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纸里的油墨香

秋水长空

<p class="ql-block"> 今天上午在会议室里等待开会,因提前来了几分钟,等会的间隙随手翻翻桌上的《玉溪日报》,那是8月20日的报纸,还没人翻过,报里散发的阵阵油墨的清香,勾起了我和报纸的那几段回忆…….</p> <p class="ql-block"> 隐隐约约记得那是48年前的1976年,我读二年级。这天是9月1日,开学第一天,老师发新书,《语文》和《算术》课本。我小心翼翼地从老师手里接过新课本,像获奖者从颁奖领导手里接过奖状一样庄严而神圣,那时,我闻到了一股淡淡的油墨香味。</p><p class="ql-block"> 放学了,我把我的新书放在我的破书兜里(那是一个通了几个洞的旧帆布包,背带都成丝状了),高高兴兴地跑回家,心里别提多开心了。</p> <p class="ql-block"> 晚上,在母亲的帮助下我把饭桌擦了又擦,生怕桌上的油渍污染了我的新书,然后从破书包里拿出来,恭恭敬敬地放在桌上,准备在昏暗的油灯下读起来。</p> <p class="ql-block">  第一课好像是《我爱北京天安门》,但我有很多字不会读更不会写,说读,实际是在随意地翻着看,父亲、母亲都不识字,也不知道我在读些什么,家里除了大哥(堂哥)外,只有我是读书人。</p> <p class="ql-block">  不知道什么时候大哥回来了,那时我们家和大爹家是住在一个房子里,我家住左边,他家住右边,堂屋是共用的,吃饭各家在各家的厨房里吃,但两家经常会并在一起吃,尤其我们小孩更是端着饭碗你家我家的到处乱窜,哪家桌上有好吃的,都会抢着吃,大人们是不说的,他们大人也会端着菜碗(那时没有盘子,只有绿色的大土碗)把好吃的菜分享给你家和我家人。</p> <p class="ql-block"> 见我还在灯下翻书,读又读不来,大哥好心地过来看看我的新书,顺便教我读一读,见我爱不释手,大哥好心地说:“明天我找几张报纸来给你包起来"。大哥在大队上(现在叫村委会)办事,他们有报纸,还经常用来糊裱在墙上,把又黑又烂的房间装饰得温馨舒适,还可以随时爬在床上读报。</p><p class="ql-block"> 用报纸包书,在那个年代很时尚,一般家庭是没有报纸的,他们的书到学期末,被翻得又脏又破,像从垃圾堆里找出来的。</p> <p class="ql-block">  第二天晚上,大哥带来了几张报纸并教我怎么包。</p><p class="ql-block"> 他先把报纸铺在饭桌上,然后把新书放在报纸上,再把报纸折起来包在书本外,四个角折得整整齐齐,然后递给我说:"看看给好啦?这回就不会弄脏了”。</p><p class="ql-block"> 我接过包好的书本,爱惜地抱在怀里,感激地望着大哥,一股淡淡的油墨清香,沁进了我童年干涩的心里。</p> <p class="ql-block">  我们就这样在淡淡的的墨香里艰难前行,那时我们最爱看的书就是《小英雄雨来》《雷锋的故事》等。后来爱上连环画,最先看的应该是《三国演义》,总共48本,包括整个三国演义故事,我们几乎倒背如流。我们的童年就这样在淡淡的墨香中想象着诸葛孔明的神机妙算,曹阿瞒的奸诈凫雄,一位位英雄人物栩栩如生地活跃在脑际!</p><p class="ql-block"> 后来读四年级、五年级,每当开学发新书的时候,我都会向大哥要几张报纸,把我的新书包起来,整整齐齐地放在我的破书包里,也把那一阵阵墨香悄悄地藏在记忆深处。</p> <p class="ql-block"> 对新书的珍爱,发展成像保护自己的身体发肤一样保护书本,乃至后来每本作业本都要用报纸包好,干干净净,也促成了自己认认真真地作业,端端正正地写字,堂堂正正地做人,有的作业本还一直保存到现在。</p> <p class="ql-block">  长大后才知道那段时间叫"文革",再前些日子里,城里的知识分子都要到农村来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我们那里没有分来的知识青年。那时国家还没有恢复高考,农村读书的人非常少,五年级那年,我还做村上的记分员,每天放学后都要去田地里帮社员记工分,每个月月底再帮社员算算总分再报给村上的会计,那个会计就是我大哥。我这个记分员每天可得3分工分。</p> <p class="ql-block">  时至今日,报纸依然订购,那股淡淡的墨香依然是四十多年前的味道,可是好像也没有几个人能闻到了。</p> <p class="ql-block">(文中图片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