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访张国焘墓

Jonathan Z

<p class="ql-block">张国焘晚年移居多伦多,最终在此病逝,并葬于市中心的松山公墓,这是我很早就知道的。一直想去看看,直到三十多年后的今天。</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张国焘是中共早期的重要人物,是党的创始人之一,一个中共绕不开的历史人物。探访一下他的墓地,有一种走近历史意义感觉。</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本以为靠近市中心的公墓早已人满为患,到了才发现并非如此。这里华人的墓地很多,从名字看,多为南方或早期移民的华人、去世的时间大体以五十年代以后的居多。</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因孩子姥姥过世,墓地我最近没少去,以前也参加过友人的葬礼,所以我一直不害怕去墓地,因为看到都是树木、草地和石头,实在没什么好怕的。后来更是不介意到这里,看看人们最终的归宿地、还是有很多感受的。</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偌大的墓园,张国涛的墓在哪里呢? 幸好有好心的网友在网上给出了具体位置:五区2263号。</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来到了五区又到哪里找呢?具体编号是没有意义的,因为地上就看不出有任何编号。从网上的照片看,他的墓碑两侧有松树,这就容易辨认了,而且离路边不远,顺着路边走就应该能看到。</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但五区也是挺大的,还是不容易确认。再看网上的照片,发现路边还有一条岔路,和我所在的位置极像,照片里面的红色墓碑背景也说明就是这里。</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我走进墓地,寻找两个松树下墓碑,但我没有看到。回头想再确认一下位置,赫然看见路边一棵松下的墓碑上,刻着中文:张公国涛。</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这里就是原中国共产党创始人张国焘之墓,故于1979年12月3日、终年82岁。</p> <p class="ql-block">原来网上有两颗松树的张国焘墓是几年前的旧照,现在只有一颗松树在墓碑的右边。这里也是张国焘妻子杨子烈的合葬墓,她故于1994年5月27日。他们是1924年结婚,相互陪伴了一生。</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网上说张国焘晚年穷困潦倒,死后墓碑的后面刻着别人的名字。</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我看了一下,张国焘夫妇墓碑的后面确实有姓Black的夫妇,他们的墓碑面对着小路,而张国焘夫妇的墓碑面向里,在小路上确实看不到。</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现场观察其它墓碑,有很多墓碑是这样合用的。</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石碑通常都是一面刻字的。这就给人一个选择:如果将两个墓对起来,墓碑两边就都可以刻字了。这不能不说是经济上的一种考虑。就像房子一样,有独立的,也有半独立的。显然,张国焘的后人选择了这种半独立的。</p> <p class="ql-block">加拿大的墓地习惯与中国的不同。中国传统的墓地是碑在前,墓在后,而且还有个坟头。加拿大的墓地是墓穴在前,石碑在后,而且没有坟头,墓穴的上方在下葬一年后会铺上草坪。</p> <p class="ql-block">虽然晚年的张国焘很是低调,但他毕竟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名历史人物,当年的加拿大总理特鲁多也拜访过他,也有相关单位送过慰问金。</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他还享受着加拿大老人同样的待遇。不富裕应该是事实,但从他的全家福看,善终应该是客观描述,那种在普通家庭所看到的。</p> <p class="ql-block">倒是他和当年毛泽东结局的反差令人印象深刻。一个是在路边无人问津的墓地,一个每天万人瞻仰的伟人。正所谓差之毫厘,缪之千里。但张国焘能入土为安,与同期的很多战友比起来也算善终,不枉此生。</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