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十一 安徽民居</p><p class="ql-block">长江下游人口密集,是中华文化极具代表性的区域。民间的村落建筑陪伴着一代代人的成长,其中还渗透着中国人的人生观、家庭观、族群观。基于以上的意义,我选择了安徽宏村作为描写对象,表现民间村落所承载的文化内涵。白墙黑瓦是打动我的重要元素,所以,我把白墙以外的所有景物画成得较暗以增加对白墙的对比。宏村这段画面长十一米,左右两边和前面一部分是黄色的油菜花,前景主要是墨绿色的树林,背景为灰蓝色、灰绿色的山和淡灰蓝色的云雾,地面和道路我选用赭石色,白墙以外的一切景物都没有留白。这些耀眼的白墙在有意或无意间透露着形状大小各异,变化复杂交错的几何抽象美。</p><p class="ql-block">十二 黄山</p><p class="ql-block">古诗有名句:“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我曾三上黄山写生,体验其松、其石、其云之美妙与特色。黄山以它奇雄之美深深打动了我,所以,我必须以最浓重的笔墨写这段画面。在内容上这段画包括百丈泉、观瀑亭、揽胜桥、黄山宾馆和温泉建筑群、人字瀑、迎客松、天都峰、莲花峰、光明顶、北海宾馆建筑群、猴子观海、大云海,共计二十九米长。在创作立意上,最值得解释的是云海这部分。云海的前面有一段以山为主达八米长,不留天,没有树,堵得满满的,给人一种极端狭窄和压抑感,跟着就是北海宾馆的徐徐出现于云雾间,然后,猴子观海的一段五米多的滔滔云海,明朗平远,有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构思。天际艳丽的红霞,黄调子的霞光与红色揉为一体,再加上穿插着不齐的蓝天,既开阔又愉悦。我利用前面的狭窄和压抑来衬托云海的开阔与愉悦。所以,前面的压抑画面单看不一定好看,但与云海结合起来看是有意义的,起到为云海铺垫的作用。这个构思是我借鉴中国传统园林艺术的结果。当我们刚进苏州园林时,造园师们会设计一段曲来湾去而且显得很狭窄的小路,跟着,进园者会突然会置身于一个以湖为主体开阔的空间,同时又引领着进园者的视线,向湖的对岸望去,望向远方。</p><p class="ql-block">十三 寒山寺</p><p class="ql-block">苏州园林这段画面长十五米,收集的景观主要来自拙政园、狮子林、退思园、寒山寺。我觉得,有立意的画面才有灵魂,才有生命,才有个性。寒山寺这部分的立意主要来自实景和唐代诗人张继的《枫桥夜泊》这首诗。诗是这样写的:“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在我创作寒山寺这部分时,这首诗的意境一直占据着我的创作思路,所以,这是古代诗人与今人的对话,是今人对古诗人情怀的解读,又是这首诗意境与自己对寒山寺画面理解的和谐结合。在枫桥的右上方蓝色的天空里,透过反射灰黄色的云彩有一轮明月。我用一个不是很暗的夜景来表达一种不追随自然主义的创作方法,目的是把前后两段画面连接得更加自然和谐。为了表现夜景,淡黄色的灯光从门窗透射出来,与灰紫色的墙面和黑瓦形成强烈的对比。大圆拱桥的下面是农家妇女摆动着木桨的小船,披着月色归家的景象。右方远处是寒山寺,隐藏于大树间,垂柳旁,传来的徐徐钟声不仅淹没了这位农家妇女一天辛勤劳作的疲倦,而且还一声声抚慰着夜窗里面善良的百姓平民。</p><p class="ql-block">十四 水乡</p><p class="ql-block">江南水乡是长江三角洲独具特色的民居古镇,风格古雅,地方文化元素显著。我把周庄和同里综合在这段十一米长的水乡景色画面中。这两个古镇很好地保留了原有风貌,古旧感很强,所以,我用黑白来画,成为整幅长卷的五个黑白段落之一。我第一次参观这两个古镇时就有一种时空错乱的感觉,原因是这两个古镇的外貌与自已知道的乡镇差异极大,反而象书本小说所描述的古代民居,既惊喜又兴奋。为了表现这古旧的外观,黑白是最合适不过的了。我画在古镇街上的人不多(与旅游人山人海的现实不同),我希望少画人以增加古镇的宁静感,使观众觉得犹如古代水乡古镇掉落在我们现代化的世界里。水乡过后,是灿烂辉煌的,色彩缤纷的大上海,与水乡的古旧形成强烈的对比。我的立意是希望给我们带来一个启示,就是在现代化轰轰烈烈的社会进程中,传统和历史痕迹就在我们身边。</p><p class="ql-block">十五 上海</p><p class="ql-block">大上海是现代化城市的象征,处处高楼林立,车水马龙,色彩艳丽,灿烂辉煌。作为最具现代化特征的大城市,我决定用最浓重的色彩笔墨来描写这段长达二十多米大上海。首先我考虑的是用鲜艳色彩,如纯红、纯蓝、纯黄等,增加色彩对比度,使这个现代化的城市变得色彩缤纷,辉煌夺目,清新又充满活力。第二,不同年代的建筑记载着这坐城市的变迁与历史。这段画里面有清末民初的传统民居,有十九世纪末到二十世纪初建成的外滩欧洲式大厦,有上世纪六七十年代黄色外墙的建筑和集体宿舍,还有更多的是现代建筑群,如陆家咀的各式各样的商业高楼大厦。这些大小不同,高矮有别的建筑错落地编排在一起,相互对比,彼此呼应,加上色彩的不同分类,形成了一种自然又人为的城市建筑组合美感。外滩的欧式建筑,给我们中华民族对那段历史留下了深深的反省与思考。为此,我把外滩的欧式建筑画成棕灰色,使其与周边色彩鲜艳的现代高楼形成对比,意在强化时代感,以及呼唤人类对历史的记忆。</p><p class="ql-block">十六 普陀山观音像</p><p class="ql-block">《长江万里图》结束部分是普陀山的观音像和浙江象山海岸景色。这两个地方离长江出海处有点远,但从内容和美感上更符合我创作的需要。结尾这一段,我用黑白来表达,使这幅长卷具备首尾呼应的艺术考虑。在内容上,除了观音大像、海岸岩石、滔滔海浪以外,更多的是飘扬的云雾逐渐从明亮过渡到结束处的深灰色。观音像的脚下是一朵祥云,祥云左侧是一道由大逐渐变细通向左上方,暗示观音菩萨从远方的天国飘落人间,面带慈悲,静观人间世情万种,注视着我们人间生老病死,苦辣酸甜,在无明与妄念中苦苦争扎,在不得要领中做出一个接一个的罪业。然而,黑暗中,观音慈悲的光芒会在觉悟者的内心闪亮。从艺术创作的角度说,观音大像正好与乐山大佛形成一种呼应,同时从另一个侧面揭示佛教思想对长江流域文化的深远影响。</p><p class="ql-block">以上是对《长江万里图》的分析和罗列了十六个段落或局部的创作思维,希望这些能帮助观众对《长江万里图》作更进一步的理解。然而,《长江万里图》长达四百三十三米,内容景观包括雪山、草原、高山湖泊、河滩、九寨沟瀑布群、长江第一湾、玉龙雪山、虎跳峡、金沙江、攀之花、乐山大佛、重庆、三峡、三峡水坝建筑场景(画二零零零年实景)、神农架原始森林、梯田、宜昌与葛洲坝、洞庭湖与岳阳楼、张家界、黄鶴楼与武汉、湖口、滕王阁、鄱阳湖、龙虎山、安徽民居、黄山、九华山、太湖、苏州园林、江南水乡、上海、普陀山观音大像与大海,所以前面的分析和十六点回顾只是其中的例子。我想,只要观众以饱满的情感,丰富的想象、独有的直觉、和深细的艺术思维,会看到《长江万里图》长卷中更多与自身情感相一致的千千万万。(在百度搜索“长江万里图现代音乐”能看到完整版视频。)</p><p class="ql-block">二零一四年于广州</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