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虎林】虎头要塞:第二次世界大战在这里终结

天涯逸客

自驾游黑龙江的第三天,我们踏上了虎头要塞这片充满历史沧桑的土地。<div> 虎头要塞前有一片偌大的停车场。一块刻着“侵华日军虎头要塞遗址”几个大字的石碑矗立在广场边上,仿佛在无声地诉说着那段沉重的历史。广场的另一边有一座“抗日英雄”人物群雕塑像,英雄身姿挺拔,目光坚毅,望向远方,向世人展示着抗日英雄们的无畏与勇敢,他们用生命和热血捍卫着祖国的尊严。<br></div> 虎头要塞遗址的入口在“侵华日军虎头要塞博物馆”内,刚进入博物馆,一股庄严肃穆的氛围便扑面而来。展厅内的历史照片、文物以及详实的史料记载,如同一幅幅生动的画卷,将那段黑暗的历史缓缓展现在眼前。<br> 参观博物馆后,可以直接从二楼进入要塞地下工事中。沿着狭窄陡峭的山洞拾级而下,浑身上下陡生寒意。要塞的通道蜿蜒曲折,里面阴暗潮湿,散发着一股陈旧的气息。 虎头要塞号称“世界上最坚固、最具规模的地下军事要塞”,自1934年开始修筑,由10万中国劳工和战俘历经7年建成。 虎头地下军事要塞区域,覆盖着沿乌苏里江16公里,纵深10余公里范围,由猛虎山、虎北山、虎东山、虎西山、虎啸山等五个阵地组成。其中猛虎山阵地最大,是整个要塞的核心,如同一座地下城市,曾是整个要塞的指挥中心。目前开放的就是的猛虎山地下要塞。 要塞中有着一间间功能各异的房间,如士兵宿舍、指挥所、弹药库等等,日本还在这里部署了当时世界最大口径的大炮,射程达20公里。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理论上,第二次世界大战宣告结束。但仍有近1500名残余日军在黑龙江虎林负隅顽抗,直到8月26日才被彻底歼灭,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最终在中国虎头落下帷幕。<br> 这场战役,打得艰苦卓绝。前后耗时17天,包括苏联一名少将在内的493名苏军官兵献出了生命,占苏军解放东北中牺牲人数的18.6%。而阵亡的中国东北抗日联军,至今也无法统计清楚。 从地下工事中钻出来到地面,面前是被森林覆盖的山坡。当年这座山上到处都是隐匿的射击孔、竖井、暗堡、通气孔、交通壕。绵延的群山,遍布着纵横蜿蜒各山岗的公路及通往后方的铁路,使整个虎头要塞浑然一体,形成了一个具有平面立体交叉火力网的强大军事工事,不论某一局部遭到破坏或受到进攻,都可迅速组织反击、阻击。 ▼ <i>地下要塞换气孔。这是用于地下要塞通风的设施,通过直径10cm左右的铁质管道连接地下要塞。管道安装采取弯曲的结构,以防止向其内部投掷手榴弹。</i> ▼ <i>虎头要塞交通壕。它环绕于虎东山山体,纵横交错,通往地面各主要野战阵地,并通过出入口、观测所、射击孔及通讯联络设施,将地上地下军事设施连成一整体。</i> ▼ <i>大鲁马观测所(球形观测所)。这是由虎东山要塞3号竖井延伸至地面的一处半地下设施,位于海拔103.3m处的虎东山最高点,由厚度15.6厘米钢板制成的球型天盖一半露于地面上,上面凿有一个高10厘米、宽20厘米勉强能容纳人的双眼可面向四周旋转的小孔。因该设施整体为球型天盖故名为“大鲁马观测所。</i> ▼ <i>虎头要塞暗堡。这是由虎东山要塞2号竖井延伸至地面的一处半地下设施,内部面积3平方米左右,地面上嵌有钢铁坐台,可随时固定火炮和机关枪,用于作战。</i> 虎头要塞的每一处角落都承载着历史的伤痛,它是侵华日军犯下的不可饶恕罪行的见证。 如今,虎头要塞成为了一处重要的历史遗迹,它静静地矗立在那里,向人们诉说着那段充满血与火的岁月,警示后人铭记历史,勿忘国耻。它时刻提醒我们要居安思危,不断努力奋斗,让我们的国家更加强大,不再让历史的悲剧重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