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值此第40个教师节来临之际,发几篇我做小学生时的故事,以感怀我的老师的教育情怀和教育智慧(为避免不必要的麻烦,文中人物均已化名)。</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故事四——剃光头</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r></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上五年级的那年春天,出于对当时热播武侠剧中功夫高深的少林武僧的崇拜,以及杜绝虱咬和追求凉爽的需要,很多男同学萌生了给自己也剃个光头的想法。但想归想,说归说,由于怕老师责备、同学嘲笑,始终没人去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一天早晨,班里的同学已来了大半,由于离上课时间还早,加上老师还没来,来到的同学有的在玩、有的在学,谁也没额外去关注戴着帽子进门的秦晓伟。他环顾一下四周,确准老师没在班级后,便憋着笑脸从门口径直走上讲台,一手脱帽,一手立掌,装腔作势的大声说了句:“阿弥陀佛,老衲来也。”此时,同学们的目光都齐刷刷投向了讲台,随即笑声搀杂着掌声便响了起来。他戴上帽子得意的走上了座位,几个同学便围上去“嘘寒问暖”——实际主要是去摸他的脑袋。由于他上课时始终戴着帽子,一天下来,竞没有一个老师发现他剃了光头,但同学们是都知道的。我们那行一共八个同学,都是男生,私下商量了一下,决定晚上放学趁家长在山上干农活还没回来的时候,各自在家给自己剃好光头,第二天一起给老师和同学们一个“惊喜”。周杰说了些自家没有剃头推子之类的话——实际也可能是真没有,那时确实有些人家没有剃头的手动推子,电动的更是连见都没见过的,但他的话中已表露出了对这事儿的不够坚定。我即刻说到:“家里有推子的就自己给自己剃,剃不了的互相帮助,没有推子的我负责拿我家的推子去给剃。”</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放学后回到家,我迅速照着镜子给自己剃好了光头,然后便拿着推子去了周杰家。经过“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示之以我的光头等一系列的软硬兼施,周杰终于同意了。给他剃完后,我俩又去了其他几个同学家进行了“家访”,看到他们有的正处于现在进行时,有的已处于现在完成时之后,我俩有说有笑的回了家。</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我的家长晚上回来,看到我的光头后过问了几句,便没再多说什么。因为他们并不知道我们几个同学相约剃光头的事,其他同学的家长应该也是大同小异吧。</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第二天早晨,我们八个光头早早的去了班级,稍作商量后便决定都端端正正坐在自己的座位上认真自习,以便给师生带来惊喜。说是认真,实际谁都难以真的认真进去,表面看确实很认真,内心其实个个都在求关注。</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每来一个同学,看到我们这行坐的整齐的光头后,大多会忍不住发出咯咯的笑声,其中包括看到我们就摘了帽子的秦晓伟。有的即使忍住没笑,但那憋住声音却在笑的表情,“认真”学习的我们的两眼余光是都能看得一清二楚的。由于我们都在“认真”学习,其他同学到班后也没有乱闹的,都和我们一样在座位上“认真”地学了起来,实则都是在期盼着班主任老师到来后上演的好戏。</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不一会,班主任的身影便从窗外向班级驶了过来,我们这些光头的心也都提到了嗓子眼儿。奇怪的是,班主任进屋后并没有立刻说什么,而是站在讲台上严肃的看了我们好长时间。“你们这些秃脑亮都给我站起来!”班主任说道,“告诉我这是咋回事?”大家应声都站了起来,但没有一个人说话。由于我平时就好调皮捣蛋,班主任就点了我的名字,问我为什么剃这样的怪头。“老师,这样不招虱子,又讲卫生又凉快。”我回答道。“嗬,理由还挺充分,那为啥这么多人剃,谁撺掇的?”老师问道。“没人撺掇,就是自己想剃的。”我回答。“胡扯,没人撺掇一夜之间咱们班就变成少林寺了?”同学们听到老师这话都大笑了起来。老师转到也在跟着一起笑的秦晓伟身边问道:“秦晓伟,你笑啥,说,咋回事?”“老师,没咋回事,我脑袋这些天发痒,所以就剃了。”“景东升,你说。”“老师,我和秦晓伟一样。”“周杰,是谁撺掇的?”“我不知道,我也是脑袋发痒才剃的。”“你不知道?你们是都不说!你们不说我也知道是谁,都给我站着上课。”</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那天我们被站了好几节课,而且是上课就会被轮番提问,回答的稍有不好就会挨批评。下午快放学的时候,通过课余时间“各个击破”,事情还是被老师调查清楚了。对于剃光头能讲卫生、凉快、不招虱子这几点老师是认可的,对于搞怪心理这方面他对我们进行了批评。还跟我们说剃光头是可以的,模仿僧人也是可以的,电影上和现实中那些肯吃苦、爱学习的优秀僧人都有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借机还特意为我们上了一节“蜀之鄙有二僧”的文言文故事课(此故事出自清代彭端淑的《为学一首示子侄》,内容主旨是以僧劝学 )。</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由于老师的宽容、善诱,很多当时看可能是坏事的事,到后来也可能会变成好事。此后,在我们班学生剃光头便成了常态,模仿电视和电影中那些“阿弥陀佛,老衲来也。”智者形象的同学依然乐此不疲,经常有之。同学间以光头搞笑取乐的现象也仍会时有发生。但剃的人多了,校内的同学也就见怪不怪了,自己也就不再以此为乐了。令已去世多年的班主任老师可能都意想不到的是,“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的故事,我们很多同学至今仍清晰的记得。</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