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教师节

芮城老李

<p class="ql-block">一早,微信问候不断。</p><p class="ql-block">哦!今天是“教师节”了。</p><p class="ql-block">问候千篇一律:</p><p class="ql-block">“教师节快乐!”</p><p class="ql-block">过了四十个教师节了,没感觉快乐,也没感觉不快乐。</p><p class="ql-block">严格地来说,本人并非教师,顶多是个“教育工作者”吧。</p> <p class="ql-block">想起了父亲,一位名副其实的教师。</p><p class="ql-block">想起了父亲常挂在嘴边的口头禅:</p><p class="ql-block">“家有隔夜粮,</p><p class="ql-block">不当孩子王。”</p><p class="ql-block">父亲高中毕业,回到了村里,当了本村小学的老师。那学校只有一个教室,采用“复式教学”授课。就是各年级都在一个教室,只有一个老师。老师各年级,各学科都教。给这个年级学生讲课时,其他年级学生写作业,教学交替进行。</p><p class="ql-block">父亲在这期间考上了“北京师范大学”生物系。</p><p class="ql-block">大学毕业后,父亲去了南京,在当时“中央大学”生物系任教。先是助教,后升任讲师。</p><p class="ql-block">母亲也是这个学校的教师,他们相识,相知了。</p> <p class="ql-block">他们到了“谈婚论嫁”的阶段了,母亲要求父亲必须和她一起回天津,去见我外祖父。要得到我外祖父的认可。</p><p class="ql-block">利用暑假,他们一起北上天津。他们谁也没料到,这次行程改变了他们的一生。</p><p class="ql-block">他们在天津的时候,内战爆发了,津浦铁路被炸了,他们回不去南京了,他们失业了,他们被困天津了。</p><p class="ql-block">他们四处求职,到各私立学校代课维持生计。</p><p class="ql-block">在这期间,母亲经人介绍,在一所“警察学校”教务处当教务员,主要工作就是排课表,整理文档一类杂务。她干了六个月。谁想这六个月成了父母一生的噩梦。这学校里所有工作人员都要着军装,都有军衔,要根据军衔决定工薪多少。</p><p class="ql-block">建国后,父母上课的私立学校改公立了,教师也定级定薪了,生活似乎迈入正轨了。政治运动却接踵而来了。</p><p class="ql-block">母亲那六个月的历史,使她每次运动都是运动员,降职,降薪,下放农村…六十年代初期,她丢失了工作,回归街道成为了家庭妇女。</p><p class="ql-block">母亲没有了收入,家庭显露拮据。父亲却说:“也好。</p><p class="ql-block">家有隔夜粮,</p><p class="ql-block">不当孩子王。”</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文革开始了,父亲和其他教师一样,经历了“触及灵魂”的日子。那时母亲天天提心吊胆怕父亲“想不开”。</p><p class="ql-block">“清理阶级队伍”时,由于母亲的“问题”,父亲被下放到小学。在小学他被分配到校办工厂,当了一名“业务员”,负责给工厂联系业务,就是“揽活儿”。</p><p class="ql-block">对此父亲也显沮丧。自嘲:</p><p class="ql-block">“家有隔夜粮,</p><p class="ql-block">不当孩子王。”</p><p class="ql-block">“复课闹革命”后,中学缺少外语老师,父亲又被调到中学教授英语。</p><p class="ql-block">改开后,父亲的学校升为“师范专科学校”,成为“大专”了。职员都留校了,教师都调到其它中学去了。父亲却被留下了,在师专教授“公共外语”。八十年代开始了职称评定。父亲所教所学不统一,而且他教外语时间也不是很长,参评很有困难。学校很是给力,最终给父亲评了一个“讲师”。对此,父亲很是感激学校。</p><p class="ql-block">记得父亲拿到证书那天,我给父亲道喜,父亲却淡淡的说了一句:</p><p class="ql-block">“我四十年前就是讲师。”</p> <p class="ql-block">父亲属于“要面子”那种人。从小学回到中学教书,对他来说是一件很大的事情。那年我还在山西插队,接到母亲的来信。</p><p class="ql-block">母亲说咱家有两件好事:</p><p class="ql-block">1,你爸又回到中学教书了。</p><p class="ql-block">2,你哥选调回津,在中学教书了。</p><p class="ql-block">可是,这些日子我又提心吊胆了。有个黄帅“返潮流”,学校又开始运动了。</p><p class="ql-block">我现在不怕你爸想不开了,他经历事情多了,能过得去。</p><p class="ql-block">我担心你哥,刚当老师,年轻又认死理…</p><p class="ql-block">我当时就想起父亲的口头禅:</p><p class="ql-block">“家有隔夜粮,</p><p class="ql-block">不当孩子王。”</p><p class="ql-block">恢复高考,鬼使神差,我和哥哥都考上了天津师大数学系。</p><p class="ql-block">看到我们上学了,父亲也显高兴,但还是说了一句:</p><p class="ql-block">“家有隔夜粮,</p><p class="ql-block">不当孩子王。”</p><p class="ql-block">毕业后哥哥成为大学教师。</p><p class="ql-block">我也分配到教育系统工作,直至退休。</p><p class="ql-block">在教育系统工作,每年都要庆祝教师节。</p><p class="ql-block">每当教师节收到别人的祝福时,我却总是想起父亲的口头禅:</p><p class="ql-block">“家有隔夜粮,</p><p class="ql-block">不当孩子王。”</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