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的记忆之种高梁

快快乐乐

<p class="ql-block">  我的童年是在爷爷奶奶家度过的,那是七十年代末的辽西农村。当地主要农作物是高粱和玉米,每天的主食也是以高粱米饭和苞米面饼子为主,我是吃高粱米长大的。</p> <p class="ql-block">  我家在后屯的山脚下,有一块自留地,每年都种高粱。庄稼一枝花,全靠粪当家。刚出正月,爷爷就会张罗着刨粪堆,往自留地送粪了。粪堆是上一年自家猪圈起的,我家猪圈得有一房多深,每隔一段时间就会用黄土垫一层,等垫到离猪圈墙头一米左右时,就该起圈了。起好的圈土被堆在院墙外,爷爷会用铁锹把粪土堆修整得有棱有角,让其再次发酵,那是来年上地的最好肥料。粪堆用洋镐刨成几十斤带冰渣的大块,用马车运到自留地中,每隔几步扔上一块,等到自然解冻后再均匀地撒在地表面上。</p> <p class="ql-block">  开春时节,生产队会派人派马帮助各家把自留地犁成笔直的田垄,种地播种却需要自己负责。我家往往是爷爷在前面负责播种,妈妈、姑姑、哥哥和我站成一排负责踩地格。种完的自留地,生产队还会再派人,用牲口拉着石滚子再碾压一遍,春耕才会结束。等到高粱出了苗,把多余的苗拔掉叫间苗,在未出的地方补种叫补苗,主要目的是使每棵高粱的间距适当。其间还得进行三四次的全家总动员的锄草活动,直到高粱拔了穗才告一段落。</p> <p class="ql-block">  我家自留地的高粱由于肥料充足,比别人家长得要粗壮高大许多,叶片秸秆绿色也更深一些。爷爷也三天两头地拿着镰刀到地里去巡视一遍,偶尔回来也会给我和哥哥带上一两个乌米解馋。成熟的高粱穗颜色彤红,颗粒饱满,很是惹人喜爱。高粱浑身都可用,没有一点废物。</p> <p class="ql-block">  高粱米粥是我们当地的主食,红褐色的粥很是粘稠,盛到盆中,表面会结一层米汤皮。常常一碗粥、一把葱叶沾酱,一根酱黄瓜,一块苞米面大饼子就是完美的一餐。高粱米面更是粗粮细作的典范,摊煎饼、蒸发糕、压面条那都是不可多得的美食。</p> <p class="ql-block">  高粱秸秆更是用途广泛,大可做房子的顶棚,小可做盖帘、刷子、笤帚,也可夹栅栏、搭黄瓜豆角架,农村的炕席也是秸秆皮编的,光滑、结实、美观、耐用。儿时的我对这些都不太感兴趣,我最喜欢的是秸秆做的大刀和手枪,用秸秆编的刀枪经过一宿露水的侵蚀,会通体发红。第二天拿在手中,再戴上一顶秸秆帽,纯纯的李向阳再现。</p> <p class="ql-block">  岁月如梭,那些与高粱有关的记忆,如今已成为我心中珍贵的宝藏。那片红彤彤的高粱穗,永远在我心中摇曳生姿,让我明白生活的真谛,提醒我不忘初心,砥砺前行。</p> <p class="ql-block">图片来源于网络平台</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