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观“国采与宫色 —— 清代宫廷织绣服饰色彩展”

王伟

<p class="ql-block">避过今年的酷暑,选择了一个秋高气爽的下午,在即将闭馆之前,来到了位于市中心离美术馆很近的嘉德艺术中心,参观由故宫博物院和嘉德艺术中心联合主办、沈阳故宫博物院特邀支持的“国采与宫色 —— 清代宫廷织绣服饰色彩展” </p><p class="ql-block">此次展览集中展示了故宫博物院收藏的近百件珍稀清代宫廷织绣服饰展品,其中近九成展品为首次展出。力图全方位展示中华传统“高定”的巧夺天工。</p><p class="ql-block">此次展览的技术难度前所未有,由于织绣服饰类文物对展陈条件要求极高,嘉德艺术中心团队与故宫博物院专家们反复探讨研究展品的特殊展陈设计及安排。展柜不仅需要24小时恒温恒湿,还需采用特殊展陈灯光技术,以确保文物始终处于最佳的保存环境中。</p><p class="ql-block">展览分为五个单元,以不同的色彩区分,每一单元主要介绍一种色系以及这一色系的清宫服饰。这些服饰不仅展现了清代宫廷服饰的色彩之美,还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风貌和文化内涵。</p><p class="ql-block">此外,还有传说中的 “羽服”—— 孔雀翎地金龙纹吉服袍料首次亮相,这件龙袍衣料通铺孔雀羽线为地,其上以红、黄、绿、蓝、白为主色调,以捻金线和五色丝绒绣龙纹、云蝠纹、皮球团花纹及海水江崖纹,在光线的变换中会呈现金碧交辉的色效。</p><p class="ql-block">同时还展示了衣料、佩饰、画样等,力图全面还原清代宫廷织、染、绣、缂、绘等高等级工艺的时代风貌。</p><p class="ql-block">这些展品不仅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也是了解清代宫廷文化的重要窗口。近百件清宫“高级定制”,展现出大清三百年的衣尚与礼制,品位与奢华。</p><p class="ql-block">本次展览首先专注于色彩。色彩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具有丰富的象征意义,不仅反映了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还体现了传统礼仪制度和社会秩序。清代宫廷在色彩的运用上,不仅汲取了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还融合了满、汉、蒙、藏等多民族的文化特色。</p><p class="ql-block">其次就是展品具有珍贵性与稀缺性。因织绣服饰类文物的材质脆弱、颜色易褪,对其的保存与展示都极具挑战。此次展览展品展现了清代织、染、绣、缂、绘等高级工艺的时代风貌。</p><p class="ql-block">看完这个展,才知道什么叫皇家的奢华。大清衣冠是中国古代丝绸最后的辉煌,也是中国古代植物染业最后的华彩。</p> <p class="ql-block">作为明星展品之一,一件清乾隆时期的明黄色纳纱彩云龙纹男单朝袍位于展场正中。这件袍服在明黄色纱地上纳纱盘金绣龙纹,以五彩丝绒绣彩云及海水江崖等纹饰,衣身列十二章,色彩丰富,层次分明。根据大清会典,此种纱料的明黄色夏朝服正是夏至时分,皇帝北郊地坛祀地祭礼中穿用的祭服。</p><p class="ql-block">皇帝龙袍并不都是黄色本次展览的第一个展厅,分四个方向展出了四件礼服袍,分别是清代皇帝四季祭祀天、地、日、月时所穿的庄重的祭服,它们并不都是大家以为的明黄色,而是各有不同的色彩。</p><p class="ql-block">在展览中,可以欣赏到清代皇帝四季祭祀天、地、日、月时所穿的庄重祭服,这些祭服色彩各异,分别为宝蓝色、明黄色、大红色和月白色。</p><p class="ql-block">冬至祭天登圜丘,穿宝蓝色袍;夏至日祭地登方泽坛,穿明黄色袍;春分祭日登朝日坛时,穿大红色袍;秋分登夕月坛祭月,则穿月白色祭袍。</p> <p class="ql-block">月白色,现代人听到这个词,都会往白色上想。月白在古代又称月下白——月光照耀下的夜色,是一片淡淡的蓝色。月白色在明代就是流行色。清代继承了明代的衣色,并演绎出了自己的时代风格。除了做衣面色彩,我们可以看到很多袍服的衣里也都是月白色的,它在清代用得非常广泛。</p> <p class="ql-block">比月白色再深一点,就是宝蓝色,清中期以后祭天都会穿这种颜色。</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春分时候去日坛祭日,会穿大红色的祭袍,展出的这件是同治时给小皇帝做的。春分时候还比较冷,所以这件衣服有一圈皮毛的镶边,里边也有棉衬。</p><p class="ql-block">这几件祭服做得都很讲究,不过它被穿的机会却不多。每年大概只穿用一次,也不一定每年都要穿用它们。祭礼从日出前三刻开始准备,太阳升起的时候礼仪就已经行完了。行礼完毕,祭服即脱下收起,所以这些衣服很少见天日,这也是它们至今保存得很好的原因。</p> <p class="ql-block">黄色要分三六九等,本次展览的第二展厅,一进门可以看到四件晚清女性便服料的展柜,展出的四件黄色衣料各不相同,依次为明黄、杏黄、金黄和米黄色。这不是随意排列的,不同黄色标识宫中衣色的等级。</p><p class="ql-block">在明黄之下,等级降低,黄色要怎么处理?清代人的办法就是往里边添红色。清代以黄为尊,以红为贵,添加红色降低黄色的明度,等级就下来了。第二件的色名叫杏黄,在清初时是为皇太子和太子妃准备的服色。后来储位久虚,杏黄就用于统治者的特恩,抬高受赏者的等级。除了色彩不同,纹样也比明黄那件稍微小,相应地降低了等级。杏黄之中再添红,就是第三件的金黄色。在现代人看来,这是橘黄色,甚至是橘红色。清晚期,“金黄色”越发偏红。这是贵妃以下穿的服色,它上面的花纹,也比杏黄那件又小了一些。黄色作为传统植物染中最易染得的色彩,如果都用在制度性服装,普通人还能不能穿呢?在清代,也有一些普通人可以穿的黄色,如展柜中第四件的米黄色,还有鹅黄色。这件米黄色相比刚才的杏黄、金黄,要浅淡得多,它的纹饰也是很小的散花。所谓米黄,不是我们现在熟悉的大米,而是小米,是小米粥刚刚煮成的那个颜色。</p> <p class="ql-block">明黄色的这件料子应是为慈禧太后定制的,它有盘金的圆寿字、带根的兰花纹、“杭州织造臣连明”的落款,说明这是当时杭州织造为慈禧特别制作的便服料。它的明黄色是宫廷衣色中最尊贵的。</p> <p class="ql-block">展览中另一件明星展品、传说中的“羽服”——孔雀翎地金龙纹吉服袍料也是首次亮相。孔雀羽线能够散射出来自鸟羽的结构色,在角度和光线的变换中会呈现金碧交辉的色效。这件龙袍衣料通铺孔雀羽线为地,其上以红、黄、绿、蓝、白为主色调,以捻金线和五色丝绒绣龙纹、云蝠纹、皮球团花纹及海水江崖纹。此类孔雀羽工艺的龙袍在清代宫廷内服饰中亦为珍品。</p> <p class="ql-block">镇馆之宝:</p><p class="ql-block">绛色缎绣孔雀羽地</p><p class="ql-block">彩云蝠花卉金龙纹龙袍料</p><p class="ql-block">透露着皇家独有的奢华气息,也代表着皇权的至高无上。</p><p class="ql-block">据专家介绍,这件龙袍衣料虽然用绛色缎,但缎上通铺孔雀羽线为地,又以捻金线和五彩丝绒,皮球团花纹及海水江崖纹,皮球花纹中以桃实、柿子、石榴、葡萄、荔枝、葫芦,瓜、蝶及佛手为主题,组合为多子多福多寿的吉祥寓意。</p><p class="ql-block">虽然作为袍底的绛色缎已褪色,但通铺的孔雀羽线将缎料已基本遮蔽,而孔雀羽是来自鸟羽的结构色,在角度和光线的变换中,会呈现出金碧交辉的效果。此类孔雀羽工艺的龙袍在清代宫廷服饰中也属稀有。</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随着时代变迁,古代的色彩系统对现代人来说已经很生疏,比如像月白、石青、红青,天青,连博物馆从事文物保管的工作者一开始也不太能完全能对得上。古代人的色彩命名来自于他们的实际生活环境,而古今的生活环境已太不相同了。比如月白,是他们在那时的夜里看到的明月朗照下呈现出的色彩,因为现代的光污染,我们已经很少体验到类似的生活情景了。传统植物染的色彩呈现是非常丰富的,因为它的染色工艺是手工的,与染匠师傅的技艺有很大关系,各地的水质、气候、蚕种不同等都会影响色彩效果。史料中留下了不少染色配方,用哪些原料、各方多少、先放什么后放什么……都有记载,但是实际操作起来科技含量还是挺高的,就像厨师做菜一样,同样的菜谱,好吃不好吃还是取决于厨师的手艺。史料中记载清宫内府要求江南三织造中江宁负责织染缎子,织好后再交给苏州去缂丝。为什么让江宁织呢?因为江宁的水质好,染出的青色缎最好看。</p> <p class="ql-block">大清蓝:清宫衣褂的基本色,青色和蓝色是清代最经典的颜色,清朝的官服普遍用蓝色。除了满人的审美偏好外,也反映出清代靛染工艺的发达。清代靛染达到了很高的一个程度,清代的青色有非常丰富的色相,且在历史中不断变幻。</p> <p class="ql-block">最重要的变化是袍服底部的海水江崖纹。海水江崖纹也是从明代礼服上来继承过来的一种纹饰。清早期时是浅浅的一个边,在清盛世期发展起来,纹饰越高,越来越澎湃,形态越来越丰富。因为皇帝穿龙袍,外面都会罩一件石青褂,穿上外褂后,袍上部的纹饰都被遮盖住了,能露出来的就是袍服底部的海水江崖纹。</p> <p class="ql-block">藕荷色是清代服装最主要的装饰色之一,也被称为藕色或荷色,特别对于清代宫内妃嫔来说,温雅怡人的藕荷色是不可或缺的衣色。此次展出的一件清乾隆时期藕荷色纱绣八团彩云蝠花卉金龙纹女单龙袍,在单层藕荷色芝地纱衣料上,以金线和五彩丝线绣八团彩云蝠花卉金龙纹。该袍为宫中妃嫔夏季穿用的节庆服装,凉爽透气。</p> <p class="ql-block">一个展厅中的最后一件展品,是江宁织造用妆花工艺为宫廷戏台织出的一件戏服,一件女帔,是为戏曲中的老旦制作的。这件袍服的青色接近现在的黑色,它上边的纹样,各个季节的花卉,还有蝴蝶、湖石都包了金边,显得华艳多彩而又高贵雅致,这件衣服上的花样多姿多彩,主体纹饰是牡丹和梅花,此外还有茶花、石榴、香橼、桃花、菊花、石竹、秋海棠、牵牛花等……红牡丹的色彩娇艳欲滴,绿叶的色彩表现都很细腻漂亮。蝴蝶除了金彩以外,这么小的翅膀里集合了那么多色彩;湖石用的月白色非常漂亮雅洁,随着视点的移动,呈现不同的效果;梅花中用金线织出了长长的群蕊,把梅花的富贵气一下就显示出来。</p> <p class="ql-block">宫廷戏服之一。</p><p class="ql-block">清宫演剧</p><p class="ql-block">清宫戏曲演出空前繁荣,不仅帝后喜好和精通戏曲,演戏频仍,连绵不绝,而且历史上首次将演戏列入朝廷仪典之中。戏曲机构内、外学分驻南府、景山。宫内演戏在乾隆、光绪两朝最为繁盛。</p><p class="ql-block">清宫的戏曲舞美随之臻于登峰造极的地步,尤以戏衣为最。戏衣制作应清宫演戏之需,随演戏发展而发展,尤其帝后万寿节庆典往往大量订制行头切末,以成做于乾隆和光绪时期的最多。嘉庆年间出自南府《穿戴题纲》详细记载了各个角色、各个场面的扮相穿戴。</p><p class="ql-block">故宫所藏戏衣,锦、绣、织金之外,还有缂丝等珍贵工艺,同样反映了当时的织造成就。</p> <p class="ql-block">一把纳纱绣檀柄团扇,薄如蝉翼,以纳纱工艺绣折枝佛手、菊花及悄立枝头的一只五色小鸟,由于纱孔间距较大,故细看可见颗粒状色点,极富质感,这正是纳纱绣的独特效果,看似疏放,实则精细。</p> <p class="ql-block">清中期以后,旗人女性穿的便服有了新的变化,不同于前期的旗人服饰传统,从民间汉人流行风尚中汲取了更多漂亮的元素。展览中有一幅咸丰朝三个妃子游园的画,三人都身着便服,梳着两把头,领子上加围领巾,呈现出清代中后期的新“宫样”。</p> <p class="ql-block">参观清代宫廷服饰展,仿佛穿越时空,走进了那个繁华而神秘的宫廷世界。</p><p class="ql-block">展览中,国彩与宫色的呈现令人叹为观止。国彩,那是代表着皇家威严与尊贵的色彩,以明黄、正红为主,彰显着至高无上的皇权。这些色彩鲜艳夺目,仿佛在诉说着宫廷的奢华与庄重。</p><p class="ql-block">明黄色的龙袍,金线绣制的图案在阳光下熠熠生辉,那是皇帝权力的象征。正红色的凤袍,精致的刺绣展现着皇后的高贵与典雅。这些国彩的运用,不仅在视觉上给人以强烈的冲击,更让人感受到了皇家的威严和不可侵犯。</p><p class="ql-block">而宫色的服饰体现了宫廷中的等级制度和秩序,也反映了不同身份地位的人们在色彩选择上的限制与规范。</p><p class="ql-block">通过这次展览,我深刻体会到了清代宫廷服饰色彩所蕴含的丰富文化内涵。色彩不仅仅是视觉上的享受,更是一种身份的标识、文化的传承。它反映了当时的社会制度、审美观念和工艺水平。</p><p class="ql-block">在欣赏这些精美的服饰时,我不禁为古代工匠们的精湛技艺所折服。每一针每一线都凝聚着他们的智慧和心血,使得这些服饰成为了艺术的瑰宝。</p><p class="ql-block">这次展览让我对清代宫廷文化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让我对历史的魅力有了更深刻的感受。它就像一本生动的史书,向我们展示了那个时代的辉煌与独特。</p><p class="ql-block">走出展览厅,那些绚丽的色彩和精美无比的织绣服饰依然让我流连忘返。</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