魂牵母校🌹难忘师恩

天高地阔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我们每个人自岀生问世来到人间后,其最早老师就是自己的父母双亲。可以这样说,父母亲不仅希望给予自已孩子能有着健康的生命,还有着聪明的智力,更有着良好的习惯,使之能以一个完美健康的体态,能用那完整无缺的心智,能有那完好无损的习惯,来迎接未来岁月里所给予他们新的不间断挑战。但随着我们年龄增长,逐渐渴望着能学习到新颖实用的知识和本领,而在这以后很长一段时间里,就是学校里老师们需要承担起给予我们教育、教诲和教授的神圣职责,具体说就是能给予了我们学习人生百态的基本能力,能认识世间千姿的基础知识,能知晓自然万象的基根之源。所以说老师正是传导知识的引路人,也是撒满希望的播种者,还是指导人生的传习师。因而古语说:“一日为师,终身为父”就是这个道理。</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对于我来说,西双版纳勐海县第一小学和第一中学就是我的母校。而我自上个世纪七十年代中期离开勐海后,至今为止已有半个多世纪,虽然说时间已经过去了那么久,做为我第二故乡勐海县的两所母校,你如今的风光又增添了几分美丽的色彩?你现在的风采又蜕变了几何美好的景致?带着探觅追寻的好奇心,我来到了勐海,来到了母校……</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2024年3月9日至11日,我将爱妻独自一人留在了景洪,自已则到了勐海。我为什么不让爱妻一起去勐海呢?其原因是到了勐海后,为了寻觅追溯我那些已经过往且不再会复还学习生涯之记忆,可以肯定的说一定会走很多路,爱妻若陪伴着我绝对会很累,身体也会吃不消。于是我就独自来到了西双版纳勐海县,用了近三天时间,开始我在勐海县城大街小巷里的寻学追梦之旅。也就是寻找我魂牵梦绕心往神追竟逐驰骋的时期即(6岁至19岁),也就是从儿时、少年、青年完整青少年阶段,这也是最能让我思念至今思绪万千令人心动让吾心悦的人生经历,当然这也是自已前半生过程中最为美好,也最为难忘的青春黄金岁月。</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而我在勐海这难舍难忘十四年时光里,则是全部囊括了其自身在整个学生时代中主要人生记忆。虽说是经过了半个多世纪漫长时间岁月沉淀后,又前来追溯探寻我作为学生生涯那已挥篇翻去却又勾起记忆的往事,亲眼来目睹我曾经就学过母校那些过往烟云成为了厚重历史之页的昨天,亲身来体验母校那与日俱新欣欣向荣快速发展变化的今天。因此更要感谢勐海县第一小学、勐海县第一中学两所母校在我的小学、初中及高中三个阶段学习中,老师们悉心教育我学习文化科学知识,耐心传授教诲我做人做事道理,热心培养奠定了我的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和共产主义的人生观价值取向,从而使自己今生不枉人生此生,还让自己今世不虚人生此行,终究成为了对社会的有用之人,成为了可以为建设富裕民主强盛国家而贡献自已微薄之力的普通一员。</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3月9日上午到达勐海后,我向旅馆里老板打听一下,便奔着勐海县第一小学沿河路校区方向而去。由于城市建设发展需要,过去勐海县城里只有一所小学,现在则发展到了数所小学。由于当天是个星期六,学校大门口则是铁将军把门不能进校园。但透过大门口缝隙我向校内观望,看着空旷整齐的校园,不由自主让我想起了在勐海县第一小学那曾经历历在目,又仿佛就是发生在昨天的学校生活……</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我们家于1960年底搬到了勐海以后,转眼间就到了1961年春天里的开学季,正好勐海县第一小学校招收当年度小学学前班的学生,据说我们这届学前班乃是勐海县第一小学首届学前幼儿班。母亲便把我送到了学前班里来学习。记得我们这个学前班班主任是位张的女老师。这位张老师,大约四十多岁,身材微胖,剪着一个短发头型,说话间面带微笑,对班里的每一个小朋友,都和蔼可亲,深得到小朋友们真心喜欢。经过了一个学期学前班里的学习,每个小同学都变成了一个合格的准小学生。而到了当年九月初,我们自然成为了67届甲班小学生班级中的学生了。我们的班主任名叫马培英,是位刚从思茅师范学院毕业分配到勐海县小,年仅二十余岁年轻貌美的女老师。马老师身材瘦高,大眼圆脸,说话声音很有亲和力。说来也巧,我们整个初级小学阶段(小学一年级至四年级)班主任都是马培英老师。而我们后来上了勐海县第一中学高中班的班主任叫马文彩老师。而马文彩老师与马培英老师正好又是夫妻俩。可以这样说,仅这两位马老师就陪我们渡过了六年美丽的学校时光。</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在上个世纪六十年代小学生们比起今天的小学生们,可以说学习负担轻松了许多,真可谓快乐式学校生活,不仅学习内容浅显易懂,而且课外作业也不多,同学们玩耍娱乐时间更多些。特别是初小阶段,基本上就是政治、语文、算术、珠算、音乐、美术和体育等课程,而且学习内容相对简约适度,循序渐进,以之能适合小学生们理解消化接受能力的学习进度。而在小学阶段,学校里还有个中国少年先锋队组织,也就是大家常说的红领巾少先队员。我则是在一九六四年十月份,也就是我年满九周岁的时候加入了少先队,成为了一名佩戴着红领巾的少先队员。</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当然,大家除了学习文化知识以外,每年春季和秋季还有全校运动会,以及还有春游与秋游的野外活动,这些都是小学生们梦寐以求心心念念的课外内容。而在我们低年级秋游时玩的游戏就是“找口令”,学校在我们需要经过山间林荫路段布置四道关卡,而在通过每道关卡前要先找到已经事先藏匿在路边旁、树从里等处的通关口令,只有口令答案正确时方可以过关通行,而且是甲、乙两班同时竟赛,看一路上谁先找到口令快,谁最先到达目的地就为赢家。</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而在高年级春游时,由于春季处于旱季的流沙河水浅平缓,可以赤脚䠀水过河,学校就选择在流沙河曼扫大桥上游一片河水浅弯处,在河岸沙滩上,设立拦网绳,组织我们向解放军学习,让甲、乙两班的同学们匍匐前进,然后赤足䠀过流沙河水,再向对岸插着红旗的堡垒地方冲锋夺旗。正是在这种寓教于乐,寓游于学的活动中,不仅锻炼同学们健康的体魄,还培养了大家坚强的意志力。</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上个世纪小学阶段学习内容相对于完中有初中、高中的划分一样,在小学阶段也分为初小和高小两个阶段,一至四年级为初小阶段,五至六年级为高小阶段,二者组合起来就是完全小学。而时间到了1965年9月1日,我们已经升到了小学五年级了,成为高小学生了。原来班主任马老师陪伴你我们的学习生涯也结束了。随之而来新班主任已经换成了一位名叫袁有庄的男老师。袁老师比较沉稳老练,平时废话不多,严肃有余,活泼不足,很有权威性,班里的同学们相对来说,也是惧怕袁老师的,仿佛也只有袁老师才能震得住班中调皮捣蛋的男生们。当然与此同时,我们的学习课程也增加了自然、地理、历史等科目。</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而1965年正是当时抗美援越的关健时期,学校便组织高年级的同学们排演歌曲、舞蹈和话报剧,表演越南人民痛打美国佬的节目,然后利用星期六的晚上,到县城附近曼恩等众多村寨里给少数民族群众表演节目。不仅提高了同学们的艺术表演能力,也活跃了群众性的文化生活,而且还扩大了政治宣传的教育作用。</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后来又经历过了文化大革命,接受过军训、忆苦思甜等阶级斗争的教育和活动。总而言之,那个年代政治运动主宰了一切,也可以这样说,从1966年9月初开学后,一直到后来我们正式小学毕业离校时,由于文化大革命运动的原因,我们几乎就没有再上过系统的文化课了,主要是加强了政治学习。特别是毛主席的最新指示、《毛主席语录》和毛主席著作,成为了同学们张口就来,合起书本就能背诵的基本功。另外就是学习中央两报一刊的社论和文章。也就是说在整个的小学阶段,我们的文化课程只学习到了五年级的内容,六年级的课程基本上没有学过。又因为运动的需要,初中也暂停了招生,按学制学期来讲,我们应该是小学一九六七届毕业生,可是一直到了一九六八年的五月底,我们才算正式为小学毕业生。由于无学可上,同学们基本都是在社会上闲散了一年多,一直到了一九六九年九月一日,才重新到勐海县第一中学上了初中。</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从勐海县第一小学沿河路校区大门口外,我又继续往前走,凭借着以往记忆中的印象,很快来到了勐海县第一中学侧门口,这个侧门也就是原来学校的主大门口。由于学校里的学生来来往往者众多,而学校的门卫师傅正好坐在一旁,我特意上前和师傅说明了情况,就是一个从该校毕业的老校友想回到母校里面去看看。好在门卫师傅通情达理,见我独自一人,便允许我进了校门,并告诫我不要到教室跟前去,因为还有学生们在上课,以免影响到了学生们的教学秩序。我随即应声答道:一定不会影响到还在上课的学生们。于是我便顺着曾经连续不断一步一步走过了四年的路程,向校园中走去。与此同时那半个世纪前我们在勐海县第一中学所经历过了的许多随风而至的往事,一时间自然而然便涌入到我的脑海中……</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1969年7月16日是勐海县第一中学在文革时期首次招生入学的日子。几百名早已从勐海县第一小学毕业的1966、1967、1968、1969连续四届的小学毕业生们,一起打乱届别进入了勐海县第一中学的初中班级,并且编了六个班级的序号。而我则是编入到了初中四班。文化大革命时期,由于教育制度的改革,学校缩短了学习年限,压缩了教学课程,精减了学习内容,由原来初中三年,高中三年的学制,变成了初中两年和高中两年的学制。也就是说原先从初一入学到高三毕业,原本需要六年的学习时间,如今只要四年就可以毕业了。而也就是从此时起,我们初中阶段的学习生活正式开始了。</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我们初四班同学们四个届别都有,全班大约五十人左右,班主任是个女老师,名叫江国英,并且还是我们初中数学课的授课老师。我们的语文老师是蒋老师。物理老师是王德远。由于文革时期教育制度改革刚开始推行,教材也不齐全完备,基本上都是老师在黑板上写教案内容,同学们则在课堂上抄教学笔记,不仅影响到了听课的质量,又让各课的学习进度相应慢了不少,还让同学们一时间也消化不了,理解不了,感觉到学习有一定难度。由于当时整个教学课程内容没有现成可行的路子走,师生们只能“摸着石头过河,走一步,算一步”。正如文革前的学校,老师们则是通过用考试做为老师们的法宝,并用考试成绩好坏为标准来检验同学们学习理解接受消化的主要尺度;而同学们则是以考试分数视为自己的命根,也是以考试成绩的分数作为检验其学习成绩好坏与否的标准。而在文革时期的教育改革,则是不以考试成绩作为衡量同学们学习水平好坏的要求。虽然说也有考试,而且还是开卷考试,同学们则可以交头接耳,互相商量,还可以互相抄作业,学习负担自然轻松了许多。由于教育没有考试压力,同学们的学习积极性不是很高。当然如此一来老师如何有的放矢的教,而同学们如何清楚清晰的学,也就成为了困扰老师和同学们如何在教与学矛盾体中的突破口。</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而在我们初中开学刚刚一个多月后,时间来到九月下旬,边疆的水稻又到了需要开镰收割的农忙时节了。由于教育制度改革里面有学工、学农、学习解放军的内容。而到农村寨子里帮助傣族群众收割水稻,就成了停课助农的学农内容。如此收秋割稻的学农劳动一来一回就是二十多天。</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然而到了1969年12月初,县里决定在从勐海到景洪半路上的流沙河水段中修建水电站。于是全县总动员,各个单位都分配了建设引水渠挖土方的任务。我们学校也不例外,于是乎老师们又带领着同学们集体奔赴到了开挖引水渠土方的第一线,大约又经过了半个多月加班加点的辛苦劳动,胜利圆满完成了县里分配挖掘土方的任务。</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转眼间到了第二年春天,过完年新学期我们学习文化课还没有几个星期,又赶上了一年之中普洱茶春茶鲜叶采摘的黄金季节。于是我们则转换了学生身份,顺势又成为了春茶采摘的助力军,除了到云南省茶叶科学试验站采摘当季春茶外,同学们又到了该站南糯山茶山基地去采茶,而且是吃住都在茶山上,经过了将近一个月连续不断采摘,终于将春茶采摘任务完成了。为了奖励同学们的辛苦劳累,特在南糯山上让大家休息了一天,于是同学们便结伴前往去寻访那棵在南糯山涧里已生长了八百多年,地地道道普洱茶古老的大叶茶树之王。让我们真真切切感受到了原地原产于南糯山正宗茶树之王那向来秘不示人又雄伟壮观的真颜实貌。当然这是我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看到这棵古老茶树的真面容,因为在1995的秋季,遭遇了一场狂风大作雷电交加暴风雨的无情袭击后,这棵茶树之王终究在雷电火光中寿终正寝,消失殆尽在大自然里了……</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但农时不等人,转眼间又到了水稻插秧的关健时刻,同学们紧接着又奔赴到了傣族寨子里,投入到了水稻秧苗人工栽插的劳动当中去了。可以说在这一年学期当中,同学们不是盛春之季上山采摘春茶,就是初夏下田插秧栽种水稻,然后到了金秋则又是下乡秋收抢割水稻,相互衔接,循环往复,在一年学期中几乎有近40%时间都是在劳动当中度过。当然这也为日后同学们初高中毕业后,成为了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到了农村插队落户时,这些基本农活都已经变成了大家都熟能生巧轻松驾驭的基本功了。</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另外,勐海县第一中学还在学校里组织起一个毛泽东思想宣传队,把热爱文艺,又有表演才能,或者是有着一定的乐器演奏功底的老师和同学吸收进了校宣传队,利用业余时间,排练声乐、器乐和舞蹈节目,每当学校或县里面有重大活动的时候,来给大家表演节目。特别是每每到了学校组织同学们参加春采,夏栽,秋收,冬藏劳动的时候,他们就走村串寨,到每个班的居住地给同学们和社员们表演节目,不仅活跃了大家的业余生活,还起到了政治宣传的作用。发挥好了文艺轻骑兵,文化宣传队的功能作用,因而也成为了勐海县第一中学一张美丽的名片。后来县里成立宣传队的时候,还将闫相云和龙碧君同学抽调到了县宣传队,成为了专业的文艺工作者。</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今天当我漫步走在了勐海县第一中学崭新宽敞的校园内,看到了那一幢幢一排排高至六层的教学大楼,心里面有着说不出的兴奋感觉。虽说今天是个星期六,但还是听到了从教室里传出来老师洪亮明朗的讲课声音。而我从较远的路上透过玻璃窗户看到了那些正聚精会神在听老师讲课学生们的身影,不由自主又让自己回想到那年那月那日那时候的我们,在母校里那早已飞驰而过而又不复返高中时代的学习生活,还思念起那日日夜夜陪伴着同学们,不仅给我们教授着知识,又給大家传播着智慧,付出了辛劳,贡献了青春,正如焟烛一样,燃烧了自己,点亮了光明,倍受同学们可亲可敬可爱可念的老师们。于是乎又让我的脑海里思绪万千思念如旧,回想到了五十多年前我们是如何度过了那难舍难忘高中阶段的学习生涯。在那两年中六百多个日日夜夜里同学们在一起学政治、学文化,锻炼身体,修身养性,不断提高着自己与人为善,与人为伴,处事为人各种各样的本事和本领,仿佛感觉到这一切实实在在许多事情,好象就发生在了昨天,又感觉此刻正重现在眼前……</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勐海县第一中学的运动场的规模比较大,不仅有田径场,还有足球场等设施,能同时开展多种类的体育运动。殊不知在半个世纪前这个运动场的前身竟是一片沼泽地,还有两个鱼塘。那时候的我们在校学习时,这两个鱼塘一到每年的秋天,学校便组织起同学们将鱼塘里的水放干,男同学们几乎都下到水塘中去捕捉在鱼塘里野生野长自由自在的鱼虾,然后由学校食堂给同学们改善伙食而会餐打牙祭。后来因为学校没有可让学生们运动锻炼身体的场地,便填埋改造了那片沼泽地,使之成为了同学们的运动场地。正如老照片中反映出来的画面一样,每个学期中的全校运动会便在此举行。使同学们的身体素质在体育运动中得到锻炼和提高。而昔日那个年代我们同学们视为珍贵的简陋简单的运动场地,今非昔比则变成了一个高标准运动场地。却是我们就学年代里可望而不可及美好现实中的美丽存在。</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眼前这座二层楼的教学大楼,正是五十多年前我们从初中读到高中四年的教室。而这座教学大楼不仅是我们入学时在整个学校里面,还是勐海全县教育部门所有学校里最好的一栋教学大楼,虽然说只有上下两层,一共八个班的规模,但它正是陪伴我们度过了我们整个初高中阶段学习的美丽时光,并且在我们的脑海里面留下了那道属于我们学习生活记忆犹新的时间痕迹和岁月流淌。而在我们毕业了以后几十年里,这座教学大楼还在继续发挥着余热,承担起培养建设边疆有用人才的重任。再后来,由于该楼的房子成为了危楼,为了同学们的人身安全,也为了整个学校整体规划设计的完美无瑕,终于还是在十年前,被折除了,当然它也算是无怨无悔的完成了自己所承担起历史任务。而我们更要深切感谢的是那些曾经为勐海县教育事业付出辛勤努力的老师。还要感谢付达增老师和一些老同学们特意拍摄留存下来这几张珍贵的历史照片,才能让我们还可以通过这些照片反映出来的一个个的侧面,而能让我们在自己的脑海里幻化特写变成了那些让我们可引以为傲,特以为自豪的美好中学阶段的学习生活。</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1971年7月,我们从勐海县第一中学初中班学业中毕业了。而这一届乃是在文革中期招生入学经过了二年学期的第一批毕业生。紧接着学校又决定在此基础上办起了勐海县第一中学的首届高中班。学生生源主要是从本届初中毕业生中招收勐海县第一中学首届高中班的新学生。经过自己报名学校审批的程序,并从300余名本校初中毕业生中,还有黎明农场、勐遮中学和部分乡镇的初中毕业生里,一共择优录取了100名同学,并按一个班50名的人数分成了高一班和高二班两个高中班。我自己则是被分编入到了高二班。</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我们高二班班主任马文彩老师是一名回族老师。马老师同时也是担任我们数学授课的老师。马老师身材瘦高修长,留着一头黑黝黝的头发,面带微笑,一般情况下,从不轻易发火,只有在批评同学们的时候面容严肃凝重。马老师的数学教学方法严谨细腻有的放矢,针对同学们不解或难于认知的知识点,反复讲解,直到同学们理解接受了为止。时至今日,同学们提到了马老师,仍然对他赞不绝口,齐声夸奖。可见马老师的师德师风,润雨细物,沁入学生心脾,让学生真心佩服。</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而高一班班主任赵辉老师是一名来自云南红河哈尼族自治州的哈尼族老师。赵辉老师是从中央民族大学毕业的高材生。赵老师中等个子,留着偏分头发,面容严肃,神情自若,说着比较标准的普通话。从初中阶段开始,赵辉老师就是我们的政治课老师。而在高中阶段的第一学年赵辉老师主要教授同学们中国共产党党史的学习课程。赵老师同时也是学校团支部的副书记,因而我和赵老师的课外接触大多都是开团支部会议。赵老师退休以后身体健康出了问题,再后来惊闻赵老师驾鹤西去,实感惋惜。但赵老师的音容笑貌,宛如昨日重现,让学生铭记在心。</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我们高中阶段的学期是从1971年9月至1973年7月16日,也是用二个学年的时间来完成整个高中阶段的学业计划。随着教育制度改革的逐步完善,课本教材也较初中阶段完备了许多。而且逐步完善教学大纲,劳动支农的活动也比初中时期少了一大半。我们的各课教材的学习检查,第一学年上学期间还是开卷考试,而从下学期开始就逐渐转换成了闭卷考试。而且考场纪律,也严格了许多。同学们也随着年龄增长,逐渐认识到了学习的重要性,相对来说,同学们的文化学识水平,主要还是在高中阶段得以提高的。</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付达增老师是从云南大学毕业后分配到勐海县第一中学担任政治课老师。付老师的个子高大,有着湖南人强壮体质,在学校篮球赛队里担任中锋。付老师也曾经在勐海县第一中学上过初中。他说着一口浓重的湖南普通话,其主要教学内容是哲学课程。也可以这样说,马克思主义科学原理主要就是“唯物主义与辩证法”。而毛泽东思想哲学的重要内涵则是“一分为二”的两分法和“矛盾论”及“实践论”。正是付老师教授我们清楚清晰的知道和掌握了马克思主义和毛泽东思想中哲学的根本原理,学会了用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正确的处理各种矛盾和问题,抓住事物的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减少了片面主义或主观主义的影响,凡事预则立,多问个为什么?仔细思考,认真观察,反复琢磨,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因而让我们走入社会后,少走弯路;在工作中,少犯错误;在运动里,在少吃点苦头。</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当然,付老师也因为自己本身的高素质高水平高能力的真材实学,除了当好一名优秀教师外,自己的政治上进步也很快,并且担任了勐海县第一中学的校长。</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王贵生老师则是我们高中二年级下学期物理课任课教师。我们早期的物理老师是陶孝贵。而陶老师与我们初中四班班主任江国英又是夫妻俩。而且夫妻俩人又都先后在学校里面担任过我们的任课老师。如此说来,也算是师生有缘,终有一恩。后来我们物理老师换成了王贵生老师,虽然说只有一个学期美好短暂相处,但是也让同学们对王老师留下了深刻印象。王老师平易近人,脾气好,对同学们多是笑脸相迎,和同学们和睦相处,受到了同学们的一致好评和赞誉。王老师毛笔书法也很好,在西双版纳也很有名气。后来国家重视知识分子的领导作用,王老师不仅担任过勐海县第一中学的校长职务,还被提拔为勐海县主管文教的副县长,最后还升任西双版纳州政协的主席,成为了一名厅级领导。由此可见,王老师本人的实力不凡,真可谓:不鸣则已,一鸣惊人。王老师也给同学们实际现身说法做出了一个美好的表率。</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王萍飘老师不仅是我们高中班的语文老师,而且还是协助马文彩老师负责我们高二班日常管理的副班主任。半个世纪前的王老师正值青春黄金年龄,英姿勃发,还负责着校宣传队的工作。王老师语文基础扎实深厚,文学写作水平也很高,也很有创作的功底与心得。王老师在语文课堂上给同学们讲解的教案生动形象,语言精彩纷呈,表达清晰明白,并且能根据每个同学的基础水平能有的放矢的指导其语文知识的提高,因而深得同学们的真心喜欢。记得我们在学习随军记者魏巍深情撰写的报告文学《谁是最可爱的人》时,王老师神情飞扬的讲解,激情四射的慷慨表情,使同学们受到了革命英雄主义和爱国主义的双重教育,特别是志愿军烈士视死如归英勇战斗的英雄壮举深深感动了同学们,使大家无比深情地热爱我们的国家,热爱伟大的中国共产党,热爱伟大的领袖毛主席。</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1973年5月,离我们高中阶段学业结束还有两个月时间。王老师特意为同学们写了一首抒情长诗《理想之歌》,把同学们各自对未来所憧憬的美好理想,以及所期待的美丽生动形象,用朴素无华的平凡语言,用闪烁思想的妙语哲理,把同学们各自栩栩如生的志向,各有闪闪放光的宏愿,表现得如此精彩纷呈,表达的如此缤纷多丽。这首诗在同学们之间引起了强烈反响。我们高二班的同学们还把这首诗排练成节目,特别在毕业典礼上做了精美的汇报演出,因而博得了同学们热烈掌声和一致好评。后来同学们高中毕业后,又经过了上山下乡的锻炼,各自奋斗或工作调动在天南地北,五湖四海,成为了对国家有用之人,可塑之材。</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2024年9月10日在全国第四十个教师节到来之际,王老师又写下了一首诗:</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少小修为欲国强,</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习文炼武卧薪尝。</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投身伟业除穷白,</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志赴边疆拓大荒。</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斩棘披荊甘苦累,</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呕心沥血育苗秧。</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寒来暑往沧桑变,</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桃李花开绣满疆。</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这首诗不仅是王老师一辈子对从事教育事业的有感而发,也是王老师心灵里对教师职业无比热爱真情实意的流露自白,还是王老师对其自身一辈子从事教育事业的美好总结。所以说王老师对党的教育事业的忠诚,对自己作为一名优秀老师的自豪感、荣耀感跃然纸上,直表心意!让我们敬佩!让学生们感动!</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金惠多老师是1970年底从上海体育大学毕业后分配到勐海县第一中学的体育老师。金老师刚到学校时候也是个二十多岁的年轻人。金老师不愧为是体育学院的高材生,不仅专业素质高,而且身体健康条件好。他在学校学习专业是田径项目,但是篮球水平也很高,而且还是县篮球队里的主力队员,常常代表县球队参加许多县级以上的篮球比赛。金老师的嗓子也很好,唱歌非常好听,还被抽调到县宣传队里担任革命样板戏《智取威虎山》中的杨子荣,而且做念唱打功夫也可圈可点,成为了县宣传队的主要演员。后来勐海县第一中学办起了首届高中班,金老师自然而然成为了体育老师。同学们由于非常喜欢金老师,因而也非常喜欢体育课了。所以说一到上体育课时,同学们的积极性也很高,体育因而也成为了最受同学们欢迎的课程之一。</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金老师还是一个对同学们关心爱护的好老师,记得还是1972年秋天,有一天上午的第四节课是体育课,金老师教同学们练习跳山羊。由于那天早饭我在家喝的稀粥,到了十一点的时候,肚子饿得“咕噜咕噜叫”,当轮到我起跳山羊的时候,刚一跳过山羊,双脚刚落了地,还未站稳,一个踉跄,便觉得眼冒金星,浑身软弱,瞬间跌倒在地上,一时间晕了过去。金老师一看到这种情况,马上就来到我身边,安排着几个同学去学校食堂推来了胶轮车,将我送到了县医院急诊科救治。经过急诊科医生仔细检查后,没有发现严重的疾病症状,最后确诊是血糖过低,因而造成了昏厥,于是让护士给我输上了葡萄糖注射液。金老师看到我的情况安稳后,才离开了县医院。通过这件事使我对金老师师者仁心关爱学生的举动感动了。因此在此美篇上,我要对金老师表示衷心的谢意!并要对金老师深深鞠躬致谢!</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在我们高中阶段的学业学习中,英语老师白经文也是个非常优秀的老师。白老师也是个回族,毕业于云南大学外语系的英语专业。白老师的英语专业水平高,口语表达流利畅快,发音准确清晰,教书育人非常称职。由于当时英语教材,政治性内容比较多,白老师便结合着教材有的放矢讲解着英语基础知识并穿插到教学内容中,如此一来同学们既学会课本内容,还学习到了一定的英语基础知识。</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白老师在我们初中阶段的教学中,担任是语文老师,白老师讲课风趣幽默,妙语连珠,出口成章,引经据典,诗词歌赋,张口就来,手写速到。特别是那些有趣有益有用的知识点,有知晓,也有提高。所以说白老师讲课自然而然受到了同学们欢迎也是自然之中的事了。记得在那个年代里,白老师给同学们讲解了由日本记者撰写的书籍《苏联是社会主义国家吗?》一书的政治意义和写作手法,让同学们从国际时事政治当中,领悟到了国际间大棋局的微妙变化,高深莫测的布局,从言谈举止间看到了老师的一片心意!</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白老师除了担任英语老师外,由于毛笔书法写得好,因此还负责着整个学校壁报和宣传工作。而我在高中阶段,还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并担任了校团支部宣传委员的工作。因此和白老师在承担着全校宣传工作中接触较多,因而受到白老师的教诲也就比较多。后来学校还成立起了校图书室,并由白老师全权负责承建和管理工作,因而白老师又确定让我做图书管理员工作,在每个星期五下午给同学们负责借览图书。后因杂务性工作多,又让高一班的徐建才来做图书管理员,我的工作量相应减轻了许多。所以说,在勐海县第一中学的四年学习时间里,耳闻目睹,领略到了白老师工作态度,工作热情,工作方法,从而也使之承担起课外更多的服务工作,也使自己在锻炼中有了一定进步。</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1973年7月16日是我们这一届学生高中毕业的日子。上午开完了毕业典礼大会。晚上学校在校园里放映电影来为同学们庆祝高中学业毕业。虽然说学校领导的本意是好的,出发点也是可圈可点的,可是放映的电影是部纪录片,片名叫做《送瘟神》,而当电影放映了一半的时候,有些同学的脑子转得快,瞬间就感觉着不自在了。于是同学们便议论纷纷,心有不平了,一时间仿佛大家就被当做“瘟神”一样,送出了学校。当然这绝对不是学校领导的本意,也不是电影公司的故意之作。电影片名如此不合毕业典礼的氛围,纯属意外,实属偶合。当然这个笑话同时也就此伴随着同学们达半个多世纪了。</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纵观本人从小学至高中十年求学路上,我以为在勐海县第一中学的高中阶段,才是其在学习生涯中最为受用最有长进的两年。因为此时已是十年文革时期的中后期了,国家的各项工作已渐渐步入至正轨。寻其原因,一则教育重要性受到了广泛重视,学校的各项管理工作渐入佳境;二则实现四个现代化,没有知识,没有人才寸步难行,全社会也逐渐认识到知识和人才是推动社会进步至关重要力量。而同学们也随着年龄增长,知道了学习重要性。所以说,在我们以后的半个世纪中里,能为国家贡献了自己的微薄之力,真要多谢母校老师们语重心长的谆谆教诲,真得更敬母校师长们呕心沥血的悉心教导,虽然说我们这些昔日之年的学生们如今也是满头白发,满脸沧桑,满身伤病的一众老人们了,但是从心底里还是默默的希望老师们多加保重,健康长寿!正是因为这一日为师,且为终身是师呀!因而在这教师节到来之际,特向已近耄耋之年的众老师们道一声:老师您好!节日快乐!未来更好!</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本美篇中的许多历史照片,都是老师们自已拍摄的,也有不少老同学也为大家提供了宝贵的历史资料。在此一并感谢!)</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