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自从沭阳的苏州路大桥开通以来,我回家便改变了路线,途中也经常邂逅放牧图,遐想联翩。</p><p class="ql-block"> 沿着淮沭河西大堤笔直平坦的柏油路匀速行驶,只见河堤岸边绿树成荫,倒映在清澈见底的大小河中,犹如几条绿绸缎飘落在大地,在蓝天白云的衬托下,犹如一幅色彩斑斓的优美画卷,令人心旷神怡。</p><p class="ql-block"> 过往车辆打开车窗,聆听着小鸟愉快歌唱,目视着生动的放牧图,牛羊悠闲地吃草,愉悦地享受着乡间绿色氧吧的清凉。河中活蹦乱跳的鱼虾,一叶叶小舟,河边神情专注的垂钓者,尽收眼底。“天蓝、岸绿、水清、鸟鸣、牛蹦、鱼跃、人欢”的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画面跃然眼前,这正是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绿色发展理念所带来的丰硕成果。</p><p class="ql-block"> 远眺河堤西边一座座错落有致的村居别墅,我眼前总是浮现出几十年前的路况,也瞬间勾起了许多童年记忆!</p><p class="ql-block"> 小时候,我和小伙伴们在大河堤上拾草割菜,放猪牛羊,大河堤上留下了我们的喜怒哀乐,她就是我们童年的摇篮!我们渴了,就跑到小河边,捧起清澈透明的河水,咕噜咕噜喝个足。划一会小船,捉一会儿小蝌蚪,欣赏一会小鱼。累了,就躺在绿草如茵的堤坡上晒太阳,五颜六色的小野花,招来了翩翩起舞的小蝴蝶,天空不时有野鸡飞过,形成了一幅生机盎然的春景图。然后闻着花香,听着鸟鸣,眺望着河里的鹅鸭,岸边的牛羊,手牵着手,一路欢声笑语地向南赶,一直到现在田园书院北的王庄小桥,下坡进入村里。</p><p class="ql-block"> 当时的王庄小桥,曾是淮西人民通向外界的主要桥梁。以前,这座小桥上没有栏杆,只是在几根裸露的桥墩上,搭上几块长的水泥板,水泥板之间还有很大缝隙。我们小时候放猪牛羊经过小桥时,猪牛羊往往会不小心掉进大缝中,被卡住,痛苦呻吟,无奈,只能请来往的路人帮忙,把猪牛羊拽出来,而猪牛羊身上也会不可避免地留下伤痕。而骑自行车或推独轮车、平板车,也必须把准位置,否则车轮就会滑进裂缝,寸步难行。由于坡陡,时常有各种车辆下坡刹不住车,而冲进小河。在这座小桥上,曾发生过无数次庄稼车侧翻或小孩溺水身亡事件,这是一座生命攸关的桥,回忆往事,真是心有余悸。 </p><p class="ql-block"> 在归途中,我们也看到了不和谐的因素:村中那低矮破旧的草房,不时地浮现在我们眼前。我们随处都可以看到有人推着独轮车或拉着平板车,在河堤两边拾草或拾砂礓,把大河堤刨得面目全非,满目疮痍!</p><p class="ql-block"> 站在时间的刻度上回望,更能感知时代的面貌和意义。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在以前经济窘迫的年代,人们刚解决温饱,住的是土草房,无法达到预期的思想境界。为了急切达到草改瓦目的,加之政部门机构不健全,对河堤管理不力,人们曾肆意地在河堤上刨砂礓回家制成大砖造房,甚至以牛驴运输贩卖砂礓赚钱,河堤被刨得伤痕累累,加之人们肆意砍伐岸边树木,过度割草放牛羊,植被受损,严重破坏了生态环境。 </p><p class="ql-block"> 人类在同自然的互动中生产、生活、发展,人类善待自然,自然也会馈赠人类,但“如果说人靠科学和创造性天才征服了自然,那么自然力也对人类进行报复。”无数的事实证明,人类发展活动必须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否则就会遭到大自然的报复,这个规律谁也无法抗拒。由于旧时水利失修,排灌不畅,夏季下大雨,家乡地势洼的地方便成天然水库。每到夏季一片汪洋,庄稼有种无收,有苦难言。1988年麦收季,遇特大洪涝灾害,淮河淌里的麦子浸泡在一片汪洋大海中。万般无奈,人们急中生智,就赤脚蹚在齐腰的水中,用小镰刀把麦穗割下来:有的放进挂在脖子上的口袋中,有的放进背篓里,有的放在塑料桶中……在桶边上钻个孔,穿根绳子当船拉,把麦子一趟一趟拉上岸,再沿着泥泞不堪的泥巴路,用扁担一滑一塌地挑回家,其艰难不言而喻。那年小麦大减产,村民交过公粮后,粮食不够吃,正读初中的我也深受其害……</p><p class="ql-block"> 往事不堪回首,我们要用发展的眼光来看问题,一切向前看!</p><p class="ql-block"> 如今,王庄小桥不但有了低矮的栏杆,而且改建更美观了。这是一座跨越时空的幸福桥!大堤的坡度已改平缓许多,大大减少了危险事故。曾经桥南王庄组那低矮破旧的村庄,已被理想田园所取代。田园书院中的一幢幢拔地而起的高楼,倒映在水平如镜的河水中,异常壮观! </p><p class="ql-block"> 的确,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福祉。绿水青山带来的发展机遇,让人惊喜。曾经满目疮痍的小村庄,在乡村振兴战略的引领下,转眼间,就成了商品房供不应求的豪华小区,实现了华丽转身。惊了岁月,美了容颜!</p><p class="ql-block"> 桥西首,一栋栋由政府安置的居民别墅群,在蓝天白云下,熠熠生辉。一幅乡村振兴的宏伟蓝图,呈现眼前。 </p><p class="ql-block"> 这是酬勤的硕果,这是致敬耕耘的礼赞,这是亿万农民汗水描绘的画卷,这是古老农耕文明焕发出的小康新颜!</p><p class="ql-block"> 得益于乡村振兴步伐不断加快,党的好政策催化乡村面貌“蜕变”。如今,耿圩镇正坚持全域改善、坚定向美而行,一幅乡村振兴的生动画面徐徐铺展。</p><p class="ql-block"> 为了尽情领略这幅乡村振兴的蓝图,我决定从姜圩桥绕行。</p><p class="ql-block"> 去年秋天,我曾去过一次姜圩桥。看着那古老萧瑟的村庄,桥西一条浑浊不清的臭水沟,破损不堪的小桥,一条搁浅岸边的小船……心想,也许这些就是姜圩组为淮西人民留住的乡愁:是对乡村文化、乡村传统、乡村记忆的固守。</p><p class="ql-block"> 当我再次踏上小桥时,看到周围绿意盎然。较上一次参观,也有很大的改观:桥西路北那不和谐的臭水沟,已被填平,岸边如屏障的绿树,倒映在水平如镜的河水中,河水充盈岸边,水天一色,真是一幅美妙绝伦的乡村振兴图!也许只有看到现在的小河水,才能真正理解“大河涨水小河满”的深刻内涵!是啊,只有国家强大了,老百姓才能过上好日子!</p><p class="ql-block"> 桥南河面上飘浮着一只红色的小渔船,与小桥遥相呼应,在朝阳沐浴下,闪烁着经久不衰的光泽,让人感受到了她所呈现的厚重的乡村文化,勾起了人们对乡村的记忆。</p><p class="ql-block"> 毋庸置疑,城市化是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但乡村文化、传统生活是人们的精神家园。我们在推进城市化的进程中,应注重保护乡村文化,传承乡村记忆,将城市化进程和保护传承文化结合起来,为人们的生活留下一片精神的家园。</p><p class="ql-block"> 是啊,正是是这片精神家园,撑起了淮西人民的梦想!勤劳勇敢、不屈不挠的淮西人民,在党的惠民政策的引领下,像勤劳的牛一样,脚踏实地、务实苦干、勇毅前行,才逐步创造了今天的幸福生活。</p><p class="ql-block"> 我在纵观了桥周围环境后,又回到小桥上,手扶着断裂的桥栏杆,凝视着红色的小船,思绪万千:在几十年前,这座小桥,既是姜圩组老百姓通往外界的交通枢纽,也是莘莘学子鲤鱼跳龙门的桥梁,姜圩组曾有许多优秀的学子,勤奋地通过家乡的小桥,励志求学,志在四方。如沭中的胡道军副校长,就是从小桥西边的姜圩组走出的优秀教育工作者。多年来,他一直起着家校教育的桥梁作用,为国家培养了一批批栋梁之才,桃李满天下!他和许多甘于平凡,乐于奉献的教育工作者一样,就是为民服务的孺子牛!</p><p class="ql-block"> 在那个交通不便的年代,为了节省时间,不从沭阳闸绕行,我也曾无数次骑着自行车,经过这座小桥。爬坡上了大河堤顶,沿着凹凸不平的砂礓路,一路向北,到河堤尽头的渡口乘渡船(大约就是现在苏州路大桥的位置),上岸后,再骑车奔赴安排在城区的考场,参加自学考试。每一场考试,我都顺利通过,谱写了一首青春奋斗之歌!</p><p class="ql-block"> 青春是一首歌,她拨动着我们年轻的心弦;青春是一团火,她点燃了我们沸腾的热血;青春是一面旗帜,她召唤着我们坚定地前行。这座小桥就是我们不负韶华的青春见证者。</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如果我没记错的话,“憩息小院”的前身,曾是孙东组的责任田,田地的名称应该叫“渠宅”,它的北面就是我们孙北组田地,田地名称为“大丈地”,与“渠宅”一河一路之隔,而它对面路西的“共享农场”,曾是孙南组的责任田(也叫“渠宅”)。以前,两个组责任田的夏季农作物,主要是水稻。当时的中心路是粘土路,路两边长满了许多杂草,深水渠里长满了水草,为我们放牛羊,割捞猪草,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p><p class="ql-block"> 当初,这片农场的前身,曾是孙南、孙北组的责任田,东边是孙南组,西边是孙北组。我家有一地田地在孙北组的西北角,里面没有出路,收割庄稼很不方便。如果遇上阴雨天,运输庄稼的农用车进不到地里,必须把庄稼用扁担挑,或用绳子背出来,沿着地里的狭窄的小田埂,运到南田头的主路上(就是现在的田园花海西路),然后再用独轮车、牛拉平板车、或手扶拖拉机,沿着凹凸不平的粘土路,艰难地拖运回家,放到打谷场上,几经周折,才能取下粮食。费时费力。 </p><p class="ql-block"> 眼前笔直的水泥渠道,既美观安全,又节约水源,与几十年前的布满龙虾洞、黄鳝窟窿易塌的泥土沟渠,形成了鲜明对比!记得当时中心路,一到下大雨天或沟渠排水时,就被淹没,即使晴天也泥泞不堪,多天才能把路面晒干,晒干后又存在许多凹凸不平的脚印、车辙,总之称不上平坦大道。路两边的沟渠埂上长满了杂草。在生产小组时,我经常在渠边放牛(每家必须分担饲养共牛的义务,农忙时,才有权利使用牛),边放牛边割草。割累了,就把老牛赶到河里,骑在老牛身上,抓住它的两只角,命令一声,老牛就会心领神会地滑进小河,在小河里潇洒地飘游,不时地甩动尾巴,溅起一朵朵浪花,飘落到我身上,脚下偶尔有小鱼儿咬着小脚丫,那种凉爽的惬意,无可比拟!</p><p class="ql-block"> 玩尽兴了,再开始割草,割得越多越有成就感:因为把割的草交给生产小组沤绿肥,称斤重,可以算工分,到分粮时可以多分几斤,解决家中的粮食不够吃的燃眉之急。当草割到足够多时,我就把草装进两只蛇皮口袋,把两只口袋的封口扎在一起,请人帮忙,把两口袋草抬举到牛背上,横跨在两边,自己再爬上牛背,伴着满天飞舞的蜻蜓,遥望着天边五彩斑斓的晚霞,梦想着飞机满天盘旋的盛况(如今已梦想成真,这里成了沭阳花海航空飞行营地,主要用于培训低空飞行执照等)。再环视着树荫下三三两两乘凉的农民伯伯,一路高歌,满载而归。乡间泥泞的小路上,留下了时代放牛娃特有的童年趣事……</p> <p class="ql-block"> 一次,我在大河堤上拍摄放牧图,在和放牧主人闲聊间,才得知他是淮西姜圩组人,曾是我母亲的学生。他很关心地问起我母亲的近况,我心存感激地如实告知,母亲一切安好!</p><p class="ql-block">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老师的教诲之恩,终身难忘。几十年过去了,他依然心怀感恩地记得我的母亲。他认为我母亲是他学生生涯中最值得敬佩的老师,不论是学识,教学能力,还是师德,人格魅力,都潜移默化地熏陶着他,对他后期的人格塑造,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p><p class="ql-block"> 我听了他的话,感动不已。是啊,母亲是个极其平凡的人,但是,作为一名教师,能在退休二十多年,退出历史舞台,淡出人们视线后,还能被她的学生深刻铭记住,这难道不是一种高尚师德的体现吗?</p><p class="ql-block"> 母亲一生忠诚于党的教育事业,从一个缀学的沭中老三届毕业生,从不计报酬的民办教师干起,以坚韧不拔的毅力,长期坚持自学,久经沙场,在大浪淘沙的民办教师队伍中留存了下来,最终成长为一名公办教师,其间经历的酸甜苦辣,我们历历在目。</p><p class="ql-block"> 四十多年前,农村没有电、电视、电脑、更没有网络,人们只有通过看报纸,听收音机来了解外界,民办教师考试也没有指定复习资料。母亲是个很用心的人,她每次读书看报都圈圈点点,把主要内容摘录下来,写下自己的观点;有时边做家务边听收音机,一旦听到精彩内容和重要的信息,就急忙拿笔和本子记下来,自己加以整理消化。“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知不觉中,有了丰富的知识储备。 </p><p class="ql-block"> 在那个没有网络的时代,母亲通过摘抄读书笔记,剪报等方法来搜集资料,钻研教学方法,汲取先进的教学理念,学以致用。她的语文课一向精彩纷呈,能激起学生的情感共鸣,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在小学语文两轮大循环教学中,积累了丰富的教学经验,教学随笔时常刊登教育报刊,得到学生家长及社会的一致好评! </p><p class="ql-block"> 只有用真诚的爱去引导学生成长,才能当之无愧地说爱教育事业。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精一行。母亲用自己的一片丹心,映照在乡村小学教育的沃土上,坚守在乡村小学教学一线,她在耿圩镇的淮西小学,兢兢业业,默默无闻地奉献了40年,直至退休。她为国家培养了一批又一批栋梁之才, 在平凡岗位上续写不平凡的故事!</p><p class="ql-block"> 她用自己高尚的品格陶冶着学生的人格,用丰富的学识浇灌着学生的心田,用无私的爱心感化着学生的心灵。她用自己的言传身教,向子女诠释着什么叫爱岗敬业。她和老三届那群人,把自己最璀璨的年华,系在了祖国的农村和边疆;把自己最纯真的激情,燃烧在了人生成长的起点。而民办、合同教师们,则用知识点亮学生自信的灯,照亮学生前行的路。正是这种舍己的大爱和他们肩上那份沉重的责任,谱写了他们对教育事业的忠诚。是他们当初的无私奉献,才铸就了当今沭阳教育的辉煌!他们就是创新发展的拓荒牛!</p><p class="ql-block"> 母亲当民办教师的工资非常低,难以维持生活,所以不得不兼顾种好家中的责任田。而想种地和工作两全其美,又谈何容易。虽然当时农村学校有短暂的忙假,但由于我家女孩多,体力小,根本完不成劳动任务。而开学后,由于母亲对教学工作太认真负责,宁愿落下家中的农活,也不会缺学生一节课。</p><p class="ql-block"> 记得那年教我们毕业班,不但没有假期,而且要免费为全班学生补课,家中只剩下父亲一人干独手活,劳动效率极低。我家往往就是村中农活最落后的一家。</p><p class="ql-block"> 由于母亲爱生如子,深受学生及家长的爱戴。因此,只要母亲有需要帮忙的地方,他们都很乐意伸出援助之手。 </p><p class="ql-block"> 班上的几个大个子男同学,知道情况后,就自发组织帮扶小组,在上学前,放学后,主动帮我家抢收抢种,不误农时。放牧男主人记忆犹新地说,自己曾在中闽田园花海前身的责任田里,用平板车为我家拉过麦子,用口袋扛过玉米,用绳子背过成熟的稻穗……虽然付出了体力,的确很累,但是也换不来母亲对他们的无私奉献!况且,在节假日,他们还可以优先到我家,看村中的首台电视!我家那低矮的老式瓦房中,留下了母亲弟子的欢声笑语。我开玩笑地说:“当初的母亲,就相当于你现在放牧的角色,她给予你们知识,供应精神食粮,而你们也在时代的放牧图中收获满满!真是时代造就英雄!可见当初的学生既文武双全,又懂得感恩,师生关系非常和谐。这也是一种宝贵的乡村文化传承!”</p> <p class="ql-block"> 当我邂逅了另一位笑容可掬的放牛老人时,又勾起了我对牛的遐想:</p><p class="ql-block"> 大约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初,土地分产到户了。由于当时国家经济落后,农业科技不发达,村里机械极少,会开的人更不多,会修的人更是屈指可数。而我的父亲则与时俱进,买了关于修理机械的书,自学理论知识,学以致用,在实践中探索出许多宝贵的实用技术,他高超的技术,家喻户晓。所以当村里机械坏了,村民都喜欢来找心灵手巧的父亲修理,父亲总是有求必应,为村民义务劳动。他像“孺子牛”一样,全心全意为民服务;像“拓荒牛”一样,为老百姓攻克了一个个技术难题,解决了一个个燃眉之急!</p><p class="ql-block"> 当时,各村民家都有十来亩农田。在那个机械没普及的年代,人们只有借助养驴、牛来解决更繁重的体力劳动。种地基本以牛耕或人工劳作为主,有劳动力的人家得心应手,而无劳动力的人家则困难重重,我家就是其中之一。每当农忙时,父母就要求助于有牲口的村民。由于父母平时待人宽容大度,村民们都很乐意帮忙。</p><p class="ql-block"> 印象中,村民在农忙前,必须首先准备好打谷场。记得在我家屋后,种了约二分地大麦,为了抢时间,只要放了麦假,不管大麦是否熟透,必须连根拔起。我们全家齐上阵,在父母的带领下,我们费尽九牛二虎之力,才能把大麦根拔起,稚嫩的小手被划了一道道血痕,也毫不在乎。如果是雨过天晴,先在地面上撒一些麦糠,然后拉着石磙在上面来回碾压,直至把裂缝压密合,地面压平。如果是晴天,还得到附近小沟里挑水泼场,父亲用扁担和水桶挑,母亲和我们姐弟几个用脸盆端。等水被充分吸收,地面露出鱼肚白时再碾压,否则场面不容易在短时间内晾干,影响晒粮食。我最怕拉石磙,由于石磙太重,用绳子挎在肩膀上来回拉,会把肩膀和手都磨出血痕。往往在我坚持不住的时候,四祖父或小祖父就会牵着牛儿来为我家压场,我就可以坐下喘口气,悠闲地欣赏着四祖父赶牛转圈,愉悦地听他打“嘞嘞”。感觉他们就是乐于助人的老黄牛! </p><p class="ql-block"> 在我脑海中,永远忘不掉这样一幕:由于母亲教学工作繁忙,周末又忙于家中农活,有段时间很少回娘家,外婆就会唠叨母亲不关心他们。而外公为了解决女儿的燃眉之急,却亲自赶着牛来到我家,帮我家忙了一周。有一次,我家找了十来个人帮忙种麦,我和父亲半夜就起来拌肥(印象中是把黄豆煮熟,装在塑料薄膜中闷,让其发酵后散到农田中),称好籽种,天亮后,用独轮车推到田里播撒(我从二年级起,就学会撒种撒肥,农忙时,一向是父亲的得力干将)。母亲为了操办第二天的伙食,忙了一夜没睡。外公目睹了自己女儿披星戴月、通宵达旦的忙碌情景,也真正理解了女儿的难处。外公临走时,母亲塞给他老人家二十元钱,他怎么也没忍心接受,只是很心疼地说了一句:“现在,我终于理解你为何如此消瘦,闺女,你每天都在超负荷工作啊!我闺女向来是个孝顺的孩子,只是你妈不理解你,我回去一定向你妈解释清楚!”顿时,母亲泪如雨下……</p><p class="ql-block"> 外公虽然已经离开我们三十多年了,但他老人家那慈善的面容,伟岸的身躯,任劳任怨、无私奉献的老黄牛般的高贵品质,仍然镌刻在我们心中。</p><p class="ql-block"> 母亲正是传承了外公的精神品质,在农村教育的沃土上,像默默无闻的老黄牛,辛勤耕耘了四十多年,为国家输送了一批批栋梁之材!她就是农村教育沃土上放牧图中的领航人!</p> <p class="ql-block"> 在我心里,曾有深藏二十多年的陈年旧事:</p><p class="ql-block"> 那是在我结婚后的第三个月,公公不知是何目的,在我们夫妻俩毫不知情下,神出鬼没地和我们分了家。毫无经济实力的我们,不得不面对现实。后来,公公通过抓阄的方法,让我们单纯憨厚的夫妻俩,因祸得福地获得了两块较为肥沃的土地。</p><p class="ql-block"> 而身为代课教师的我,仍然在坚持自学考试,加之回老家没有固定的地方吃饭,既要干好家中的农活,又要搞好学校工作和学习,想面面俱到,比登天还难。看着周围人鄙夷的目光,听着冷嘲热讽的语言,我的眼泪只能往肚里流……</p><p class="ql-block"> 记得那年暑假,玉米地里的农药除草剂已经过了有效期,杂草像毛茸茸的绿地毯,开始旺盛地生长起来。每次回老家,公公都会唠唠叨叨地说:那块玉米地靠路边,不把地里的杂草锄干净,会被人笑话的。前两次,我并不在意他的话。后来,我实在听不下去,就选择凉快的一天,从早上六点开始,一直干到中午十二点,终于把玉米地里的杂草清理干净,并且全部抱出田头,来往的行人都觉得不可思议,这难道是一个身孕六个月的孕妇所能干的事……</p><p class="ql-block"> 当时公公在家养着两头牛,一向勤俭持家的他,竟然让我把草推回来给他喂牛。一向顾全大局、忍辱负重、委曲求全的我,第一次学会了拒绝,没有满足他的要求,彬彬有礼地回复了他一句:“您关心您的牛,无可厚非,但我心疼自己的肚子里的孩子,也是情有可原,我认为孩子比您的牛更重要……”望着公公那冷若冰霜的脸,我泪眼婆娑……</p><p class="ql-block"> 午饭后,我又投入到紧张的学习中。因为当时自考还有四门最难的科目没过,如果不赶在产前攻克,产后将面临许多现实困难。那时经济条件很差,乡下没有几家能装得起空调,而身为临时工的我们更不例外。我每天就坐在一扇微型吊扇下,孜孜不倦地学习。有时坐的时间长了,明显感到胎动厉害,就站起来休息一会儿,结果屁股底下的裙子被汗水浸透,我就用凉水洗洗脸,然后继续战斗,终于在产前又顺利通过两门功课。</p><p class="ql-block"> 在孩子出生一年后,我终于取得了大专文凭,然后又考取了中小学教师资格证,接着取得了本科文凭。后来,在家人的建议下,向亲朋好友借了三万块钱,抓住县政府提供进修的机会,终于改变了工作性质。进修时,公公借我3000元钱,我曾多次提醒他不必隐瞒,我会如数归还,以防造成不必要的家庭矛盾。进修期间,我仍然种地,那年秋收,公公向我要了10口袋玉米和两口袋大豆,作为他的牛饲料。我开玩笑地说:“别人家的牛吃的是草,挤出来的是奶,您的牛吃的是粮食,兑换的是人民币……”后来,他又在我身负重债,我们毫不知晓的情况下,自作主张地卖掉了我们宅基地上的所有树木……</p><p class="ql-block"> 当我进修毕业后,每次回老家,村民们都竖起大拇指啧啧称赞:“你家公公真不简单,多亏他把你培养成正式工,否则你一辈子都是个老农民……”我也附和着他们的活题说:“是的,说明我命好,从糠箩跳进了米箩,公公就像一头吃苦耐劳的老黄牛,一辈子为儿女勤耕不辍,我一定要传承他艰苦奋斗的精神……”其实,再多的语言也苍白无力,也无法表达我的心情。有时,缄默就是最好的解释,因为时间可以证明一切……</p><p class="ql-block"> 2005年,师资班毕业后,我如愿地被分配到北丁集中心小学,担任寄宿部六年级班主任,兼带语文、英语、思品、音乐等科目。工资标准定为980/月,几乎是原代课教师工资的十倍。我高兴之余,发誓一定要珍惜这份来之不易的工作,继续努力拼搏,要在农村一线教育的放牧图上描绘锦绣前程!</p><p class="ql-block"> 由于寄宿部的孩子大多数是留守儿童,他们的父母在外打工,家中爷爷奶奶年事已高,没有能力每天接送并辅导孩子作业,所以只有把孩子寄托在学校里,吃住在学校,一周回家一次。 </p><p class="ql-block"> 因为寄宿部的学生,要上早晚自习,而当时由于经济所限,私家车还没普及,我们仍然骑自行车上下班,条件许可的,已经买了电瓶车和摩托车。晚自习下课后,如果再骑自行车回家,已经很晚,路上很不安全,而早上早起上早自习,则更不安全。所以,我只能带着年幼的儿子住校,以校为家。到周末再回老家,一家三口团聚。</p><p class="ql-block"> 周末休息的两天,我除了处理些家务事而外,还要兼顾地里的农活,然后再忙中偷闲,为孩子爸爸准备一周的干粮,因为还有三万元钱的债压在身上,为了尽早把债务还清,我们不得不节衣缩食,仍然过着拮据的生活。忙完了家中的事,周日晚上,我再拖着疲惫的身体,骑自行车带着儿子返校,为学生们上晚自习。 </p><p class="ql-block"> 寄宿部老师,是很辛苦的,尤其是班主任,必须全天候在校。从学生的起床、早读、早中晚饭都要排队带餐,看课间操,检查学生就寝……事无巨细,是既当爹又当娘,对于认真负责的老教师,一天下来肯定是精疲力尽。由于当时年轻,精力旺盛,干工作不遗余力,总想把工作干得尽善尽美。因此,我每天都马不停蹄地忙碌着,一天连续上五六节课,也不知疲倦。</p><p class="ql-block"> 我始终秉持不等扬鞭自奋蹄的“三牛”精神 ,严格要求自己,积极进取。 刚毕业的前两年,为了提高教学业务能力,接受更先进的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我每年暑假都主动向校领导申请,要求外出学习,不断地充实完善自己。</p><p class="ql-block">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二十世纪八十年代认为,作为一名教师,想给学生一杯水,自己只要具备一桶水就够了;九十年代则认为想给学生一桶水,自己只要具备源源不断的自来水足够;而如今的二十一世纪,想给学生自来水,自己必须具备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大水库!随着时代的飞速发展,教师的知识也必须不断地更新,才能适应与时俱进的教学改革!将来,为了使学生获得一点点知识的亮光,教师应吸进整个光的海洋。在信息时代做个好老师,不仅要有胜任教学的专业知识,还要有广博的通用知识和宽阔的胸怀视野。</p><p class="ql-block"> 教师的道德是教师的灵魂,师德是教师职业理想的翅膀,教师的职业是神圣的,也是艰苦的。一个热爱教育事业的人,是要甘于寂寞,甘于辛劳。我们选择了教育事业,就要对自己的选择无怨无悔,不计名利,积极进取,努力创新。尽心尽责地完成每一项教学任务,不求最好,但求更好。要热爱教育事业,要对教育事业尽心尽力。这是师德的首要条件。 </p><p class="ql-block"> 习总书记提出的“四有”好老师要求,是我的实践准则,更是我的毕生追求。在我长达30年的教学生涯中,像一棵无人知道的小草,悄无声息、任劳任怨地坚守在农村教学一线,甘作人梯,甘当铺路石,自觉坚守精神家园、坚守人格底线。做老师就要执着于教书育人,有热爱教育的定力、淡泊名利的坚守。</p> <p class="ql-block"> 2016年,我服从校领导的工作安排,来到了北丁集润成小学,</p><p class="ql-block"> 记得那年,我接手的三年级,虽然只有17个学生,但是有8个是单亲家庭的孩子。他们不但存在许多学习、生活方面的坏习惯,而且也存在不同程度的身心健康问题。意味着我就要像一个放牧人,了解每一只牛羊的生活习性。不言而喻,作为他们的语文、英语、思品老师及班主任,既当爹又当娘,想教好这样的学困生,其难度可想而知!</p><p class="ql-block"> 为了打开学生的心扉,解决他们的写作难题,我想方设法走近学生,课间,与他们一起做游戏,聊天,带他们欣赏我自己种植的小菜园,让他们身临其境地学习写景状物文章,他们乐此不疲!</p><p class="ql-block"> 有时,我也充当起放牧人,带领孩子们拥抱大自然,释放自我。一次,我牵领孩子们来到校园一个角落,这里生长着我种植的一片生机勃勃的蒜苗,它不卑不亢地绽放着生命!它的生命历程向我们诠释着一个生活哲理:任何事物的发展都要经历一个漫长的循序渐进的过程,欲速则不达!从量变到质变要经历破茧成蝶的痛苦历程! </p><p class="ql-block"> 我引导孩子们,学习也同样如此:排除智商问题,如果自己没有取得好成绩,只能从自身找原因,不要谴责老师,说明我们家长在教育孩子的某个环节上出现了漏洞,必须及时调整弥补,切忌粗暴鲁莽地采取极端行为,那样只能事与愿违!</p><p class="ql-block"> 每粒种子都有自己的生长期,每朵花都有自己的绽放期!只要采用科学的教育方法,家校联手,以平和的心态,静待花开,每个孩子都能绽放出自强不息、绚丽多彩的青春之花!</p><p class="ql-block"> 孩子们听完后,如醍醐灌顶,励志克服困难,改正坏习惯,端正学习态度,认真学习,做个自立自强,有益于社会的人。</p><p class="ql-block"> 在润成小学的两年期间,正是儿子冲刺高考的关键时刻。我每天起得比他早,睡得比他迟,既要照顾好自家的孩子、老人,又要干好教学工作,无微不至地关爱班上的留守儿童,成天像台高速运转的机器,忙得像陀螺,累得疲惫不堪!即使在这种情况下,从没有缺过学生一节课,仍然用挚爱,让那17个看似不可救药的学生,实现成绩扭转乾坤! </p><p class="ql-block"> 我们乡村教师不会抛弃任何一个孩子,让孩子找到奋斗的方向,让更多孩子能享受到优质教育,开启幸福人生之旅。</p><p class="ql-block"> 迈入中年的人,上有老,下有小,肩负重任。虽然儿子读大学了,但生活的重担并没有减轻多少。白天要尽心尽责地教好别人家的孩子,为别人家的孩子能够成才而呕心沥血;晚上回家,又要全心全意地为婆婆服务,为自家的老人能够老有所依,提供全方位、体贴入微的照顾。</p><p class="ql-block"> 是啊,所有岁月静好的背后,都有人在为你负重前行!人到中年,左手事业,右手家庭;上要担心父母身体,下要操心儿女婚事。在生活中充当着多种角色,承担着多种责任。想在社会、单位、家庭及个人生活中做到尽善尽美,又谈何容易!……曾几何时,我们总以为身体是一架精密的机器,无论如何磨损,稍微修一修就能继续高速运转。直到有一天,身体受到不可逆转的损伤,你才知道原来自己不过是肉体凡胎。</p><p class="ql-block"> 没有人会无缘无故地生病。当青丝已染成白雪,回首来路是泪满襟啊!教师不是钢筋铁骨,而是硬撑着……</p><p class="ql-block"> 凡事有度,过犹不及。也许是因为长期的超负荷劳动,透支了身体,身体终于向我敲响了警钟。2018年11月的一场重病,狠狠地报复了我。</p><p class="ql-block"> 人,只有大病一场,才能大彻大悟,才能真正体会到健康的重要性!在医院,我亲眼目睹了生死离别的伤心场景。人的生命,在疾病面前,显得是多么脆弱。当躺在病床上时,才能真正体会到:生死之外,都是小事,保证健康才是第一位的。出院的那天,我呼吸着新鲜的空气,欣赏着久违的灿烂阳光,心情豁然开朗。眼前又浮现出教育放牧图中那群活蹦乱跳的“小牛羊”。</p><p class="ql-block"> 生活总是这样残酷,有的人从生下来就要面对病痛的折磨,有的人在中年却已患不治之症,有的人离生之门仅有一步之遥,拼命和死神赛跑却逃不过命运的安排……看看躺在病床上的人,就会觉得活着是多么的幸福。未必要活得惊天动地,未必要活的无限精彩,健康的活着,就挺好。即便是这样的要求,有时也是一种奢望……</p><p class="ql-block"> 人选择适合自己的兴趣爱好很重要。别人都说麻醉影响记忆力,但我却觉得麻醉药具有时光机的作用。我自从打过平生的第一剂麻药后,从当天夜里,就一直做梦,梦见的内容都是小时候亲身经历的事,从我记事起,一直到现在。一幕幕往事,像放电影一样,在脑海中浮现出来。我急切地想把它们写出来,但又不知从何处着笔。</p><p class="ql-block"> 在家养病的那段时间,是我平生以来最安静的时候,真正从长期的超负荷工作中解脱,放松下来。白天,我独自坐在阳台上,沐浴着温暖的阳光,看看书,听听音乐,那种惬意,无可比拟。在这种轻松愉悦的氛围中,脑中偶尔闪过道道创作的火花……</p><p class="ql-block"> 幸福的生活都是奋斗出来的。看着一尘不染的商品房,我不由自主地想起母亲,她曾为我描述老家房子的变迁:从棚舍到草房,从瓦房到楼房。如今,老百姓的住房条件日益改善,漫长的演变,凝结着劳动人民的集体智慧,也是数代人努力奋斗的结果,更是党的民生工程恵泽人民的成果。老百姓住房的变迁史,不仅是数代人生活的真实写照,更是一份浓缩在内心的真挚情怀。人们的获得感和幸福感与日俱增!</p><p class="ql-block"> 我要通过自己的方式表达教育情怀,浇灌学生的家国情怀。教师只有不断学习才能适应时代的要求,适应教育新形势的需要。因此,教师要勇于和勤于不断提高自己各方面素质,要以科学的施教知识,深入学习教育学心理学教育方法等方面知识,在工作中要不断研究教材,研究学生,反思自己的行为,成为一名研究型的老师。</p><p class="ql-block"> 在30年的教学工作中,我一如既往地坚持学习,博览群书,博采众长,从没懈怠过:从自考大专到自考本科,从汉语言专业到英语专业,从小教资格证到中教资格证,从一本书、一块黑板、一支粉笔到现在的多媒体,从一知半解的门外汉到精益求精的行家里手……在学习的路上,既布满了荆棘,又充满了快乐,磨练了意志,获得了真知灼见,积累了丰富的教学经验。具备了任教多门学科的能力,成为教学的多面手。我把自己宝贵的教学经验加以归纳总结,以随笔的方式发表在美篇平台上,迄今为止,已发表近200篇教学心得,与同仁分享,并经常投稿到各种教育报刊上,竟频频获奖。</p> <p class="ql-block"> 作为党员教师,我始终不忘教书初心,牢记育人使命,讲好党的红色故事,做红色文化的传播者,让更多人不忘“来时路”,走好“脚下路”,坚定“未来路”,是我的职业价值所在。</p><p class="ql-block"> 立德树人、以德治国乃百年教育大计!好老师首先应该是以德施教、以德立身的楷模。师者为师亦为范,学高为师,德高为范。</p><p class="ql-block"> 幸福的生活,都是奋斗出来的!为了搜集更多生活素材,对学生进行思政教育,珍惜党为我们创造的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我时常把儿时的经历写成文章,与师生共享,同时对自己进行精神洗礼,鞭策自己以“四有”好老师的标准,传承并发扬红色精神,坚守红色阵地,为党培养更多高素质的人才!</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老师自古就被称为“智者”。俗话说,前人强不如后人强,家国皆如此。只有孩子们学好知识、本领、懂得更多,他们才能更强,我们的国家、民族才能更强。</p><p class="ql-block"> 好老师应该是智慧型老师,具备学习、处世、生活、育人的智慧,既受人以鱼,又授人以渔,能够在各个方面给学生以帮助和指导。 教师要善于巧用事例,对学生随机渗透红色基因。</p><p class="ql-block"> 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教师的素质直接影响着学校的学风和校风,教师的形象直接关系着学生素质的培养。教师要用自身的榜样作用和人格魅力,让学生佩服,从而仿效。 </p><p class="ql-block"> 习总书记指出:“广大教师必须率先垂范、以身作则,引导和帮助学生把握好人生方向,特别是引导和帮助青少年学生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 </p><p class="ql-block"> 教育兴则国兴,教育强则国强。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打造中华民族“梦之队”的筑梦人。 </p><p class="ql-block"> 教师有师德,教育事业才有灵魂。 具有良好道德修养的教师,犹如一台文明的播种机,通过不断为社会输送合格的、品学兼优的毕业生,把文明的种子撒向社会四方,才使中华民族优良的文化和道德传统得以代代相传。</p><p class="ql-block"> 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人才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基础。伟大的事业需要伟大的精神。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当代中国爱国主义的鲜明主题。要大力弘扬伟大爱国主义精神,大力弘扬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共同精神支柱和强大精神动力。”</p><p class="ql-block">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好老师应该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积极传播者,帮助学生筑梦、追梦、圆梦,让一代又一代年轻人都成为实现我们民族梦想的正能量。”</p><p class="ql-block"> 作为一名党员教师,要具有“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无私奉献精神。用丰富的知识浇灌学生的心田,用无限的爱心感化学生的心灵。要把爱我中华的种子埋入每个孩子的心灵深处,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祖国下一代的心田中生根发芽。要大力发扬红色传统、传承红色基因,赓续共产党人精神血脉,始终保持革命者的大无畏奋斗精神,鼓起迈进新征程、奋进新时代的精气神。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努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乡村振兴贡献自己的绵薄之力!</p><p class="ql-block">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这八个字真的不是空喊口号而已,作为教师,我们有责任灌溉心灵之花,扶植品格之树,养育学识之果。</p><p class="ql-block"> 国运兴衰,系于教育。亲其师方能信其道。只有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才能共同成就教育强国的宏伟梦想,托起祖国和民族未来的希望。</p><p class="ql-block"> 在以后的教学工作中,我要千方百计更新教育理念,学以致用,踩着时代的节拍,不断超越自我,完善自我,努力认真做好教育教学工作,起到党员教师模范带头作用。不忘初心,永守教育之净土,共树万世之师表,铸不朽之师魂,用一颗无私的爱心,润心启智,培德铸魂,谱写一首经典的红色赞歌,传承不朽的红色精神!</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月光千年未变,时代已万象更新! 我们正处在大有可为的新时代。教育年轻人要不负时代重托,不负青春韶华,勤奋学习,树立正确的三观。起而行之、勇挑重担,积极投身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经风雨、见世面、真刀真枪锤炼能力,以过硬本领展现作为,不辱使命,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奉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 </p><p class="ql-block"> 过往已去,未来可期!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扎根在初心上,成长于使命中,绽放于新时代。我们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才能在新时代抖擞精神,义无反顾再出发。 </p><p class="ql-block"> 习总书记曾对青年人提出要求:“希望广大青年用脚步丈量祖国大地,用眼睛发现中国精神,用耳朵倾听人民呼声,用内心感应时代脉搏,把对祖国血浓于水、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的情感贯穿学业全过程、融汇在事业追求中。”通过大家一个个人生梦、事业梦的实现,促进整个中国梦的实现。</p> <p class="ql-block"> 习近平说:“前进道路上,我们要大力发扬孺子牛、拓荒牛、老黄牛精神,以不怕苦、能吃苦的牛劲牛力,不用扬鞭自奋蹄,继续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辛勤耕耘、勇往直前,在新时代创造新的历史辉煌!”</p><p class="ql-block">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教育是一项浩大宏伟、纷繁复杂、长期的良心工程,需要一代代人的接力奋斗!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我们将引领学生以生机勃勃的“乡村振兴蓝图”为底色,以“三牛精神”为灵魂线条,采用“中国红”为主色,用心,用情,用力,在地大物博的中华大地上勾勒出博大精深的“放牧图”,使其精彩纷呈,历久弥新,徐徐延向红色的中国梦!</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