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第一次在戈壁上徒步,而且是那种团队拉练式的四天三夜,吃住行都在沙漠戈壁里面,以各个团队为单位,大家共同住在一顶帐篷里,共同互助。相互鼓劲,共同完成三百里。团队集体到达终点收获沙克尔顿奖。</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我是从天津赶到敦煌的,好远好远的距离,做了好长好长的绿皮火车。到敦煌站受到了主办方的热烈欢迎。前来接待的主办方志愿者给每个戈友都佩戴了花环</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本次出行我主要背了一个红十字志愿者的双肩包,带必要的手机联系系通信,应急药物,应急头灯,自我补给的小食品,饮水等杂七杂八的东西都装在了背包里面。</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前的参加挑战的有过了七十岁的高龄者,也有刚入校门的的七龄童。而且还有盲人僧侣也来参加远征沙漠戈壁的挑战。有国外国内的戈友共同行走在大漠戈壁之上</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飞天是中国敦煌莫高窟里面神奇无比的标志,蕴含着中国人文元素的天地精神。让飞天造型美女来接待沙漠戈友,顿时让远方的来客凭添的无限的亲切度。</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赛事的路书里面已经就提前说到,沙漠戈壁里面没有信号,大家要忍受一下手机与外界的接触,进入戈壁之后,人就与外界失联了三天,而且戈壁滩里面没水源洗澡,也要戈友们忍受一下。</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戈友们被欢迎时的花环,后来都不知了去向,只有我捡了许多别人不要的花环。佩戴在队旗上。队旗上还放置了一个五彩风车。</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这次组团参赛的队名为逆风战队,队员有来自云南,北京,深圳,武汉,石家庄等成员组成,我们齐心协力就是冲着心心念念的沙尔克顿奖而来的</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戈壁滩上各战队的队旗实在太多,只要认有花环翻飞的队旗只有我这一幅,队友们要找我,寻着花环就可以找到我了。而且我还背了一个驼铃,一路清脆的驼铃伴随着我走向远方</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许多人见我满头白发,走路还这么雄健,谈吐格外流畅。我还向大家宣传了器官捐献,造血干细胞捐献的理念。还是有许多同行者对我非常佩服,觉得我有非常时尚的人生观念</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我背了一个白色的帆布包,上面有红十字的标记,也写有红十字的精神“人道、公正、中立、独立、志愿服务、统一、普遍”是红十字运动七项基本原则</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我们下榻的宾馆的宾馆是国际华夏大酒店,志愿者们非常热情的接待我们入住,我们又领到了每个人的人份号码,明天必须统一穿着马甲上路</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我这次是第一次到沙漠戈壁旅行,行程完千人走戈壁赛后,我一个人也将到河西走廊走上一圈,所以我自己带的东西相对多一些</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我们在敦煌城里吃了好几种美食,大家都说等完成千人走戈壁之后,要去敦煌莫高窟参观,还要去喝月牙泉爬鸣沙山</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各种类型的通信救援车很多,还配备了沙漠摩托车救援,直升机救援,每个队配备三台对讲机,现场帐篷区有临时发电机,有临时医疗点按摩区,还有沙漠酒吧,茶吧,沙漠表白爱情贴</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对于我经常跑越野者的人来说,徒步行走这点路程一点难度都没有,更没有什么怕晒怕风的畏惧感,纯粹是一种吃吃喝喝的游玩,最后那天我放开量跑,成为了第五名到达终点的人,而且还是一路扛着大旗狂奔不止。咱们的营长在终点看到我飞奔冲过凯旋门后,紧紧抱住我热泪盈眶,不能言语</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在历史的广袤长河中,探险家如星辰般璀璨,他们为追求未知的奥秘,挑战生命的极限,将个人的安危置之度外,踏上了那些充满艰辛与危险的旅程。而在这群勇敢的探索者中,沙克尔顿这个名字无疑是最为耀眼的一颗星。他的人生,就像南极那片无边无际的冰原,既冰冷刺骨,又深藏着无尽的神秘。而他的探险历程,则是一部关于勇气、毅力和团队合作的不朽史诗。</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沙克尔顿的人生如同一部传奇史诗他的探险经历更是令人叹为观止。他用生命诠释了勇气、毅力和团队合作的真谛成为了永远的探险英雄。他的故事将永远激励着后人勇往直前探索未知的世界去追寻那份属于人类的勇敢与荣耀。</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55, 138, 0); font-size:22px;">一、人道 </span><span style="font-size:20px;">国际红十字运动的本意是不加歧视地救护战地伤员,努力防止并减轻人的痛苦,不论这种疾苦发生在什么地方。本运动的宗旨是保护人的生命和健康,保障人类的尊严;促进人与人的相互了解、友谊和合作,促进持久和平。</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55, 138, 0); font-size:22px;">二、公正 </span><span style="font-size:20px;">本运动不因国籍、种族、宗教信仰、阶级和政治见解而有所歧视,仅根据需要,努力减轻人们的疾苦,优先救济困难最紧迫的人。</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55, 138, 0);">三、中立 </span><span style="font-size:20px;">本运动在冲突双方之间不采取立场,任何时候也不参与涉及政治、种族、宗教或意识形态的争论。</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55, 138, 0); font-size:22px;">四、独立 </span><span style="font-size:20px;">本运动是独立的。必须始终保持独立,以便任何时候都能按本运动的原则行事。</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在航海探险史上,有这一件事,有这么一个人,他因不成功而伟大,却因失败而伟大————他就是因南极大陆而加冕的探险家,“沙克尔顿” 。以身作则:在整个南极探险过程中,沙克尔顿知行合一,以身作则,在每个场合都起到了领导者榜样的作用。比如,当“坚毅号”被冰雪压坏后,为了保证行进速度,沙克尔顿下令每人只允许带两磅的个人物品</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55, 138, 0);">五、志愿服务 </span><span style="font-size:20px;">本运动是志愿救济运动,绝不期望以任何形式得到好处。</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55, 138, 0);">六、统一 </span><span style="font-size:20px;">任何一个国家只能有一个红十字会或红新月会。</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55, 138, 0); font-size:22px;">七、普遍</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国际红十字与红新月运动是世界性的。</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1986年,在日内瓦召开的第25届国际红十字大会上通过“国际红十字和红新月运动章程”,将“人道、博爱、奉献”和“人道”、“公正”、“中立”、“独立”、“志愿服务”、“统一”、“普遍”等七项原则作为红十字运动的宗旨和基本原则。</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中国红十字会于1904年在上海创立,起初叫“万国红十字会上海支会”,建会后一直从事救护伤兵、救助难民和赈济灾民活动,并积极参加人道主义救援活动。1906年,清政府签署承认了《日内瓦公约》。</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1907年,“万国红十字会上海支会”改名为“大清红十字会”。1912年,“大清红十字会”改名为中国红十字会。红十字国际委员会于1912年1月15日通报各国,正式承认中国红十字会为国际红十字运动的成员之一。</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1919年,红十字会国际协会成立后,中国红十字会于当年7月8日加入该会。1952年7月,第18届国际红十字大会承认中国红十字会是中国惟一合法的全国性红十字会,中国红十字会因而成为新中国在国际组织中第一个恢复合法席位的团体</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红十字国际委员会是1863年10月29日由瑞士人亨利·杜南倡议成立。当时称为“伤兵救护国际委员会”,1880年改为现名。它是世界上最早成立的红十字组织,也是瑞士的一个民间团体。它完全由瑞士公民组成,并受瑞士法律的保护和约束,总部设在日内瓦</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亨利·杜南,1828年5月8日出生于瑞士日内瓦,是一位商人、人道主义者,也是1901年第一届诺贝尔和平奖得主。他是国际红十字运动的创始人,被誉为“红十字会之父”。他的生日——每年的5月8日,被定为世界红十字日,以纪念他对世界红十字事业所做的伟大贡献。</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亨利·杜南的灵感来源于1859年索尔弗利诺战役的惨状,当时他作为旁观者目睹了战场上的混乱和伤员的悲惨状况。这次经历深深触动了他,促使他撰写了《索尔弗利诺回忆录》,并在书中提出了设立全国性的志愿伤兵救护组织和签订国际公约以保护这些组织和中立地位的建议。这些建议最终导致了国际红十字会的成立和日内瓦公约的签署</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红十字国际委员会是世界上最早成立的红十字组织,成立于1863年,最初称为“伤兵救护国际委员会”,后在1880年改为现名。该组织完全由瑞士公民组成,总部设在日内瓦,其宗旨是在战争中行善,根据日内瓦公约的规定,以中立团体的身份对战争受难者进行保护和救济,受理有关违反人道主义公约的指控,致力于改进和传播人道主义公约,与有关团体合作培训医务人员,发展医疗设备。</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欧内斯特·沙克尔顿 1874年2月15日—1922年1月5日),又译薛克顿,英国南极探险家,出生于爱尔兰的基尔代尔郡,在10个孩子中排行第二。他以带领“猎人号”船1907—1909年向南极进发和1914—1916年带领“坚韧号”船的南极探险的经历而闻名于世。</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10岁时,沙克尔顿举家迁往英国。11岁时他在伦敦南部才第一次到学校上学,13岁时被送到达利奇学院上学。15岁后他宣布要到海上去生活,在父母的帮助和鼓励下,他获得了一个体面的船舱服务员的职位。</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1890年开始了他的海上生活。在海上他度过了4年的学徒生活。1898年他24岁时获得了船长执照,这样他就有资格担任任何一艘商船的船长。1904年他与伦敦女孩艾米利·多尔曼结婚。</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1899年,沙克尔顿加入皇家地理学会。1900年皇家地理学会和另外一个科学团体皇家学会决定英国出资组建一个国家南极探险队,沙克尔顿申请加入。1901年初他被录取。</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1916年8月30日,沙克尔顿立于船头,目光紧紧锁定远处的象岛。上次见到留守的23名队员还是4个月前,那时他正准备从象岛乘救生船去南乔治亚岛求救。求救成功三天后, 尚未恢复的沙克尔顿便不顾劝阻,启程返回大象岛,只是前三次船都被浮冰阻挡,无法靠近,而这一次营救船终于可以驶近象岛。海岸上出现一个个人影,一件风衣升上旗杆,却停在了中间的位置。沙克尔顿的心猛地一沉,难道是有人遇难,自己还是来晚了不曾?</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探险队由罗伯特·斯科特领导,南极探险船为“发现号”。1901年7月23日,“发现号”启程,船上共有38人,沙克尔顿在船上协助科学家进行科学实验,他还能鼓舞船员士气,并发明各种新东西供大家消遣,他甚至编了一份船上出版物《南极时报》。</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出发后的第二年,“发现号”到达麦克默多海峡。 1902年11月,罗伯特·斯科特挑选沙克尔顿和船上的医生爱德华·A·威尔逊跟他一起准备走1600英里到达南极点后返回</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他们的南极探险经验不足,以为个人毅力可以克服种种困难。他们使用了狗,但却不能熟练的驾驭它们。出发后到了圣诞节,3人都出现了坏血病的症状,威尔逊医生还出现了雪盲症,沙克尔顿情况最严重。最后他们被迫在那一年的最后一天返回。这时他们距离南极460英里(约850多公里)。1903年2月3日,3个受尽折磨的人回到船上。</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第一次南极探险,沙克尔顿以失败告终。1903年3月,斯科特强行将沙克尔顿遣送回家,并把去南极点的失败归咎于沙克尔顿的病因而导至的失败</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第二次南极探险)第二次沙克尔顿自己组织了探险队,他们乘探险船“猎人号”到达南极海岸,并在南极海岸建起了营地。1908年11月,沙克尔顿和他的3个伙伴向南极挺进,到了11月底,他们打破了第一次的探险纪录。但由于没选好交通工具,在艰难的走了一个月之后,他们把国旗插在了距南极点只有180公里的地方。</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船上补给尚不充足,船员们甚至乐观地想着,等春天坚冰消融,探险可以继续。然而,浮冰远比想象更加可怕。10月24日,一大块冰直接擦过船尾,船尾柱几乎被扭断,大量海水涌入。排水泵连续工作了三昼夜,依然收效甚微。巨大的冰块打定主意一般,又一次发出猛击。甲板向上翘起,龙骨散架,坚毅号又下沉了一点</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此时,大家已经精疲力尽,他们不得不日夜兼程往回赶,以便在饿死前赶回船上。为防止船等不及他们而开走,沙克尔顿和另一个较强壮的伙伴先出发,把另两个人留在一个储备丰富的补给站,于3月1日赶回探险船,两天后沙克尔顿带着两个掉队者回到船上。</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37, 35, 8);">第三次南极探险 </span><span style="font-size:20px;">1914年初,沙克尔顿发布了一条招聘启事——招聘人手:参与极危险的旅程,赴南极探险,薪酬微薄、需在极度苦寒,危机四伏且数月不见天日的地段工作;不保证安全返航,如若成功唯一可获得的仅有荣誉。</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没有想到的是,短短几天内,报名者竟达5000人之多。经过认真严格的挑选,沙克尔顿最后从中确定了27名船员,此次探险的目标是完成徒步横穿南极大陆。</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5个月的集训与准备工作结束后,1914年8月1日,连沙克尔顿在内的28位勇士,乘木船离开伦敦。沙克尔顿根据家族的座右铭“坚毅必胜”,把木船命名为“坚毅号”。</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12月5日,坚毅号离开南乔治亚岛,第二年的1月8日,“坚毅号”到达南极边缘的威德尔海之后,浮冰将坚毅号团团围住使之动弹不得,就这样坚毅号随冰雪漂移了10个月。在南极长达数月的漫漫严冬,夜间温度常低至零下57摄氏度。10月27日沙克尔顿下令弃船,11月21日聊以蔽体的“坚毅号”被冰坨彻底压毁、沉没。</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此时,沙克尔顿只有一个愿望:把全体船员一个不少的活着带回去。于是,他们决定尝试徒步横越冰雪到大海,但每天行程连3公里都走不出,体能消耗却无比巨大,最后沙克尔顿决定放弃前进,在浮冰上扎营,而此时,这块浮冰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断的碎裂,并慢慢的变小了。</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在食品、衣服、蔽物严重不足的情况下,沙克尔顿和他的船员在冰天雪地中整整露营了5个月,5个月中,他们几乎所有的食品都已吃完。1916年4月9日,浮冰彻底碎裂。3艘来自“坚忍号”的救生船被迅速推到海上。</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在接下来连续7昼夜不能合眼的可怕航行中,他们的衣服在寒风中全都结了一层厚厚的冰甲,船旁是环伺的虎鲸,经验老到的渔夫此时都吓得哭泣。最终他们登上了荒无人烟的大象岛。</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登陆后他们惊喜地发现,这个岛上有海象、海豹和企鹅,至少食物不用发愁了。可不久后,他们就发现大象岛是一个远离航道的无人岛屿,留在那里也只有死路一条,看着船员们的体能和精神不断濒于极限,沙克尔顿知道不能再等了。</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1916年4月24日,沙克尔顿决定与另外4名船员乘坐一艘22尺长的救生艇开始一项几乎是不可能的自救行动——目标是横渡约1300海里、8—10级海风搅动的滔天海面,到设有捕鲸站的南乔治亚岛求救。</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临行前,沙克尔顿秘密写下一张字条,交由一名船员保存,相约20天后如他没能返回时才能打开,字条上他写着:“我一定会回来营救你们,如果我不能回来,那我也尽我所能了。”</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从出发的第二天起,他们便陷入了困境——在两周多的航行中,大多数日子他们都遇到了8-10级的大风,但他们依然坚持穿过一切狂风激浪,终于16天后,他们穿越大西洋上的风暴来到了南乔治亚岛。</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后来极地历史学家亚历山大认为,这是航海史上最了不起的一次壮举,没有之一。五个人在狂风怒海中航行了17天,奇迹般的到达了南乔治亚岛人迹罕至的南岸,但是,捕鲸站设在南乔治亚岛的北岸——他们必须要翻山越岭穿越冰川内陆...</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没有地图、没有帐篷、没有睡袋和任何其他登山设备,手脚几近麻木的队员在沙克尔顿的带领下,仅靠一根绳索,两把冰镐,在留下两个体弱的队员后,另两位队员随沙克尔顿在30小时内,奇迹般地横越了42公里被认为飞鸟难越的高山冰川,走过了从来无人涉足的南乔治亚内陆,抵达北岸的当尼斯捕鲸站。</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此时的他们又黑又脏,缠结的乱发沾满盐渍拖到肩膀,面目狰狞可怕,以至于第一个见到他们的挪威捕鲸人都被吓跑了。见到捕鲸站站长后,站长目瞪口呆的望着3个像是从天而降、似人似鬼的物体发问到:“你们是谁?”</span></p> <p class="ql-block">走在最前面的人开口说话:“我是沙克尔顿。”</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深知此行并相信“坚毅号”已无任何生还希望的捕鲸站站长、一个壮如铁塔的铮铮汉子闻言转身掩面而泣。这一天是1916年的5月20日。</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5月23日,尚未恢复的沙克尔顿接到留在南乔治亚岛的两位队员后,又借船开往大象岛去营救留在那里的23个船员。所有的人都劝阻他,要他留在捕鲸站休息,但沙克尔顿坚决不同意,他说他一定要亲自去,因为出发前答应过他们。</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在南极这样的苦寒之地,队伍中的任何嫌隙都可能致命。沙克尔顿召集了所有人,大声朗读了雇用船员条例,并且告知他们,薪水会付到抵达安全港,在那之前所有人还要受他约束。在沙克尔顿的雷霆行动下,一场风波很快过去。但行军一周后,他们再次被迫停下扎营,这次的营地名为“耐心营”。燃料和食物越来越少,饥饿和寒冷时时刻刻折磨着每个人。耐心等待,是他们唯一能做的事。</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然而,因风浪太大前3次营救均告失败。8月30日,当第四次出发的营救船只终于驶近大象岛时,心情激越的沙克尔顿两眼直盯着前方,当隐约有人影可辨时,沙克尔顿便急着清点人数:1、2、3、4…..23。</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他们都在那里!他们全都在!”沙克尔顿因狂喜而泣,回头向营救船上的人们反复大喊:“他们全都在!”“他们全都在”“他们全都在!”沙克尔顿终于如约接走了当初留在大象岛上的23名船员,而沙克尔顿留下的那张纸条却始终没有被打开。</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事后有人问及这些船员,是什么样的力量让他们在枯坐干等中支撑这么久的时间?其中一个船员说:“我们坚信沙克尔顿一定会成功,他有这个能力,如果万一失败了,我们也知道他尽力了……”这位船员的话与那张根本未打开的字条出奇的相似,问及那位收存字条的船员,为什么在超出预计时间那么久之后仍未打开字条,他说:“因为我和剩余的所有人直到那时仍坚信沙克尔顿会成功,他不会丢下我们不管!”</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当大象岛被困四个月的船员看见一艘陌生的智利船上走下来的是沙克尔顿,他们的第一反应居然不是“我们得救了”,他们当时高声欢呼的是“感谢上帝,头儿还活着”。萨尔尔顿回来救我们了!</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从1914年8月1日启航,到1916年8月30日救出所有队员,这场被永载史册的航行与绝境再生的故事共历时两年零一个月</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这是一次失败的航行,但却成为人类历史上英勇和顽强斗志的典范,虽历史久远,但在朝不保夕,生命希望几近是零的情况下,沙克尔顿临危不惧的坚毅与诚信、“把全体船员一个不少的带回去”的团队精神,仍令人钦佩。</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领袖毅行”敦煌无人区109公里徒步挑战赛每年都设立“沙克尔顿奖”,奖励那些不落下一名队员全员完赛、具有沙克尔顿精神的团队。与沙克尔顿面临的极端环境和极端任务类似,茫茫戈壁上空气异常干热、还常常伴有沙尘暴;而他们需要在这样的环境中,连续四天穿越109公里,这需要的不仅是体能,更需要整个团队的领导者具备沙克尔顿一样的领导力,需要每个戈友具备沙克尔顿精神。</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沙克尔顿奖”是玄奘之路戈壁挑战赛中最受瞩目的一个团队奖项,它以英国爵士沙克尔顿的名字命名,象征着一种至高无上的团队精神。获此殊荣的队伍,意味着4天120公里的赛程,A、B队全员无掉队,均在时间限制内、未乘坐任何交通工具完成比赛。</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玄奘之路”戈壁挑战赛每年都设立“沙克尔顿奖”,奖励那些队员全部完赛、具有沙克尔顿精神的团队。与沙克尔顿面临的极端环境和极端任务类似,茫茫戈壁上空气异常干热、还常常伴有沙尘暴;而他们需要在这样的环境中,连续四天奔跑120公里,这需要的不仅是体能,更需要整个团队的领导者具备沙克尔顿一样的领导力,需要每个戈友具备沙克尔顿精神。</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四个月后,当他再次出现在象岛时,留守队员站在岸边挥动着手臂,像是当初送别时一样。那时前途命运未卜,站在船上的队员仍记得那个场景: 留在岛上的人们可悲地站在一起,只要他们认为我们还能看得到他们,他们就一直保持着积极热情的样子。现在,28个人终于重新相逢。“大伙都好吗?”沙克尔顿在船上大声喊道。“我们都好。”他们回答。</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在广袤无垠的戈壁滩上,一项挑战人类意志极限的活动——戈壁徒步挑战赛,每年都会吸引众多勇士前来参与。而在这项充满艰辛与挑战的赛事中,有一个团队奖项备受瞩目,那就是象征着团队至高荣誉的“萨克尔顿奖”。这个奖项不仅是对团队实力的认可,更是对团队精神的最高赞誉</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萨克尔顿奖得名于英国著名南极探险家欧内斯特·沙克尔顿。他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尤其是在1914年至1916年的南极探险中,他带领团队在极端恶劣的环境下坚持生存,最终成功脱险。沙克尔顿的探险精神,尤其是他“不抛弃、不放弃”的信念和坚毅必胜的决心,成为了萨克尔顿奖的精神内涵的核心。</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在戈壁徒步挑战赛中,获得萨克尔顿奖的队伍,意味着他们在四天120公里的赛程中,A、B队全员无掉队,均在时间限制内、未乘坐任何交通工具完成比赛。这不仅仅是对队员们体能的考验,更是对他们意志和团队精神的考验。只有那些能够紧密团结、互相支持、共同克服困难的团队,才有可能获得这一殊荣。</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萨克尔顿奖所代表的“不抛弃、不放弃”精神,在戈壁徒步挑战赛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在漫长的赛程中,队员们需要面对各种困难和挑战,如高温、干旱、风沙等恶劣天气,以及身体疲劳、心理压力等种种问题。然而,正是这些困难和挑战,锻炼了队员们的意志品质,也让他们更加深刻地理解了团队精神的重要性。</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探险南极如此,徒步戈壁亦是,想全员走完全程,不仅需要体能,更需要整个团队的领导者具有沙克尔顿一样的领导力,需要每个队员具备沙克尔顿的精神。</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在比赛中,队员们需要相互扶持、鼓励和支持。当有人体力不支时,其他人会伸出援手;当有人情绪低落时,其他人会给予鼓励和安慰。这种团结互助的精神,不仅让队员们能够共同克服困难,也让他们更加珍惜彼此之间的友谊和信任</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除了团队成员之间的相互支持外,萨克尔顿奖还强调了坚毅必胜的信念。在戈壁徒步挑战赛中,每一个参赛者都需要有足够的毅力和决心,才能够坚持到最后。而这种毅力和决心,也需要在团队中得到传承和发扬。只有整个团队都坚定信念、勇往直前,才能够战胜一切困难,取得最终的胜利。</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萨克尔顿奖的设立,不仅是对戈壁徒步挑战赛中的优秀团队进行表彰和奖励,更是对团队精神的一种传承和弘扬。它告诉我们,只有团结一心、共同奋斗的团队,才能够在人生的道路上走得更远、更稳。而这种团队精神,也将在未来的日子里,继续激励着更多的人去挑战自我、超越极限、追求更高的荣誉和目标。</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总之,萨克尔顿奖作为戈壁徒步挑战赛中的最高荣誉奖项,不仅代表了团队实力的认可,更代表了团队精神的最高赞誉。它告诉我们,只有坚持“不抛弃、不放弃”的信念和坚毅必胜的决心,才能够在人生的道路上取得真正的成功和胜利。</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