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黄河赞歌 180×98cm 纸本水墨 1981年(中国美术馆藏)█</p> <br data-filtered="filtered"></br><h3>秋雨 115×68cm 纸本水墨 1984年(中国美术馆藏)█</h3></br>“<h3>中国画面对描绘对象时不是“像镜子一样地反映对象”,而是强调主观意象和借物抒情,忽视对自然对象的“再现”,着力于对自然再创造之后的“表现”,形式富于装饰意味,结构偏于平面构成,点线造型有着明显的抽象因素。</h3></br>”<h3> <h3>秋塬 124×124cm 纸本水墨 1993年(中国美术馆藏)█</h3></br><h3> <h3>阳关暮矄图 166x151cm 纸本水墨 1994年█</h3></br><h3> <h3>黄河 124x124cm 纸本水墨 1993年█</h3></br>“<h3>“笔墨”不仅可以体现画家表现的事物形象,还可体现诸如气韵、气象、气质、意境、境界等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形而上的精神因素,也可体现诸如苍劲、老辣、柔韧、淡雅等不同趣味,体现画家不同的个性风格和个人的自主意识。</h3></br>”<h3>冬 206x120cm 纸本水墨 1995年█</h3></br><h3> <h3>旱塬 215×180cm 纸本水墨 · 1999年(上海美术馆藏)█</h3></br><h3> <h3>紫阳之二193×140cm纸本水墨2000年(中国美术馆藏)█</h3></br>“<h3>绘画的诸多因素都可以从生活中找到,但生活中没有“笔墨”,画家应该在生活中看到“笔墨”。</h3></br>”<h3> <h3>延安之一 210x125cm 纸本水墨 2001年█</h3></br><h3> <h3>终南山上之三 180×120cm 纸本水墨 2008年█</h3></br>“<h3>自然生态不是艺术生态。当今社会的画家已远非古人画画那样更多地受地域条件的制约。地域影响对现代画家只是一种集体“无意识”,而画家着意追求的则是艺术风格的自觉和个性化的张扬。</h3></br>”<h3> <h3>秦岭大壑 137.5×70.4cm 纸本水墨 2010年█</h3></br><h3> <h3>华山千尺幢 257x144cm 纸本水墨 2010年█</h3></br>“<h3>艺术的至高境界,只是一种追求的方向和理想,是一个永无止境的“彼岸”。</h3></br>”<h3> <h3>秦岭大壑图 258.5×620cm 纸本水墨 2014年█</h3></br><h3>(请横屏观看)</h3></br>“<h3>绘画的“观念”,有时被描述得玄之又玄,而绘画本身呈现出来的是具体而实在的视觉图像,即便是抽象绘画,一旦被落实到画面上,就变为具体的图像。用具体的图像表达玄之又玄的观念,总是言不由衷,词不达意,也被人“看不懂”。</h3></br>”<h3> <h3>商州纪游之三 232.5×119.5cm 纸本水墨 2015年█</h3></br><h3> <h3>南海渔港之一 232.5×119.5cm 纸本水墨 2015年█</h3></br>“<h3>西画发展到印象派,打破了写生和创作之间的鸿沟,写生即创作,创作来自写生。写实和写心,主体和客体融为一体,即入中国画的写意境界,故黄宾虹说中西相通。</h3></br>” 山溪 144X75cm 纸本水墨 2017年█<h3> <h3>华山卧游图四 247.5x123.5cm 纸本水墨 2019年█</h3></br>“<h3>中国画自王维创水墨山水,始有“水墨画”一说,历代画家竞相崇尚水墨,取其雅逸之气。当代“水墨”介入现实,强调现代观念,而不失中国传统笔墨精神,否则,就变为西方绘画之模仿</h3></br>”<h3> <h3>又上华山之一 209x126cm 纸本水墨 2019年█</h3></br><h3> <h3>华山卧游图一 247.5x123cm 纸本水墨 2019年█</h3></br>“<h3>中国画很难是真正意义上的“写实”,不但与传统观念有关,也与中国画工具的局限性有关,用中国画工具要达到“写实”就得“做”。中国画只要是用“笔墨”“写”出来的(而不是“做”的)就有写意性。</h3></br>”<h3> <h3>滇北山中之四 183x97cm 纸本水墨 2019年█</h3></br><h3> <h3>山之皴图四 250.5x127cm 纸本水墨 2019年█</h3></br>“<h3>山水画不光是画“景”,也是画“笔墨”,画到尽兴时则“得意忘形”。得意者“笔墨”,忘形者“景”。更到得意时,则是画一种情绪,一种境界。所以,意境不一定是景物和诗意,笔墨情趣就可以是意境。</h3></br>”<h3> <h3>华岳之皴图四 248x122cm 纸本水墨 2019年█</h3></br><h3> 山非山之三 210.5x159cm 纸本水墨 2020年█“<h3>中国画有“应酬画”一说,大概来自古时文人画家相互雅集唱和之遗风,今之“笔会”“示范表演”大体相近。有人笔会围观者越多、叫好声越大越来劲,有人作画则只能闭门独处,了无旁碍,静如秋水般,绝不在众人前现场作画。石鲁门生侯声凯曾透过窗纸窥其作画,但见长发乱甩、手舞足蹈、似狂若癫。故通过应酬画、表演画只能见大概,很难见到画家进入真实创作状态的。</h3></br>”<h3> <h3>点•线和树之十 180.5x96.5cm 纸本水墨 2020年█</h3></br><h3> <h3>景观之十四 157.5x97cm 纸本水墨 2020年█</h3></br>“<h3>古代画家往往把笔墨谈得很深奥,很玄。黄宾虹是山水画的集大成者,他总结出“五笔”“七墨”作为笔墨语言规范,同时他更强调笔墨的抽象意味,很具“现代感”。“五笔”“七墨”含义明确,有“可操作性”,被越来越多的画家所接受。“五笔”“七墨”可以作为中国画笔墨相对统一的规范标准,此外,还没有看到有什么更好的标准。</h3></br>”<h3> <h3>山非山之五 208×158.5cm 纸本水 2020年█</h3></br><h3> <h3>荷塘之一 180x97cm 纸本水墨 2021年█</h3></br>“<h3>自然山水有定理而无定形,最有利于发挥笔墨的随意性和抽象性,这也是山水画种赐给画家的恩惠故山水画家更应尽情发挥笔墨的自主作用。</h3></br>”<h3> <h3>山非山雾非雾之二 180×97cm 纸本水墨 2022年█</h3></br><h3> <h3>山非山梦非梦之一 180×97cm 纸本水墨 2022年█</h3></br>“<h3>近年来喜作焦墨山水,用劲健的点线和单纯的黑白效果,扬弃传统山水画皴法程式,避免“古人味”,也扬弃“真实地再现对象”,以避免“写生味”,力求在实写与意写之间,抽象与具象之间,传统与现代之间发挥用笔的自主作用,以求符合自己的兴趣爱好和作画理念。</h3></br>”<h3> 石敢当之五 246.5×123.5cm 纸本水墨 · 2021年█<h3> <h3>雪原之七 232×124cm 纸本水墨 2022年█</h3></br>“<h3>焦墨是纯粹的用笔,无可修饰和藏拙之处,有时在繁复的画面中多一笔都会“跳”。焦墨本身只有轻重虚实而没有浓淡,不能用焦墨模仿水墨,要用笔的疏密结构处理空间层次,要能体现焦墨本身的特点。</h3></br>”<h3> <p class="ql-block">以小观大• 一块石头之二 160x366cm 纸本水墨 2022年█</p><p class="ql-block">(请横屏观看)</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创作教学篇 </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崔振宽先生1960 年毕业于西安美术学院,后留校任教师范系。1962 年起,国家进入“调整期”,高等院校开始精简下放。西安美术学院师范、雕塑、版画、理论四个系科撤销,教师下放农村老家或工厂,几次周折后下放到西安特种工艺美术厂。</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1981 年陕西国画院成立,3月份正式调入陕西国画院。1993 年陕西国画院开始举办每期为一年的国画高研班,由院内画家崔振宽、苗重安、张振学、王有政、郭全忠、赵益超、张明堂、程征等每人带一两名学员,以传统师带徒方式教学。井融飞、石英、田小华、李天海相继在画院高研班随崔振宽先生学习山水画。</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2015年应邀担任西安美术学院“2015·艺术季Master艺术工作营”名师手把手工作坊导师。</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2016年至2017年西安崔振宽美术馆创办崔振宽山水画创作研修班,亲自授课6周并携学员分赴陕南、陕北写生教学。</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本篇文本部分摘录自《崔振宽画集·理论研究卷》崔振宽山水画研修班授课内容选编,崔振宽先生在给学员的多次讲课中,全面介绍了他的创作理念和实践经验,结合学员的作品和提问,进行了具体的辅导。此处为根据讲课录音,以条目的形式加以整理。小标题为整理者所加,内容不分先后。</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关于画的起笔</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有两种不同的办法,一种就是从局部开始画,一遍就过去了。这种画法在老画家里面很多,比方说黄秋园,我和他儿子交流时他说过,他父亲就是从一个角开始画,画到最后画完,一遍就完成了。我见过陆俨少画画,也是从一个角画,基本上也是一遍画完,之后再稍微加几个点子。这就是“随意生发”。但黄宾虹画画是先画整个框架,然后再深入。</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关于写实</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画出来后,看不出来是哪儿,这不一定是缺点,只要画得好。要注意写生的作用,相对的写实能力要具备,画的时候不要有意追求那些西画的因素:明暗、色彩等,要追求形象,追求笔墨,追求结构,追求境界。不要在开始画的时候就完全搞抽象或意象,那不太现实,要慢慢来。但是意识要有,知道国画里最高境界不是写实,而是一种主客观的结合,天人合一,就是把自己对客观的感受,同自己的主观的思想情感和艺术追求的个性风格尽量结合起来,但是这个过程很漫长,不是一下子,几年,就能成功的。现在写生时还要有一定的真实性,有一定的写实能力,不能说追求高境界就胡画,故意画得不像,那刻画形象的能力永远提不高</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p> <h3>与学生在太白山 左起:田小华、井融飞、崔振宽、石英 1995 年</h3></br>“<h3><strong>关于笔墨空间与自然空间</strong></h3></br><h3>笔墨空间是指画面中点线结构形成的一种深度感和空间感,不是指你所画的自然物象的近中远的关系。笔墨的空间感是点线的疏密、虚实,点线的粗细、大小形成的层次感。是通过笔墨的层次,暗示物象的空间距离的感觉。关键是需要画“松”画“透”,不能太“实”太“闷”。</h3></br><h3><strong>关于书法用笔</strong></h3></br><h3>绘画中用笔的力度、变化和趣味,都和书法有关,关键是一个“写”字,画的时候要体会书法中“写”的那种感觉。但画又跟书法不同,用笔有共性,但也有不同的专业特性,比如画中的皴擦染,在书法中就没有。画家的用笔应该有书法的基本功,但是画是画,书法是书法,不能说先练好书法再画画,也不是书法好了,画自然就好了。</h3></br>”<h3> <h3>与“崔振宽山水画创作研修班”学员合影 2017年</h3></br>“<h3><strong>关于全景与局部</strong></h3></br><h3>局部和全景可以同时抓,画截景(局部)山水比较容易画得很整体,因为它开合比较少。场面大了,丰富,内容比较多,注意不要画碎了。画全景,一般来说有近、中、远三个部分。近景就是有一个整块,比较突出,但是一幅画的重点又在中景。远景多半都是一个衬托,更远的远山,那就像一架屏风一样,把其他往前托。在自然环境中,近、中、远景是通过道路或景的开合转化,所谓可游可居,它们互相之间都有联系。至于是画全景还是截景,按自己的喜好而定。</h3></br><h3><strong>关于张力</strong></h3></br><h3>张力是物理学中的词,现代绘画上也常引用。从字面上看容易误认为张力大概是画面上有一种往外喷发爆发的力量,实际不是。物理上的张力,是一个力量与另一个力量既对抗又牵制,达到合力的一种平衡,就像拔河状态,一边往这边拉,一边往那边拉,形成一种又对抗又平衡的力量感,一旦一方胜利了,“张力”就不存在了。你的画如果跑气了,或者力量跑到一边去了,张力也就不存在了。</h3></br>”<h3> <h3>在“崔振宽山水画创作研修班”上为学员现场示范 2016年</h3></br>“<h3><strong>关于创作</strong></h3></br><h3>山水画创作,也不要看得太神秘,罗铭先生把写生资料放在一起组合一下,就成了创作。何海霞先生是随意画,传统技法加现实生活的观察感受,有时画某种记忆,有时候虚构成一种“意象”。一般来讲,老画家、传统型画家多半画意象,画胸中山水(虚拟),现代画家多半有现实生活的依据,画实景或画印象。画特定主题的画,也要有相关的素材作依据。总之,创作要靠自己的思考,教学可以讲一般规律,真正的创作是没法教也无须教的。</h3></br><h3><strong>关于想象力</strong></h3></br><h3>要尽量锻炼自己充分发挥想象力,就是所谓“造景”的能力。从宋画、元画以后,文人画基本上都是这样一种思维。即便在写生时,也还是似与不似之间的,就是要发挥想象力。如果没有这种能力,写生有可能画得太真实了,太着力于画自然的实景,而没有加入自己的艺术处理。要有实的东西,有虚的东西,有真的东西,有虚构的东西,它们结合起来就生动了。</h3></br>”<h3> <h3>在写生途中为学员现场示范 2016 年 </h3></br><h3> <p class="ql-block">带领学员前往汉中勉县武侯墓写生采风 2016 年 </p><p class="ql-block">陕西民族书画院创立2013年,隶属于陕西省文化旅游厅,陕西省民政厅。是陕西省的陕西民族书画院,办院宗旨:百花齐放百家争鸣,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业务范围主要是书画艺术,创作,学术,教学,培训,(培训,阿文,书法,中国画艺术研究中心)展览等。弘扬祖国传统文化,推动中国书画繁荣发展。陕西民族书画院院长王全忠,发起人主要有:全国著名书画家有,罗平安,王西京,崔振宽,赵振川,戴希斌,江文湛,王金岭,范桦,雷珍民,刘奇伟,马云亭,萧军。名誉院长; 有罗平安,王西京,赵振川,方鄂秦,安守信,范桦,郭线庐,刘奇伟,刘浩然,方胜,高民生等人。</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