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图文版) 百年初心 苦难辉煌</p> <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 众所周知,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法租界望志路106号(今兴业路76号)秘密召开。会议进行至中途遭法租界巡捕的袭扰而被迫停会。之后“一大”会议转移到浙江嘉兴南湖的一条游船上继续举行。一大的参与者共有15位,其中国内代表13人,共产国际代表2人。他们是:李达、李汉俊、董必武、陈潭秋、毛泽东、何叔衡、王尽美、邓恩铭、张国焘、刘仁静、陈公博、周佛海、包惠僧及马林和尼科尔斯基。在共产国际的帮助下,会议秘密进行,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成立。</p><p class="ql-block">大会最后一天(一说是1921年8月5日),代表们在嘉兴南湖的游船上讨论通过了《中国共产党纲领》,这是中共党史上第一个关于党的建设的马克思主义文献。这个不足1000字的简短纲领,共十五条,规定了党的名称、性质和纲领,提出了党的最终奋斗目标。</p><p class="ql-block">后来,毛主席在对中国革命进行总结时指出:“中国产生了共产党,这是开天辟地的大事变。”</p> <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上海·嘉兴·中共一大会址</p> <p class="ql-block">1921年,中共一大参会代表</p> <p class="ql-block">中国共产党党旗</p> <p class="ql-block">中国共产党第一个纲领</p> <p class="ql-block">毛泽东手迹</p> <p class="ql-block">共产党的终极目标,就是消灭私有制。</p> <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 大浪淘沙,几经沉浮。在这十三位代表中,有七人先后脱离了党组织。陈公博和周佛海,这两位旅日代表,在脱党后竟然公然投靠汪伪政权,成为了臭名昭著的民族败类。</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张国焘和刘仁静,则因犯了严重错误而被开除党籍。张国焘在长征途中公然另立中央,最后竟然还不知悔改,只身逃离边区投靠国民党。而刘仁静盲目追求,被开除党籍后,竟然去国民党政府谋职,这些行为无疑都是对党的背叛,但有一点,他最终还能迷途知返。</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李达、李汉俊虽然脱离了党组织,但他们的信仰却从未动摇。李达后来又重新入党,为新中国的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李汉俊虽英年早逝,但他为革命事业付出的努力,我们永远不会忘记。</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王尽美、何叔衡、邓恩铭、陈潭秋四位同志,更是为了革命理想而献出了宝贵的生命。在革命征途中不论年龄高低,王尽美积劳成疾,呕心沥血;何叔衡、邓恩铭、陈谭秋一心革命,慷慨就义。</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最后,只有毛泽东和董必武两位同志,一直坚持到了建国,并肩站在天安门城楼上。</p> <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建人之一</p><p class="ql-block">【李大钊,1889年10月29日—1927年4月28日】,字守常。</p><p class="ql-block"> 1889年10月29日生于河北省乐亭县。</p><p class="ql-block"> 1905年,考入永平府中学堂读书。</p><p class="ql-block"> 1907年考入天津北洋法政专门学校,那时,中国正处在帝国主义列强加紧侵略和封建统治愈益腐朽而造成的深重灾难之中,国家和民族濒于危亡的边缘。</p><p class="ql-block"> 进入二十世纪,辛亥革命爆发、新文化运动涌起,特别是五四运动的发生,使中国社会出现了曙光初现的变化。李大钊同志是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走上探索救国救民道路的。</p><p class="ql-block"> 1913年,他东渡日本,就读于东京早稻田大学,开始接触社会主义思想和马克思主义学说。</p><p class="ql-block"> 1916年回国后,他积极投身新文化运动,宣传民主、科学精神,抨击旧礼教、旧道德,向封建顽固势力展开猛烈斗争。他和他的战友们改造旧中国的决心和激情,有力激发了当时中国青年的蓬勃朝气和进取精神。</p><p class="ql-block"> 李大钊同志是中国最早的马克思主义传播者。</p><p class="ql-block"> 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胜利后,李大钊同志备受鼓舞,连续发表《法俄革命之比较观》《庶民的胜利》《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新纪元》等文章和演讲,热情讴歌十月革命。他敏锐认识到这场革命将对20世纪世界历史进程产生划时代的影响,从中看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希望,满怀信心地预言:“试看将来的环球,必是赤旗的世界!”</p><p class="ql-block">在宣传十月革命过程中,他的思想认识迅速提高,从一个爱国的民主主义者转变为一个马克思主义者,进而成为我国最早的马克思主义传播者。</p><p class="ql-block"> 1919年五四运动后,他更加致力于马克思主义的宣传,在《新青年》上发表《我的马克思主义观》,系统介绍马克思主义理论,在当时思想界产生重大影响,标志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进入比较系统的传播阶段。李大钊同志发表《再论问题与主义》等文章,通过批驳反马克思主义思潮,论证马克思主义符合中国需要的深刻道理。在北洋军阀反动统治的艰难环境中,李大钊同志推动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广泛传播,为中国共产党创建准备了思想条件。</p><p class="ql-block"> 李大钊同志是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人之一。</p><p class="ql-block"> 从1920年初开始,李大钊同志等革命家就商议在中国建立无产阶级政党的问题。1920年3月,李大钊同志在北京大学发起组织马克思学说研究会。同年秋,他领导建立北京的共产党早期组织和北京社会主义青年团,并积极推动建立全国范围的共产党组织。</p><p class="ql-block"> 1921年3月,李大钊同志撰文号召全国的共产主义者“急急组织一个团体”,这个团体是“平民的劳动家的政党”,要担负起“中国彻底的大改革”的责任。1921年,中国共产党宣告成立,这是中国近现代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件。李大钊同志为建党所作的重大贡献,使他成为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人之一。</p><p class="ql-block"> 李大钊同志是党成立后革命运动的重要领导者。中国共产党成立后,李大钊同志代表党中央指导北方地区党的工作,并担任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北方区分部主任,在党的三大、四大上当选为中央委员。他领导宣传马克思主义,开展工人运动,建立党的组织,掀起北方地区轰轰烈烈的革命运动。他认识到农民是中国革命的依靠力量,明确提出“中国的浩大的农民群众,如果能够组织起来,参加国民革命,中国国民革命的成功就不远了”。他认识到武装斗争的重要性,亲自出面做冯玉祥等国民军将领的工作,推动他们参加国民革命。他认识到欲要完成中国革命,必须建立统一战线。</p><p class="ql-block"> 1922年至1924年,他受党的委托,奔走于北京、上海、广州之间,帮助孙中山改组国民党,为建立第一次国共合作的统一战线作出重大贡献。他领导北方党组织配合五卅运动,配合北伐胜利进军,开展反帝反军阀斗争,为大革命胜利推进作出卓越贡献。</p><p class="ql-block"> 李大钊同志不仅是一位伟大的革命者和战士,而且是20世纪初我国思想文化界的一位杰出人物。他留下大量著作、文稿和译著,内容涉及哲学、经济学、法学、历史学、伦理学、美学、新闻学、图书管理学等诸多领域,为20世纪中国的思想文化建设作出重要贡献。正如鲁迅先生所说:“他的遗文却将永住,因为这是先驱者的遗产,革命史上的丰碑。”</p><p class="ql-block"> 1927年4月6日,李大钊同志在北京被捕入狱。他受尽各种严刑拷问,始终坚守信仰、初心不改、坚贞不屈、大义凛然。同年4月28日,李大钊同志惨遭反动军阀绞杀,牺牲时年仅38岁。</p><p class="ql-block"> 2021年4月28日,俄罗斯保存的李大钊生前唯一影像公布。</p> <p class="ql-block">李大钊唯一影像资料(俄罗斯)</p> <p class="ql-block">李大钊</p> <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建人之一</p><p class="ql-block">【陈独秀,1879年10月9日—1942年5月27日】,原名庆同、乾生,字仲甫,号实庵,男,汉族,安徽怀宁人。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发起者和主要旗手,编辑创办《新青年》。陈独秀是</p><p class="ql-block">“五四运动的总司令”,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人之一和党早期主要领导人。</p><p class="ql-block">1920年,在上海建立中国共产党发起组,进行建党活动。</p><p class="ql-block"> 1921年7月,在上海举行的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上,被选为中央局书记。</p><p class="ql-block"> 1925年领导五卅运动。在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后期,由于党内以陈独秀为代表的右倾思想发展为右倾机会主义错误并在党的领导机关中占了统治地位,党和人民不能组织有效抵抗,使革命遭到失败。</p><p class="ql-block"> 1927年,在中共“八七”会议上被撤消总书记职务。其后,他坚持城市为中心的国民会议运动和工人运动,反对农村武装斗争,组织托派组织。</p><p class="ql-block"> 1929年11月,被开除出中国共产党。后在上海建立托派组织“无产者社”,出版《无产者》刊物,宣传托派观点。抗战爆发后,拥护国共合作和国民党领导抗日,与托派中央决裂。</p><p class="ql-block"> 1938年,被王明、康生诬陷为日本间谍。</p><p class="ql-block"> 1942年5月27日,陈独秀贫病交加,因不幸误食发霉的蚕豆花而中毒,于四川江津寓所悄然辞世,终年63岁。</p><p class="ql-block"> 临终之前,他给陪伴多年的妻子留下了两条遗言:</p> <p class="ql-block"> 没有任何哀荣,世界上仿佛早已忘记了这个人,除掉几个亲近的人送他入土,国共的报纸都保持了少有的沉默,面对引领中国潮流几十年的陈独秀之死,只有现场一篇《哀词》,为他打抱不平:</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主要著作收入《独秀文存》《陈独秀文章选》等。陈独秀和李大钊在中国共产党成立过程中,功劳很大,被人们称为“南陈北李”。</p> <p class="ql-block">陈独秀</p> <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中国共产党的缔造者,乡村走出来的巨人</p><p class="ql-block">【毛泽东,1893年12月26日-1976年9月9日】,字润之(原作咏芝,后改润芝),笔名子任。湖南湘潭人。中国人民的领袖、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理论家,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伟大开拓者、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伟大奠基者,是近代以来中国伟大的爱国者和民族英雄,是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的核心,是领导中国人民彻底改变自己命运和国家面貌的一代伟人,是为世界被压迫民族的解放和人类进步事业作出重大贡献的伟大国际主义者。</p><p class="ql-block"> 1949至1976年,毛泽东担任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领导人。他对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发展、军事理论的贡献以及对共产党的理论贡献被称为毛泽东思想。因毛泽东担任过的主要职务几乎全部称为主席,所以也被人们尊称为“毛主席”。</p><p class="ql-block"> 毛泽东被视为现代世界历史中最重要的人物之一,《时代》杂志也将他评为20世纪最具影响力的人物之一。</p> <p class="ql-block"> 毛泽东,1893年12月26日生于湖南韶山一个农民家庭。辛亥革命爆发后在起义的新军中当了半年兵。</p><p class="ql-block"> 1914-1918年,在湖南第一师范学校求学。毕业前夕和蔡和森等组织革命团体新民学会。</p><p class="ql-block"> 五四运动前后接触和接受马克思主义,1920年11月,在湖南创建共产主义组织。</p><p class="ql-block"> 1921年7月,出席在上海召开的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后任中共湘区委员会书记,领导长沙、安源等地工人运动。</p><p class="ql-block"> 1923年6月,出席中国共产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被选为中央执行委员,参加中央领导工作。</p><p class="ql-block"> 1924年1月国共合作后,在国民党第一、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上都当选为候补中央执行委员,曾在广州任国民党中央宣传部代理部长,主编《政治周报》,主办第六届农民运动讲习所。</p><p class="ql-block"> 1926年11月,任中共中央农民运动委员会书记。</p><p class="ql-block"> 1925年冬至1927年春,先后发表《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等著作,指出农民问题在中国革命中的重要地位和无产阶级领导农民斗争的极端重要性,批评了陈独秀的右倾思想。</p><p class="ql-block"> 国共合作全面破裂后,在1927年8月中共中央紧急会议上,他提出“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即以革命武装夺取政权的思想,并被选为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会后,到湖南、江西边界领导秋收起义。接着率起义部队上井冈山,发动土地革命,创立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p><p class="ql-block"> 1928年4月,同朱德领导的起义部队会师,成立工农革命军(不久改称红军)第四军,他任党代表、前敌委员会书记。以他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从中国的实际出发,在国民党政权统治比较薄弱的农村发展武装斗争,开创了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城市和全国政权的道路。他在《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等著作中对这个问题从理论上作了阐述。</p><p class="ql-block"> 1930年5月,写《反对本本主义》,提出“没有调查,没有发言权”的著名论断。8月,红军第一方面军成立,任总政治委员。从1930年底起,同朱德领导红一方面军战胜了国民党军队的多次“围剿”。以王明为代表的“左”倾路线领导集团进入中央革命根据地以后,毛泽东被排斥于党和红军的领导之外,导致红一方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p><p class="ql-block"> 1931年11月7日,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在江西瑞金成立,11月27日被选为中央执行委员会主席。</p><p class="ql-block"> 1933年1月,被补选为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p><p class="ql-block"> 1934年10月,参加红一方面军长征。</p><p class="ql-block"> 长征途中,1935年1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在贵州召开扩大会议(即遵义会议),确立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新的中央领导。10月,中共中央和红一方面军到达陕北,结束长征。12月,作《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的报告,阐明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p><p class="ql-block"> 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会师。1936年12月,同周恩来等促使西安事变和平解决,这成为由内战到第二次国共合作、共同抗日的时局转换的枢纽。同月,写《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p><p class="ql-block"> 1937年夏,写《实践论》和《矛盾论》。 抗日战争开始后,以他为首的中共中央坚持统一战线中的独立自主原则,努力发动群众,开展敌后游击战争,建立了许多大块的抗日根据地。</p><p class="ql-block"> 1938年10月,在中共扩大的六届六中全会上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指导原则。在抗日战争时期,他发表《论持久战》、《〈共产党人〉发刊词》、《新民主主义论》等重要著作。</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1942年2月,领导全党开展整风运动,纠正主观主义和宗派主义,使全党进一步掌握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真理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的基本方向,为夺取抗日战争和全国革命的胜利奠定了思想基础。</p><p class="ql-block"> 1943年3月,被选为中共中央政治局主席。5月,领导根据地军民开展生产运动,度过了严重的经济困难。</p><p class="ql-block"> 1945年4-6月主持召开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作《论联合政府》的报告。大会制定了放手发动群众,壮大人民力量,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打败日本侵略者,解放全国人民,建立一个新民主主义的中国的政治路线。毛泽东思想在这次大会上被确定为中共的指导思想。他从七届一中全会起至1976年9月9日逝世为止,一直担任中共中央主席。</p><p class="ql-block"> 抗日战争胜利后,针对蒋介石企图消灭共产党及其武装力量的现实,他提出“针锋相对”的斗争方针。1945年8月赴重庆同蒋介石谈判,表明中国共产党争取国内和平的愿望。</p><p class="ql-block"> 1946年夏蒋介石发动全面内战后,毛泽东同朱德、周恩来领导中国人民解放军进行积极防御,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p><p class="ql-block"> 1947年3月-1948年3月,同周恩来、任弼时转战陕北,指挥西北战场和全国的解放战争。1947年夏,中国人民解放军从战略防御转入战略进攻,在以他为首的党中央领导下,经过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和1949年4月的渡江战役,推翻了国民党政府。</p><p class="ql-block"> 1949年3月,主持召开中共七届二中全会,并作重要报告,决定把党的工作重心从农村转到城市,规定了党在全国胜利以后的各项基本政策,号召全党务必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继续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6月30日,发表《论人民民主专政》,规定了人民共和国的政权的性质及其对内对外的基本政策。</p><p class="ql-block">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他当选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1950年6月,主持召开中共七届三中全会,提出为争取国家财政经济状况的基本好转而斗争的总任务。10月,迫于美国军队攻入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威胁中国东北部的形势,以他为首的中共中央决定进行抗美援朝战争。</p><p class="ql-block"> 1950-1952年,在他的领导下,进行了土地改革、镇压反革命和其他民主改革,开展了反对贪污、反对浪费、反对官僚主义的“三反”运动和反对行贿、反对偷税漏税、反对盗骗国家财产、反对偷工减料、反对盗窃经济情报的“五反”运动。</p><p class="ql-block"> 1953年6月,按照他的建议,中共中央宣布了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开始有系统地进行社会主义工业化和对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p><p class="ql-block"> 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通过了由他主持起草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他在这次会议上当选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任主席,任职到1959年4月。</p><p class="ql-block"> 1956年4月,作《论十大关系》的讲话,这个讲话对适合中国国情的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进行了一些初步的探索。接着,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提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9月,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中共召开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指出全国人民的主要任务已经转变为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但是这个方针后来没有得到认真的执行,因而导致了以后的一系列指导工作上的错误和挫折。</p><p class="ql-block"> 1957年2月,他作《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的讲话,提出正确区分和处理社会主义社会中敌我之间和人民内部两类不同性质矛盾的学说。</p><p class="ql-block"> 1957年7月,提出要“造成一个又有集中又有民主,又有纪律又有自由,又有统一意志、又有个人心情舒畅、生动活泼,那样一种政治局面”的要求。</p><p class="ql-block"> 1958年5月,发动“大跃进”和农村人民公社化运动。</p><p class="ql-block"> 1959年7月,主持召开庐山会议。他本想纠正已经觉察到的错误,但在会议后期错误地发动了对彭德怀的批判,会后在全党错误地开展了“反右倾”斗争。</p><p class="ql-block"> 从1960年冬到1965年初,在以他为首的中共中央领导下,对国民经济实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初步纠正“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中的错误,使国民经济得到比较迅速的恢复和发展。在这期间,他提出了一系列措施,初步纠正了农村工作中和其他方面的“左”的错误。但在1962年9月召开的中共八届十中全会上,他把社会主义社会中一定范围内存在的阶级斗争扩大化和绝对化,发展了他在1957年7月反右派斗争以后提出的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的矛盾仍然是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的观点。</p><p class="ql-block"> 1963-1965年,发动农村和城市社会主义教育运动,提出运动的重点是整所谓“党内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他领导中共同苏共领导人奉行的大国主义和干涉、控制中国的企图进行了坚决的斗争。</p><p class="ql-block"> 1966年5月,由于对国内阶级斗争形势作出了极端的估计,他发动了“文化大革命”运动,这个运动因受林彪、江青两个反革命集团操纵,大大超出了他的预计和控制,以至延续十年之久,使中国许多方面受到严重的破坏和损失。在“文化大革命”中,毛泽东也制止和纠正过一些具体错误。他领导了粉碎林彪反革命集团的斗争,不让江青、张春桥等夺取最高领导权的野心得逞。</p><p class="ql-block"> 1976年9月9日,毛泽东在北京逝世,享年83岁。</p> <p class="ql-block">毛泽东</p> <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何叔衡,1876年5月27日-1935年2月24日】,字玉衡,号琥璜,出生于湖南省宁乡县一个农民家庭,无产阶级革命家,是中共一大代表、中国共产党创始人之一。</p><p class="ql-block">1913年,何叔衡考入湖南省立第一师范讲习班,与毛泽东、蔡和森等同学志同道合,成为最好的朋友。在第一师范结业后,先后在长沙楚怡学校和第一师范附小任教,同时积极参加毛泽东、蔡和森等组织的革命活动。</p><p class="ql-block">1920年冬,何叔衡与毛泽东共同发起成立湖南的共产党早期组织。</p><p class="ql-block">1921年7月,出席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成为党的创始人之一。</p><p class="ql-block">1928年6月,赴莫斯科出席中共六大。</p><p class="ql-block">1931年11月,当选为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任临时中央政府工农检察人民委员、内务人民委员部代部长、临时最高法庭主席等职。</p><p class="ql-block">1934年10月,中央红军主力长征后,何叔衡奉命留在中央革命根据地坚持游击战争。</p><p class="ql-block">1935年2月24日,从江西转移福建途中,在长汀突围战斗时壮烈牺牲,时年59岁。</p><p class="ql-block">2009年9月10日,被评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之一。</p> <p class="ql-block">何叔衡</p> <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陈潭秋,1896年-1943年9月27日】,名澄,字云先,号潭秋,湖北黄冈县(今湖北省黄冈市黄州区)陈策楼人,无产阶级革命家,中国共产党第一次代表大会代表、中国共产党创始人之一。</p><p class="ql-block">1920年陈潭秋和董必武、刘伯垂等7人创建武汉共产主义小组,组织马克思主义学说研究会。</p><p class="ql-block">1921年7月,陈潭秋与董必武参加了中共一大,成立了中国共产党。他先后出席了中共三大、五大、六大,</p><p class="ql-block">1934年1月出席第二次全国苏维埃代表大会,被选为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政府执行委员。中国工农红军长征时,留任中央苏区中央分局委员,领导开展游击战争。</p><p class="ql-block">1935年8月,赴莫斯科参加共产国际第七次代表大会,留驻共产国际工作。</p><p class="ql-block">1939年回国,他任中共中央驻新疆代表和八路军驻新疆办事处负责人。</p><p class="ql-block">1943年9月27日被新疆军阀盛世才秘密杀害于迪化(今乌鲁木齐),时年47岁。 同时遇害的还有毛泽民、林基路同志。</p><p class="ql-block">2009年9月10日,被评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之一。</p> <p class="ql-block">陈潭秋</p> <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董必武,1886年3月5日-1975年4月2日】,原名董贤琮,又名董用威,号壁伍,湖北省黄安(今红安)县人中国共产党的模范的领导者,是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缔造者之一,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马克思主义的政治家和法学家,是中国共产党第一代领导集体的成员和国家的重要领导人。</p><p class="ql-block">董必武把毕生的精力,献给了中国人民解放事业、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事业,党和人民永远怀念他。</p> <p class="ql-block">人物生平</p><p class="ql-block">一、中国共产党的重要创建者和早期领导者</p><p class="ql-block">1886年3月5日,董必武同志出生于湖北省黄安县(今红安县)一个清贫的教书先生家庭。他自幼受到良好的启蒙教育,17岁时考中秀才。青少年时期的董必武同志,目睹清朝政府的腐朽专制和西方列强对中国人民的欺压掠夺,立志救国救民。</p><p class="ql-block">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爆发。董必武同志毅然奔赴武昌投入战斗,从一个晚清秀才成为坚定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主义者,从此走上为中国人民解放事业不懈奋斗的职业革命家道路。他追随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先后加入同盟会和中华革命党,参加辛亥革命和反对北洋军阀袁世凯的斗争。然而,辛亥革命后中国社会的黑暗让他苦闷痛心,“触于眼帘,即市井萧条,民气沮丧,沉郁惨淡,人以幸生苟免为心”。董必武同志走上重新探求救国救民真理的道路。</p><p class="ql-block">在俄国十月革命影响下,董必武同志开始学习马列主义。他与李汉俊等人讨论俄国革命和布尔什维主义,得出中国革命“必须走列宁的道路”的结论。五四运动爆发后,他在上海参加这场反帝爱国运动,从中看到了民众行动起来的伟大力量,看到了中华民族新的希望。</p><p class="ql-block">1919年8月,董必武同志从上海回到武汉,创办私立武汉中学。他通过恽代英同志主办的利群书社,设法为学生购买《新青年》《湘江评论》等进步书刊,邀请李汉俊、钱亦石、恽代英等人到学校演讲,传播和宣传革命思想,使这所学校成为培养新型革命人才的摇篮。</p><p class="ql-block">在上海共产党早期组织的指导下,1920年秋,董必武同志与陈潭秋等同志创建了武汉共产党早期组织。随后,在武汉建立社会主义青年团、马克思学说研究会,组织妇女读书会、青年读书会,传播新思想,并派得力同志到工人中去,举办夜校、识字班,向工人宣传马列主义。在董必武等同志组织领导下,武汉地区的革命活动逐渐活跃起来。</p><p class="ql-block">1921年七八月间,董必武同志出席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成为党的创始人之一。党成立后,董必武同志任中共武汉区执委会委员和湖北区执委会委员。在他和区委同志的组织领导下,武汉成为近代工人运动的策源地之一,爆发了著名的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湖北农民运动也蓬勃发展起来,同湖南农民运动交相辉映,形成强大的革命声势,对推动北伐战争胜利进军、促进大革命迅速向长江流域发展起了重要作用。</p><p class="ql-block">1927年,蒋介石、汪精卫相继背叛革命,轰轰烈烈的大革命遭到失败。8月1日,中国共产党领导举行南昌起义。董必武同志与宋庆龄、邓演达、毛泽东等22人联名发表《中央委员宣言》,痛斥蒋、汪,号召进行坚决斗争。11月,中共鄂东特委举行黄麻起义,以董必武同志的名义出布告、发传单,号召工农开展武装斗争。在白色恐怖日益严重的情况下,董必武同志根据党的指示东渡日本。1928年,党组织派他到苏联学习。1932年回国后进入中央革命根据地,先后担任马克思共产主义学校教务长、副校长,中央党务委员会书记、最高法院院长等职,为中央苏区的干部教育、纪检监察工作和法制建设付出大量辛劳。1934年10月,年近半百的董必武同志参加长征,他以超凡的勇气和毅力,率领包括数十名红军女战士在内的后勤部卫生队干部休养连百余人,历经千难万险,走完长征路。到达陕北后,他担任中央党校校长,为迎接全国抗日战争的到来培养了大批领导骨干。</p><p class="ql-block">二、党的统一战线工作的卓越领导者</p><p class="ql-block">董必武同志是国民党的元老,又是中国共产党的重要领导人,从两次国共合作到新中国成立前后,他以丰富的统一战线的理论和实践,为推进中国革命胜利建立了不可磨灭的功勋。</p><p class="ql-block">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董必武同志在国民党中央、湖北省党部和政府内均担任要职。他坚决贯彻中共三届一中全会提出的“努力站在国民党中心地位”的方针,坚持共产党的独立性,使共产党人在统一战线中发挥了中坚作用。他充分利用改组后的国民党这个统一战线的组织形式,吸收各界人士参加革命活动,把湖北国民党组织建设成为工人、农民、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的革命联盟,使武汉成为北伐战争后期国共合作的重要舞台。</p><p class="ql-block">全国抗日战争时期,董必武同志作为中共代表团的成员和中共中央长江局、南方局的主要领导人之一,长期在国民党统治区工作。他与周恩来等同志一道,忠实贯彻中共中央制定的全面抗战路线,坚决执行中国共产党抗战、团结、进步的方针,为巩固和发展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做了大量艰苦细致的工作。他领导创办党在国统区的机关报《新华日报》,大力宣传全民族团结抗战;他结交于右任等国民党上层人士和国民党地方实力派,努力争取他们团结抗战;他支持和帮助中国民主政团同盟等民主党派的建立和发展;他利用国民参政会这个阵地,千方百计争取人民民主权利,反对国民党独裁专制。1945年4月,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即将取得胜利前夕,他作为中国共产党代表参加中国代表团,赴美国出席联合国制宪会议。期间,他广泛联系华侨华人,做了大量海外统一战线工作。</p><p class="ql-block">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面临着两种命运、两个前途的抉择。为贯彻中共中央关于和平、民主、团结的方针,争取光明的前途,重庆谈判之后,董必武同志作为中共代表团成员继续参加国共谈判,参加政治协商会议,为争取和平民主、制止内战,同国民党当局进行了针锋相对的斗争。他与各民主党派及爱国民主人士进行广泛深入的接触,主动拜访黄炎培、张澜、陶行知、李公朴等社会知名人士,向他们阐明中共的方针政策,交换对召开政协会议的意见,在重大问题上统一认识、协调行动。国民党政府迁回南京后,董必武同志与周恩来等同志率中共代表团到南京,继续为争取和平民主、反对内战独裁进行艰苦细致的工作。蒋介石发动全面内战后,根据中共中央指示,周恩来同志返回延安,董必武同志仍留在南京,在极其复杂困难的条件下保持同民主党派和民主人士的联系,同时重视做好国民党上层人士及国民党军官的工作,有力推动了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的不断发展壮大。</p><p class="ql-block">三、新中国的重要缔造者和奠基人</p><p class="ql-block">随着全国解放战争的胜利推进,中共中央着手筹备建立全国性政权的工作。1948年5月,中共中央决定晋察冀、晋冀鲁豫两解放区合并为华北解放区,成立华北联合行政委员会,由董必武同志担任主席。8月,华北临时人民代表大会召开,9月,成立了由董必武同志任主席的华北人民政府。他领导华北人民政府积极有序地建立各级人民民主政权,恢复发展生产,发展文化教育,成立中国人民银行,统一财经工作。经过努力,华北人民政府建立起系统的政权机构,积累了丰富的政权建设经验,培养了大批开展政权建设、经济建设和发展文化教育事业的干部和人才,为中央人民政府的建立做了多方面的重要准备。华北人民政府成为中央人民政府的雏形。</p><p class="ql-block">1949年3月党的七届二中全会集中讨论了夺取全国胜利和筹建新中国的问题。在此之前,董必武同志率领华北人民政府机关迁到北平。他多次接待陆续到达北平的民主人士和各界代表,商谈建立新中国的问题。他代表中共中央或华北人民政府多次出席农业界、妇女界、青年界、文学艺术界的全国性会议,要求各界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更好地开展工作。在新政治协商会议筹备会上,他领导起草《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组织法》(草案),为成立中央人民政府做了法律上的重要准备。</p><p class="ql-block">新中国成立之际,董必武同志已经63岁。1949年10月1日,他站在毛泽东同志身边,参加了举世瞩目的开国大典。新中国成立后,他历任中央人民政府委员,政务院副总理兼政治法律委员会主任,最高人民法院院长,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华人民共和国副主席、代主席,中央政治局委员、常委,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等职务,为新中国的巩固、建设和发展竭诚尽智、鞠躬尽瘁。</p><p class="ql-block">四、新中国法制建设的重要开拓者</p><p class="ql-block">董必武同志长期在政法领域耕耘劳作。他1914年留学日本大学[10],攻读法律专业。大革命时期,他在湖北主持制定《惩治土豪劣绅暂行条例》,支持农民运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他曾任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最高法庭主席、最高法院院长。新中国成立后,他任政务院政治法律委员会主任,最高人民法院院长、党组书记等职,为新中国法制建设作出了开创性贡献。</p><p class="ql-block">新中国成立后,面临着创建人民新法制的艰巨任务。董必武同志领导政治法律委员会做了大量艰巨细致的工作。他领导出版《中央政法公报》,交流信息,指导工作;他提出并领导召开全国经济保卫工作会议、全国治安行政工作会议、全国司法工作会议等全国性专业会议,准确阐述法制建设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重要地位和对巩固人民民主专政的重要作用;他主持起草《政务院关于加强人民司法工作的指示》,就人民司法工作的性质、任务及一系列具体问题作了明确规定,成为新中国成立初期人民司法工作的指导性文件;他主持制定《人民法院组织法》《人民检察院组织法》等重要法律;他领导建立各项审判制度,总结审判工作经验,为实现审判公平公正而不懈努力;他领导成立中国政治法律学会等学术团体,促进法学学科的建设发展。</p><p class="ql-block">董必武同志强调依法办事是加强法制的中心环节。新中国成立后,在百废待兴、百业待举的情况下,他首先想到的是要有完备的法律,“赶快把国家尚不完备的几种重要的法规制定出来”。他强调制定法律之后,“必须确切地执行,按照规定办事”,“反对一切随便不按规定办事的违法行为”。特别是“公安、检察、法院和一切国家机关,都必须依法办事”。这些论述,充分体现了董必武同志依法办事、依法治国的正确主张和远见卓识。</p><p class="ql-block">董必武同志强调加强党对法制建设和法制工作的领导。他指出,党是我们国家的领导核心,我们一切工作都是在党的领导下进行的,对党的领导不能有丝毫动摇。党委应该考虑整个工作的原则、方针、政策,法院应该向党委请示的是如何把政策应用到具体工作中去。他主张要在坚持和加强党对司法工作领导的前提下由司法机关独立行使审判权。作为司法工作人员,不能因独立审判对党闹独立,一切方针、政策都需要党的领导,要向党请示报告。这些论述,正确阐明了党的领导与司法机关独立行使职权的关系,对当前全面依法治国的实施仍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p><p class="ql-block">董必武同志强调要大力培养法律人才。他认为,创建并发展新中国的法制,必须首先培养人才,要开拓出一条符合中国实际的法学教育路子。他领导对旧司法人员的教育改造工作,领导筹建中央和各大区的政法干部学校,为建立法律人才教育体系作出了重要贡献。上世纪50年代高等学校院系调整时,他亲自过问北京大学等综合性大学法律系的恢复和重建工作,提出很有价值的建议。在他的关心指导下,新中国成立短短几年内,就迅速创建了一套适合当时中国需要的多层次、多途径培养各种法律人才的教育系统,为实施依法办事、加强法治建设奠定了最初的人才基础。</p><p class="ql-block">1975年4月2日,董必武同志在北京病逝享年89岁。</p> <p class="ql-block">董必武</p> <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邓恩铭,1901年1月-1931年4月5日】,又名恩明,字仲尧,水族,贵州荔波人,无产阶级革命家,中国共产党创始人之一。</p><p class="ql-block">邓恩铭是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的代表,曾任中共山东省委书记,是山东党组织早期组织者和领导者。后又作为代表参加了中国共产党第二次代表大会。</p><p class="ql-block">1920年11月,邓恩铭与王尽美等人组织成立“励新学会”,创办《励新》半月刊。</p><p class="ql-block">1922年1月,邓恩铭赴莫斯科参加远东各国共产党和民族革命团体第一次代表大会,受到弗拉基米尔·伊里奇·列宁的亲切接见。</p><p class="ql-block">1925年2月,发动青岛胶济铁路工人大罢工。</p><p class="ql-block">1927年4月,邓恩铭赴武汉出席中共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后任中共山东省执行委员会书记。</p><p class="ql-block">1929年1月19日,由于叛徒出卖,邓恩铭在济南被捕入狱。</p><p class="ql-block">1931年4月5日,邓恩铭和战友们被押到济南市纬八路刑场,慷慨就义,时年30岁。</p><p class="ql-block">2009年9月10日,被评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之一。</p> <p class="ql-block">邓恩铭</p> <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王尽美,1898年-1925年8月19日】,原名王瑞俊,山东省莒县大北杏村(今属诸城市)人,中国共产党创始人之一,无产阶级革命家,山东党组织最早的组织者和领导者,在党的创建和早期革命活动中,做出了卓越贡献。</p><p class="ql-block">1920年,王尽美与邓恩铭等人发起成立“励新学会”,创办《励新》半月刊,研究和传播新思想、新文化。</p><p class="ql-block">1921年,作为代表参与中共一大会议。</p><p class="ql-block">1922年7月中下旬,出席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在终日的奔波中,王尽美积劳成疾感染了肺结核病,他以带病之身,奔走于济南、北京、上海、广州等地,</p><p class="ql-block">1925年8月19日,王尽美病逝于青岛,时年27岁。</p><p class="ql-block">2009年9月10日,被评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之一。</p> <p class="ql-block">王尽美</p> <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李达,1890年10月2日-1966年8月24日】,名庭芳,字永锡,号鹤鸣,湖南省永州市零陵人。杰出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宣传家和教育家,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建者和早期领导人之一。</p><p class="ql-block">1920年,李达从日本留学归国,随即与陈独秀、李汉俊等人组建中国共产党上海发起组,筹备和组织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并在“一大”上当选为中央局宣传主任。</p><p class="ql-block">1922年至1923年,应毛泽东之邀任湖南自修大学校长。</p><p class="ql-block">1923年因与陈独秀意见不一致,脱离了中共,但他不过他一直长时间做着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研究工作。解放后又重新加入了中共。</p><p class="ql-block">1927年至1941年,先后在武昌中山大学、上海法政学院、上海暨南大学、北平大学、中国大学、朝阳大学、广西大学、广东中山大学等地任教。新中国成立后,李达又重新加入了中共。先后任中央政法干部学校副校长、湖南大学校长和武汉大学校长,并担任中国哲学会会长、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及哲学社会科学部常委、中国科学院武汉分院筹委会主任及院长等职。</p><p class="ql-block">“文化大革命”时,他遭到迫害,1966年8月24日,著名马克思主义哲学家、中共一大代表李达逝世,享年76岁。</p> <p class="ql-block">李达</p> <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刘仁静,1902年—1987年8月5日】,1919年,五四运动火烧赵家楼时带头爬窗入曹宅为群众开门的学生之一。</p><p class="ql-block">1920年参加马克思主义学说研究会,是北京共产主义小组成员。</p><p class="ql-block">1921 年出席中共一大,是年龄最小的代表。</p><p class="ql-block">1923 年当选为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中央书记。</p><p class="ql-block">1926年赴苏联学习,参加了托派,</p><p class="ql-block">1929年到土耳其拜访被苏联政府驱逐出境的托洛茨基,回国后从事托派组织活动,1929年11月因参加托派活动,被开除出党。</p><p class="ql-block">1935年被国民党逮捕,1937年出狱。1937年被托派开除。</p><p class="ql-block">1938年,参加三青团宣传处工作。</p><p class="ql-block">1948年发表反共文章《评毛泽东〈目前形势和我们的任务〉》。抗日战争时期和解放战争时期,曾在国民党政府中任职。新中国成立后,曾任北京师范大学教师和人民出版社编辑。文革时期曾被关押。</p><p class="ql-block">1986年党在落实政策时,被任命为国务院参事。</p><p class="ql-block">1987年8月5日,一场意想不到的车祸夺去了刘仁静的生命,这位中共“一大”老人走完了他人生的历程。</p><p class="ql-block">1987年8月13日,《人民日报》发表消息:“国务院参事刘亦宇(原名刘仁静)同志8月5日不幸逝世,终年85岁。</p> <p class="ql-block">刘仁静</p> <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张国焘,1897年11月26日—1979年12月3日】,江西萍乡人,字恺荫,原名张特立,曾用名特、凯音、天师、国涛。</p><p class="ql-block">1920年秋加入北京的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成为中国共产党党员(后被开除党籍)。</p><p class="ql-block">1916年,张国焘进入北京大学读书,五四运动中表现积极。</p><p class="ql-block">1920年10月,加入北京的共产党早期组织。</p><p class="ql-block">1932年进入鄂豫皖苏区,成为根据地事实上的领导者。</p><p class="ql-block">1935年4月放弃川陕根据地开始长征。6月懋功会师后,反对中央北上的决定,10月率部南下川康,在卓木碉宣布另立“中央”,</p><p class="ql-block">1936年6月被迫取消。</p><p class="ql-block">1937年3月在政治局扩大会议受到批判。1938年4月初,乘祭黄帝陵之机逃出陕甘宁边区,投靠中国国民党,成为中国革命的叛徒;4月18日被开除党籍。不久加入军统从事反共特务活动。</p><p class="ql-block">1948年6月在上海创办《创进》周刊,同年11月去台湾。1949年转居香港。</p><p class="ql-block">1968年移居加拿大多伦多。</p><p class="ql-block">1979年12月3日,82岁久病缠身体弱多病 的张国焘,冻死于加拿大多伦多一家养老院。</p> <p class="ql-block">张国焘</p> <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李汉俊,1890年~1927年12月17日】,原名李书诗,字人杰,号汉俊,湖北潜江人。中国共产党和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的主要创始人之一。</p><p class="ql-block">早年留学日本,接受马克思主义。回国后积极宣传马克思主义,成为中国最早的马克思主义启蒙者之一。</p><p class="ql-block">1920年与陈独秀共同发起组织马克思主义研究会和上海共产主义小组,同时创办《劳动界》周刊,并赴武汉帮助筹建武汉共产主义小组。</p><p class="ql-block">1921年7月参加在上海召开的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是上海小组代表。</p><p class="ql-block">1922年回武汉从事革命活动,曾任湖北全省工团联合会教育主任委员。后因意见分歧,脱离中国共产党。</p><p class="ql-block">1926年春赴上海任教。后回武汉,加入中国国民党。</p><p class="ql-block">1927年任国民党湖北省党部执行委员、省政府委员兼教育厅厅长、省党部青年部长。是中共第二、三届中央执行委员会候补委员。</p><p class="ql-block">1927年12月17日,李汉俊在武汉被桂系军阀杀害,年仅37岁。</p><p class="ql-block">中共一大代表董必武把李汉俊称之为自己的“马克思主义老师”。共产国际代表马林评价李汉俊是中国共产党创建时期“最有理论修养的同志”。</p><p class="ql-block">1952年8月,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毛泽东亲自签发了《革命牺牲工作人员家属光荣纪念证》,证书上写着:“李汉俊同志在革命斗争中光荣牺牲,丰功伟绩永垂不朽!</p> <p class="ql-block">李汉俊</p> <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陈公博,1892年10月19日—1946年6月3日】,男,汉族,广东南海人。早年就读于北京大学。</p><p class="ql-block">他早年参加中国共产党,是中共一大代表,而后脱党而去,跻身国民党行列,以“左派”自诩,曾任国民党第二次全国大会中央执委。后演变为反蒋的改组派的代表人物,但不久又与蒋合流,是蒋的座上客。最后,他追随汪精卫叛国投敌,成为中国的第二号大汉奸。</p><p class="ql-block">1945年8月,在日本投降后解散伪国民政府并出逃日本,不久被押解回中国。</p><p class="ql-block">1946年4月12日,被江苏省高等法院判处死刑;6月3日在苏州被执行枪决,终年54岁。</p> <p class="ql-block">陈公博</p> <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周佛海,1897年5月29日-1948年2月28日】,湖南省沅陵县凉水井镇窝溪村人,中共一大代表,后成为卖国巨奸。</p><p class="ql-block">1917年初夏,周佛海从上海的黄浦港乘船去了日本,进入鹿儿岛第七高等学校学习。周佛海在日本学习时,开始信仰共产主义。</p><p class="ql-block">1921年7月,出席中共一大,成为唯一从境外赶回来的海外一大代表,并被选举为副总书记。</p><p class="ql-block">1922年3月,考入日本京都帝国大学,此时周佛海动摇了信仰,逐渐与共产主义背道而驰。</p><p class="ql-block">1924年9月,正式脱党并获准。周佛海一脱党,就走向了反共的道路。抗日战争爆发后,周佛海成为汪精卫集团叛国投敌的主要策划者,暗中与日本侵略者勾结,进行谋求“和平”的勾当。</p><p class="ql-block">1940年3月30日,任伪“财政部长”、汪伪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副委员长”、汪伪国民政府中央政治委员会秘书长”、汪伪国民政府中央储备银行总裁”、汪伪国民政府警政部长”、伪“清乡委员会副委员长”、汪伪国民政府物资统治审议委员会委员长”等要职。</p><p class="ql-block">1942年10月,周佛海背着汪精卫开展了“效命中央”的活动。</p><p class="ql-block">1946年9月16日,国民党当局派专机将周佛海、丁默邨等人由重庆押送来南京,羁押在宁海路23号军统局看守所。</p><p class="ql-block">1946年11月7日,国民政府首都南京高等法院对周佛海作出判决:周佛海通谋敌国,图谋反抗本国,处死刑,褫夺公权终身。后蒋介石下令将周佛海的死刑减为无期徒刑。</p><p class="ql-block">1948年2月28日,周佛海在南京老虎桥监狱结束(病死)了反复无常的罪恶的一生,时年51岁。</p> <p class="ql-block">周佛海</p> <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包惠僧,1894年-1979年7月2日】,男,汉族,湖北黄冈人,别名鲍一德、包生,号栖梧老人。</p><p class="ql-block">受陈独秀委派,包惠僧(记者)出席1921年7月23日开幕的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p><p class="ql-block">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脱党。</p><p class="ql-block">1949年11月从澳门回到北京。</p><p class="ql-block">1957年4月起任国务院参事。</p><p class="ql-block">1979年7月2日,包惠僧病逝于北京,終年85岁。</p> <p class="ql-block">包惠僧</p> <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共产国际派遣代表</p><p class="ql-block">【亨德利库斯·约瑟夫斯·弗朗西乌斯·玛丽·斯内夫利特,1883年~1942年4月】笔名马林,出生于鹿特丹,荷兰共产主义者,印度尼西亚共产党和中国共产党创始人之一。</p><p class="ql-block">1902年,马林加入荷兰社会民主工党。</p><p class="ql-block">1913年,前往荷兰殖民地爪哇进行革命活动,建立了东印度社会民主联盟。</p><p class="ql-block">1920年,以“马林”之名参加了共产国际二大,并当选为共产国际执委。列宁对他印象深刻,亲自委派他作为共产国际的代表,到中国协助建立中国共产党。荷兰在二战中沦陷后,马林又奋不顾身地投入地下斗争,秘密编辑发行《斯巴达克》报,号召人民反抗德军占领。</p><p class="ql-block">1942年4月,马林不幸被逮捕。行刑前,他与七名战友高唱《国际歌》,慷慨就义,时年59岁。</p> <p class="ql-block">马林(荷兰)</p> <p class="ql-block">助建中共</p><p class="ql-block">1920年8月,共产国际委派马林来华。同年9月,他为共产国际在意大利、维也纳处理了一些问题之后,</p><p class="ql-block">于1921年4月动身,取道欧洲,于6月间到达上海。这时,上海、北京、广州、长沙、济南、武汉等地已经建立了共产主义小组,展开了一系列的工作,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做了准备。马林来华以后,到北京和李大钊交换意见,并和北京的党员见面。马林向他们建议应该召开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以建立中国共产党。北京的党员都表示同意。之后,马林又同共产国际远东局的尼可洛斯基一起,由张国泰陪同去上海,帮助上海共产主义小组筹备召开中共“一大”。他同在广州的陈独秀也进行了联系,并向李达等提出及早召开党的全国代表大会的建议。在马林的帮助下上海组发信给各地共产主义小组,要他们各派两名代表到上海开会。</p><p class="ql-block">1921年7月23日,各地共产主义小组的代表在上海举行了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马林出席了会议。他首先代表共产国际对中国共产党的成立表示祝贺,并作了题为《第三国际的历史使命与中国共产党》的报告。他说:中国共产党的正式成立,具有重大的世界意义,第三国际增添了一个东方支部,苏俄布尔什维克党增添了一个东方战友。他还分析了国际形势介绍了第三国际的工作情况以及他在爪哇建党活动的情况和经验。他希望中国同志努力工作,接受第三国际的指导,为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马林的报告受到与会代表们的欢迎。据参加“一大”的包惠僧回忆说:“他(指马林)对马克思、列宁的学说有精深的素养,他声若洪钟口若悬河,有纵横捭阖的辩才,……我们在他的词锋下开了眼界。”</p><p class="ql-block">7月30日晚上,中共“一大”举行第六次会议,原定议程是由马林对会议讨论的各项问题发表意见,然后通过党的纲领和决议。但宣布开会以后不到半个小时,突然有一个陌生的中年男子闯进会场。代表们问他找谁,他用可疑的目光打量了一下会场,然后说:“对不起,我找错了地方。”说完后就急忙走了。马林见此情景,机警地说:这一定是侦探。马上散会,会议改期改地点后再开。按照马林的布置,出席会议的人员除李汉俊和陈公博以外立即离开了会场。十几分钟以后,法国巡捕包围了会场,并进入室内搜查盘问,结果扑了一个空。李达回忆说:“当时真危险,假如没有马林的机警,我们就会被一网打尽。”中共一大结束后,陈独秀从广州回沪主持中央工作,马林作为国际代表也经常协助。此时,马林力劝中共应接受共产国际的经济援助,陈独秀认为中国革命有中国的国情,目前也不需要国际的经济援助。不久陈被捕,靠马林动用了共产国际拨给的几千元活动经费打通关系才得到释放,就此陈独秀感到中共在自身没有财政收入的情况下外援十分重要,同意参加共产国际。</p><p class="ql-block">马林认为:“中国国民运动中,最堪注意的一种现状,就是缺少由一个政党主持一种有规则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宣传。”“如中国人民群众没有受政治教育和政治宣传,中国民族就决不能成一种。”因他在期间曾以很大的精力从事宣传方面的工作。他曾担任党的机关刊物《向导》的编辑。马林工作认真负责,《向导》周刊上发表的每篇文稿,都要中国同志翻译给他听,不对的地方,就提出自己的看法,要求改正。他不但负责编辑,而且亲自动笔,撰写了许多文章,署名孙锋,发表在《向导》《前锋》等刊物上。这些文章中,有宣传十月革命的《俄国革命五周年纪念》《新罗斯》有号召人民起来同帝国主义斗争的《第二次的世界战争》《土匪和外交使团》《美国与日俄会议》《他们的道路与我们的道路》;有揭露中国军反动本质的《吴佩孚和陈炯明》《吴佩孚与国民党》有指导工人运动的《中国劳动群众的觉醒》《北京政变与上海工作之张》;有强调宣传工作的《国民运动革命军和革命宣传》有评论国民运动国民党政策的《中国国民运动之过去及将来》等等。马林的文章,论述生动,短小精悍,说理充分,很有说服力和战斗力。例如,他在指斥帝国主义侵略政策的文章中激愤地说:“现全国人民生活中,无处不看见外国的势力。真诚的国民运动者如何能忽略这重要的事实!就是中国是外国帝国主义的被害者。”他告诫国内一些人不要对帝国主义抱有幻想,指出:“要想列强自愿停止他们干预中国事务,要想他们骤然完结帮助中国军阀中这个或那个的旧方法,这自然是一种乌托邦的思想”。他认为中国人民只有起来“反对外国的宰制中国”,“把国内各种人民的势力联合起来,以抵御帝国主义的各国”。</p><p class="ql-block">马林还热情地向中国人民介绍十月革命,宣传苏维埃社会主义。他指出:“如果社会主义的社会成功了,什么种族不平等,少数人剥削群众的事,贫困与战争等等都会消灭的。”马林认为苏俄是各国劳动人民进行民族运动的最好盟友,鼓吹中国革命要走俄国的道路。他说:被征服民族“要和苏俄携手,和俄国红党结密切的关系,这是巩固他们国内民族运动的唯一的道路”。他还说:“中国知阶级和劳动者必须与新发生的协助和亲善关系,才能使解放和独立的奋斗得到一些光荣的胜利。”马林的这些论述对于年轻的中国共产党来说,产生了很大的影响。</p><p class="ql-block">马林富有从事工人运动的经验,并积极推动中国工人运动的发展。中国共产党成立后,马林即建议要集中力量领导工人运动。党接受了这一建议,遂于1921年8月,在上海成立了领导我国工人运动的总机关——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随后,又在北京、长沙、武汉、济南、广州等地设立了劳动组合书记部的分部作为领导各地工人运动的机关。马林还多次去各地实地考查工人运动,并给予正确的引导。</p><p class="ql-block">1922年1月,香港海员工人举行了反抗英帝国主义压迫的大罢工。到1月底,罢工的规模扩大到三万余人。经过56天的激烈斗争,罢工取得了胜利。马林密切注意这次罢工的进程,认为“这次争取提高工资的海员大罢工,矛头指向外国航运公司,具有政治色彩”。他热情地赞扬这次罢工,“使无论哪个关心于劳动运动发展的人都惊骇不已”。</p><p class="ql-block">马林在我国北方考查时,曾经不顾环境的险恶,深入社会底层,参加工人支部会议。有一次,他在会上与铁路工人谈话时,一个人问他:“革命的主要目的何在?”他回答说:“首在争取政治自由,实现政治自由以后,经济各项改革自然水到渠成。”那个人又问他:“敌势强大,如何着手?”马林回答说:“从组织群众力量入手。敌人对我施百吨压力,我们以千吨革命强力回报。”语言简明有力,坚定果断,给予参加会议的工人以极深的印象。1922年,河北唐山爆发了开滦煤矿同盟罢工。马林去天津和领导罢工的同志见面,反复商讨罢工中的有关问题。1923年2月,京汉铁路工人罢工以后,党内曾有不同认识。为了统一和提高大家的思想,马林在传达共产国际文件时,对这次罢工给予高度评价,认为“汉口足以证明中国的劳动界已感触了一种新的精神”。他的话使大家深受启迪。</p><p class="ql-block">经过一段时间的调查研究之后,马林断言:中国“近代产业的工人已经醒了。”“他们已感触到阶级意识了。劳动者已在中国社会上成为一种新势力在将来一定会站在极重要的地位,不特在掠夺者和被掠夺者之间,而且在政治上将有极大的势力。”中国工人运动的发展,证实了马林的判断。</p><p class="ql-block">马林的化名有很多,在中国期间常用的化名是马林和孙铎。</p> <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共产国际派遣代表</p><p class="ql-block">【尼克尔斯基,1889年2月10日~1938年9月21日】俄国人,犹太族。</p><p class="ql-block">1889年2月10日出生于贝加尔省巴尔古津地区奇特坎村的一个小市民家庭。</p><p class="ql-block">1916年至1917年在第16西伯利亚步兵预备团等当列兵。</p><p class="ql-block">1920年4月转入红军。1921年起为俄共(布)党员。</p><p class="ql-block">1921年在俄共远东区书记处工作。远东区书记处机构内设领导委员会,设中国处、朝鲜处、日本处等4个分支机构。尼克尔斯基在中国处工作。1921年6月间,他代表远东国际间谍处、远东国际书记处、赤色职工国际这3个机构来到中国,来中国时使用的名字为尼克尔斯基。</p><p class="ql-block">1921年,尼克尔斯基成为俄共(布)党员。6月,他受共产国际远东国际书记处的派遣来到中国。在上海,他和马林与在陈独秀离沪期间主持上海地方党组织工作的李达、李汉俊取得联系,建议及早召开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7月23日,尼克尔斯基代表共产国际出席了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中共一大,并在会议上讲话。</p><p class="ql-block">在中共一大会前和会后,尼克尔斯基和马林多次同中共代表见面,做了大量工作。此外,据卡尔图诺娃博士考证,来华时“尼克尔斯基掌管一定数额的资金,负责向共产国际驻华工作人员和当时在这个国家工作的其他苏俄共产党人提供经费”。</p><p class="ql-block">1921年12月,尼克尔斯基离开上海,转移到中国东北主持情报工作。</p><p class="ql-block">1922年到1925年在远东边区全权代表处间谍科工作,曾在满洲里等地从事地下工作。</p><p class="ql-block">1925后,在远东边区工作,曾任远东边区领导委员会外事处处长。</p><p class="ql-block">1933年到1935年,在远东边区内务部管理处工作。</p><p class="ql-block">1935年到1937年,为原苏联内务部国家安全领导委员会第七处全权代表,曾到中国从事过地下工作。</p><p class="ql-block">1938年2月23日,尼克尔斯基在哈巴罗夫斯克被内务人民委员部机关逮捕。9月21日,根据苏联最高法院军事委员会巡回法庭裁决,他被认定犯有以下罪行:自1931年起参加“在远东边疆区内务人民委员部机关中活动的反苏右倾托洛茨基恐怖组织”,以及为日本情报机关服务,从事间谍活动。尼克尔斯基最终被判处死刑,同日在哈巴罗夫斯克被执行枪决,成为苏联“肃反”扩大化的牺牲品。时年49岁。</p><p class="ql-block">1956年11月8日,根据苏联最高法院军事委员会裁定,因缺乏犯罪要素,尼克尔斯基被平反昭雪。</p> <p class="ql-block">尼科尔斯基(俄罗斯)</p> <p class="ql-block">中国共产党从1921年成立以来,至今百余年,一大建党时全国只有57名党员。到二十次代表大会时,全国党员总数已经达到了9670余万人。</p> <p class="ql-block">1921.7.23.中国共产党一大会场</p> <p class="ql-block">浙江嘉兴南湖·一大纪念船</p> <p class="ql-block">上海·中国共产党一大纪念馆</p> <p class="ql-block">1921-2022年 中共党员人数的发展</p> <p class="ql-block">北京·人民大会堂</p> <p class="ql-block">2022.10.16.北京·中国共产党的二十大会场</p> <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知己知彼编辑制作</p><p class="ql-block">图片·资料来自百度</p><p class="ql-block">歌曲《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p><p class="ql-block">2024.9.10.</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