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2024年9月7日上午9时,宝元兄弟永远的离开了我们!1968年3月26日,我们几百名青年离开了北京、离开了亲人,来到了大西北的甘肃山丹军马场。我们北京西城区的40名66届初三、高三同学被分配到了山丹军马四场,宝元兄弟就是其中之一。从此,我们就成了患难与共的战友。我们的工作岗位不同,但都经历了艰苦环境的考验,有的为了救人牺牲了自己的生命,我们都为了部队的军马事业做出了贡献。之后,随着国家的发展和改革开放的大潮,我们陆续地离开了军马场,凭借各自的关系,重新走向满意或不满意的生活道路。在四场,我们40位同来到的战友,虽然不在一个连队,还是建立了很深厚的友情。宝元的经历也是拼拼打打,一路坎坷。我们在马场关系就很好,后来他到了河北任丘,也会去北京办事、聚会。特别是退休后,我们马友更是常来常往。宝元抽二口烟、喝点小酒,对身体有影响。几年前他病情渐重,已不能出远门了。宝元酷爱摔跤,在任丘就组织成立了民间宝三摔跤队。宝元为人处事讲义气、正直、幽默,乐于助人,广交朋友。没想到突然离开了我们,深感伤悲!我写文章不行,但喜欢摄影,我们四场的活动我参加的较多。所以我的“美篇”标题是“再见”,就是通过照片,再见宝元。</p> <p class="ql-block">回北京探亲时,约好一起骑车逛天安门。</p><p class="ql-block">左:云正明、杜东升、王严、刘宝元、吴玉琪</p> <p class="ql-block"> 1998年7月26日,我们四场部分马友回到山丹军马场。</p> <p class="ql-block">2004年1月24日,在京四场马友聚会,有在京的马二代、其他场的好朋友,共27人。</p> <p class="ql-block">2004年11月28日,中央电视台综艺节目《艺术人生》准备做一期关于谢晋导演的节目,邀请我们参加。电影《牧马人》的演职员工也来到节目录制现场,宝元也参加了。</p> <p class="ql-block"> 2008年3月30日,四场在京马友到紫竹院公园游玩</p> <p class="ql-block">复兴用水笔在广场地上画马</p> <p class="ql-block">张晓用水笔在地上写“情系祁连”“北京马友”等字</p> <p class="ql-block">宝元和杨菊香</p> <p class="ql-block">17位马友合影(红箭头指的是宝元)</p> <p class="ql-block">宝元和复兴都是摔跤好手</p> <p class="ql-block"> 2008年7月18日,我们部分在京马友去河北任丘刘宝元家做客。</p> <p class="ql-block">2009年1月3日,宝元来京,在张晓家聚会。</p> <p class="ql-block"> 2011年2月5日四场马友春节聚会,赵中红、王新玲参加了聚会。</p> <p class="ql-block"> 2011年5月2日,四场马友先在张晓家小聚,后去饭店聚餐,陈际平参加。</p> <p class="ql-block"> 2013年4月25日,四场马友到宝元家聚会。第一天在任丘市内逛逛;参观了宝元女儿办的幼儿园;晚上到宝元朋友办的活动室射箭、唱歌、练武术等。</p> <p class="ql-block">回到任丘市内,去参观宝元女儿办的幼儿园。</p> <p class="ql-block">晚上去活动室活动。</p> <p class="ql-block">宝元和活动室主人是好朋友,也是跤友。</p> <p class="ql-block">第二天,我们一行来到雄县摔跤、武术学校,校长是宝元的老搭档,都在为河北的摔跤运动默默地做出贡献。照片压在办公桌的玻璃板下,桌子上摆满获奖奖状、奖杯,还有很多摔跤界的老照片、书籍等。</p> <p class="ql-block">桌面上放着的二根长短木棍,是过去摔跤训练方法:根据学生个人的臂长、手掌大小使用不同的“大棒子”,它主要练习摔跤选手的提、拧、带的力度,这种力度和人自身的力量有不同,使力学的劲道得到体现。还有一些传统器械如:推子(石锁)、滑车、地秤等,接近失传了。</p> <p class="ql-block">之前,我们已在校园旁吃了烧烤。校长怕我们没吃饱,又炖了一大锅鱼,蒸的窝头。</p> <p class="ql-block">我们与摔跤队的教练、队员们合影</p> <p class="ql-block">摄影//张晓、真真、蒲兰山、魏芳超</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