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秋书家(4)草书高手:贺知章

雨田笠翁

选自《中华文化故事》<br>作者 李晓愚<br>朗诵 雨田笠翁<br> 唐代人思想开放,趣味多元。皇帝以隶书写《孝经》,还有人用草书写《孝经》。这件作品笔势放达,字形摇曳,虽然内容与庄重的《石台孝经》大致相同,却呈现风流的面貌。《草书孝经》的作者是贺知章,他以诗文著称,也是一位以草书见长的书法家。贺知章是会稽人,很受玄宗器重,官至秘书监。<br><br>“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贺知章晚年辞官归故里时,玄宗亲自写诗赠别,并命太子率百官饯行。当时,好友李白也写了一首诗赠别:“镜湖流水漾清波,狂客归舟逸兴多。山阴道士如相见,应写黄庭换白鹅。”这首诗巧妙地化用了王羲之的典故,说王羲之曾书写《黄庭经》向道士换鹅,贺知章回乡后也可仿效此举。这是盛赞贺知章书法的高超绝妙。贺知章个性旷达洒脱,酷爱饮酒。杜甫《饮中八仙歌》中排名第一的就是贺知章:“知章骑马似乘船,眼花落井水底眠。”说他醉酒后骑在马上前俯后仰,像坐船似的,结果醉眼昏花掉到井里,干脆在井底呼呼大睡。<br><br> 于普通人而言,醉酒恐怕不雅,于艺术家则不然,有时反而能趁此创作出伟大的作品。贺知章的好友李白“斗酒诗百篇”,他的另一位好友张旭醉酒后“挥毫落纸如云烟”。张旭是第一位狂草名家,他的作品十有八九都是在醉后完成的。据《新唐书》记载,张旭“嗜酒。每大醉,呼叫狂走,乃下笔,或以头濡墨而书,既醒自视,以为神,不可复得也,世呼张颠”。张旭将自己的头发浸饱墨汁后书写,这简直是行为艺术了。更有意思的是,他醒来却感叹自己再写不出同样水平的字来。王羲之也曾发出类似的感慨。他在醉后写了《兰亭序》,醒来又反复写了好几十遍,但再也无法超越第一次的水准,只得喟然长叹“此神助耳,何吾能力致”(何延之,《兰亭记》)。张旭看自己醉后的作品时,也“以为神,不可复得”。可见,他们认为,最高级别的创造力并非源于艺术家本人,而是来自宇宙间的某种神秘力量。唐代美术史家张彦远在《历代名画记》中赞美画家吴道子的创作才能时,反复强调他是“神人假手”“神假天造”“合造化之功,假吴生之笔”。当然吴道子也嗜酒。艺术家喝醉后处于自然和放松的状态,“神”便可以借助他的笔去完成旷世杰作。<br><br><br> 链接上一篇 <p class="ql-block"><a href="https://www.meipian.cn/56cpzxm1" target="_blank">千秋书家(3)褚遂良</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