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江焦山游览略记

潘湘菊

<p class="ql-block"> 焦山位于中国历史文化名城镇江的东北面,高71米,占地570亩,是万里长江中一座四面环水可供游人观光探幽的岛屿。因东汉末年名士焦光隐居于此而得名。它屹立于大江激流之中,被誉称为“中流砥柱”。</p><p class="ql-block"> 镇江虽几次光临,却从未到过焦山。白露时节,一时兴起,便和家人乘高铁到镇江一日游。下午离开西津渡,再赴焦山景区,游览观景,收获匪浅。↓</p> <p class="ql-block"> 焦山因碧波环抱,满山苍翠,宛如碧玉浮江,古称“浮玉山”。焦山的寺庙、楼阁等名胜古迹大多掩映于绿树丛中,若隐若现,故有“山裹寺”之谚。2004年焦山为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2012年焦山作为镇江三山(北固山、金山、焦山)之一,被评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p> <p class="ql-block"> 从景区游客中心进入,随即乘轮渡至焦山南麓的码头。↓</p> <p class="ql-block"> 轮渡船缓缓驶行,坐在船内,望窗外蓝天白云,江水滔滔,焦山苍翠,好一幅纯美的自然画卷!让人心旷神怡。↓</p> <p class="ql-block"> 上岸北行不足50米,即抵焦山的主建筑定慧寺山门。山门牌楼系仿明清建筑,高12米,四柱三门,飞檐翘角。牌楼正面(南面)匾额“焦山胜境”,是焦山定慧寺原方丈、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茗山题。背面(北面)匾额“汉晋遗风”,是原金山江天禅寺住持、江苏省佛教协会会长慈耳书。匾额周围饰以龙凤和祥云浮雕。牌楼前一对石狮栩栩如生。</p><p class="ql-block"> 据寺园介绍,焦山定慧寺原山门始建于康熙四十八年,因多年江水浸蚀,已破损残缺。经原方丈茗山大师建议及市政府批准,山门建筑(包括防洪墙、牌楼、照壁、钟鼓楼、吉祥桥、放生池)于2001年3月重建,2002年9月竣工。</p><p class="ql-block"> 抬头仰望巍巍耸立的山门牌楼及其后面焦山万佛塔,已经感受到焦山胜景的魅力,令人欣喜万分。↓</p> <p class="ql-block"> 山门牌楼后有照壁,形如蝴蝶展翅状的照壁南面有金黄色四个大字“荘严国土”,北面也有四亇金色大字“利乐看清”,显示了佛教世界清平之意。↓</p> <p class="ql-block"> 照壁后建筑是山门殿,飞檐翘角歇山顶,殿内宽敝,有几尊佛像立于此。(图为作者录频截图)</p> <p class="ql-block"> 山门殿东西二侧的钟楼、鼓楼均为飞檐翘角歇山顶二层楼建筑,钟楼底层供奉的是地藏菩萨,鼓楼底层供奉的是关公像。(图2为作者录频截图)↓</p> <p class="ql-block"> 山门殿朝北中轴线上是天王殿,其南面是平行排列跨越养生池的三座五孔石拱桥,东西两侧桥上还建有四角飞檐攒尖顶的凉亭,构筑精巧。东侧凉亭匾额“焦公亭”,以纪念东汉名士焦光,西侧凉亭匾额“茗公亭”,以纪念已故的定慧寺原方丈茗山大师。↓</p> <p class="ql-block"> 东、西二亭顶内彩绘精致华丽,很有皇家气派。↓</p> <p class="ql-block"> 天王殿前平行排列横跨养生池的五孔石拱桥构思设计新颖,造型雅致,无论从哪个角度看,都是一幅画,令人禁不住声声赞叹!↓</p> <p class="ql-block"> 定慧寺始建于东汉献帝兴平(194~195)年间,宋代称普济禅院,元代改名焦山寺,明代规模最盛。清康熙(1684年)南巡游焦山時才将寺名改为定慧寺,一直沿用至今。定慧寺前为天王殿,中为大雄宝殿,后为藏经楼、念佛堂、方丈室等。大殿建于明代宣德年间,几经重修,仍保留明代风格。现为江苏省文保单位。↓</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大雄宝殿气魄宏伟,重檐斗拱,富丽堂皇,殿内金壁辉煌,屋顶不用钉子,全为小方块木头拼合而成,图案精美,艺术高超。殿内供奉释迦牟尼佛坐像,两侧有十六罗汉壁画像,造型独特,别具风采。(殿内不宜拍摄,图取之家人所摄)↓</p> <p class="ql-block"> 天王殿东前侧,有二棵植于南宋淳熙年间(1174~1189)的银杏树,树龄已825年,枝繁叶茂,高耸入云,其中一棵(图一)粗壮无比,需3~4人才能合抱。细看,这二棵银杏树均无挂果,为雄性。↓</p> <p class="ql-block"> 古银杏树侧有一御碑亭,系飞擔翘角四角攒尖方亭,亭内有一石碑,正面刻着乾隆帝笫一次南巡(1751)作的《游焦山歌》,背面刻着第三次南巡(1762)作的《游焦山作歌,叠旧作韵》,将金山、焦山两处风景加以比较,认为就山水夲色而言,焦山更胜金山。该碑书法严谨,筆法流畅,线条匀圆丰滿,整体雍容俊逸。碑四周及底座镌刻九龙云水纹浮雕,刻工精湛。</p><p class="ql-block"> 乾隆帝多次南巡到焦山,题写诗词等,为寺院、也为焦山增添了皇家气息,丰富了历史文化价值。↓</p> <p class="ql-block"> 继续向东漫步,即是茗山纪念堂。茗山法师系焦山定慧寺原方丈、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是著名的佛教领袖,兼以诗书才艺蜚声中外。为了永远纪念这位爱国高僧的大德风范,弘扬优秀宗教文化,顺应海内外佛教弟子的心愿,特建茗山纪念堂,于2002年6月1月正式奠基,2004年6月正式对外开放。 </p><p class="ql-block"> 茗山纪念堂建筑面积为1088平方米,由主厅~生平事迹陈列厅、实物展示厅、影视休息厅等组成。大门匾额“人天师表”系由中国佛教协会会长一诚题写。↓</p> <p class="ql-block"> 入内圆形莲花基座上是主厅,匾额“茗山法师纪念堂”由现任焦山定慧寺第九十九代方丈心澄法师所题。主厅内朝南处有茗山法师铜像。</p> <p class="ql-block"> 主厅面北处是茗山法师书写的《金刚般若经》。↓</p> <p class="ql-block"> 茗山法师1914年出生于江苏盐城,自小出家,2001年6月1日圆寂。他一生爱国爱教,维护民族团结和祖国统一。他创作的众多诗词楹联中,处处闪烁着爱国情怀。他常发自肺腑地对人讲,“作为一个中国公民,爱国是最根夲的,是第一位的”。联想当前还有不少人为私利忘国忘夲,今拜读大师之言,感佩之心油然而生。↓</p> <p class="ql-block"> 焦山向以湖光山色,古朴幽雅闻名于世。山中绿植繁茂,满山苍翠;古韵浓郁的长廊曲折婉蜒;大小不一、造型迥异的众多桥梁竞相争辉……江南园林特色尽现,令人陶醉其中。↓</p> <p class="ql-block">单孔石拱桥~鹤隐桥</p> <p class="ql-block">三孔石拱桥~圆通桥</p> <p class="ql-block"> 沿石板路继续往东走去,迎面转角处灰色砖墙上“焦山行宫”四个大字很醒目,这里曾经是乾隆皇帝南巡时下榻之处。乾隆十分喜爱焦山的山水,六次下江南,八次上焦山。夲想进去看看,但如今已变成佛学院了,今未开放,实为遗撼。(图2取自家人所摄)↓</p> <p class="ql-block"> 由焦山行宫转角处往北,即是焦山碑林,也即焦山碑刻博物馆,馆内珍藏着历代碑刻500余方,展出460余方,数量之多,仅次于西安碑林,为江南第一大碑林。1988年1月13日被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 焦山碑林源于北宋庆历八年(1048)钱彦远太守所建宝墨亭。明代扩建为宝墨轩,后屡遭兵毁。新中国成立后,镇江市政府为抢救民族文化遗产,聚四乡刻石,在原宝墨轩旧址重建焦山碑林。1988年又维修,2002年扩建,並于2020年再次改造提升,现碑林占地7000平方米,庭院错落,曲径回廊,荫浓生香,成为中华文化瑰宝之一。↓</p> <p class="ql-block"> 这些碑刻镶嵌在回廊亭阁之中,有书法、艺术、史料、历代墓志、石雕艺术等,内容极其丰富。↓</p> <p class="ql-block"> 其中有唐朝仪凤二年(677)多立的魏法师碑,被誉为“初唐妙品”。碑文完整,字体工整遒劲,为国内罕见的唐碑。↓</p> <p class="ql-block"> 碑林博物馆内历史书法家的碑刻甚多,这些名家手筆各有特色,令人赞叹不已。此为澄鉴堂石刻厅~苏轼部分。↓</p> <p class="ql-block"> 处在醒目位置的御碑亭,是一座四角飞檐黛瓦木结构方亭,中有一块石碑,阴、二面均刻有乾隆四十五年(1780)第五次巡游焦山时所做诗文,以整石雕成,碑四周及底座刻有九龙云水纹浮雕,为碑林增色添彩。↓</p> <p class="ql-block"> 史料馆内陈列的系列石碑,令人目不暇接,在这座碑林博物馆中,让人看到了中华民族文化的灿烂异彩。↓</p> <p class="ql-block"> 焦山碑林内有一飞檐翘角歇山顶三开间的明代建筑,匾额“瘗鹤铭”,内有最璀璨夺目的无价之宝《瘗鹤铭》,被誉为碑中之王,历代书法家称之为“大字之祖”、“书家冠冕”。摩崖石刻《瘗鹤铭》,原刻于焦山麓崖壁之上,后因山石崩塌坠落江中达700余年。清康熙五十二年陈鹏年募工打捞得残石5方,93字(其中11字不全),相传为王義之所书。(图2为作者录频截图) ↓</p> <p class="ql-block"> 焦山东北方有一小巧精致的盆景园,各式树桩、松柏盆景或玲珑精巧、或挺拔俊秀,令人赏心悦目,流连忘返。(图2、3为作者录频截图)↓</p> <p class="ql-block"> 焦山古炮台遗址位于焦山盆景园西北侧,面向长江。焦山古炮台建于1840年,1842年7月15日英国军舰弗莱吉森号来焦山侦察时,遭到焦山炮台和东碼头炮台(象山)守军的轰击。1845年重建炮台8座,炮台呈馬蹄形,以条石为基,用三合土分层浇灌而成,异常坚固。1912年10月20日孙中山先生来此视察。(图3取自家人所摄)↓</p> <p class="ql-block"> 焦山古炮台为中国目前保存较完整的近代炮堡遗址,是鸦片战争时期中国人民抵御外辱、抗击侵略的重要遗迹之一。1982年被公布为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 粗略兜转,时间已不早,限于体力和返沪车票时间,焦山游览只能就此结束。站在轮渡碼头,远眺四周,扬子江头风浪平,侧耳聆听,焦山寺里晚钟鸣,心中不禁涌起难舍之情。焦山不仅以其幽静古朴的自然景观见长,众多的人文景观也为其增添魅力。今游览还不全面,待适当之时,一定再来。↓</p> <p class="ql-block">手机拍摄</p><p class="ql-block">摄/文/制:潘湘菊</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