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访肇兴侗寨

种田人 712030

<p class="ql-block">  肇兴侗寨,位于黔东南侗族苗族自治州黎平县肇兴镇,始建于‌北宋雍熙三年(公元986年),距今已有1000多年历史,目前全寨有1100户,6000多人,是黔东南侗族地区最大的村寨之一。</p> <p class="ql-block">  肇兴侗寨四面环山,村寨建于山间盆地一处狭长地带,一条小河穿寨而过,村头寨尾层层梯田,飘逸着阵阵稻香。</p> <p class="ql-block">  鼓楼是侗寨中最具特色的建筑物,楼内不分层,贯通到顶。外廓密叠的层檐为装饰性楼层,飞阁重檐,层层而上,气势雄伟。鼓楼由侗家工匠设计建造,不用一钉一铁,全用榫头卯眼套扣接合,牢固异常,可延二、三百年不损。鼓楼不仅是侗族建筑艺术的结晶,更是侗族文化的载体。千年以来,凡聚众议事,制定村规民约,调解民事纠纷,抵御兵匪等重大活动均在鼓楼进行;逢年过节,迎宾送客,对唱大歌,也在鼓楼进行;平时闲暇,人们则聚集在鼓楼休息,谈家常、讲故事,说古论今。</p> <p class="ql-block">  风雨桥又称"花桥",桥长几十米不等,桥宽五至六米,为长廊式木结构,其独特的结构和高超的建筑技巧,闻名中外。桥下以青石砌墩,桥身用巨大的杉木连接,上建桥廊,并在桥的两头和中间建有鼓楼式的阁楼,上覆青瓦,桥的两边设有栏杆长凳,供行人遮风避雨和休息之用。</p> <p class="ql-block">  侗族服饰多种多样,不同年龄不同季节有不同服式,颜色以青、蓝、黑、白为主,侗族服饰的衣料,过去以自纺自织自染的侗布为主,由于侗布制作工艺复杂,耗时耗力,上世纪80年代以后,已普遍使用机织细布,自织的侗布已成为珍贵之物,或馈赠亲友,或为自家孩子做一套漂亮侗服,以备参加重大节庆活动时穿戴。 在寨子里转了一圈,很少见到穿侗服的当地居民,看到的都是租穿侗服的游客。</p> <p class="ql-block">  肇兴侗寨成为国家级旅游景区后,国内外游客纷至沓来,旅游者不仅带走了这里的宁静,同时也给这里带来了以前未曾有过的喧嚣,但寨子里人们的观念却随之发生了重大变化,街道两边的民房改造成了饭店菜馆和酒店超市,村民们也都办起了民宿。下午开始,寨子里游客开始逐渐增多,夜幕还未降临,街道上已经熙熙攘攘,与城里没有什么两样,只有早晨才是宁静的,起个早,在寨子里散步转悠,走走看看,感觉静谧、清新且带有几分神秘。</p> <p class="ql-block">  寨子里居民房屋依山而建,房屋为干栏式吊脚楼,鳞次栉比,错落有致,全部用杉木建造,一般都是二至三层,顶覆小青瓦,古朴实用。</p> <p class="ql-block">  根据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侗族人口在全国少数民族人口中,占比还是比较高的,全国侗族总人口约有350多万,侗族是一个名人辈出的少数民族,国人耳熟能详的开国大将粟裕,就是侗族。</p> <p class="ql-block">  清晨,在寨子里转悠探访,见一农贸市场(菜市场)沿溪而建,规模不大,有猪牛羊肉、活家禽交易,侗族大姐们在销售各种蔬菜,有辣椒、毛豆、黄瓜、薯叶、青菜、韭菜等等,大部分蔬菜都被整理扎成一小把一小把出售,看上去整整齐齐,很干净,一问价格,也不贵。经过交谈,大姐们都会说几句不太标准的普通话,有手机,可以扫码支付,她们说蔬菜都是自家种的,没有喷施过农药,新鲜、绿色、环保。在经得大姐同意后,为她们拍了一组照片。</p> <p class="ql-block">  大姐们的衣着打扮有着浓浓的侗族昧,身穿右衽服装,配戴耳环,盘发辫于头顶。</p> <p class="ql-block">  夜幕降临,整个寨子灯火通明透亮,在寨子里住一宿,看看侗寨的夜景,是不错的选择。</p> <p class="ql-block">  8月14日,夜宿侗寨,见闻颇丰,遂记之。</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