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读《为什么是毛泽东》有感</p><p class="ql-block"> 7.2 大决战</p><p class="ql-block"> 7.2.4 平津战役不战而屈人之兵</p> <p class="ql-block"> 蒋介石依然错误估计形势,他认为中原仍有一拼,东北野战军不可能立即入关,华北的兵力依然进退自如。所以他暂时不愿与傅作义"涉及"兵力南撤问题,还想等等看;而根据地在绥远的傅作义为防止蒋介石下令南撤,将部队摆了一个怪异的长蛇阵,有意将所辖的60%蒋糸部队摆在东南向,把傅作义系40%部队摆在西北向。一旦东北解放军入关,蒋系可乘船南下,而傅系可西撤绥远,部队摆阵不是为了打仗,而是为了逃跑方便。蒋傅各有各的打算,而暂守平津、控制海港,以观时局变化成了两人的共识。蒋介石没有想到就这一念之差,他彻底没有了撤退的机会和抵抗的本钱,从他感觉尚能支撑到全盘皆输只有极短的时间,等局势明了时已经来不及了。</p><p class="ql-block"> 毛泽东下令林彪部即刻入关兵指张家口攻占密云,傅作义急忙撤兵回防。而毛泽东的真正意图是打天津和塘沽,切断蒋军南下的海上之路,等蒋介石劝傅作义南撤为时已晚了。29个小时攻克天津拒绝投降之敌,塘沽之敌除少部分乘国民党海军支援之船逃走外大部截住,傅作义走投无路,促成北平和平解放。</p><p class="ql-block"> 平津战役历时64天歼灭改编国军52万人,毛泽东在西柏坡接见傅作义时高度评价北平和平解放的意义。平津战役模式作为解决国民党军队的三种方式:被消灭、投降或起义。</p> <p class="ql-block"> 三大战役一环紧扣一环,历时四个多月,歼灭国民党军154万多人,这在世界战争史上也是罕见的的鸿篇巨制。</p><p class="ql-block"> 三大战役显示了毛泽东把握全局的不同能力:辽沈战役代表毛泽东抓住了主要矛盾,独断专行的魄力;淮海战役则显示毛泽东放手使用部下和协调各路大军的能力;平津战役毛泽东则是展现出容纳天下的宏大胸怀。</p><p class="ql-block"> 毛泽东制定的党指挥枪,军队政委制、令行禁止;共产党的将军们都是战神,但他们官兵一致,没有私心协同作战等在三大战役中发挥了充分的作用。</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