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办教师》第一章(1)

海波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民办教师》第一章(1)</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话说某县某乡有一个小小干部名叫余胜,当的是教育专干,管的是全乡的教师。某年暑假期间的一个夜晚,余胜正潜入乡政府所在村的小学校里,和民办教师吉凤仙偷情时,冷不防被主管教育的副乡长发觉,于是便弄出一个故事来。</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其实,余专干本不是个采花大盗,吉凤仙也不是个没廉耻的荡妇,这二人的苟合的起因是不久前举办的一次学生会考。</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有人会问:会考本来是好事情,怎么就弄出男女间的风流韵事呢?这便是问者只知其一,不知其二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教育专干管的便是全乡的教师,而当时的偏僻山区教师中绝大部分为民办教师。民办教师这个称谓是相对于公办教师而产生的。两者区别很大:公办教师是国家干部身份,民办教师是农民身份;公办教师吃的是国库平价粮,拿的是国家财政拨发的工资;民办教师则吃的是自己家里的粮食,拿的是生产队的工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既然有差别就必然会有矛盾。这矛盾便集中地表现在公办教师拿钱不出力,民办教师出力不拿钱;公办教师都想往城里挤,民办教师又都希望能成为公办教师,只有一样相同,两拨人都不安心教学。</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本故事发生的时间正好是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末期。那时候虽然有关方面早已看出了教师中这个问题,但又无力解决,只好每年拨一些招干指标解决民办教师转正的问题。</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由于转正指标少得可怜,每个乡一年只能平均到一半个,这样一来负有直接责任的教育专干的压力更大了,几乎是转一次公办教师脱一层皮,提起这件事就感到害怕。</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余胜不是个坏人,更准确地说还应该算得上一个好人:工作上兢兢业业,处人上随随和和,虽然性格软弱了一点,说话罗嗦了一点,但人非圣贤谁能无过?</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更可敬的是,余胜还算真心想把工作做好。他不以权谋私,当教育专干十几年,他老婆牛玉梅还是个民办教师,还没有转正。他工作努力,那次全乡小学二年级学生的会考便是他的主意。他想通过这次考试给那些公办教师和民办教师一齐敲一个警钟:当教师不好好教学是危险的,想进城、想转正都离不了这个总谱。在那次通考前的教师会上,余胜公开讲:“公办教师不要以为自己端了铁饭碗,就天下无事了。你教的学生成绩上不去,想调动就没门儿。民办教师不要以为自己不谋转正便死猪不怕滚水浇,告诉你们,想当民办教师的人有的是,光县上乡上的领导同志推荐的人选就有一长串!”</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这番话当时还真把全乡成百号教师镇住了。于是大家拼命工作,奋力教学,没过多少日子便把学生成绩提高了一大块。会考结果中,成绩最好的学校达到了人均99分;成绩最差的,也就是吉凤仙所在的那个小学的二年级学生平均成绩也在70分以上!</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为此,县教育局长还在一次会议上表扬了余胜,夸他点子多,有办法,正准备总结他的工作经验向全县推广时,他却出了事。</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