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区域协作共同体,迈向内涵发展新征程

戎缱儿

<p class="ql-block">  近年来,竹山县张振武小学以立德树人为根本,深入贯彻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精神,通过改革驱动、科研引领,构建了区域协作共同体;强化共享意识,注重取长补短,促推区域教育和谐进步和内涵发展。 </p><p class="ql-block"> 联校协作,探索区域教研新模式 </p><p class="ql-block"> 校级联动,构建区域发展共同体。学校坚持"资源合理配置、城乡共同发展、条件同步改善、质量整体提高"的方针,因势利导,打造“校级联动发展共同体”。与城关、潘口、溢水、擂鼓等地学校形成了区域教研协作体,根据协作单位校情特点和自身发展优势,制定了“区域合作、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共同提高”的协作目标,形成了“学校自身内涵式发展一一带动协作区学校发展一一辐射引领区域学校共同发展一一促进全县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示范引领机制。 </p><p class="ql-block"> 联校教研,建设区域协作新模式。学校打造教研联校协作模式,开辟区域教研协作新路径。一是构建首席常任制与学期轮值制相结合的管理机制,由首席常任学校制定区域教研协作发展目标,引导轮值学校根据协作区计划开展教研活动,保证协作联校活动有条不紊进行。二是依托县教研室专家团队,通过骨干教师培养、名师引领、青蓝结对等方式,积极打造“轮值学校骨干教师一一协作学校教研名师一一各校优秀教研组”三级教研梯队,形成线上线下专业教研共同体。通过展示学校特色,找准薄弱环节,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共同构建高效课堂,共同开展课题研究,共同参加各类竞赛,促进区域教研发展转型。 </p><p class="ql-block"> 线上教研共同体,促进区域教研迈向信息化 </p><p class="ql-block"> 线上教研能够突破时空限制,实现对区域教研活动的深度引领,开阔教师视野,实现其从单打独斗、独学无友到广泛涉猎、自主开放的教研转型。常态化疫情防控下,为确保区域协作教研工作顺利进行,学校运用信息技术,构建“123线上集体教研”体系,即以集体备课为中心,建好两个课堂,举办三类教师论坛,促进协作区教师能力与个人素养的提升。 </p><p class="ql-block"> 以集体备课为中心。学校搭建区域网络教研协作体,组织“点、线、面”式的集体备课研讨,提升教师课堂教学能力。“点”指的是同年级同学科教师共同备课,根据课程标准制定整本书教学计划与大单元教学策略,再从横向教情、纵向学情两个维度集体研究不同课型的教学方法,做好教学设计。“线"指的是同学校同学科教师共同备课,主备课教师先把初始教案发到备课群里,然后群策群力,生成二次教案,再由区域学校骨干教师提出修改意见,形成共案,最终在教学中实施。“面”指的是协作区团队共同备课,各学科骨干教师成立备课磨课小组,邀请教研室驻区教研员进行线上听课会诊与互动对话。从使用“钉钉课堂”到运用“湖北教育云平台”,学校不断提升信息化水平,发挥集体智慧优势,发扬团队协作精神,打造高效课堂。 </p><p class="ql-block"> 建好两个课堂。一是针对协作区教学点师资短缺、部分课程开不全的难题,建设“空中课堂”。以英语和美术两个学科为主,采用网上同步开课的方式,与擂鼓、溢水等地的教学点实现课堂专递、实时分享、互动对话,弥补受援学校师资薄弱的缺陷。二是在青蓝工程中建设“青蓝课堂”。师徒结对,进行课例展示与剖析,以此帮助受援学校教师提高对课堂的驾驭能力与自身修养。 </p><p class="ql-block"> 举办三类教师论坛。优秀教师论坛:每学年,优秀教师把自己在教学中捕捉的经典案例、提炼的经验技巧以及自身对教育的深刻思考,通过优秀教师论坛进行分享交流。2021年学校举办了以“我和孩子是朋友”为主题的优秀教师论坛,其中师利慧老师围绕学生的激励与评价分享《激励让学生有盼头》,曾宪霞老师围绕德育渗透分享《陪学生慢享学习时光》,谢小丽老师围绕培优扶困分享巜尽力做一个学生喜欢的老师》。她们以丰富独特的经验和深刻睿智的思考,引发协作区教师的强烈共鸣,会上研讨氛围十分热烈,取得了良好成效。 </p><p class="ql-block"> 骨干教师论坛:邀请骨干教师分享教学经验,传授先进教学理念与方法,有针对性地培养青年教师。协作区教师组成不同的学习团队,认真聆听并撰写听课反思,以此提升自身能力。如数学教师王荣芳分享的以思维导图和“智慧树”对知识点进行归纳整理的方式,让协作区教师深受启发。 </p><p class="ql-block"> 名家论坛:邀请教育专家出席“国培"项目与线上培训,开办专题讲座,教师在名家的引导下学习高效课堂与新课标,丰富知识,拓宽视野,更新观念,提升能力。 </p><p class="ql-block"> 线下教研共同体,引领区域教研均衡发展 </p><p class="ql-block"> 学校以课堂教学改革为引领,推进信息技术与课堂深度融合,创建了1345快乐课堂特色教学模式。学校教师在协作区教研中率先示范,通过举办课内比教学竞赛、课题研究等活动,以前沿的教学理念,独特的教学模式,全新的评价改革,引领协作区教师对课堂改革进行思考与探索。</p><p class="ql-block"> 以赛促教,推动教师学习成长。为增强协作区的合作与交流,营造教研氛围,以研促改,提质增效,学校关注协作区教师核心素养培育和深度学习能力的提高,让教师在多种形式的竞赛中学习成长。 </p><p class="ql-block"> 常规教学竞赛:每学期举行区域教学竞赛,形式不拘一格,以“全员参与一一组内选拔一一校内推荐一一区内竞赛”层层推进的方式,推举区内复赛候选人,然后各协作区第一名选手参加县级“课内比教学”决赛。轮值学校积极组织教研团队在赛前开展集体备课、集中磨课,认真评课,在赛后总结反思、优化提升教师专业技能。 </p><p class="ql-block"> 协作联赛:学校成立教研团队,指导协作区参赛团队参加市级以上协作联赛。在“课标考试、协作备课,课堂展示,课堂重构,作业设计,预设反思”六个参赛项目的拉练过程中,学校教师与区域教师共同进步,发挥智慧,凸显风采,实现教学技能的有效提升。 </p><p class="ql-block"> “精品”课竞赛:学校组织教师参与“精品课”竞赛活动,积极贯彻“精品课”评选方法,进行录制培训。学校多节省级“精品课”为区域学校做了示范,协作区学校的教师,一点一点的学习磨课,评课,录制综合素养得到显著提升,目前,协作区学校已有多节精品课获得县级以上荣誉。 </p><p class="ql-block"> 课题引领,助力教师专业发展。一是关注问题,提升教师研究能力,引导协作区教师关注教学中的问题并探索解决方案,实现从经验型教师向研究型教师的转型,并积极参与课题研究。2022年学校已有15个省、市、县级在研课题,参与研究教师达100余人。二是关注过程,提升教师探究实践能力。定期召开课题研讨会,指导协作区教师用观察研究法、参考文献法、教育实验法、案例分析法、教育叙事研究法对各类课题进行研究,指导协作区学校开展问卷调查、撰写调查结题报告,集结汇编资料。三是关注成果,让科研成果服务教学。引导协作区教师用好学校课题研究基地“智慧库”,通过开展课题研究,为传统教学找到新路径;推广课题研究成果,让科研服务教学,助力教师成长。 </p><p class="ql-block"> 下乡支教,促进教育均衡发展。为推进城乡教育协调发展,优化教师资源配置,学校开启“启明星”计划和“骨干教师下乡支教”计划,每年选派3一6名优秀骨干教师到乡镇学校支教。与明清组成教联体,协作共进。10年来,学校先后选派70多名教师到溢水、擂鼓、麻家渡、官渡等乡镇的学校参与支教学校管理,兼带统考学科,为学校的发展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切实帮助当地教师提高教学水平和业务能力,推动区域教育优质均衡发展。</p>

教研

教师

协作区

学校

协作

备课

课堂

区域

教学

骨干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