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之引漳入林工程

原上草h

<p class="ql-block">  红旗渠,是引漳河水入林林州工程的成果<span style="font-size:18px;">,是一项水利工程</span>,位于河南林州北部,豫、晋、冀三省交界处。</p><p class="ql-block"> 林州历史悠久,古名隆虑,夏(约公元前2070年~前1600年)属冀州。东汉延平元年(公元106年),因避汉殇帝刘隆名讳,改名林虑县。金贞佑三年(1215年,南宋嘉定八年),升为林州,后废州为县,1994年,撤销林县,设林州市。</p> <p class="ql-block">  1960年,林县人为了改变干旱缺水的困境,历时十年,在太行山上修建了总长达1500公里的人工水渠红旗渠。红旗渠被誉为“人工天河”、“世界第八大奇迹”。</p> <p class="ql-block">  景区内,红旗渠干渠之一。</p> <p class="ql-block">  通往红旗渠分水闸的路中,有一个“红旗渠纪念碑”,由时任人大副委员长彭冲题写。</p> <p class="ql-block">  红旗渠分水闸,由于水资源有限,合理分配用水,显得非常重要。</p> <p class="ql-block">  在总干渠出口闸上,安放了一张红旗渠工程完工开闸通水时的大型照片。</p> <p class="ql-block">  在纪念馆前的红旗渠干渠。看着这湾湾渠水在高坡上缓缓细流,可知在这片土地上曾经干旱成灾到什么程度?水又源自何方?</p> <p class="ql-block"> 这位见证了红旗渠建造和维护的长者,与红旗渠有着不一般的情感,他经常在此打捞干渠里的落叶,以保持干渠的清洁。</p> <p class="ql-block">  纵横交错的红旗渠干渠。</p> <p class="ql-block"> 进入红旗渠总干渠参观,要经过一条像红绸带样的天桥。</p> <p class="ql-block">  从红旗渠景区天桥可见漳河对岸的河北邯郸跃峰渠纪念碑。</p><p class="ql-block"> 邯郸也在太行山脉东麓,位于河北省南部,与山西、山东、河南三省接壤。</p><p class="ql-block"> 邯郸是历史名城,建城3100年。战国时邯郸作为赵国都城达158年(始于公元前386年)。</p> <p class="ql-block"> 跃峰渠纪念碑,位于邯郸涉县合漳乡太行山东麓的天桥断石崖上。</p> <p class="ql-block">  跃峰渠是河北邯郸一个近似于红旗渠的水利工程。</p><p class="ql-block"> 跃峰渠始建于1975年3月(红旗渠建成后5年多),1977年9月建成通水。跃峰渠全长245公里,穿54座山峰,跨49道沟壑。</p> <p class="ql-block">  此处河北邯郸与河南林州以漳河为界,河两岸由铁索桥相连。</p><p class="ql-block"> 河南省与河北省现在以漳河分界,而河南、河北的名称源自黄河。自唐贞观年间,以黄河为界划分行政区域,设立河南道和河北道。历经千多年的变迁,黄河的改道,现河南与河北之间的分界河是漳河。</p> <p class="ql-block">  这是跃峰渠的一部分水渠工程构成。跃峰渠景区免费参观。</p> <p class="ql-block">  红旗渠的实景由此进入参观。</p> <p class="ql-block">  红旗渠地处太行山东麓,地势西北高东南低,渠经过之处多陡崖和峡谷。</p> <p class="ql-block">  红旗渠工程于1960年2月动工,至1969年7月支渠配套工程全面完成。水利工程建成后,在灌渠、库渠周边植树造林,已形成了绿色的生态林。</p> <p class="ql-block">  红旗渠工程,总干渠长70.6公里,分干渠10条,干渠总长304公里;支渠51条,总长524公里;斗渠290条,总长697公里;农渠4281条,总长 2488公里;削平山头1250个,<span style="font-size:18px;">架渡槽151个,总长12.5公里;</span>凿通隧洞211条,<span style="font-size:18px;">总长 53.7公里;</span>沿渠小型水库48座,塘堰346座,共有库容2381万立方米。从这些数字可以想像出红旗渠工程有多宏伟!</p> <p class="ql-block">  青年洞是红旗渠总干渠最长的隧洞,长623米。<span style="font-size:18px;">1960年2月由林县320名青年,经过一年零五个月,</span>凿穿太行山腰,引山西平顺县浊漳河水进入林州境内。<span style="font-size:18px;">为铭记青年们艰苦奋斗的事迹,此洞被命名为“青年洞”。</span></p> <p class="ql-block">  浊漳河,漳河的正源,或称为主源。浊漳河全长228.7千米,流经山西平顺县、河南林州市、河北涉县, 在涉县合漳村,浊漳河与清漳河汇合后称漳河,流入河北邯郸磁县岳城水库。</p><p class="ql-block"> 红旗渠总干渠从山西平顺县石城镇侯壁断(瀑布)下设坝引水,沿浊漳河右岸,经三省交界的牛岭山村河口穿越青年洞到林州卢家拐村。</p><p class="ql-block"> 这是红旗渠首入口(资料图片)。</p> <p class="ql-block">  红旗渠总干渠作为核心工程,地势险要,景区在此修了很多栈道,为游客安全参观提供了保障。</p><p class="ql-block"> 红旗渠靠山侧,悬崖峭壁上建有崖边栈道,向上通往牛岭山最高峰阳凤垴。行走在悬崖栈道上,仰望是千仞崖峰,俯视是万丈幽谷。</p> <p class="ql-block">  在山腰水渠的坝上,也修筑了护栏,供游客行走。</p> <p class="ql-block">  山腰渠坝上栈道,一夫当道,后人莫过。</p><p class="ql-block"> 崖边栈道通往左侧人脸崖顶上的景观亭。</p> <p class="ql-block">  除了两悬崖顶上相连的“步云桥”,右侧崖边还有栈道曲曲折折盘上崖顶。</p> <p class="ql-block">  在图左的悬崖顶上,可见栈道通往“步云桥”。</p> <p class="ql-block">  太行山特有的嶂石岩地貌,由易于风化的薄层砂岩和页岩构成,形成绵延数公里的岩墙峭壁。像这样的蹄形回旋,想用铁钎、大锤削平时,它又坚如磐石了。</p> <p class="ql-block">  这是一个多通栈道交汇点,可向上走,登崖顶远眺,沿崖顶游览;也可向下走,乘坐区间车回景区入口,当然也可在渠坝上继续前行。</p><p class="ql-block"> 左边是一个当年的民工开会、休息的工棚。</p> <p class="ql-block">  《赠言十水》碑,碑文由原林县党委书记杨贵撰写。</p> <p class="ql-block">  《赠言十水》碑对面,桥的另一边是多通道路口平台。</p> <p class="ql-block">  平台上有个小卖部,主卖纪念品。</p> <p class="ql-block">  试图走“一线天”方向的半山悬崖栈道。渠坝栈道上的行人作参照物,可知此处之险峻。</p> <p class="ql-block"> 这里是“虎口崖”地段,岩道低矮,碎石散落路面。天色已近傍晚,前无来者,后无跟者,还是退回下一层的渠坝栈道可靠一点。</p> <p class="ql-block">  “虎口崖”这一段工程,是红旗渠总干渠工程中的难点。</p><p class="ql-block"> 仰视“虎口崖”地段的栈道,佩服当年凿山开渠的民工,吃住劳作都在此地。</p> <p class="ql-block">  “神工铺”,在虎口崖边,修渠民工住过的山崖。六十年代在此修渠民工多达三四万人,民工没有住房,就住山崖,搭席棚,打土洞,常年顶风冒雪,历严寒酷暑。崖壁上,有修渠民工留下的豪迈誓言:“崖当房,石当床,虎口崖下度时光,我为后代创大业,不修成大渠不还乡”。</p><p class="ql-block"> “民工”是一个伟大的名字,万里长城, 大运河,哪一个不饱含民工的血汗!</p> <p class="ql-block">  修渠民工就住在这些石壁夹缝中。</p> <p class="ql-block">  总干渠段最难施工的地段——虎口崖。</p> <p class="ql-block">  虎口崖,崖峰高耸,山崖向外突出10余米,象老虎张开的大口。修建红旗渠时,山崖上时有松散的石头落下砸伤修渠民工。</p> <p class="ql-block">  嶂石岩构成的岩壁,层层 石片,不知什么时候会断裂掉落。岩峰上施工真是虎口拔牙。</p> <p class="ql-block">  “虎口崖”下,有块石碑,石碑中刻着“山魂”二字,由林州文化馆彭天贵书写。为修渠而献身的民工们化作山魂,守护着当地百姓的生命之源。</p> <p class="ql-block">  “山魂”石碑背面刻着“红旗渠纪念碑”,由时任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会长,人民美术出版社副总编沈鹏书写。 </p> <p class="ql-block">  虎口崖,悬崖上的石块有些坚硬无比,铁锤钢钎打下去,只有一个小白点痕,当地人称之为“马牙石”。</p> <p class="ql-block">  鬼斧神工的“一线天”,长50余米,只能一人侧身通过。</p> <p class="ql-block">  凌云亭是登上一线天的门户,地势险要。亭柱上有一对联:“不登高山焉知山高,未临幽谷何晓谷幽”。对联道尽登山临谷者之豪气与不易。</p> <p class="ql-block">  穿过凌云亭,登上旋梯,进入被称为“一线天”的一条50多米长的山缝隙。穿过缝隙继续向上行走,可见禹王庙。</p> <p class="ql-block">  高山上的禹王庙。继续向上前行有步云桥、牛岭山的最高点阳凤垴。</p> <p class="ql-block">  两崖峰之间以铁索桥相连,此桥被称为“步云桥”。在晃动的铁索桥行走,脚下云雾缭绕,如腾云驾雾的仙境。</p> <p class="ql-block">  悬崖栈道与渠坝栈道汇合。</p> <p class="ql-block">  继续前行,悬崖边的岩壁外突,如人脸、如鹰嘴。这里采取悬吊方式作业,也是施工的高危区域。</p> <p class="ql-block">  鹰嘴山。</p> <p class="ql-block"> 鹰嘴山的鹰嘴。</p> <p class="ql-block">  悬崖栈道,最后登天梯,上“天河亭”欣赏人造天河景观。</p> <p class="ql-block">  缆车与区间车总站。晚秋,太行山游进入淡季,傍晚,景区车已停运。</p> <p class="ql-block">  步行盘山公路。</p> <p class="ql-block">  结束红旗渠总干渠实景参观。</p> <p class="ql-block">  参观红旗渠纪念馆,了解红旗渠建造的前因后果。纪念馆前周边环境,仿佛诉说着红旗渠取得的绩效。</p> <p class="ql-block">  纪念馆在山坡上。</p> <p class="ql-block">  展馆前一大片开阔地,与红旗渠现场嶂石岩的险峻不可同日而语。</p> <p class="ql-block"> 红旗渠纪念馆,用2000多件文物与雕塑、图片及视频,立体再现了当年10万民工十年战太行的壮烈场景。</p> <p class="ql-block">  展馆大厅,以一座人力搬石的雕塑,作为展馆灵魂展示。</p> <p class="ql-block">  河南省在中国中原的中心位置,林州虽然在河南的西北缘,但在中国的版图中,仍属于核心位置。</p> <p class="ql-block">  林州虽处太行山东麓,但相距不远便有3千年以上的历史名城。</p><p class="ql-block"> 如,东面安阳(古称殷),商王盘庚(公元前1313年)迁都殷,创造了辉煌的中华殷商文明,殷墟甲骨文是中国汉文字始祖。</p><p class="ql-block"> 东南面鹤壁有朝歌,商王武乙始为帝都(公元前1147年),春秋时期卫国国都。</p><p class="ql-block"> 北面邯郸为商朝都城畿辅,建城3100年,后为战国时期赵国都城。</p> <p class="ql-block">  看《林州志》记载:因干旱成灾,造成“人相食”的惨况,有记录的有如下年份:</p><p class="ql-block"> 公元1587年、1640年、1758~1760年、1834~1837年、1876~1878年。从明万历十五年至清光绪四年,均有因干旱成灾而“人相食”,即人吃人。</p><p class="ql-block"> 有文字记载的煌煌3600年文明商都圈附近,至十九世纪中后叶,竟然还会有“人相食”这种惨绝人寰的事件发生。</p> <p class="ql-block">  时至民国年间(1942~1943年),此地仍有因干旱成灾而卖儿卖女,饿死人。</p> <p class="ql-block">  引漳入林工程总动员。</p> <p class="ql-block">  图左是总干渠被誉为“神工铺”的崖洞,民工自己打洞居住。</p><p class="ql-block"> 图右是修渠女民工,在政治学习。通常是白天干活,晚上学习。</p> <p class="ql-block">  十万人,历时十年,锤敲钎凿,竹篮运泥石,最终开出穿绕太行山的人工天河。</p> <p class="ql-block"> 开凿红旗渠施工的实际操作方式和施工现场的运输用具。</p> <p class="ql-block">  凿渠大战前的青年突击队合照。</p> <p class="ql-block"> 工程的运输模式。</p> <p class="ql-block">  红旗渠山西平顺县渠首截流时照片。</p> <p class="ql-block"> 红旗渠山西平顺县渠首截流情景油画。</p> <p class="ql-block">  红旗渠开凿十年,十万民工当时使用的开山凿渠工具。</p> <p class="ql-block">  浊漳河水通过总渠闸口涌出的一刹那,万人欢呼,喜极而泣。</p> <p class="ql-block">  红旗渠总干渠沙盘模型。</p> <p class="ql-block">  盘阳会议,“引漳入林工程”开始两年半后,林县和平顺县两县有关生产大队和人民公社(村镇)协议红旗渠的使用权分配。</p> <p class="ql-block">  河南林县和山西平顺县两县相关人民公社、生产大队(镇、村)及当地农业建设局共同签署的红旗渠工程使用权协议书。</p> <p class="ql-block">  为开凿红旗渠而牺牲的81人名单,最年轻者17岁,最年长者60岁。</p> <p class="ql-block">  李先念、江泽民、李鹏等题字。</p> <p class="ql-block">  十年不归家,邮局送书信。</p> <p class="ql-block">  纪念馆前广场,有几组雕塑,都是叙说古代治水的名人故事。</p><p class="ql-block"> 公元前606年,春秋时期楚国首相孙叔敖,在芍陂(<span style="font-size:18px;">安徽寿县南</span>)<span style="font-size:18px;">主持兴修水利,建成中国最早的大型渠系水利工程,沿用至今已有2600多年,现</span>灌溉面积4.2万公顷。</p> <p class="ql-block">  公元前256年,战国时期秦国蜀郡太守李冰携子率众,修建都江堰水利工程,沿用至今,以无坝引水为特征,誉为世界水利文化的鼻祖。</p> <p class="ql-block">  战国时期魏国邺县令西门豹,科学规划,开凿十二渠,引漳河水淤灌改良农田,增加粮食产量。</p> <p class="ql-block">  红旗渠纪念馆前广场。</p> <p class="ql-block"> 红旗渠渠首,浊漳河水从此处流入红旗渠。</p><p class="ql-block"> 漳河由浊漳河和清漳河汇流形成,而浊漳河是漳河主流,占漳河水源的大部分水。漳河流经山西、河北与河南三省,由于红旗渠在浊漳河截流引水,导致漳河水位下降,流水量大幅度减少。每遇天旱,漳河流域受旱影响的村民,便出现为水这个生命之源而械斗的事件。</p> <p class="ql-block">  由于红旗渠渠首处截流引水,山西平顺县红旗渠渠首附近的浊漳河段在枯水期水位下降严重,天旱年份尤为显著。</p><p class="ql-block"> 漳河上游沿岸村民为争夺水资源多次发生冲突,而浊漳河水源源不断被红旗渠引走。当地不少人认为红旗渠是漳河流域旱灾的根源。</p> <p class="ql-block">  1992年8月中下旬,河北白芟村与河南盘阳村数百村民再次为抢夺水资源械斗。</p><p class="ql-block"> 同年8月22日凌晨,河北涉县白芟村几十个村民游过漳河,在红旗渠总干渠盘阳段炸开渠墙,炸毁渠墙长度达31米,形成60米裂缝。渠水从缺口冲出,以每秒约79立方米的流速,从山顶倾泻而下。盘阳村遭渠水袭击,淹没庄稼地<span style="font-size:18px;">1000多亩</span>,倒塌房屋600多间,8家村办企业被水淹没,大量死畜漂浮在水上,<span style="font-size:18px;">此事震惊全国,但没有人为此事受责。</span></p><p class="ql-block"> 红旗渠灌区管理局及时组织抢险,红旗渠于同年9月3日恢复通水。</p><p class="ql-block"> 有人为当地百姓生存而建渠,有人为当地百姓生存而炸渠。</p> <p class="ql-block">  水是人类生存的必要条件,科学合理分配水资源,考验管理者的智慧。经过长时间的努力,管理者和当地百姓交出了合格的答卷。</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