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近日,看到网上陆俨少先生一些人物画作品,一些美术评论家也是对先生人物画大加赞颂,开始笔者也只是感觉略感一般,并非评论家所言其作品有多么的优秀,这两天仔细观赏后却发现很多的问题觉得不说不快。</p><p class="ql-block">先看陆先生人物画作品《焦裕禄》,观后的让人的第一感觉就非常之不好。陆俨少先生是著名的画家,这点值得肯定,但此作品看后实难恭维。</p><p class="ql-block">首先就是整幅作品立意不明,观众看后你根本不知道是画家想要表现一个什么主题与场景,你甚至不知道画中三个人物的是谁人在做什么事情,是在聊家常吗,好像也不是。 如非画面上大量内容题写,你很难知道画家创作意图。甚至看不出来画的是焦裕禄书记,另外画面中人物毫无表情且显呆板,线条软而无力人物造型也说不上准确与否。</p> <p class="ql-block">焦裕禄/陆俨少作</p> <p class="ql-block">劳动最光荣/陆俨少作</p><p class="ql-block">您是否感觉得上面这幅陆俨少先生作品《劳动最光荣》也一种难言之感。画面人和物的安排极为不自然,一个披着外衣且一只手在衣服里面的“大叔”,对三个刚刚劳动回来的孩子们指指点点,嘴里也不知道说着什么,不知道这人何德何能有何资格,他是劳动者吗?劳动者也不是这个打扮呀,他更像一个动口不动手的闲人。是的,一个闲人绝非劳动者。</p> <p class="ql-block">毛主席的指示到达了田头/陆俨少作</p> <p class="ql-block">炼钢工人/陆俨少作</p><p class="ql-block">陆俨少先生创作的炼钢工人,仅从画面色彩上,就让人感觉一种莫名不是。</p><p class="ql-block">我们看到的炼钢车间往往是高温热气,火红色钢花飞溅,车间往往也以暗黑色为主色调。但从陆俨少先生的这幅作品,我们看到的整幅画面是以浅色白色为其作品的主色调,让人第一感觉不像车间更像是露天作业,几位炼钢工人洁白的服饰也不协调,这让我们怀疑画家是否有亲临钢厂体验生活,难道是在闭门造车吗?</p> <p class="ql-block">今天将陆俨少所绘人物画作品发与唐明先生请他发表一些看法,他也表示非常赞同,由此展开他谈起了历史上很多画家文学家的作品....</p> <p class="ql-block">以下根据笔者与唐明先生聊天记录整理:</p><p class="ql-block">陆俨少绝称不上“大师”。历史上很多大师也会有大量败笔作品,一个人一辈子能留下十张好作品就很不容易了,绝大部分都是败笔。包括齐白石张大千还有吴昌硕等等,很多作品都是败笔没有价值,精品能留了几十幅作品就很了不得了。</p><p class="ql-block">吴道子一生也就是留下来两幅作品。一个是《天王送子图》另外一个就是《八十七神仙卷》,《八十七神仙卷》还不是他的真笔而是后人仿作。</p><p class="ql-block">又比如范宽留下来的真迹精品存世的也就是三四幅。张择端也就《清明上河图》一幅,王希孟也是就一幅《千里江山图》存世。另外黄公望的《富春山居图》加上几幅立轴加起来也不超过五幅。</p> <p class="ql-block">一个人在世上就像雁过留声,人过留名。优秀的画家有几幅作品就足以传名。能成为大师的,顶多也就是三四幅作品,别想着都是好作品,那是不可能的,那样反而违反历史规律了。</p><p class="ql-block">文学作品也是这样,曹雪芹半部《红楼梦》便名垂青史了。施耐庵写《水浒传》,罗贯中著《三国演义》,他们一生也就留下来一部作品,甚至半部作品。</p><p class="ql-block">包括茅盾就《子夜》《腐蚀》两部作品。,鲁迅一生真正能立得住的也就《阿Q正传》,《呐喊》、《彷徨》、《野草》、《故事新编》等这么几部作品,不要奢望太大,就那就是大师。</p> <p class="ql-block">其他包括大师留下的东西,大部分都是败笔垃圾确实是,所以我们看问题要唯物的、一分为二的看问题。他能够留下来,有时甚至是一幅作品两幅作品甚至半幅作品,他还是大师照样是大师。</p> <p class="ql-block">陆俨少顶多只能称为半个大师,但是在中国现代画坛上要如果排前50名的话或许应该有他,但他更多都是败笔,那垃圾的东西也多了去的,而且他后来画的山水也都程式化了,画那云彩流水啥东西的就那样,不管哪幅作品好像都一个样儿,更像是一台复印机在制作。</p> <p class="ql-block">人勤春早/陆俨少</p> <p class="ql-block">学文化/陆俨少</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