胜利石油学校

巧克力

<p class="ql-block">  金色的九月,朝气蓬勃的学子们带着梦想步入新校园。你知道吗?在我们身边,有这样一所学校,它曾被称为培养石油人才的“黄埔军校”,为我国石油工业,也为胜利油田建设发展输送和培养了大批管理、技术和技能人才。它就是曾成立于1973年5月20日的胜利石油学校。</p><p class="ql-block"> 1973年,山东省革委会批准建校时,它还叫作胜利油田技术学校。1975年9月10日首届招生130人,设钻井、机械、储运三个专业,1976年增设采油专业,1977年增设地质、电气、师范专业。1979年5月1日,学校更名为胜利石油学校,1980年被教育部列为国家重点中等专业学校。</p><p class="ql-block"> 今年60岁的张玉珍现任山东胜利职业学院党委副书记、校长,他曾是胜利石油学校八零级机制设备与工艺专业的学生。这是他珍藏的老照片,拍摄于上个世纪80年代,照片上的平房是实验室,两层楼是宿舍,合影上意气风发的少年就是16岁的张玉珍。</p><p class="ql-block"> 采访张玉珍(原胜利石油学校机械制造专业80级学生):“胜利石油学校在山东很有名气,1980年胜利石油学校录取了5个专业、10个班,我在当年的入学考试中第一名。那时候我对胜利油田基本没有了解,就是一张白纸来到学校。记得报考志愿的时填写的还是——胜利油田技术学校,等收到录取通知书,上面印着的是——胜利石油学校”。</p><p class="ql-block"> 作为胜利油田第一所中等专业学校,胜利石油学校建校之初环境荒凉、设备简陋,教职员工白手起家,怀揣着“我为祖国献石油”的梦想,克服困难,以高标准建校,让这里飞速发展,成为培养石油工人的摇篮。</p><p class="ql-block"> 采访张玉珍:“我记得学校当时是基地为数不多有楼房的地方,有两栋教学楼、一栋办公楼,还有宿舍楼。操场是泥的,一下雨就积水,水下去了就是白花花的盐碱。一个宿舍住着七个学生,吃饭用桶打回来分,一直到1983年最后一个学期时才吃上食堂。当时的辅导员是马存栋(后来成为校长)。”</p><p class="ql-block"> 学校确定以培养石油生产第一线应用型、技术型人才为主的培养目标,教育学生继承和发扬石油工人吃苦耐劳、艰苦奋斗的光荣传统,做到学石油、爱石油、献身石油,响应号召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p><p class="ql-block"> 采访张玉珍:“胜利石油学校为胜利油田的开发培养技能人才。当时学校的校训就是我为祖国献石油。学校每天早中晚喇叭都播放红色歌曲。我最喜欢听《牡丹之歌》因为我的家乡是菏泽。当时开设有机械、储运、地质、钻井、采油,专业设置完全根据油田对工作的需要。师资力量很强。给我们上材料力学的老师单新一是从北航材料系过来的,给我们上金属材料热处理的董润卿老师是从山东工业大学来的。我们90%的教材都是本科教材,机械制图是大连工学院编制的。”</p><p class="ql-block"> 当时老师治学严谨、认真授课,学生们的学习氛围浓厚。老师和同学们教学相长,每一天都在和学校共同成长。这是张玉珍当年买的《热学》《物理》《电磁学》参考书和《现代高级英汉双解辞典》,这一本是他精心制作的英语笔记。泛黄的纸页间依然镌刻着当年的热情和渴望。</p><p class="ql-block"> 采访张玉珍:“那时学习渠道很少,我们渴望学好英语,有一套中央广播电台的节目,每个周日播出《星期日英语》,我会准时收听,把报纸上刊登的广播内容做成剪报贴在本子上。我为了到华东石油学院(石油大学)买英语词典,积攒了一个学期的钱,花5.9元买了这本仅剩5本的辞典,如获至宝。为了这本书决心一年不买新衣服、不买零食。当时学习氛围很浓,记得校园广播里经常播放《哥德巴赫猜想》科学家的故事。”</p><p class="ql-block"> 自成立以来,胜利石油学校就主动适应社会和油田生产实际对中等专业人才的需要,调整专业设置和课程结构,强化实践教学环节,走教学、生产、技术服务相结合之路,努力培养技术型、应用型人才。尤其是加强和改革实验课教学,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对毕业实习、设计特别重视,与油田内外实习单位取得联系,为学生选择学用对口、课题丰富的实习点,千方百计为他们走上岗位打好基础。</p><p class="ql-block"> 采访张玉珍:“第一学期我们到青岛四方机车实习精密设备安装,第二年到济南和第六机床厂实习,三年非常充实。周日学校还把往年的学姐学哥请过来作报告,让他们讲讲哪些知识在工作中用到。做试验的老师热心反复指导,课程设计、毕业设计,老师指导很多。”</p><p class="ql-block"> 除了丰富的知识、扎实的技能,学生们在这个大家庭里还收获着源源不断的温暖和真情。</p><p class="ql-block"> 采访张玉珍:“<i>难忘有一年坐张店到东营的火车返校,为了赶上学校接学生的卡车,我们跳窗下去,我把箱子递给同学,下去才发现忘了自己的箱子。里面的钱、粮票和衣服都没了。班主任号召同学们一起捐粮票</i>。”</p><p class="ql-block"> 毕业后,张玉珍那一届5个专业、10个班的400名同学全部分到胜利油田,从见习技术员做起,大部分同学成为各岗位的管理干部、技术能手。张玉珍在胜利油田总机械厂工作期间,继续学习,后来又回到油田电大做老师,2012年元月调到母校任职校长。这时的母校已经面貌一新,成为山东胜利职业学院。</p><p class="ql-block"> 尽管时代变了,名称变了,但是学校的根扎在油田,学校的文化始终和石油紧密相连。</p><p class="ql-block"> 采访张玉珍:“在文化传承上传承了以前的治学传统、奉献精神、石油精神,我们对学生进行石油精神的浸润,不管哪个专业都告诉他们要牢记端牢能源饭碗,服务国家建设。我们的根还是石油。现在的校训是博学、笃志、切问、近思。让学生学习更多知识、更多技能,有恒定的职业志向,善于思考和观察的技能人才。”</p><p class="ql-block"> 2003年6月18日,山东胜利职业学院揭牌成立,这所由胜利油田创建的学校,2017年由东营市人民政府承接续办。学校重点发展石油工程类、酒店管理类、医疗卫生类和智慧产业类四大专业,21个高职专业面向全国招生,分为济南路校区、华山路校区、光谷校区三个校区。</p><p class="ql-block"> 今年,3200名学生选择从五湖四海汇聚到油城,从这里开启新的人生。(胜利石油学校这个名字是从2003年升格为山东胜利职业学院后停止使用的,实际上目前胜利石油学校的名字还备案保留在东营市教育局。)在此让我们共同祝福他们,在这所51年历史的学校茁壮成长,踏着一批批优秀人才的脚步,从胜利走向新的胜利!</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