就是彭湃。我在少年时就听说过他,以及他的故事,那时心中就深感钦佩。一个地主家庭出身的人,放弃优渥的生活条件,为了理想与信仰投身于革命,最后还献出宝贵的年轻生命,难道不让人佩服吗?<br> 彭湃乳名天泉,原名彭汉育,1896年10月22日出生于广东省惠州府海丰县城郊桥东社(今广东省汕尾市海丰县海城镇)龙津溪畔的一个地主家庭,是彭延年(欧阳修的远房表弟,曾任大理寺少卿)的后人。中学毕业后,留学日本。 1921年5月初回国后,不久即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并发起组织社会主义研究社、劳动者同情会等组织,传播马克思主义。1924年初,他由青年团转入中国共产党,并在当年的6月30日开办农民运动讲习所,担任第一届农讲所主任(毛泽东是第六届农讲所主任)。此后,他一直致力于农民运动。<br> 1927年3月,彭湃与毛泽东等发起组织中华全国农民协会临时执行委员会,并任执行委员兼秘书长。大革命失败后,彭湃赴南昌,参加以周恩来为书记的前敌委员会,参与领导了南昌起义。南昌起义失败后,1927年10月他在广东海陆丰地区(今属汕尾市)领导武装起义,建立了海丰、陆丰县苏维埃政府。这是中国第一个红色政权。苏维埃政权建立后,他举行了数万人参加的群众大会,先后焚烧田契,租簿本等。此后,他一边进行土地革命,一边在海陆丰、普宁、惠来、潮州一带开展武装斗争,巩固、捍卫政权,拓展根据地。 <br> 1928年11月,彭湃当选中央政治局委员,奉命赴上海,任中共中央农委书记、中共中央军委委员、中共江苏省委军委书记。 1929年8月24日,彭湃因被中共中央军委秘书白鑫叛变后出卖而被捕。此后,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秘书长、中共中央组织部长兼中央军委书记的周恩来一直在设法营救。1929年8月28日,中共特科队员准备对彭湃实施武装营救的过程中,由于特科队员的手枪刚刚到手,上面的油脂未来得及擦净、无法击发而营救失败。1929年8月30日,澎湃与战友杨殷、颜昌颐、邢士贞4人在上海龙华英勇就义。<br> 彭湃和方志敏、毛泽东,是党内最早认识农民问题重要性、最早从事农民运动的革命家,而三人当中、又数彭湃最早,被毛主席称为“农民运动大王”,中共早期领导人瞿秋白则说:“彭湃同志是中国农民运动第一个战士。” 彭湃在中国革命的胜利中建立了不朽的功勋,特别是其开辟的以农村为基地走向胜利的革命道路,为红色政权的建设在理论和实践上积累了十分重要的经验。2009年9月10日,彭湃被评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br><br> 第二次广东之行的12月5日我们来到海丰参观了红宫、红场、彭湃故居、海丰烈士陵园。12月6日又参观了彭湃上山打游击时的大南山白马村旧居。<br> 海丰红宫始建于明洪武十二年(1379年),原为明代孔庙。1927年11月18一21日,在中共东江特委和彭湃的领导下,在南昌起义部队红二师的帮助下,胜利夺取政权,并在孔庙召开海丰县工农兵代表大会,因当时会场内均刷成红色,所以孔庙自此被称为"红宫"。<div><br></div> 红宫,原海丰学宫(孔庙),棂星门 泮池与大成门 大成殿 “海陆丰革命根据地”陈列展。 传播马列主义,彭湃从日本归来的照片 海陆丰农会旗帜(左)和苏维埃旗帜(右) 海陆丰三次武装斗争。照片:张善铭,东江特委书记,领导海陆丰三次武装斗争,1928年牺牲。 民国十七年(1928年)1月2日,董朗(左1)、颜昌颐(左2)等率领的南昌起义南下部队红二师,与叶铺(左3)、徐向前(右2)、袁国平(右1)等率领的广州起义部队红四师,以及海丰工农革命军,在红场胜利会师。 海丰农民运动期间彭湃谱写的革命歌曲 彭湃与妻子许冰在大南山的合影 同年12月1日,根据彭湃的指示,在紧挨红宫的东侧建成红场,主要建筑物有彭湃亲笔题字"红场"的大门和红台(大会主席台)。有5万多人参加的海丰县苏维埃政府庆祝大会在这里举行。民国十七年(1928年)1月2日,董朗、颜昌颐等率领的南昌起义部队红二师,叶铺、袁国平、徐向前等率领的广州起义部队红四师,以及海丰工农革命军,在红场胜利会师。 红场大门,“红场”二字由彭湃题写 海陆丰革命烈士英名录 海陆丰革命烈士英名墙 红台——主席台 平民医院旧址 平民医院介绍 彭湃烈士简介 彭湃烈士像 徐向前题字 彭湃烈士像介绍 红场群雕 红场群雕 红四师纪念亭 “红场星火”碑 海丰街道 ‌‌ 彭湃故居是一座具有重要历史意义的建筑。‌ 彭湃故居始建于‌清末,是一座两层的楼房建筑。主楼前廊仿西式建筑,风火式山墙,总建筑面积为266平方米。这座建筑坐北向南,面临‌龙津河,是彭湃同志的童年和青少年时代的成长之地,也是他领导‌农民运动的策源地。1925年,广东国民革命军第一次东征到达海丰后,‌周恩来同志和苏联军事顾问曾在此住宿,共同研究革命大计。1925年6月,军阀‌陈炯明残部重陷海丰城,故居遭焚毁,只留下墙基。1962年,广东省人民委员会将该旧址颁布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6年,按原貌重建,并陈列彭湃烈士生平文物展览。 彭湃故居 彭湃烈士(中)、三哥彭汉恒烈士(左)1928年牺牲,年仅35岁,七弟彭述(右)1933年在国军围剿大南山根据地的战争中惨烈牺牲,年仅30岁。 卧室 彭湃烈士纪念室 纪念室陈列 彭湃烈士故居导览图 “得趣广场”说明 得趣书室 “得趣书室”说明 海丰烈士陵园始建于1963年,座落在汕尾市海丰县城西郊的狗肚山,占地面积为11万平方米。陵园正门为重檐牌坊式仿古建筑,金黄色琉璃瓦盖顶,大理石和锦砖贴墙结构,气势雄伟壮观。牌坊横匾“烈士陵园”四个镏金大字,为广东省长叶选平所书。正门前面是陵园广场。经过广场拾级而上,是烈士墓碑,上面镌刻着“革命烈士墓”五个大字,为陶铸所书。墓碑后面是墓室,墓室主体为拱圆形建筑,里面安放着林铁史、杨望、林苏、黄兴干等两百多位在历次革命斗争中光荣牺牲的革命烈士的骨骸和骨灰。 烈士陵园大门 烈士陵园广场 烈士墓 彭湃烈士像 杨其珊烈士像 彭湃大南山白马村旧居位于大南山街道白马仔村,是座石屋,不是很好找,由于为了隐蔽不好找就对了。1928年2月彭湃率红二、四师转战普宁、惠来一带的平原地区作战,同年春夏间由于受挫转战于大南山地区。期间彭湃就住在李春太石屋,领导革命坚持斗争。现旧居仅有标牌和立碑说明,无任何展陈,屋内堆满杂物。 彭湃旧居说明 县文保单位标牌 彭湃旧居——李春太石屋 石屋门牌 彭湃旧居室内堆满杂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