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功课--智行悲愿

福慧双修

送给自己的一份生命礼物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古人云,行万里路,读万卷书。人这一生要不断地行走,不断地学习,才能清晰地见天地、见众生、见自己。年轻时一直梦想着带一颗虔诚地心去翻越山川游历江海,带一颗好奇的心去探寻,去理解自然万物。每个人来到世间都有她要完成和学习的课题,因缘际会,在我50岁时,完成了用脚丈量佛教四大名山的愿望。普陀山、峨眉山、九华山、五台山我一一走过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我不止一次问自己为什么去朝山,是去干什么?去看什么?学习什么?了解什么?细想,我无所求,也就没有朝拜顺序,只是没有计划地随心游走而已,只是带着一颗简单的心去亲临,去遇见,去顶礼膜拜,去接近心中最真实的一种感受。每个人在不同的年龄阶段对朝山的理解体会也不同,不同的心,会出现不同的境。朝山就是朝圣,圣字能够把朝山本质的东西表达出来。因为这个圣,就意味着它有一些神圣、庄严,提醒我用一种敬畏的心去止息祛念、内观自省、洗涤过滤、思索照见,修正平衡,从而引领我在未来的人生路上自在轻松前行,其实最深的感悟还不止当下,须在未来的人生旅途中去淘养去印证。</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这四座山都有各自的特质,我与它们都很相投。每一次身临其中,神清气爽;所到之处,心旷神怡;所听之音,语语惊人;所看碑刻,字字闪光;沁我肺腑、动我衷肠。</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2px;">悲</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机缘巧合,我于2023年5月去了普陀山观音菩萨的道场,被称为“海天佛国”,在云雾缭绕的普陀山上走一走,能够感受到自己内心中的那份慈悲与智慧被唤醒,在凝视观音菩萨像的那一刻,我与观音菩萨的心性相融合。何为慈?慈能与乐,何为悲?悲能拔苦。慈悲为怀、智慧无边、行为无私。这便是普陀山的精神。从普陀山回来,我对人对事、对生活意义、对生命本质、对爱与被爱进行了重新的审视,当厘清这些关系后,我把全部意念放在日常生活的起行坐卧和一粥一饭当中去践行爱与慈悲。一个人活着不仅仅是为了自己,也是为了他人,所以要善良善良再善良,惜人、惜物、惜缘,从心底惜生出美好和喜悦,心怀感激和善意,带着觉知度过未来的每一天。</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37, 35, 8);">行</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兴之所至,自在行自在止。8月我去了峨眉山,峨眉山是普贤菩萨的道场。有了观音菩萨的加持,有缘与大行普贤菩萨相见。当几经盘旋、穿过云雾、挥汗一步一阶爬上金顶后,当走过风雨阳光普照时,我忽然明白,人生不止顺应自然按部就班平稳度日,还可以坚持不懈努力再高攀另一座山峰,无限风光在险峰,当站在山顶,会感到一种辽阔---生命的辽阔。回来后我给自己定义一个使命,不断地开始行动、试错、实践、调整,挑战,有执行力的去完成,在完成32年职业生涯之后找到新的人生变量。</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37, 35, 8);">愿</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偶然无心的一次闲聊,促成了11月份的九华山之行。九华山是地藏菩萨的道场,也是莲花佛国。有人说,一生能来一次九华山,是七世修来的福德。已是初冬,寂静的山林,长长的台阶,暖暖的阳光,深深地呼吸,大自然地无私馈赠和内心的纯粹平静让我与眼前的山石、树木、生灵有了呼应,遇到的每个眼神都充满了笃定,淡然的微笑里是幸福和满足,当站立在99米的地藏菩萨圣像前我觉得朝拜不是仪式,是心中敬意的自然流露,承载着寄托和向往,支撑着生活的力量。在九华山的如是心小镇,在Y的带领下,我第一次通读了金刚经。5185个字如一道光照进心里,感受到温暖与爱。回来后发愿开始逐句逐字细读金刚经,又将所学知识分享给朋友,虽然只从字面上理解了金刚经的内容,但一有事情发生,又觉得其实还没懂。离开经文回到生活,有一点风吹草动,还是会怖、畏、慌,于是开始了每日诵读一遍,自然而然的认识到万事万物的本质,深刻体会到人生就是一个过程,我们经历的一切都是因缘起而生,也会因缘灭而散,它让我破除执念远离无名烦恼,通过修心做到善护念。</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2px;">智</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五台山离家最近,3个小时的车程几次动念未能成行。没有机缘来不到五台山,2024年9月我来了,清凉佛国带给我周身凉意的同时让我静心清醒。五台山是文殊菩萨的道场。大家说,到五台山来寻求一份智慧,每个人对智慧的理解也是不同,运用的智慧也不同。我理解的智慧不是聪明,也不代表学历高。智慧让我们能够分清世间的是非善恶,让我们守口守心慎言慎行,智慧也是一种变通,是一种转念。也因此有了平常心,看山就有了分寸,通往黛螺顶的1088个台阶上,每个人展现出不同的面容,我与众人与山同为风景,眼前的风景只是有缘,而用一颗平等心看眼前色相,接纳和包容着各色人等才是山的智慧。</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76, 79, 187); font-size:20px;">  走过春夏秋冬,走完四大佛教名山,每座山都代表着一种特质,每座山都对应人的一个阶段。年少时求学苦读增长智慧,青年时奋发努力积极行动,中年时心怀慈悲利益众生,晚年时知恩图报奉献他人。</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76, 79, 187); font-size:20px;"> 感和遇,是由心而生发的,正如苏东坡所言“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生命如何自处参悟,只有将自己融汇与山川河流之上,修行于日常琐事之中,生命定会天朗气清流水潺潺。</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76, 79, 187); font-size:20px;"> 在我人生的50岁完成了四大佛教名山之旅,四次探索生命的功课,四次重塑我的精神内核,四次赋予我各种能量,让我看待世界的方式更辽阔了,也因此看到更丰富的实相。</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76, 79, 187); font-size:20px;"> 行罢万里路,归来,再读万卷书。</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76, 79, 187); font-size:20px;"> 2024年9月9日</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