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中国审计博物馆在南通。</p> <p class="ql-block">红色审计星火百年,砥砺前行再创辉煌!</p><p class="ql-block">1921年,中国产生了共产党,这是开天辟地的大事变。</p><p class="ql-block">2021年,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习近平强调,我们党一步步走过来,很重要的一条就是不断总结经验、提高本领,不断提高应对风险、迎接挑战、化险为夷的能力水平。要更好应对前进道路上各种可以预见和难以预见的风险挑战,必须从历史中获得启迪,从历史经验中提炼出克敌制胜的法宝。</p><p class="ql-block">百年来,审计工作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为节省每一块铜板用于革命和战争,为维护国家财政经济秩序、保障国民经济和社会健康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传承着共产党人的红色基因和革命精神。站在“两个一百年”的历史交汇点,我们认真回顾走过的路,感悟审计人的精神追求、精神特质和精神脉络,感悟生生不息的思想力量和文化基因。</p><p class="ql-block">我们通过奋斗,披荆斩棘,走过了万水千山。我们还要继续奋斗,勇往直前,创造更加灿烂的辉煌!</p> <p class="ql-block">古代审计</p><p class="ql-block">先秦—清末</p><p class="ql-block">中国古代审计源远流长,丰富多彩,与历史同行,与时代同进。尽管不同时期的审计制度各异,但都是由专门机构以查核账目为主要方法,对财政财务收支实施的监督。《史记》记载夏代大禹会诸侯“会稽”贡赋的传说,商代甲骨文证实了当时检查土地、谷物等经济监督活动的客观存在,《周礼》制度设计包括了与经济监督有关的职官,在上古历史画卷中留下了清晰的墨彩。春秋战国之后,各类成熟的审计监督制度逐一登上历史舞台。有的数代而衰,如春秋战国开启魏晋南北朝衰落的上计监督制度;有的自秦到清贯穿封建王朝始终,如强有力的御史监察审计制度;有的是各自朝代蕴含丰富政治智慧的独特制度实践,如汉代的丞相司直监督制度,隋唐鼎盛的比部审计制度,唐后期及宋代的三司内设机构监督制度,南宋太府寺审计院审计制度,元代的检校、照磨制度,明代的六科给事中监督制度,清代的会考府审计等。</p> <p class="ql-block">中国审计的历史渊源可上溯到夏代禹会诸侯于茅山的神话传说,殷商甲骨刻辞中就已有审计活动的记载。《周礼》制度设计中,大宰、小宰、宰夫、司会等职官都不同程度地履行着审计监督的职能。</p><p class="ql-block">到了春秋战国时期,分封制逐渐政为中央集权的郡县制,为适应中央集权的需要,上计审计制度应运而生,重在稽察考核官更财经方面的政绩和经济责任。自此,上计审计成为中国古代审计制度性安排。</p> <p class="ql-block">随着秦统一六国,审计制度被广为推广,直至发展成熟。也是从秦代开始,建立了全新的御史监察审计制度,并持续绵延至清末两千余年。</p><p class="ql-block">秦汉时期,伴随着专门经济监督律法的颁行,为实施审计监督提供了法律基础。秦汉监察体系中一些机构和职官也开始履行审计职责,审计与对官吏的日常监督结合起来。但东汉后期上计制度日渐衰落,包含于其中的审计也趋于弱化。</p> <p class="ql-block">魏晋南北朝时期各政权开始有比部的设置,比部隶属关系不一,分隶属于吏部、户部、刑部等三种情况,部分履行审计的职能,审计职能逐步强化。</p><p class="ql-block">隋唐时期,比部隶属于刑部,专职从事审计工作。比部作用在唐前期发展到顶峰,中央各行政机构及地方各级政权,都属于其审计范围。唐代安史之乱后,藩镇割据,中央集权受到削弱,对地方的审计监督职能逐渐由财政使职所属内部机构履行。</p> <p class="ql-block">颜真卿</p><p class="ql-block">天宝时,监察御史颜真卿担任过河西陇右军试覆屯交兵使,又充河东朔方试覆屯交兵使,可见覆屯成为监察御史的固定常职。</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元稹</p><p class="ql-block">唐后期,郎官御史出使监察侧重于检查地方财政。元和初,监察御史元稹奉命“往剑南东川详覆泸主断官任敬仲赃犯”。详覆事毕,元稹又“访察不法,具状奏闻”,弹劾了剑南东川节度观察使严砺擅没管内将士等庄宅,于两税外加配钱、米、草等。</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刘晏</p><p class="ql-block">唐后期的巡院也监察地方,经济财政成为巡院断察的重点。大历时,刘晏为盐铁使,在江淮以北的转运路线上设扬州、陈许、汴州等十三个巡院,主要负责保证转运路线畅通,并配合新行的盐法缉查私盐。</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随着比部审计职能的弱化,到了五代宋时期,确定了由财政内设机构实施审计监督职能的体制。北宋时期出现了三部勾院、都磨勘司、马步军专勾司,南宋户部的提举账司等监督机构。这些机构,在不同的财政管理领域发挥着审计监督的作用。到了南宋时期,第一次出现以“审计”命名的专职审计机构诸军诸司审计司(院)。</p><p class="ql-block">此外,这一时期的御史台,在对百官的监察中,也履行一定的审计职责。宋代的路监司、州府判官、县主簿等也被赋予了一些审计职能,对地方的监督得到加强。</p> <p class="ql-block">元代设检校官和照磨官,对中央各部门及地方官府的账户进行审查。同时,御史台的审计职能大大加强,在查处官吏经济违法方面发挥重要作用。</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在继承元代御史监察审计制度的基础上,明代的审计和监察职能进一步整合,建立了以都察院和六科给事中为核心、具有较高权威性和独立性的审计监察体制。这一时期,户部在财务管理中也开展了相关审计活动,起到了补充完善审计职能的作用。</p><p class="ql-block">清代基本沿续明代的审计制度,六科给事中并于都察院,合称“科道”,审计监察权限进一步集中,形成了严密的监督网络。</p><p class="ql-block">在审计职能补充方面,户部内设机构审计、照磨审计等审计形态同时存在。另外,雍正初期为清理财政亏空,曾短暂设置临时性监督机构——会考府。</p><p class="ql-block">清末,清政府筹划君主立宪,探索审计体制改革,筹备设立审计院。虽最终术能实现,但这是古代审计向现代化道路迈出的一次尝试,是中国审计史上的重要事件。</p> <p class="ql-block">户部审查州县府财政收支引发空印案。</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黄册审计</p><p class="ql-block">明初规定,全国各地所造的黄册都要送到户部,然后转到南京后湖(即今之玄武湖)集中保管。永乐北迁后,明王仍把黃册库留在后湖,直到明朝覆亡。黄册关乎封建国家赋税征收,延因而十分注意对各地上报黄册的审查。各地到了大造黄册的年度,就开始对各地造送来的黄册进行审查,主要清查全国户口和赋役等方面的问题,时称大查黄册,或称查黄。</p> <p class="ql-block">• 清代审计</p><p class="ql-block">清承明制,继续实行监察机关集监察和审计职权于一身的体制。请初六科自为一署,与都察院各自担负审计职责,后六科划归都察院统管辖。科道合一对审计官员之间互相监督、保证审计结果的客观公正老到了作用,在明代巡查御史的巡回审计基础上,清代还形成了更具特色的专职人员开展的专项审计。审计人员专门对某项钱物进行审计监督,有利于审计官员熟悉被审计部门的各方面情况,有利于增强监督的针对性,提高审计效率。请代监审合一的体制,综合前而集大成,在中国审计史上占据着重要地位。</p> <p class="ql-block">古代审计小结</p><p class="ql-block">回顾中国古代审计发展史,各个朝代承担审计职责的机构和职官变换不定,审计监督形式多样,但财经监督的职能一以贯之。</p><p class="ql-block">然而,中国古代社会以人治为主,审计机构和职官是君主财经监督权力的代理者。统治者的执政能力、对加强监督重要性的认识、是否愿意有效运用审计手段、政局是否稳定、政治是否清明等因素,都不同程度影响和制约审计作用的发挥。在统治者昏庸无能、朝政腐杯、政治败坏的环境中,审计非但无法正常。</p> <p class="ql-block">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审计。1921年至1949年。</p> <p class="ql-block">从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至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审计工作从无到有,曲折发展,逐步成熟。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不同阶段的斗争中,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政权和军队,对审计工作高度重视,紧密结合实际,制订了比较实用的审计法规,比较具体、明确地规定了审计机关的设置、职权、工作方法、程序等,逐渐建立了适合革命战争需要、颇具特色的审计体制,对加强监督、保障财政政策充分执行、服务战争供给、促进反腐倡廉、争取革命的胜利,发挥了重要作用。审计工作者忠诚履行审计监督职责,以实际行动践行着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p> <p class="ql-block">安源路矿工人俱乐部经济委员会审计处。</p><p class="ql-block">省港罢工委员会审计处。</p><p class="ql-block">中央审计委员会。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政府委委员会审计条例,坚决清除贪污腐化分子。</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第一单元中国共产党创立初期的审计。</p><p class="ql-block">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制定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开展工农群众运动,中国革命出现新的局面。这一时期,中国共产党在自身的组织建设中关注到财务监督的问题并陆续制定相关规定,党领导下的工人组织在斗争中也提出了审查监督财务收支的需要。这些审查监督工作为日后审计工作的萌芽提供了实践基础。</p> <p class="ql-block">中国共产党早期的组织创立。</p> <p class="ql-block">中国共产党创立初期的财务监督思想。</p> <p class="ql-block">工人运动中的审计初现。</p> <p class="ql-block">• 消费合作社</p><p class="ql-block">安源路矿工人大装工種制5、工人滇东幫續換函讓扩大,工人般庆都通过成數部员當的的会费,接受路、前如局每月发始的津贴,成立了消费合作社。消幾合作社專質股金,吸收存款,印发啊元噢,易集捐款等,通过多种頭通发展经济,逐渐积累了比段多的活动经费。</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安源路矿工人运动</p><p class="ql-block">在风起云福的赛工斗争中,安源路矿工人牛行了大黑工。1921年秋冬,毛泽东商次對安源调查,关心安源路矿工人的疾苦,向工人进行革命宣传。年底,湖南党组织派李立三等到安源开展工作。1922年2月,建立了中共安源支部。同年五一国际劳动节,安源路矿工人俱乐部直告成立,李立三被推选为俱乐部主任。9月,毛泽东再次来到安源,对罢工作了部署。接着,党组织又派刘少奇到安源,加强对罢工的领导。在中国共产党的组织领导下,安源路矿工人于9月14日举行大墨工井取得胜利。工人俱乐部成员迅速由罢工前的700余人发展到1万余人。</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第二单元大革命时期的审计。</p><p class="ql-block">大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的思想、组织和制度等各方面的建设都有相当的进展,审计工作处于起步尝试阶段,在保障党的各项经济斗争政策贯彻落实方面起到积极作用,为审计事业的发展积累了初步经验。</p> <p class="ql-block">中国共产党在打个明时期的审计监督。</p> <p class="ql-block">省港大罢工中的审计。</p><p class="ql-block">1925年5月,在中国最大的工业城市上海爆发的五州反帝爱国运动,标志着大革命高潮的到来。随后,省港大黑工爆发,到6月底,省港两地参加罢工的人数达25万。7月,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省港罢工的最高执行机关——省港罢工委员会正式成立,由苏兆征担任委员长兼财政委员会委员长,邓中夏为罢工委员会中共党团书记。</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第三单元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的审计。</p><p class="ql-block">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审计工作主要围绕着革命根据地经济建设和反“围剿”战争的需要展开。审计工作在党机关、苏区政府、军队内部得到坚持和发展,并在审计制度的建立、审计方式方法上进行探索,积累了宝贵经验。</p> <p class="ql-block">财政经济的发展。</p> <p class="ql-block">审计制度的逐步建立。</p> <p class="ql-block">中央审计委员会的旧址。</p> <p class="ql-block">其他革命根据地的审计。</p> <p class="ql-block">国家审计委员会在延安。</p><p class="ql-block">1936年10月,红军长征取得伟大的胜利。1937年1月,中共中央领导机关由保安迁驻延安。2月12日,中华苏维埃临时中央政府设立国家审计委员会,由谢觉哉任主席,基本沿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央苏区审计委员会的组织形式。2月17日,中央财政部部长林伯渠、国家审计委员会主席谢觉哉共同签发通知《关于各机关经费开支问题》。</p> <p class="ql-block">第四单元全民族抗日战争时期的审计。</p><p class="ql-block">全民族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制定全面抗战路线,坚持和巩固扩大抗日民族统一战线,领导中国人民进行抗击日本侵略者的战争,开辟了陕甘宁、晋察冀、晋绥、晋冀鲁豫、山东、华中等抗日根据地。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各抗日根据地积极探索和完善审计工作,指导审计实践,发挥审计作用。不少边区曾设立由党政军等方面负责人领导的审计委员会,给审计工作以最大力度的权威性支持。</p> <p class="ql-block">中央审计机构的建立。</p> <p class="ql-block">陕甘宁抗日根据地的审计。</p> <p class="ql-block">晋察冀抗日基地的审计。</p> <p class="ql-block">其他抗日根据地的审计。</p> <p class="ql-block">山东抗日根据地的审计。</p><p class="ql-block">华中抗日根据地的审计。</p> <p class="ql-block">中国共产党第七次代表大会后勤供应中的经费问题。</p> <p class="ql-block">第五单元解放战争时期的审计。</p><p class="ql-block">抗日战争胜利后,国民党发动内战,国共合作再度破裂。经过三年国内战争,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解放了中国大陆的广大地区,实现了中华民族独立与人民解放。这一时期,各解放区的审计法规基本形成体系,审计工作紧密围绕革命的中心任务开展,开源节流,发展生产和经济,保障战争的军需供给,审计活动重点突出,有声有色,为革命的胜利发挥了重要作用。</p> <p class="ql-block">解放区审计大事记。</p> <p class="ql-block">解放区审计活动。</p> <p class="ql-block">红色审计人物。</p> <p class="ql-block">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审计工作的小结。</p><p class="ql-block">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审计工作,采取与革命工作、战争环境相适应的战时审计体制。在特定的条件下,有很强的针对性和实用性,对中国革命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在支持革命战争,防止贪污浪费,保持廉洁奉公的革命本色等方面发挥了积极而明显的作用,并为新中国建立初期继续实行审计制度和改革开放后创建社会主义审计制度提供了宝贵的历史经验。</p> <p class="ql-block">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审计工作。</p> <p class="ql-block">党中央国务院领导关心审计工作。</p> <p class="ql-block">历任审计长。</p> <p class="ql-block">审计署领导班子。</p> <p class="ql-block">领导班子其他人员。</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