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教学生涯

王礼宝

备课与上课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人民教师,是一个光荣的称号。我从教三十六年,教过文科也教过理科,教过主科也教过副科。从小学到高中,从乡村到城区,辗转七处学校。自认为,尽职尽责,扪心无愧。</p><p class="ql-block">我的教学生涯,从干民师说起。</p><p class="ql-block">七六年二月,我幸运的当上了一名民办教师。那时的民师,挺让人羡慕。挣着工分,领着补助。更让人羡慕的是,脱离了生产队繁重的体力劳动,是一份轻松又体面的工作。</p><p class="ql-block">我刚干民师那会,让我教四、五年级各一个班的数学。时间不长,改教高中数学。正赶上普及高中,各联办中学都办起了高中,镇后联中也不例外。师资缺乏,临危受命。我虽然是高中毕业,但,七十年代初毕业的高中,没多少真才实学,空有其名。教高中数学,对我来说,就是“赶鸭子上架”。学校也实属无奈,缺师资。我也只好服从。为提升教学能力,学校安排我到淄川十八中(后来的淄博师范)培训了两个星期。这种培训,因时间太短,起不了太大作用。粗略通通教材而已。在后来的教学中,主要靠现学现卖,自己解决不了的,就到五里外的口头高中请教有关老师。就这样边学边教,和其他老师一道,将将就就送走了镇后联中首届也是最后一届高中毕业生。</p> <p class="ql-block">口头公社镇后联中首届高中毕业师生合影</p> <p class="ql-block">干民师期间,我如愿考上了淄博师范,两年后毕业。先是分配到了淄博二十六中任教(学校在东坪)。学校安排我任高一五个班的政治(校长付景鸿兼了一个班,他经常去淄川开会,大部分让我替他上了,实际上了六个班,每周十八节课。)兼团总支书记,后者我没应,理由是太累,担心两头都干不好。高一政治,讲授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刚好在师范学过,又有两年多民师基础,课上的还算可以。有一次,区教研室主任带领区教研员在校长书记教导主任等十多人的陪同下,突然听我的课。那时,淄博二十六中是区属重点中学,区教研员经常来听课是常态,并且不通知本人。这一次同样也没通知我。当我走进教室时看到,后面的空闲处和两侧走廊都坐满了听课的。说不紧张是假的,我迅疾镇定下来,进入状态,和平常上课一样,然后,按备课要求、较为顺利的授完了整堂课。记得,当时授课内容是:唯物辯证法三大基本观点之一的“对立统一”规律。为破此难点,我列举了日常生活中大量事例,举例:白天与黑夜,冷与暖,阴与阳,爱与恨,成功与失败……。它们之间既是对立的又是统一的。这样的例子无处不在,无时不有。还让学生列举了大量例子,通过以上活动,大多数学生基本理解了这一规律。授完课刚好拉下课铃,没拖堂。课后进行了认真讲评。听课的领导、同行肯定了成绩,也指出了不足。大多认为,总体上是一堂成功的新授课。第一次得到这么多人的肯定,很高兴。</p> <p class="ql-block">我在二十六中干了整一年。一个偶然的机会,于八一年九月,如愿以偿的调到了口头高中。因那时,家属已分到了责任田,儿子已出生,考虑到离家近些,照顾家庭方便。如果说,远在二十里外的东坪任教有点不安心的话,这回调到了家门口心里踏实多了。</p><p class="ql-block">当时的口头高中,是最后一届毕业班。我到任后,上高二四个班的政治。讲授政治经济学。为了上好课,我认真查阅资料,精心备课,努力上好每一堂课。一年后,这届学生毕业了。只有几个考上了高中中专。那时普及高中的质量可见一斑。</p> <p class="ql-block">口头高中十级一班高中毕业师生合影</p> <p class="ql-block">随即,口头高中完成了它的使命。进而,摘牌,换牌,挂上了口头中心校口头中学的牌子。然后,我在口头中学一干就是十个春秋。</p><p class="ql-block">这十年,一直教初二政治,内容是社会发展简史。有了两年教高中政治的经验,再教初中政治,内容简单又是非毕业班,显然,轻松多了。教了几年后,教材熟的不能再熟,上课基本不用看教案。备课更是轻车熟路。这样,在备课上课之余,开始搞点业务进修。八十年代中期,上级开始提倡学历达标。教初中,得有专科学历。那时还没要求专业对口。于是,我在八六年报考了省教育学院地理音像班,参加了全省成人教育统一考试并录取。然后,定期到淄川教师进修学校看录像,听讲座。经过三年不脱产的函授学习,八九年顺利取得专科证。九零年又报考山师大地理本科参加全省统一考试并录取,又经三年的函授面授学习,取得地理本科学历证书。口头中学这十年中,在不影响教学的前提下,搞了六年进修。既响应了上级号召,学历达了标,也为以后的职称评定打下了基础。可谓一举两得。那时上级提出的口号是,要给学生一碗水,自己必须有一桶水。业务进修,是大势所趋。我们这些中师毕业的学子们,通过电大、自学、函授等途径,大多达到了国家规定的学历要求。</p> 口头中学教职工合影 口头中学政史地组合影 <p class="ql-block">回口头工作十余年后,于九三年八月调到了师范附小任教。那时,兴起了一股“进城热”。</p><p class="ql-block">这次工作调动的直接原因是,我村有两名教师接连进了城,受其影响,萌发念头。加之农村生活之艰辛,更重要的原因是,为小孩的前途着想。工作的调动,在同学的帮助下较为顺利。</p><p class="ql-block">调到师范附小,是过渡性安排。为适应城区学校容量有限的情况,般阳中学正在筹建中。在师范附小这一年,我改教初一四个班的地理,总算专业对了口。学有所用,游刃有余。新招初一四个班中,有两个三年制两个四年制,所教内容不完全一致,这样得备两个教案。对我来说,备课上课都不是问题,问题是怎么让学生掌握更多的知识。在备方法备学生,如何调动学生积极性上下了一番功夫,并初见成效。在参加区教研室统一命题的统考中,每个班的平均分都在八十分以上。列全区上游。记的,初一四班有个瘦弱男生叫赵强,特别喜欢地理课。统考时,数学得了零分,地理竟得了满分。学生喜欢你的课,就能学好。这一年,除了上好课之外,我还按照附小張自海校长的安排,把排课程表、领教学用品等杂活兼了起来。当时从全区公开选拔招聘的13名老师中,我是年龄最大的。责无旁贷。这也是领导对我的信任。我们这十三人,既无校长、也无教导主任、总务主任。但老师们都很自觉,虽然当时属“三不管”单位。</p> 改成师专附小了 <p class="ql-block">时间到了九四年暑假。般阳中学教学楼已经建成,其余配套设施正在紧张的施工中。暑假,附小的四个班全部搬了过去。九月一号,学校召开了开学典礼大会,时任区委书记付景鸿到场并讲话。当时的教学条件应该说比较差。一无大门,二无操场,上课、办公、做实验等都在教学楼进行。每到下雨天,要踏着泥泞的路进校。初一新招六个班,我改上初二四个班兼初一一个班的地理。初二讲世界地理,初一讲中国地理。备课还是两个头。这样上了一年。九五年新招八个班,我接了这八个班的地理课。这一年,备课轻松,上课累,一周二十四节课。</p> 建设中的般阳中学 <p class="ql-block">般阳中学两年后,与淄川一中换校,原来的淄川一中,改为淄川实验中学。九六年暑假搬了过去。</p> 实验中学北门 <p class="ql-block">在实验中学,开启了长达十一年送毕业班的旅程。</p><p class="ql-block">这十一年,送走了66个班,学生总数近四千人。</p><p class="ql-block">这十一年,我一直担任地理教研组长兼文综组长。每年中考,地理成绩、文综成绩在全区稳居前列,有的年份,在全市也名列前茅。以2003年中考为例,文综(史地政三科成绩合在一块),全市平均分:78.89,我区平均分:83.85,我校平均分:96.9。列全市第一。这一年,学校总体成绩也是最好的年份之一,总分进入全区前10名的,我校有6名,包括中考状元。五大科目数文综最好。这一年,学校为奖励毕业班老师,双飞“张家界”。由于成绩突出,这年的市地理教学能手评选在我校举行。由于成绩突出,每年年度考核均为优秀,多次被评为学校、区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2000年被评为市优秀教师,2004年,光荣的加入了党组织。</p><p class="ql-block">这十一年,在学校、全区多次举行公开课、示范课、观摩课。多次得到校领导、区、市地理教研员的表扬鼓励。多次在全区毕业班地理研讨会上作经验交流。</p><p class="ql-block">这些成绩的取得,我和地理组、文综组同行主要做了以下几方面工作:</p><p class="ql-block">一、扎扎实实做好弱科转化工作。每届毕业班,进入初四第一节课,就向学生灌输,要树立总分意识,名次意识,关注分数,更要关注名次,名次比分数更能说明问题。强科要稳,弱科要补。弱科也叫“瘸腿科”。就是本科名次低于总分名次的学科。在时间有限的情况下,抓弱科,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特别到了临近中考阶段,狠抓文科中的弱科,作用更加显著。每次月考,我们都要找出本学科的弱科学生,再分为一般弱科和严重弱科。何为严重弱科?本科名次低于总分名次一、二百名以上。(全校名次比较),若全区统考,则五百名或者一千名以上。然后,对前者要进行个别谈话,对后者谈话加辅导。通过狠抓弱科,下次有可能变为强科。这次是强科的,下次也有可能变为弱科,然后对新出现的弱科再抓,出现一批,转化一批,有些顽固的弱科,可能要经过数次转化。对尖子生中的弱科更是不放过,要优先转化。每一次的转化,总分就会上升一个台阶。多年的中考反馈证明,弱科转化,是一项卓有成效的措施。</p><p class="ql-block">二,加强集体备课,秉持开放式教学。备课,一人主备,集体讨论,教案不搞形式,实用为主。在此基础上,做到五个统一:统一教法;统一学法;统一作业;统一弱科标准,统一转化措施。同科目之间开展互相听课、评课活动,虚心听取别人的意见或建议,取长补短。也常到外校听课学人之长;也请区、市地理教研员到校指导教学;积极参加、区、市教研室组织的教研活动。总之,只要是有利于提升教学能力的事就认真做好。因成绩合在一块,每个人的自觉付出尤为重要,文综组全体老师,做到了认识统一,步调一致,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p><p class="ql-block">三,在地理复习方面,随着中考考图比重不断增加,我比较注重地图的综合运用,一图多用。例如:复习中国地理时,先让学生熟练画出中国轮廓图,然后填充山脉、河流、城市、矿产等自然要素,然后从自然要素联想到人文知识,以点带面,点面结合。一幅空白图,浓缩了政区、地形、水系、矿产等多图。另外,我经常在黑板上画草图。例如,新疆地形可概括为“三山夹两盆”,用短粗线代表山脉,用圆圈代表盆地,了了几笔,就勾画出了新疆地形的轮廓,形象、直观。也让学生自己画草图。</p><p class="ql-block">四,加强记忆方法指导。文科的内容,大部分靠记忆,方法是关键。方法得当,记得快又持久,反之,记得慢忘得快。强调理解记忆为主,所谓理解,就是不仅要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例如,某些省的简称,有些属历史原因,如,山东、陕西、四川等省,有些属自然原因,如,黑龙江、湖南、江西等省。这些原因搞清楚了,简称自然.就记住了。强化图文结合记忆。例如,在记忆三十四个省级行政区时,让学生看着行政区划图,或者沿陆地按逆时针,或者沿海上按顺时针,或者沿黄河、长江自上游至下游……同时注意观察各个省的轮廓形状特征,如,黑龙江象天鹅,云南象一只正在开屏的孔雀,山西象一个平行四边形……。善于总结规律。例如,经纬度的判定。分两步走:(一)确定方向,找出南极和北极。(二)找出度数增大的方向。北增北纬,南增南纬;西增西经,东增东经。</p><p class="ql-block">五,注重大纲、考纲、考题的研究。每届毕业班进入复习前,我们都要认真学习教学大纲、中考考纲,从中找出一些关键词并加以分析。如:“知道”、“了解”、“初步”之类的属非重点,一般不考。“熟练掌握”、“熟练运用”、等可列为重点,在这两者之间当属中等掌握。有了这些分析,复习时就有了针对性,从而减少盲目性。对于考题的分析,主要研究近三年中考考题,通过分析发现一个规律:三年不重复。了解了这个规律,用“排除法”,又可缩小一点复习范围,把有限的时间用到该用的地方。</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这十一年,付出了多多,也收获了满满。地理属于副课,副课上班数多,最多的一年上八个班。到了复习最紧张的时候,从早自习开始,不间断的上到晚自习,一天下来,上到十节课。好在是复习课,不然真受不了。那时候,送毕业班几乎没有节假日,双休日。我记得,有一年,复习课上到腊月二十九,年后正月初三又开始了。加班加点,那时候是常态,各校都这样。当然这些辅导课,学校都给予一定的补助。除此之外,这十一年中,学校为调动毕业班老师积极性,组织毕业班老师十年免费旅游,每年“五一”一次省内小旅游,暑假一次省外大旅游。也因此饱览了祖国大好河山。</p><p class="ql-block">这十一年中,先后评上中学一级、中学高级教师。家属农转非,然后要上了商品房并参加了房改。</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三十多年如一日,黙黙耕耘。不能说“硕果累累”,只能算“小有成绩”。更不能说“事业辉煌”,但也无愧于人民教师这个光荣称号。</p> 九三级一班 九三级二班 九四级一班 九四级二班 九四级三班 九四级四班 九五级一班 九五级二班 九五级三班 九五级四班 九五级五班 九五级六班 九五级七班 九五级八班 九六级六班 九六级七班 九六级八班 九六级九班 九六级十班 九七级四班 九七级五班 九七级六班 九七级七班 九七级八班 九七级九班 九七级十班 九八级八班 九八级九班 九八级十班 九八级十一班 九八级十二班 九八级十三班 九八级十四班 九九级八班 九九级九班 九九级十班 九九级十一班 九九级十二班 九九级十三班 2000级一班 2000级二班 2000级三班 2000级四班 2000级五班 2000级六班 2000级七班 2001级五班 2001级六班 2001级七班 2001级八班 2001级九班 2001级十班 2001级十三班 2002级八班 2002级九班 2002级十班 2002级十一班 2002级十二班 2002级十三班 2002级十四班 2004级一班 2004级二班 2004级三班 2004级四班 2004级十一班 2004级十二班 <p class="ql-block">上:十年校庆,地理组合影</p><p class="ql-block">下:十年校庆,文综组合影</p> 十年校庆,与两位领导合影 <p class="ql-block">实验中学三届一次教代会合影</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此文献给曾经在教学一线工作的领导、老师、同学、同事们)</p><p class="ql-block">退休十周年撰写此文</p><p class="ql-block">2024.9.10於上海</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