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峰尽(47)

法律与人生

<p class="ql-block">【随笔】</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2px;">写在隆基书院落成之际</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张亚妮</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2022年冬天,在资深景观设计师林野先生的引荐下,我们第一次听闻江隆基先生、江氏四杰与隆基书院,看到了隆基书院起初设计的样貌。第一次见到江隆基故乡西乡县柳树镇党委书记、隆基书院主要策划人尹天鹏的时候,资料看得尚浅,懵懵懂懂地赶到柳树镇白杨沟村,看看现场、听听尹书记和同事对项目的要求与想法。在初次的沟通中,就镇上已经拿到的、隆基书院景观与建筑设计的初稿方案,尹书记说,我们想做一个江隆基的书院,但不要肃穆的氛围、不走宏大的形式、不要僵硬的纪念性场所,我们想要尽力保持西乡自然的景观风貌,做一处亲切的、温暖的书院,里面有江隆基一生的行迹与对社会的贡献,以此来传承先生的精神,让隆基书院成为柳树镇、西乡县、乃至汉中市的人文底蕴与精神丰碑。</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听完尹书记的要求,我硬着头皮说,我们做展陈的时间比较长,特别是开始的时候,需要看大量的资料,能不能给我们必要的时间,把展陈做透、做好。</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2023年2月,春节刚过、疫情刚松动不久,我们开始了隆基书院的展陈设计。在连续数月的思考、沟通中,在展陈全稿方案出来的时候,团队的内心特别振奋,就像大石落地,可以松一口气,又像一个刚开始听大先生讲课、内心激动又沉不住气的学生。</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在展陈方案初定的时候,又开始和镇上的同事,沟通建筑的设计方案、建筑改造的范围、布局、结构、暖通、管线、灯光、加固……虽在建筑设计与施工方面的认知与能力有限,依然与尹书记及镇上的同事,一遍遍沟通整体的要求、一步一步考量落地的效果与提前需要规避的问题。</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看着镇上的领导和同事,协助建筑的设计与施工方,开始隆基书院建筑的落地,在一场又一场的大雨中,等待与赶工。期间,配合县上的合规要求,不断完善着隆基书院设计及建设的各项手续,每一个环节推进与落实的背后,都有反复多次的沟通与确认,都有看不见的修订、提交,再修订、再提交。</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在2023年一整年的时间里,每每翻阅到新的有关江隆基的文史资料时,就觉得展陈的故事线,需要整体调整与深化,每到此时,就异常地头疼,因为人不怕开始时的新鲜与一鼓作气,而怕一而再、再而三地超越自己,往往越往下,越难。每到这个时候,展陈的设计总监,总会出来,说展陈内容还不够好,还需要深入,同时在心里一遍遍地打磨设计的实现形式与实现细节,日复一日地看,一处处地存,一点一点地积累。于是,带着西乡县的介绍信、在兰大校友会的接洽中,2023年冬天,到了兰州大学,看看江隆基最后驻守与耕耘的地方。</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走进兰大,看到积石堂、踏入校史馆的那一刻,不由觉得有历史底蕴的校区真好,虽然历史并没有写在路上、树上和明净的空气里,但历史的宽厚与沉淀,时时浸润、滋养着兰大的学子和往来的人,风化万物,大抵如此。</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我一直记得兰大校史馆接待我们的那个女生,在讲到兰大初期的历史时,唱起了兰大的校歌。其实那天没有记住多少兰大的历史,但她柔和、谦逊的样子,打动了我。</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在兰大的档案馆里,看着江隆基资料的存档表,喜不自禁,一个个打勾、一张张翻看,只是时间有限,所看存档资料,十不足一。所幸的是,在这次行程中,我们又补充到了两套极其重要的书籍:《江隆基教育文选》和宋超先生的回忆录《岁月有痕——我与隆基在一起的日子》。在江隆基的教育文选里,深切感受到了先生工作时的样貌,一行行的文字里,有先生的所思、所想、所持、所守,字里行间里隐含着先生的风骨与气度。在江隆基夫人宋超老师的笔下,感受先生内里的亲切与质朴,感受先生与家人的牵挂与依恋。</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于是在一篇篇文章里,反复比对、挑选,好像用了很久的时间、看了很多资料、做了很多次的考量,内心一次次被一种精神充盈和洗礼着,所能呈现的却有限。</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2024年,在和尹书记前往北大,再次追寻江隆基走过的路,在展陈的基础工程已告一段落,展陈的内容与深化设计,才一一落定,原因无他,因为不能再晚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1书院展陈</b></p><p class="ql-block">整个展陈,从“被光照亮的信仰”开始,以江隆基一生的行迹为主线,分为“风雨如晦 掩不住少年心”、“穷且益坚 不坠青云之志”、“志士之爱 国也如家”、“师之大者 为国家计 为长远计”、“在兹念兹 无时忘之”五个部分,展示了江隆基在那个风雨飘摇的年代,对教育深切的爱,对马克思主义笃定的信仰,对党和人民赤诚而坚定的爱与担当。</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基于对江隆基以上经历的了解,我们在这里做了一个“风起时”的装置。想要表达——每当国家陷入危难的时候,总有一批志士出现,他们将自己的生死置之度外,以血肉之躯和卓越的见识,在乌云压顶的年代,为国家和民族撑开一线希望。乌云总是会被风吹散的,虽然很多时候,我们看不见风。</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苟利国家生死以 岂因祸福避趋之1938——1949的12年,江隆基一直在抗战中,坚持办学。而新中国和党的建设也亟需源源不断的战时干部和大批政治素养高、专业能力强的骨干力量。1938年起,江隆基先后担任陕北公学教务长、华北联大教务长、延安大学副校长等职。1949年5月西安解放,江隆基出任西北军政委员会教育部部长。这是一段特别艰难的教育历程。也是在这个时期,江隆基收获了他的爱情。在此后一生,江隆基与他的夫人宋超互敬互爱,一同奋进在新中国的教育事业里。每次翻看江隆基和宋超老师的信件时,总觉得这是我理想中的爱情的模样,内心会被他们相互扶持、彼此尊重、一心一意的爱所洗礼。无论江隆基遭遇怎样的境遇,夫人宋超都始终坚定地和先生站在一起,为他奔走、为他记录,很多时候,我们能看到这么多先生的资料,要从心底儿感谢宋超老师对先生一心一意的爱与守护。</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展陈台上,是江隆基1940年在《文化纵队》创刊号,发表的《以战斗的学习 纪念战斗的五月》。</p><p class="ql-block">1951年冬天,江隆基来北京开会,教育部钱俊瑞副部长征求他的意见:“你考虑一下能否离开西北。” 他的回答很干脆:“服从工作需要。” 他服从组织决定说“”我对教育有特殊的感情。” 就这样,1952年秋,江隆基担任北京大学副校长,后又任中共北京大学党委书记。期间,认真贯彻执行党对知识分子的政策和“双百”方针,充分理解和支持他们的工作,使北京大学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在北大教师队伍的建设上,江隆基坚持办教育,要有发展的眼光,着眼未来。他说:“我们办教育,一定要有发展的眼光,着眼未来。北大的实际情况是老教授多,从当前看,要借重这些老教师的力量;从长远看,要加紧培养新生力量。中青年教师中确实突出的,不搞论资排辈。”因此1955年职称评定工作时,经过职称评委会复议,季羡林、王竹溪被破格评为一级教授,职称一次到位。季羡林先生说:“我从内心感激北大有过这样一位好领导,他可是真正的教育家。”</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结合北大深厚的人文底蕴与学术积淀,江隆基先后发表了《和青年同志们谈谈向科学进军的问题》《关于开展科学研究的几个问题》等多篇讲话。在讲话中,他说:“我们不能狭窄地理解科学,认为原子核的研究才算科学,而学习中文、俄语就不算科学,这是不对的。北大32个专业,每个专业是自成一个科学体系的,都应该努力掌握起来。</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在专业与政治思想的关系方面,江隆基说,政治与业务有一致性,也有差别性,忽略了任何一方面都是不对的。将来,我们的同学出去不单是专家,也可能是一个单位的负责人要领导别人工作,有了掌握政策的能力,才不致犯错误。</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在完成教学计划与发展个人特长的方面,江隆基说,每个专业都有教学计划与培养目标,完成教学计划就是保证培养质量。 “因材施教”必然是重要的,但如果没有全面发展的基础,因材施教也将受到限制。</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展陈设计与实施的过程中,我们获取的资料,大多是先生的讲话、文稿和书籍,只是从各个时期留存下来的江隆基文稿与笔记中,我们依然能够看到一个朴素诚恳、知行合一、笃行不怠的大先生。</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1959年1月,江隆基出任兰州大学校长,后又兼任党委书记。当时的兰大,深受极左思潮的影响,“大跃进”、“公社化”的余威尚未全退,政治运动极其频繁,教学秩序混乱。围绕“稳定教学秩序,提高教学质量”,给全校师生做工作报告。他提出要正确认识政治与教学的关系、生产劳动与教学的关系、理论与实际的关系。曾任兰大校长的徐躬耦教授说,“江校长来到兰大时,自己政治上正处在逆境,仍以其对党教育事业的高度责任感和惊人的胆识,领导兰大从乱到治。”</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在江隆基持续而艰苦的治理工作中,兰大出现了教学、科研的新面貌。1960年,兰州大学被定为全国重点综合大学。1961年,江隆基通过向教育部呈文的方式把之前割裂出去的中文、历史和经济3个系重新要了回来,使兰大日后成为名副其实的综合大学。短短七年间,江隆基确立了兰大日后的优势学科,为兰大奠定了成为一所名校的基础,培育了后来成为兰大精神文化基石的优良校风。</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在这里,我们做了一个阶梯,想要表达先生在“大跃进”、“公社化”的动荡中,围绕看不见的教学质量和教师心力,一步接一步,建立起兰大以教学和科研为中心的教育体系。阶梯中,我们摘录了部分江隆基在列宁格勒和基辅访问时的笔记内容。综合大学的规模,文科和理科的比例、大学生和研究生的比例如何设定、专门划分的原则是什么、该宽一些还是窄一些?分配学生时国家的需要与学生的志愿如何兼顾?”</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在书院的展陈中,一条白色的、蜿蜒的展台贯穿始终,以此表达先生的一生,如一条曲折而壮阔的江流,无论什么样的境遇,都能坚持自己的底线与信仰。在江隆基先生的故乡,以先生之名修建一处书院,在展陈的最后,想要传递先生“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的磊落与纯粹。</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2书院落成</b></p><p class="ql-block">2024年5月,在隆基书院落成之际,全国人大常委会原副委员长彭珮云,兰州大学党委原副书记李恒滨,北京大学原副校长、党委副书记郝斌,江隆基的女婿武冀新、女儿江燕妮,陕西理工大学副教授李大庆,陕西师范大学党委原书记、兰州大学党委原副书记、副校长甘晖,兰大校友、中国金融书法家协会秘书长孙璋等先后为隆基书院、隆基林题字。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2024年5月18日,“隆基故里”第一届教育文化节活动暨“隆基书院”落成仪式,在西乡县柳树镇白杨沟村举行。在隆基书院落成仪式上,西乡县委书记李代斌、江隆基之女江亦曼、北京大学副校长任羽中、兰州大学副校长曹红、兰州大学北京校友会常务副会长刘灿国、兰州大学1957级物理系校友赵继文、西安北京大学校友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杨彬、隆基绿能公司代表汪子阜等先后在落成仪式上致辞。</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初夏的时节,云淡风轻,坐落在秦岭与巴山之间西乡已有了夏天的炎热,和往常一样,希望致辞的嘉宾少一些,希望从北京、兰州远道而来的嘉宾在室外站立的时间短一些,本以为八个人的致辞,会让在场站立出席仪式的人,有一些疲惫和焦躁,然而在八位嘉宾一一致辞的过程中,站在隆基书院院落的我,居然觉得时间飞快,每一位嘉宾的致辞都落入了心底,在心里掀起了些许惊叹与赞许。本以为两年来,对江隆基的敬重已印在心底,没有想到,以为会流于形式的致辞,却让人觉得入情、入心。于是惊觉——那一份份致辞与道谢,是长久以来对先生的敬重,化为了今日不辞辛苦、不远千里、自觉地奔赴。</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在活动筹备的过程中,作为本次落成仪式展陈参观的临时讲解员,演练了好几日。本想在讲解中,让远道而来的嘉宾能感受到我们的诚恳与用心,没有想到赵继文先生发自肺腑、恭恭敬敬地致辞,让在场的人情不自禁、潸然泪下。那一刻,好像隆基林在不远处微微地摇动、紫色的马鞭草安静地盛放,白色的蝴蝶在林间翩然纷飞,好像我们变成一个整体,向先生致意,又觉得日复一日的琐碎、辛苦与坚持,有了更加广阔的认同与意义。</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借用聂大江《学习是最好的纪念》对江隆基的怀念作为结语:“在隆基同志身上,集中结合了许多似乎矛盾又难以两全的因素。经过风雨,见过世面,熟悉仪节和必要的进退周旋,却十分厌恶旧社会遗留下来的官场习气;他明了世故,却鄙弃世故;知道利害,却不肯牺牲原则去趋利避害;做事像怀古道而行的方正君子。”“今天我们在喜逢盛世的欢欣中,不能不同时感到深切的遗憾。江隆基应该是一个最适宜在当前的社会政治气氛中生活和工作的人。他最需要这个时代,这个时代也需要他。我们纪念他,正是要学习他的榜样,在最适宜的土壤、气候条件下,发扬光大他的思想与精神,使之开出灿烂的花朵,结出丰硕果实,推动我国教育事业胜利前进。”</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版权所有 请勿侵权)</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张亚妮2024年9月9日于中国陕西西安</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