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到中堡镇参加中医药文化宣传推广活动。</p><p class="ql-block">中堡镇地处两湖之间,北有大纵湖,南有蜈蚣湖。</p><p class="ql-block">我们的活动放在蜈蚣湖边,这是方圆十里的大湖,又称南湖,湖中盛产鱼虾鳖蟹,闻名中外的灭毛醉蟹,就原产此湖。</p><p class="ql-block">蜈蚣湖还有个名字叫吴公湖,说起此湖,有一个传奇的故事。</p><p class="ql-block">宋代中堡镇有位姓吴的私塾先生,人们都称他为吴先生,或尊称他为吴公。吴先生与其他先生不一样,人人都称他有仙风道骨。平时行踪不定,做事离奇,出言不凡。凡是来他这里念书的蒙童,都要到他特备的尿桶里散尿。据说,每天晚上放学后,他就把童便浮层倒掉,留下的尿脚子(即尿渣子)就当着饮料喝下去,如此三年,天天如此。天长日久,这位吴先生变得鹤发童颜,飘飘逸逸,仿佛仙人一般。有一天,吴先生将一张芦苇席铺放在镇上南边的一片空地上,要他的学生团团围住,他自己站在芦苇席的中央,接着让学生们用手抓住芦苇席的四边,他嘴中喊叫:“一、二、三”后,叫学生们将手中芦苇席向上托起。说来奇怪,一群小学生居然就把芦苇席及中央的先生举了起来。随着先生的口令,慢慢地向上抬高,当高到学生头顶时,吴先生叫:“松手!”大家一起松手。只见芦苇席托着吴先生向上腾空而去,越飘越高,越飘越远,消失不见。接着就在吴先生升空成仙的地方慢慢向下陷去,越陷越深,越陷越大,就形成了一座大湖。中堡人为了纪念这位吴先生,就取名“吴公湖”。</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今天,天公作美,晴空万里,上有蓝天白云,下有碧波荡漾,特别干净宁静,站在蜈蚣湖边,自然就有心旷神怡,宠辱皆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的感觉。</p> <p class="ql-block">据说,中堡镇由来与里下河水乡流传的孝子“中堡子”传奇故事有关。</p><p class="ql-block">相传中堡子是个孝子,他与年老母亲相依为命,中堡子每天都要路过镇上的大庙,大庙前有一对高大的石狮子。一日,一位仙风道骨般的老者告诉他,此地不久要有洪水灾害,你只要看见石狮子眼睛发红,就立即回家驮着妈妈逃命。这天中堡子忽然发现石狮子的眼睛真的红了,连忙飞奔回家,驮起母亲就向东快步走去。哪知没跑多远,洪水真的来了,中堡子驮着母亲走了好几里路,实在走不动了,便停下来歇下,这时洪水突然停息了。</p><p class="ql-block">中堡子脚下的一块土地就是当今的中堡镇。</p> <p class="ql-block">中堡镇的北湖就是大纵湖,与盐城盐都共享。</p><p class="ql-block">传说大纵湖原为一座繁华的东晋城,因突然地陷而被水淹没,数万民众葬身湖底,人们便把此湖定名为大众湖。随着时光流逝,为了遗忘这段伤心的历史,大众湖改称为大纵湖。</p><p class="ql-block">1929年大旱,湖底干涸,曾发现有许多锅灶、城墙砖、铺地砖、瓷瓦罐、坛子等,还见到一根断旗杆、一眼古井,以及城墙和街道的残迹。</p><p class="ql-block">中堡镇人这样说:民国十七年大旱时,大纵湖干湖见底、我们镇上许多人都深入湖中,发现一条由河蚌、蚬子壳铺成的一条街,直通湖中心。并在湖中心发现古砖石块进拦,还发现一块很大的城门头上的石碑、上面刻着的三个大字,“大挡城”。由此可以推测大纵湖应是一座古城、由于地壳变迁而变为湖底遗迹。</p><p class="ql-block">大纵湖这个地名,自明以来,在历代志书中都有记载,如《明史灌渠志》、《行水金鉴》和《盐城县志》等,历史上一直享有盛名,老少皆知。</p><p class="ql-block">大纵湖的形成大约在南宋以前,距今约有800多年的历史,原由古泻湖演变而来。初次成陆后为滩涂,曾有人类活动,后因海水入浸沉没,海水东退后,此处因地势低洼,形成湖泊,距今已800多年。</p><p class="ql-block">大纵湖位于江苏省盐城市盐都区、泰州市兴化市两地,属于里下河水系,是古射阳湖分化解体后的残迹湖之一。</p><p class="ql-block">大纵湖地处里下河平原腹地,是运东湖群中地势最为低下的地区,湖形略呈椭圆形,总面积为30平方公里,是里下河地区最大、最深的湖泊,因此也享有“苏中第一湖”的美誉。</p> <p class="ql-block">中堡庄前后都是湖,是块风水宝地。不少有识之士纷纷移民到中堡。安徽合肥罗氏、湖北武汉邬氏、山西邢氏、泰兴张氏、苏州纽氏等先后定居中堡,投资兴业,中堡自然是市场繁荣,经济发达,“中堡庄的银子动担挑”享誉大江南北,中堡庄一跃成为中堡镇。</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金沙沟,银时堡,中堡的银子动担挑”,“满湖的鱼虾,陆家甸的瓜,中庄的醉蟹冠天下”,丰富的湖产,让周边的乡村盛名远播。</p><p class="ql-block">每天大早,一批批渔船从中堡湖四散到方圆几十里的乡村集镇,一筐又一筐鲲鲢鲤鲫、银鱼白虾,一桶又一桶鰺条蚬子、螺蛳河蚌搬上码头,热闹了集市,填满了人们的菜篮子,滋润了成千上万人口的小日子。</p><p class="ql-block">一年四季,湖水浇灌、湖边生长的大蒜、韭菜、茼蒿、芋头、茨菇、荸荠等各样新鲜的蔬菜源源不断。</p><p class="ql-block">炎热的夏日,既消暑又解渴还能煞馋的水瓜、香瓜、西瓜都来自湖畔的陆家甸、朱野麻、沙湾、崔垛等村子,陆家甸的瓜水色好,最是脆嫩诱人。</p><p class="ql-block">秋天一到,湖里的菱藕应时上市,当街支起一口大锅,生的、熟的任你挑选。生菱鲜藕脆甜可口,熟菱粉糯透香,煮得热乎乎的藕,咬一口扯开藕丝像银线一样,看得小孩口水直流也像吊着的一根藕丝。</p><p class="ql-block">多少年来,清涟涟的湖水,活鲜鲜的湖产,膏泽了一方沃土,养育了一代又一代乡民。</p> <p class="ql-block">中堡镇的蒲包生意</p><p class="ql-block">一百多年前,一个山西侉子叫邢培元,是个大财主,他到处做生意。有一次到中堡北边一带收蒲草,百儿八十条船,船上堆得满满的蒲草。那天晚上,在湖中看见中堡镇上张灯结彩,热闹非凡。邢老板连忙吩咐停船靠岸,上岸一看,中堡镇上关帝庙前搭台唱大戏,船上的人都上岸看戏去了。</p><p class="ql-block">邢老板觉得此地盛产蒲草,价格便宜,大有可为,而且人气旺盛,更是暗暗称道。</p><p class="ql-block">邢老板穿梭于人群中,忽然看见一个人在像是在找人的样子,上前一把就将他拽了过来。</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拽过来的人姓朱。因为他平时喜欢半蹲,团着身子,中堡人送他一个美称叫朱虾儿。据说这朱虾儿还是个贵人,平时他顺便搭渔船,这条船一天起码多打个百十斤鱼。</p><p class="ql-block">邢老板把朱虾儿拽过来不要紧,可吓坏了他,“哎。你这个人好玩呢。拽我做什么、少你的还是欠你的?”</p><p class="ql-block">那个老板连忙陪笑说,“哪里,哪里,对不起,我想和你合做一笔买卖。大家赚钱。”</p><p class="ql-block">朱虾儿一听忙说,“你是蚊子叮菩萨,认错人了。”说着就要走。</p><p class="ql-block">邢老板一把拖住他,“这儿不是谈话的地方,到你府上再说。"</p><p class="ql-block">朱虾儿一听,纰漏,我哪来的府,忙回答道。“没得府。只有丁头小舍子。连桌子板凳都不周全。“</p><p class="ql-block">邢老板说:“没事,我不嫌你穷,走!”</p><p class="ql-block">没办法,朱虾儿只得把他领到家里。</p><p class="ql-block">邢培元开门见山,就和朱虾儿商量,合伙做收蒲草做蒲包的生意,并且蒲包他包销不退。</p><p class="ql-block">朱虾儿觉得这个主意不错,但不好意思地说。“我一文钱本钱都没得。”</p><p class="ql-block">邢培元连忙上船抬了十袋银子交给朱虾儿,并答应,不够再拿。最后叮瞩朱虾儿,你放心,我到城去办龙凤襟(相当于现在的营业执照)。</p><p class="ql-block">没多久,京城里《朱永盛蒲包行》的龙凤襟批下来了,蒲包行就轰轰烈烈地开张了。</p><p class="ql-block">朱虾儿有了这个京批龙凤襟,就放心大胆地在镇上砌了60多间仓房,放手到邻近乡里大量收蒲,并分给镇上各户做蒲包,这一来、中堡庄上原来那些拿关的、看纸牌、搓麻将、推牌九的赌钱户儿,全部停了下来,纷纷来到永盛领蒲做包,哪个人嫌钱少啊。新砌的60多间放不下,就借放在别人家,就这样,生意越做越大。</p><p class="ql-block">山西商人来取包时都是百十条大船上下。这一来,卖蒲的,领蒲的,送包的,人山人海、挤挤拥拥,把中堡南北方向的一条夹河挤得水泄不通,从此中堡庄更加富庶起来。</p><p class="ql-block">有一天,山西船来买蒲包、临了算账,五十包银子,数来数去只有四十九包,奇怪,怎么少了一包?当时船上也答应照赔,最后撤跳板时,才发现一包银子垫在跳板底下,从此,“中堡庄的银子动担挑"就传开了。</p><p class="ql-block">山西老板为什么看中蒲包生意呢?原来这个老板是个大盐商,他看中了中堡的蒲草资源和人力资源,利用自制的蒲包装盐运销全国各地,他赚的钱才更多呢。</p> <p class="ql-block">中堡镇水产资源异常丰富,盛产的青背壳、白胸甲大闸蟹。具有600多年历史的童氏家族创办的“童德大”牌美味佳肴——中庄醉蟹,使其名扬海内外。有“不登庐山辜负目,不食醉蟹辜负腹”之说。</p><p class="ql-block">自明洪武年间始,中堡童氏家族创办的“童德大”醉蟹坊加工制作的“中庄醉蟹”,因其用料考究、配方地道、制作精良、味道鲜美、营养丰富而驰名大江南北,享誉海内外。1915年,时任国民政府农商总长兼全国水利局总裁的张謇又将“中庄醉蟹”推荐到巴拿马国际博览会上再获殊荣,赢得了食品类金奖。1984年和1997年“中庄醉蟹”又先后荣获江苏省名牌产品和被国家绿色食品发展中心认定为“绿色食品”。</p> <p class="ql-block">中堡镇有千年历史,是兴化十大名镇之一。这里历史文化底蕴深厚,“扬州八怪”中,李鱓为中堡人。郑板桥、边寿民曾流寓于此。</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淮安人边寿民(公元1684年一1753年),因仰慕中堡优美的自然环境而流寓中庄,并在湖荡边构筑“苇间书屋”(清乾隆元年又在家乡淮安城外军陂桥附近筑“苇间书屋”),注意观察芦苇荡中野鸭、鸿雁的生活情形,借以写生作画,并在画上即兴题诗。如《芦雁诗》中写道:“瑟瑟黄芦响,嘹嘹向雁鸣。老夫住芦屋,对草写秋声。”边寿民的绘画对象主要是芦雁,在“扬州八怪”中独树一帜。他所画的不同姿态的芦雁“苍深生动,朴古奇逸”,被人尊称为“边雁”。他的画作,在中堡、兴化、扬州及全国各大博物馆都有收藏。</p> <p class="ql-block">扬州八怪之一的兴化人李鱓则在中堡有祖产水田上千亩,并在镇上建有祖宅。他寓居中堡时受边寿民影响,也画起了芦雁。</p><p class="ql-block">李觯所画《花卉屏》中亦有芦雁,其题诗云:“春风燕子来,为去已多时。教我画芦雁,落笔思迟迟”。</p> <p class="ql-block">板桥先生在他辞官隐居兴化期间,曾在沙湾村设馆教书,传道授业。</p><p class="ql-block">板桥先生最喜欢用蜈蚣湖的大鱼蘸酒,肉质鲜美,湖水甘甜,留下“湖中捕鱼鱼最美,煮鱼便是湖中水”的诗句。</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一个秋高气爽的日子,板桥先生外出游玩,乘一叶子舟,顶风而上,正直夕阳西下。当时在晚霞照耀下的蜈蚣湖湖波光鳞鳞,点点渔舟上炊烟寥寥,阵阵渔歌悦耳动听。一会儿,初上的月亮把皎洁的月光撒向湖面,随波闪着一片片银光。站在船头的板桥先生,看到这一切大为赞叹,脱口而出,一个“半湾活水千江月”话才出口,天色陡变,几陈狂风,平静的湖水如万马奔腾,小船只得停航靠岸。</p><p class="ql-block">先生也只好离船上岸,徒步走进沙湾村的一个小庙前,庙里和尚知道是板桥先生来了,忙迈进庙里倒茶,并向先生介绍蜈蚣湖风景优美、水产丰富,尤以湖蚌为贵,常有珍珠问世,随即勾起先生的诗兴,忙又随嘴吟出:“半粒沉砂万斛珠”下联一名。巧妙地让对联中嵌进了“沙、湾”二字,天衣无缝、工整对仗。</p><p class="ql-block">庙里和尚连忙拿出纸砚笔墨,请先生留下这千年佳句:“半湾活水千江月,一粒沉砂万斛珠。”</p><p class="ql-block">后来,为了纪念郑板桥先生,村里人将这对墨宝做成竖匾一付悬挂庙里,供人瞻仰。</p><p class="ql-block">板桥先生在沙湾设馆教书的义举,被后人广为传播,沙湾人常常为板桥先生在村里居住过引以自豪。</p> <p class="ql-block">明永乐三年(公元1405年)至十三年(公元1415年),青年时代的高谷(后为“五朝元老”内阁大学士)曾在东皋、夏李两处设馆授徒,春风绛帐,嘉惠中堡莘莘学子。</p><p class="ql-block">高谷足迹踏遍中堡街头巷尾,饱览两湖风光,并留下许多诗作。</p> <p class="ql-block">中堡也还是江苏省作家协会主席著名作家毕飞宇的第二故乡,11岁那年毕飞宇随父母迁到中堡,曾在中堡小学读书学习。</p><p class="ql-block">毕飞宇谈中堡:</p><p class="ql-block">中堡留给我最好的记忆是它的水。</p><p class="ql-block">1975年,我们全家从大营来到了中堡,是乘船沿着水路来的。经过差不多一天的行驶,水的颜色慢慢地变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大营在兴化的东侧,那里靠海,那里的水又浑又咸。中堡的水不一样,清澈,碧绿,水深的地方居然是墨绿色的。船还没有靠岸,我就把一条小腿放到了河里,随着马达的轰鸣,我的小腿在碧绿的水里劈波斩浪。我想我已经喜欢上中堡的水了。</p><p class="ql-block">后来我知道了,中堡的水好有它的原因,从结构上说,中堡镇几乎就是一个哑铃,前后,也就是南北各有一个圆圆的湖,南面的叫吴公湖,北面的叫大纵湖。两个湖就如同两只大水缸,所有路过中堡的水都要在这里“淀”一下,这么一“淀”,好了,中堡的水又清又甜。我记得两天之后我就开始拉肚子了,浑身长满了疹子。到医院去一看,医生说:“水土不服。”嗨,这么好的水,我有什么“不服”的,没过几天,我低下了我的脑袋,服了,彻底服了。来中堡之前是生活在一个村子里,所以,刚到中堡的时候,镇子里的人都把我叫做“乡下人”。我想我在许多地方流露出乡下人的样子来了,比方说,看到没有见过的东西,我的下巴就会挂下来。这是标准的乡下人的模样。可我也不笨,没到半年,我就知道了,看什么你就好好看,下巴最好别挂下来,说白了,就是别张嘴。我就是这样变成城里人的。</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在中堡小学的那几年是我最开心的几年,——我从来没有住过那么好的房子,四周是砖墙,上面是小瓦,在我的脑海里,那是地主才可以拥有的生活,我何德何能呢,居然也过上了地主的日子,一方面是幸福,一方面也害怕。在中堡,我的家里第一次有了电灯,因为我的家是一间教室,没有电灯,这可怎么办呢?一个姓陈的会计说:“明天再说。”那一夜我是煎熬的,要等到“明天”我家才有电灯,这怎么好呢。我不知道我失眠了没有,总之,我等啊,等。那是漫长的一天,一天过后,我家有电灯了,我心中的欣喜无以复加。我不停地在房间里跑,为的是看墙上的身影。那是很高级的,充满了文明与科学。</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在中堡我做过一件很不地道的事情,就在1977年,我的同班同学陈德荣在公社的大门上写了几个字,那几个字其实是一个孩子的涂鸦,但是,在那个混账的年代,“有关部门”认定了那是“反标”。陈德荣,一个十二岁的孩子,被“有关部门”强行拖着,到处批斗。我是批斗小组的一个成员,我们把所有的脏水泼到了我的同学身上。我不会说我从小就是一个作恶的孩子,事实上我不是,但是,这是我一生的污点,想起来就心痛,大概在十年前,我在一个晚上想起了我的发小,心痛之余我壮着胆子给他打了一个电话,我请求他的原谅。谢天谢地,他原谅了我。在此我感谢我的兄弟陈德荣,感谢你的宽宏大量。我想向你再一次表示我沉痛的歉意。</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我在中堡度过了我的少年,我的少年时代喝的都是中堡的水,那是最干净的水。中堡时代是我一生中的美好时光。我感谢中堡对我的养育,如果没有那个“反标事情”,我想说,我的少年是干净的,美满的。</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中堡有个房春阳,医药公司老总,他思维开阔,天马行空,有诗人气质,他的候鸟式康养理念、大邹康养花海和医药养游旅游线路设计都是大手笔,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据《房氏家谱》记载,兴化房氏家族源于唐代名相房玄龄。明洪武初年,房氏家族从苏州迁居兴化中堡,出过画家房国楹。清末民初以后,房国楹后裔房来宾(名鸿勋,字来宾,号双湖居士,l894—1941年)早年师从二叔父房少臣(名德),在京、沪、苏、锡、常等地卖画谋生。</p><p class="ql-block">我有个高中同学梁爱国,在南京建邺区任人大主任,也是中堡镇人。</p><p class="ql-block">中堡还有个蔡元坤教授,在复旦大学医学院第五附属医院担任普外科主任。</p> <p class="ql-block">我们是兴化市中医院八段锦代表队</p> <p class="ql-block">八段锦是中国传统功法。</p><p class="ql-block">起源于北宋,共八百多年的历史。古人把这套动作比喻为“锦”,意为五颜六色,美而华贵。体现其动作舒展优美,视其为“祛病健身,效果极好;编排精致;动作完美,”此功法分为八段,每段一个动作,故名为“八段锦”。</p> <p class="ql-block">八段锦的八个动作:</p><p class="ql-block">两手托天理三焦、左右开弓似射雕、</p><p class="ql-block">调理脾胃须单举、五劳七伤往后瞧、</p><p class="ql-block">摇头摆尾去心火、两手攀足固肾腰、</p><p class="ql-block">攒拳怒目增气力、背后七颠百病消。</p> <p class="ql-block">八段锦的八个动作口诀非常精炼,每个口诀都对应一个动作,有助于记忆和练习。这八个动作口诀分别是:</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两手托天理三焦:这个动作通过双手上托,拉伸全身,有助于调理三焦(中医概念,指人体上中下三个部分),促进气血流通。</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左右开弓似射雕:模仿拉弓射箭的姿势,左右交替进行,可以锻炼胸部和肩臂部肌肉,增强心肺功能。</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调理脾胃须单举:一手上举,一手下按,上下对拉,有助于调理脾胃,增强消化功能。</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五劳七伤往后瞧:头部左右转动,目视后方,可以活跃头部血液循环,增强颈部肌肉活动,预防颈椎病。</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摇头摆尾去心火:通过摇头摆尾的动作,可以放松精神,去除心火,增强体质。</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两手攀足固肾腰:这个动作可以充分伸展腰背肌肉,增强肾脏功能,预防腰肌劳损等疾病。</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攒拳怒目增气力:双手握拳,瞪眼怒目,可以增强眼肌力量,同时锻炼全身肌肉,增强气力。</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背后七颠百病消:通过脚跟的提起和下落,可以震动全身,促进血液循环,有助于消除各种疾病。</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在练习八段锦时,请注意动作要缓慢、柔和,配合呼吸,不要急于求成。每个动作都要做到位,并注意细节和呼吸的配合。</p> <p class="ql-block">本次活动我们兴化市中医院派出了强大的阵容,既有中医专家开展把脉义诊,护理人员中医非药物疗法演示、也有中草药香囊制作、药膳月饼、茶饮品尝和中医传统功法八段锦的表演。</p> <p class="ql-block">兴化市中医院脑病科平启年主任以《源远流长的兴化中医》为题,讲述了兴化中医璀璨历史、医学流派、名家名著以及秋季中医养生知识,现场听众受益颇深。</p> <p class="ql-block">我是作为中医专家来参加把脉义诊的。</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其实,中堡镇的中医也是有渊源的,而且,名头还不小。</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中堡历史上有一位著名中医石松樵(1859-1922),是赵海仙的嫡传弟子,也是兴化吕氏外科的源头。石松樵故居位于中堡镇石头巷内,大门上曾悬有“赵海仙夫子传石松樵方脉”黑字金字金边框竖匾。</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第1代吕安仁,世居东城外上真庙巷,光绪年间师从石松樵,出师后创兴化东门“吕氏内外科方脉”,第2代吕福炎(1887-1964),字幼南,胆大心细,精通疡科、枪伤;吕福培,字筱南,内外并重,审证求因;第3代吕应龄,字达仁,既有中医外科家传,又是从西医名家杨汉云,接受新学,先后在安丰、茅山、戴南、溱潼及县第二联合诊所任院长;第4代吕启元。</p><p class="ql-block">兴化吕氏外科第四代传人吕启元为兴化市中医院中医外科医生,其经验丰富,用药简练,疗效显著,独树一帜。</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中堡镇卫生院现在应该也是有中医的,我们当年在兴化卫校给中医大专班的学生上过课,其中有个中堡学生毛明进,听说后来爱好外科,变成了麻醉师。</p> <p class="ql-block">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亲临现场,他看到了芳香辟秽醒脑开窍的中药香囊!</p> <p class="ql-block">加工香囊的原料!</p> <p class="ql-block">中药茶饮</p> <p class="ql-block">高血脂,可以喝降脂茶!</p> <p class="ql-block">陆主任,望而知之谓之神!</p> <p class="ql-block">袁大师忙得不亦乐乎!</p> <p class="ql-block">陈永春主任已经入驻中堡</p> <p class="ql-block">肾病科赵法斌主任全神贯注</p> <p class="ql-block">中医非药物疗法,真正的绿色疗法!</p><p class="ql-block">这是耳穴埋籽</p> <p class="ql-block">耳针,双耳齐下,左右逢源,左顾右盼!</p> <p class="ql-block">中医灯谜让你猜</p> <p class="ql-block">中药药膳月饼</p> <p class="ql-block">艾灸</p> <p class="ql-block">戥子,称中药的,看小伙子煞有介事的,党参10克!</p> <p class="ql-block">体验中药加工</p> <p class="ql-block">漆扇制作中</p> <p class="ql-block">扇子是我们自己现场制作的。</p><p class="ql-block">大漆,又名天然漆、生漆,泛称中国漆,它是一种纯天然树脂涂料。</p><p class="ql-block">漆扇是以扇子为载体,采用非遗漆染工艺而制成,使用漆艺中的“漂漆”技法,利用了漆不溶于水的特质,将扇子放入水中接触染料,形成妙趣横生、自然天成的图案。</p><p class="ql-block">漆扇不仅是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更是集绘画、雕刻、书法、镶嵌等多种艺术于一体的精美工艺品。作为中国传统手工艺品的代表之一,具有独特的工艺美感,更能带来清风拂面的舒适感受。</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以漆为笔,以水作画</p><p class="ql-block">一半人为,一半天成</p><p class="ql-block">漂一把属于自己的漆扇</p><p class="ql-block">每一把都是独一无二的</p><p class="ql-block">最特别的存在</p> <p class="ql-block">老局长有了新爱好!</p> <p class="ql-block">看美女演唱,我把她摄下来,带回去慢慢欣赏!</p> <p class="ql-block">行头足以震慑那些拿着手机乱拍的人!</p> <p class="ql-block">中堡来了大人物,卫健委老中青三个领导难得聚在一起。</p> <p class="ql-block">中秋,中堡,中医,三中聚会,机缘巧合,三位老同事相聚在蜈蚣湖畔!</p> <p class="ql-block">赵爱民先生这篇写中堡的文章值得一读!</p><p class="ql-block">沉“醉”的中庄</p><p class="ql-block">在我看来,记忆里的中堡丝毫没有乡镇的规制,镇不像镇,村不像村。东一家,西一家,自由而散漫。巴掌大的庄子,油条长的巷子。一条老街,要不是有银行、邮电所和供销社把它与一个村落区别开来,似乎很难找到什么材料来证实“中堡是一个镇”。南湖边上的林园桃花嫣然,结的野生生的果子,根本就不像一个市井之地。</p><p class="ql-block">中庄,一个让人沉“醉”的地方。</p><p class="ql-block">“童德大”的醉蟹作坊从明洪武年间,便开始悄悄书写“中庄醉蟹”的灿烂历史。让横行四海的螃蟹喝足了米酒服服帖帖地睡着,然后献身于餐桌,不能不算是个独特的发明。一个叫张謇的人激动之余,将它推介给巴拿马博览会,竟然轻轻巧巧地摘取了桂冠。真是应了一句话-----“螃蟹的黄子在里面”。</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中堡四面皆水,上善若水也。高谷曾到此设馆授徒,边寿民曾在此构筑雅居,李鱓在此蓄有良田千亩,郑板桥也辗转流寓于斯,面对两湖壮美的景色,挥笔写下“半湾活水千江月,一粒沉沙万斛珠”的优美诗句。</p><p class="ql-block">文人墨客流连于此,概因一片了无纤尘的乡野。中堡人没有集镇人常有的清高、矜持和势利,他们外放而好客,一句话一支烟一杯酒就能结成永远的好朋友。</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中堡人是真诚的,中堡人的心地是透亮的。当年,我背着包到中堡,几个小孩子闪着晶亮的眼眸一路跟着,端着饭碗的老人一边打量,一边跟我打招呼:“吃了吗?到我家吃饭!”我很惊奇,湖荡草莽间竟然有这么个大道至朴的地方,一句轻轻的问候,让我感受到了乡土,好像回到了最纯粹的乡下。中堡中学靠近轮船码头。下轮船抬头就能看见几排教室和一面红旗,没有门楼,没有校牌。学校面前的河道很干净,底下全是沙。是个天然的大脸盆,在里面洗澡洗脸的人很多。河畔小小的热电厂,常年有热水,黄昏时分师生欢聚铁箱,我帮你搓两把,你帮我搓两把,其乐融融!做班主任起得早,学生上课了,就可以睡回笼觉去。我经常睡回笼觉,睡醒以后,就开始一天的工作。刻试卷、办小报、排节目、春游秋游,日子过得充充实实,没有负担,只有快乐。过节了,老教师抢着把青年教师带回家吃饭。中堡中学一帮子老先生不知可否健在。他们大多来自外地,背景神秘个性特立,一个人就是一个跌宕的故事。</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中堡好像就是一个流徙者的聚集地。他们从年轻时到这里,工作了一辈子,垂垂老矣方回故里。有个老裘,兴化人,高高大大,声音洪亮,人称“炮筒子”。有个老陈,上课不结巴,一下课就结巴,课上得好,文章写得棒。还有个副校长,行伍出身,内柔外刚,治校有方。有个学生叫海东,东边村庄的人。每天中午要回家吃饭。下雨时,我留他在宿舍吃过两次饭。他爸爸给我送来了两只特别大的鹅蛋,好像两枚奖章。印象最深的是选举教工团支部书记,十一个团员,我被投了十票,这恐怕是我民主生活当中最为最辉煌的一折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毕飞宇曾经就读于中堡中学,二十多年前我就听说过。可惜没有看到他更多的关于这所学校的讲述,我刚到中堡就听到毕氏一家在中堡的许多琐碎故事。他父亲是学校的后勤主任,母亲和善温良,夫妻俩人缘极好,庄上人称他们为“毕先生”和“毕大妈”。我不认识毕飞宇笔下的陈德荣,或许故事太遥远,或许根本不值一提,中堡人不大肯记住这些不开心的事。他们时刻快活着,快活养蟹,快活醉蟹,快活卖蟹。有个目不识丁的老板,儿子在中学读书,回家对老子说你办厂是剥削。老板醉酒到学校找老师算帐,把校园和课堂搞得乌烟瘴气,最终动用了民警和麻绳才把这个醉汉带走。征求师生处理意见时,一致要求他为全校师生包一场电影。放映前,老板在喇叭里检讨,只有一句话:“今天我没喝醉,请大家看电影。”剧场里立即响起大片大片的笑声。</p><p class="ql-block">所以,飞宇兄,往事不必太挂怀。回中堡再品醉蟹,还是当年的味道。</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是的,古老的中庄何曾不是一只大蟹,头枕在蜈蚣湖,脚伸到了大纵湖,让人沉“醉”……</p> <p class="ql-block">一场活动凝聚了很多人的心血,我看到了中堡人和中医人的认真劲儿,他们让我很感动。</p><p class="ql-block">电子大屏幕、背景画面、节目编排、中药茶饮香囊青花瓷、中医字谜、节目表演的台词服装、出场领导、现场人气、环境卫生、安全保卫甚至今天有无暴风雨都是必须考虑的事情。</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精心谋划,反复沟通,</p><p class="ql-block">精益求精,圆满成功!</p> <p class="ql-block">活动非常成功,但更重要的让我重新认识了中堡镇,这个头枕大纵湖,濯足蜈蚣湖的兴化十大古镇。</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