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大家好:</p><p class="ql-block"> 这次来内蒙呼市的女儿家,因上班的上班,上学的上学。所以,我们无所事事,时间十分宽裕。除参观了呼市大型企业蒙亮外。还参观了两个农村典型。一,<革命老区恼包>令人不可思议的壮观,美丽,富有,创新。(以后会慢慢向大家汇报。)二,莫尼山小镇。它更神奇,令人赞叹。两个农村,发展方向不一样。但,思路却惊人的相似,怀旧,非遗,正能量。</p><p class="ql-block"> 昨天是九月九日,是我们伟大领袖毛主席逝去四十八周年……</p><p class="ql-block"> 今天,女儿送我们去了莫尼山小镇,在小镇里,有一个展馆,把我一下子,带回到了六,七十年代……我謹以此篇,献给我们伟大的领袖毛主席和从那个年代过来的人……</p> <p class="ql-block"><红色记忆>。当你走进它时,你会全身震撼,因为映入眼帘的是你曾经每天使用的,驾驶过的。耳边传来的,是你在那个年代每天听到的歌声……“大海航行靠舵手,万物生长靠太阳,雨露滋润禾苗壮,干革命靠的是毛译东思想……”门两边的对联,仿佛是我们当年的心声。</p> <p class="ql-block">走进大院,不仅标语口号是那个年代的。一件件实物,更是把人们生生带回到了那个年代。农用拖拉机,人们称它为“铁牛”。我记得当时有“东方红——55型”和“东方红——24型”坐在上面,耕地,运输,好威风啊……</p> <p class="ql-block">这个大舞台,是人们开会,表忠心,跳忠字舞,放声歌唱,高呼口号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知青们或许就是坐着这辆解放牌卡车唱着“我们年青人,有棵火热的心,革命路上向前进”来这里扎根的吧?</p> <p class="ql-block">两辆铁牛勾起了人们多少的回忆啊?有恋情,爱情,悲欢离和,恋恋不舍……</p> <p class="ql-block">东方红——75型拖拉机,耕地,筑坝是能手。我就曾开着它,在黄河大坝上碾轧松土。每次,必须开到距大坝边半米,才能停下。坝下几十米,就是滔滔的黄河水……</p> <p class="ql-block">自行车。虽然,它已被电动车,公享单车,运动车所取代。但,它在六,七十年代也曾有过它的辉煌。“一个村子里如果有谁买了一辆新自行车,就像如今买了一辆奔驰一样荣耀”</p> <p class="ql-block">人民公社大食堂,大锅头,劈柴,石磨,又孕育出了多少情感故事啊?</p> <p class="ql-block">供销社。这在当时,相当于今天的<万达广场>。它发展经济,保障供给。但贫困的年代,也只能供给人们有限的商品了?</p><p class="ql-block"> 当时人们的结婚财礼是“三转一响”。自行车,缝纫机,手表,收音机。</p> <p class="ql-block">家用电器。录音机,黑白电视机,花暖瓶,座钟,夜间马厩里照明的提灯。在狂风中,在暴雨中,在冰天雪地里……它发挥着惊人的作用。</p> <p class="ql-block">劳保用品专柜,凡布手套,胶鞋,垫肩。是打井,上河,挖池塘必不可少的用品。</p><p class="ql-block">各个品牌的黑白电视机,是计划指标。家家户户是多么渴望的啊?</p> <p class="ql-block">小卖部,在当时,也算得上琳琅满目了。每一件小商品,不管在谁家,都有它一个个或高兴,或凄惨的故事。</p> <p class="ql-block">小画书,纪念章,现代戏磁盘,做工精美,非常罕见。</p> <p class="ql-block">烟酒副食,不仅让我想起了<大众><生产><工农兵><大前门>等品牌香烟。白酒当是<北京二锅头><景芝白干>了。</p> <p class="ql-block">海魂衫,绿军装,是那个年代年青人的绝配。它比现在的阿迪达丝,耐克珍贵多了。</p> <p class="ql-block">一床红双囍毛巾被,一对暖瓶,一个脸盆,是送给结婚新人的宝贵礼品……</p><p class="ql-block"> 这,虽然是景区的一个怀旧展览板块。但,它却让我陷入沉思,久久不愿离去……</p> <p class="ql-block">走出展馆,我站在大门口,心情久久不能平静。</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