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梁从学(1903年5月21日—1973年4月7日),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将,出生于安徽六安晏公庙。</p><p class="ql-block">他于1929年9月参加农民协会,同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30年9月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先后任六安县红军独立团1营2连排长、党支部书记,红25军74师222团连政治指导员,红4军第12师34团1营3连副连长等职,参加了鄂豫皖苏区第一、二、四次反“围剿”和苏家埠、商潢等战役。</p><p class="ql-block">1932年10月随红四方面军主力西征,在穿越平汉路时负伤,留在苏区就医。伤愈归队后,他历任红28军244团1营3连副连长、连长、红82师246团1营营长、2营营长、新28军第82师师长、红25军第74师师长等职,率部参加了火炮岭、葛藤山、凌云寺、长岭岗等战斗。</p><p class="ql-block">1934年11月,红25军长征离开鄂豫皖苏区,他再次被留下坚持斗争,先后担任鄂东北独立团副团长,红28军(1935年2月组建)第244团团长,皖西5路游击师师长,红28军245团团长,黄冈游击队队长等职务,在鄂豫皖边地区坚持了极其艰苦的三年游击战争。</p><p class="ql-block">抗日战争爆发后,梁从学任新四军第4支队游击纵队纵队长、淮南抗日游击纵队纵队长、第14团团长,江北指挥部津浦路西联防司令部司令员等职,参加了开辟淮南津浦路西抗日根据地的斗争。</p><p class="ql-block">1941年皖南事变后,他任新四军第2师第4旅旅长,2师副师长兼第4旅旅长,津浦路东军分区司令员,参与指挥了金牛山、大桥等战斗。</p><p class="ql-block">抗日战争胜利后,梁从学历任淮南军区副司令员兼参谋长、江淮军区副司令员等职,参与指挥所部转战江淮,执行策应豫东、济南、淮海等战役的作战任务,先后取得胡集、破击陇海路、孙集、破击津浦路等作战的胜利。</p><p class="ql-block">1949年3月,江淮军区与皖西军区合并成立皖北军区,他任第一副司令员,后兼任华东军区支前司令部交通部部长,在渡江战役中组织完成大量修桥筑路任务。后任皖北军区前线剿匪指挥部司令员、鄂豫皖边区剿匪指挥部东线指挥部司令员,参与指挥了对大别山腹地——金寨、岳西、霍山等地的剿匪作战。</p><p class="ql-block">1950年8月任皖北军区司令员,1957年调任江苏军区(后为省军区)副司令员,1964年离职休养。</p><p class="ql-block">梁从学驰骋沙场几十年,历次作战身先士卒,舍生忘死,先后负伤13次,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作出了卓越贡献。1955年,他被授予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和一级解放勋章。他还是第二届全国政协委员。</p><p class="ql-block">在1955年授衔时,最初的拟授名单上梁从学是少将,因为单看职务,他只能被评为少将,他自己也认可这一评定。但消息传出后,所有与他共事过的人都有意见,认为他身经百战、劳苦功高,应该评为中将。陈毅元帅也表示梁从学革命资历老,在红军时期就当过师长,为革命九死一生、伤痕累累。最终,梁从学被授予了中将军衔。</p><p class="ql-block">梁从学将军的战斗生涯充满了传奇色彩。在1936年8月的一次战斗中,他不幸中弹,子弹从前胸贯穿后背,战友们以为他牺牲了,便用杂草简单覆盖。幸运的是,一位大娘发现了还有呼吸的他,并将其带回家救治。由于条件艰苦,大娘只能用瓜瓤为他处理伤口,经过两个月的休养,他奇迹般地恢复了健康。康复后,他继续坚持斗争,并建立了黄冈游击队,担任队长一职。</p><p class="ql-block">梁从学将军的英勇事迹和崇高精神,将永远铭刻在中国革命的历史长河中,激励着后人不断前进。</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