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杨绛先生说:“人生就是一场体验,请你尽兴吧!”</p><p class="ql-block"> 我知道,我能做的,就是不断享受并丰富这场体验。无论酸甜苦辣咸,亦或喜怒哀乐怨。旅行是实现的方式之一。</p><p class="ql-block"> 三年疫情后的我,重启出境游,目的地直接锁定人生第二极——继2017年徒步到达今生最高点5600+米海拔的后,奔赴今生最近北极点北纬68°58’的摩尔曼斯克,于2023年圣诞节赴一场极光之约。</p> <p class="ql-block"><b> 12月19日 厦门——广州——莫斯科 太阳花酒店</b></p> <p class="ql-block"> 厦门→广州 09:30-10:35</p><p class="ql-block"> 广州→莫斯科 13:50-18:35(莫斯科时间,相当于北京时间23:35)</p><p class="ql-block"> 全天无话,不是在飞机上,就是在车上。达到酒店已是半夜。广州至莫斯科就飞了十个小时,提前下载的4本樊登讲书反复听到吐。落地时还真吐了。</p> <p class="ql-block"><b> 12月20日 莫斯科——摩尔曼斯克 AZIMUT酒店</b></p> <p class="ql-block"> 从今天起,所有时间调整成莫斯科当地时间,比北京时间晚5个小时时差。</p><p class="ql-block"> 断断续续下了一夜的雪,今天气温-2-0℃。早上九点出发前,街道上的铲雪车工作似乎已接近收尾,道路基本清理完成,看来下雪、铲雪应该是这个城市的日常。而对于这群南方小伙伴们,已然按捺不住激动的小心脏,集合间隙也不放过在酒店附近各种拍拍拍,没法不稀罕啊。</p> <p class="ql-block"> 莫斯科郊外的莫斯科大学是俄罗斯最著名的综合性大学之一,成立于1755年,是俄罗斯最古老的大学之一。其官网显示,在18位苏联—俄罗斯籍诺贝尔奖得主中,有11位是莫斯科大学的校友或者教师,世界影响力也不容小觑。哆哆嗦嗦致敬一下是必须的。</p> <p class="ql-block"> 其主楼对面的麻雀山据说是莫斯科的最高点,海拔220米,实际感觉没有主楼高,临莫斯科河,顺势建了一个知名的麻雀山滑雪场。河对岸的卢日尼基体育场是2018年世界杯的主赛场。</p> <p class="ql-block"><i style="font-size:15px;">莫斯科河对岸,中国建设的CBD</i></p> <p class="ql-block"> 小插曲:途中偶遇一群学生模样的年轻人,充满朝气、洋溢着青春活力的异域面孔吸引了我的目光,心想不好意思拍照,就那么直勾勾的盯着多看一会呗,反正我不尴尬,尴尬的是别人。然而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一个红发女生径直顺着我的视线向我走来,哇啦哇啦表达了他们想与我们合影的愿望——这简直是心有大洞的双向奔赴啊!!!接下来就是两拔人乱作一团、兴高采烈、互为背景的收获各种摆拍、合影,忙得不亦乐乎。</p> <p class="ql-block"> 下午14点左右到达莫斯科机场。因为L领队提醒摩尔曼斯克机场有行李箱撬开被窃的事件,托运的行李或用事先准备的保鲜膜五花大绑,或机场专门打包。实在麻烦。</p> <p class="ql-block"> 莫斯科机场毕竟是国际大机场,正值圣诞前夕,各种张灯结彩,热闹非凡。考虑到俄罗斯人的超慢工作节奏,预留的时间充裕,托运完行李后,就地逛吃逛吃+拍起来。同行的某位从事圣诞装饰品出口的女生,灵光一现,生生把这场追光之旅粉饰成了“俄罗斯圣诞市场考察”,以洗白其“翘班”玩耍的实质。</p> <p class="ql-block"><i style="font-size:15px;">看不懂俄罗斯大兵日程表</i></p> <p class="ql-block"> 飞机即将抵达摩尔曼斯克时,舷窗边的张老师一声惊呼“快看,北极光”,大家顿时兴奋起来。不过3秒,机舱亮灯,玻璃反光,手机完全无法拍摄。经提醒,迅速抄起一件羽绒服连张老师带舷窗捂了个严严实实,居然拍下了全团第一张极光照。</p> <p class="ql-block"> 小飞机停在摩尔曼斯克这个小机场,整个机场空空荡荡,没几架飞机,也没几个人。等呀等,等了许久才下飞机。又等呀等,不知道等了多久,反正是等到我完全没耐心算时间、快气绝身亡了,一直空转的传送带才吐出了我们久违的行李。到酒店后,有两位团员反映行李箱有疑似被“开箱”损坏的痕迹。</p> <p class="ql-block"> 晚餐是地道的俄餐,流程也是地道的磨人。水快喝饱了才上第一道冷盘,接下来是汤、主菜、甜品、红茶,一道吃完了才上第二道,愣是急死个人。他们彰显的是对每一道美食的尊重,而累了一天的我们真的是急着回酒店放行李,晚上还要去第一次追光。不过俄餐的美味是真的,大家纷纷赞不绝口。</p> <p class="ql-block"> AZIMUT酒店在当地算是高档的,但不知道什么缘故,入住手续也是办了N久。终于拿到房卡入住,又发现好几个房型搞错。大家自行调整后,又是房间还没打扫。一边让L领队反映解决,一边索性直接找到同层正在打扫房间的俄罗斯大妈求助。大妈让我写下房间号,头也不抬地继续不紧不慢地打扫着那个没人入住的房间。至少20分钟后,大妈才客客气气的出现在我们门口。隔壁的龙哥和张老师早已等不及,自己动手换床单被套了。</p> <p class="ql-block"><i style="font-size:15px;">酒店前广场</i></p> <p class="ql-block"> 收拾妥当,驱车去郊外第一次追光。当地导游也是个极光爱好者,非常负责任,到达第一个地点,等了许久没等到极光,据说又换了两个地点。而我后面直接在车上睡着,“极光不出现,别叫醒我”。再醒来,已是回到酒店门口,追光不易,一晚上终究是追了个寂寞。</p> <p class="ql-block"><b> 12月21日 摩尔曼斯克——捷里别尔卡 民宿</b></p> <p class="ql-block"> 今天摩尔曼斯克气温-11- -7℃,这个已经深入北极圈内300多公里的城市,居然比我国东北大部分地区还温暖,有没有意外?</p> <p class="ql-block"> 摩尔曼斯克(Мурманск),坐标北纬68度58分、东经33度03分,位于北冰洋巴伦支海的科拉湾,受北大西洋暖流最后的照拂,即使在最冷的月份海水温度也不低于3摄氏度,比北极圈内大多数地方都暖和点,是北极圈内极少数不冻港之一。而巴伦支海外侧的挪威斯瓦尔巴群岛、俄罗斯法兰士约瑟夫地群岛和新地岛呈三角形分布,又有效的阻挡了北冰洋浮冰群对这片海域的侵袭,成就了俄罗斯最大的渔港和北方最大的商港。你不得不嫉妒上帝对它的眷顾。</p> <p class="ql-block"> 早上九点天还是黑黢黢的,临近圣诞节,广场上大型的节日灯光装饰下,倒不显得沉闷。从酒店出发,去捷里别尔卡大约需要三个多小时。一路上全是冰雪的路面,奇怪的是,没看见一辆车打防滑链的,车速还不慢,心里就慌的一P。因为真的看到有车打滑,且刹车延迟好久才停车的,可能战斗民族无惧风险吧。默默祈祷我们的奔驰商务中巴挺住!</p> <p class="ql-block"> 十点四十分左右,天边开始泛红,正巧路过一片风力发电场,大家纷纷下车拍照。天地间只有冷,满眼的白雪,空气都仿佛也冻住了一般,连风都没有,雪地里的大风车除了三两个缓缓转圈外,大多数都静静地杵在那儿。没一会儿,天似乎亮了,灰灰的,然而并没有习惯思维中的太阳升起。</p> <p class="ql-block"> 十一点五十分,到达捷里别尔卡。这个坐落于北冰洋边的渔村,曾经是重要的渔业基地,造船业也非常发达。二十世纪六十年代,随着渔船吨位的迅速增加和公海渔业的发展,这里的渔业日渐萧条,直至被废弃。2015年,俄罗斯导演安德烈·萨金塞夫的影片《利维坦》入围“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奖提名,作为《利维坦》的取景地,电影的宣传再一次将这个废弃的渔村拉进了人们的视野。破旧房屋、渔船残骸以及俄罗斯境内极光最佳观赏点等等,成为一种新的资源,给这个寂寞的渔村带来了一丝复苏的生机。</p> <p class="ql-block"> 按俄罗斯导游的行程,先行前往新捷里临北冰洋侧游览滚石海滩和冰瀑布,路过“船舶坟墓”暂不做停留(事实上,这对于一个摄影团队来说,很快被发现是一个错误)。</p> <p class="ql-block"> 二十多分钟后,一路承载我们的奔驰商务中巴到达了它所能到的路的尽头,大家换乘雪地摩托拉的雪橇继续前行。不知是北冰洋的寒风吹起、还是摩托甩出来的冰粒,迎面密集疯狂打脸,大家坐雪橇的兴高采烈顿时荡然无存,或低头或扭脸,完全睁不开眼。十几分钟的路程,仿佛走了一个世纪。然鹅,雪橇的尽头,依然不是最北的“世界的尽头”。天色渐暗,大家意识到极地的傍晚即将来临。摄影人的第一个反应是,返程后的景点“船舶坟墓”很可能因为没有光线,而无法拍出最佳效果。</p> <p class="ql-block"> 下了雪橇,又跟着导游打出溜滑了一个大下坡,再翻了个大上坡,终于得以背靠皑皑苍茫大地,面朝迷之深遂的北冰洋,深深深呼吸了。没有想像中的心朝澎湃,只有冷&静。张开双臂,拥抱一下久违的来自北极的寒风。</p> <p class="ql-block"> 滚石海滩没有细沙,全是圆圆的黑色石头。因为正值冬季,整个海滩被厚厚的积雪覆盖,能露头的石头不多,倒不失为一种点缀。</p> <p class="ql-block"> 冰瀑布就是海边悬崖上的冰挂。无论形态还是大小,比国内壶口瀑布、九寨沟、或毕棚沟冬季的冰瀑要逊色许多。</p> <p class="ql-block"> 朝拜完北冰洋,刚转身准备打道回府,就听见熟悉的张老师赶羊式的吆喝“走啦走啦,再不走‘船舶坟墓’没光线了……”。果然,一整天下来,还没见太阳升上地平线,一轮桔色的凸月已高挂天空。可能不逢农历十五,没有传说中的血月。——这也是北极圈内才能见到的一种特殊的自然现象。</p> <p class="ql-block"> 位于北极圈内的摩尔曼斯克,2023年的极夜始于12月2日,于2024年元月11日结束。因为在“极夜”期,太阳始终不会升上地平线来,但并不意味着整天全是暗夜。具体科普如下:</p> <p class="ql-block"><i style="font-size:15px;"> 我们通常把太阳在地平线以上的时间定义为“白昼”,太阳在地平线以下的时间定义为“夜晚”。而实际上,在太阳尚未升起之前,天空就已经开始越来越亮;太阳落下后,天空依旧保持明亮,然后越来越暗。这个过渡阶段就是我们所说的黎明和黄昏。在黎明和黄昏,太阳虽已在地平线下,但离地平线还不太远,还能把上空的大气层照亮,形成曙暮光,那么夜晚也包括了曙暮光的阶段。极夜期间,没有白昼,曙、暮光是连续的,两极地区的极夜也就不一定是全黑,因为即使太阳升不到地平线上,也完全可以进入离地平线18°的范围内,形成白夜和黑夜的交替极夜,两极的大部分地区,都会经历这样的极夜。</i></p> <p class="ql-block"><i style="font-size:15px;"> 太阳在本地地平线下18°以内,太阳离地平线越近,大气层的亮度就越大。虽然从完全的黑夜到白昼(太阳在地平线以上)是逐渐过渡的,但科学家还是“粗暴”的均分出了三段不同的曙暮光。</i></p> <p class="ql-block"><i style="font-size:15px;"> 这个是2016年12月份摩尔曼斯克的曙暮光时间。俄罗斯当地时间</i></p> <p class="ql-block"><i style="font-size:15px;"> 此表为2023年12月当时摩尔曼斯克的“天亮天黑”时间。为北京时间。</i></p> <p class="ql-block"> 终于在暮光消失前,返回了“船舶的墓地”。随着捷里别尔卡渔业的迁移,废弃的船舶被停放在了这片湾区,任由岁月的侵蚀。这份孤寂与肃杀之美,感觉更适全用镜头语言表达。这群痴迷的摄影人兴奋不已,我静静的感悟、等图。直到暗夜来临,大家才肯罢手。</p> <p class="ql-block"> 啦啦啦……奔赴温暖的餐馆,享用美味的俄式鳕鱼海鲜晚餐。不得不提一下,这一路的俄餐真的是赢得了大家的一致且高度赞扬。</p> <p class="ql-block"> 作为一个快被遗忘渔村,捷里别尔卡的旅游住宿、餐饮并不多。可供接待的餐馆只有三五间,大多在民宿厨房自己煮。 因为原计划民宿满房,我们连导游12人只能被分住在两个民宿。到民宿放下行李,稍事休息,我们集合开始此行的第二次追极光。</p> <p class="ql-block"><i style="font-size:15px;"> 极光,是一种绚丽多彩的等离子体现象,其发生是由于太阳带电粒子流(太阳风)使高层大气分子或原子激发(或电离)而产生,在地球南北两极附近地区的高空,夜间出现的灿烂美丽的光辉。最常见的是绿色的萤光,红色极光、蓝紫色极光较为少见。</i></p> <p class="ql-block"> 观赏北极光是此次俄罗斯之行的核心,为了不留遗憾,最大概率的追光成功,在摩尔曼斯克州的四晚,安排了三晚的追光。然而,极光毕竟属于自然现象,非人为可控,不止纬度,极光的观赏与时间、天气以及太阳活动等等也息息相关。昨晚的追光失败,加上清早酒店遇上一群呆了五六天,没有看到极光、悻悻离去的中国游客,着实让我们也变得忧心忡忡。</p> <p class="ql-block"> 在去捷里别尔卡的路上,女儿通过极光预测网站查询到了今晚极光爆发级别,并结合我们所在经度、最近时刻极光出现的位置等推演出今晚极光出现的时间大约在晚上九左右,多少让我又多了些许信心。</p> <p class="ql-block"> 果然,驱车到无光污染的郊外,俄罗斯导游首先下车确认北极光已然可见,大家顿时忙不迭地裹上大衣围巾,带上长枪短炮三脚架,各种兴奋鱼贯而出。当晚20:56,我拍下了平生第一张北极光照片——有华为夜景模式,小白一键轻松即得。</p> <p class="ql-block"> 激动之余,长长的吁了一口气,只此一眼,便不枉此行。我们是幸运的,在圣诞节前,终于看到了上帝放的一场烟火。</p> <p class="ql-block"> 寒夜的捷里别尔卡郊外,静得出奇,只有我们沙沙踩雪的声音。大家深一脚浅一脚,在齐小腿肚子的雪地里行走,找最佳前景拍极光。对于摄影没有太高追求的我,完全沉浸于此时完美的画面中。天空中繁星闪烁,极光漂移变幻,姿态万千。北极圈内视角的北极星和北斗七星也格外清晰,惊呼半天忘了拍照。事后,张老师说偶想的美,北极星和北斗七星太高了,亮度也不一样,要与极光在同一画面清晰再现,不可能!</p> <p class="ql-block"> 查了一下捷里别尔卡的坐标为北纬69°10′/东经 35°10′,也就是说北极星所在位置在仰角近乎70度方向,基本是偶仰头的极限(如果在北极点就在头顶正上方了。厦门才不到25度仰角。)。而我们当晚看到的北极光爆发于靠近地平线上空,确实不好同框。</p> <p class="ql-block"> 不到半小时追光,没有司机导游的催促提醒,大家陆续自觉返回车上——因为,冻透了!!!零下20度的冬夜,一群南方人,所幸无风。我,羊绒衫+鹅绒服+鹅绒大衣,加各种不让身体暴露的配饰,依然完全无法久留。</p> <p class="ql-block"><i style="font-size:15px;">民宿窗外的冰天雪地</i></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