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文字 :王天鹏</p><p class="ql-block">摄影:王天鹏</p><p class="ql-block">编辑:王天鹏</p><p class="ql-block">音乐:网 络</p><p class="ql-block"> 2024年4月15日跟随“真诚之旅”来到开封府。</p><p class="ql-block"> 开封府位于河南省开封市包公东湖北岸,是北宋京都官吏行政、司法的衙署,被誉为“天下首府”,是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p> <p class="ql-block"> 开封府,又称南衙,初建于五代后梁开平元年(公元907年),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p><p class="ql-block"> 史料记载,北宋开封府共有183任府尹,其中包拯在此办公,以清正廉洁、执法严明著称。</p><p class="ql-block"> 如今的开封府是依照北宋李诫的《营造法式》重新修建的,布局规整,庄重典雅,高挑的屋脊、精细的彩绘,处处体现了宋代的建筑风格。</p><p class="ql-block"> 开封府以府门、仪门、戒石铭、正厅、议事厅、梅花堂为中轴线,左侧辅以明礼院、潜龙宫、清心楼,,右侧辅以天庆观、英武楼、牢狱、寅宾馆等五十余座大小殿堂和楼宇。</p> <p class="ql-block"> 1、开封府大门</p><p class="ql-block"> 开封府大门正前方有一座影壁墙,墙上雕刻“獬豸图”。在府门左右分别设有奉召亭和颁春亭。</p><p class="ql-block"> 开封府大门两层重檐式建筑,红墙绿瓦。门洞左右各有一座石狮子看守着大门。</p> <div> 2、仪门<br> 走进城门,东西各有一座碑亭。<br> 东碑亭。楹联:辅天子治黎民一朝表率,<br> 惩贪官抑豪贵九帝股肱。<br> 亭子里面是“开封府题名记”碑。<br> 开封府题名记碑记载了二百余名开封府尹的任职情况。其中,宋太宗、宋真宗、宋钦宗三位皇帝都曾潜龙在此,先后有寇准、欧阳修、范仲淹、苏轼、司马光、苏颂、蔡襄、宗泽等一大批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军事家在此任职。<br>但惟独不见人们所敬仰的青天包拯的名字,在此碑正中偏右的位置有处浅浅的凹痕,上面的字迹已然磨光,隐约能看到包拯二字的笔画,其实这是千百年来包公一直受到人们的景仰和爱戴,来到在此碑前都禁不住要用手指摸一摸包公的名字,天长日久便磨掉了字迹并留下了这条深深的指痕。<br> 西碑亭。楹联:<br> 总治兆民同心向优,<br> 威加百吏率属储廉。<br> 亭子里面是“开封府尹题名记”碑。<br> </div> 正中是仪门,它是开封府大堂的正门。是用做迎送客人或暂做休息的地方。<br> 楹联:<br> 忠心昭日月,力革弊端上书北阙,<br> 正义满乾坤,严惩邪恶施法南衙。<br> 仪门里面放置一个放大了的“开封府印”,左右有铜锣和皮鼓。 3、戒石铭<br> 走过仪门就看见树立在正厅院里的巨石,就是“戒石铭”。其南面镌刻“公生明”,提醒官员只有公正,一心为公,才能明察秋毫,才能清正廉明;北面刻有“尔奉尔禄,民脂民膏;下民易虐,上天难欺”。在告诫官员们要洁身自好,为官一任,造福一方。 4、开封府的正厅(大堂)<br> 绕过戒石铭,便是开封府的正厅也称大堂,是北宋开封府长官发布政令,处理政务以及府衙举行重大活动,公开审理要案的地方。<div> 二层檐下悬“厅事”匾额。外廊八柱,四副楹联:<br> 恩惠兆民,德服百司,扬千秋正气,<br> 仁披九野,威加六合,树万代英风。<br> </div><div> 正气昂昂,嵩岱巍巍万丈,<br> 清风习习,包欧煜煜千秋。<br><br> 断案务公平,长鸣耳畔三通鼓,<br> 为官当体恤,永佑民间万户春。<br><br></div><div> 恪勤治本,旰食宵衣匡社稷,<br> 政教安邦,先忧后乐济苍生。<br> </div><div> 廊内门前两侧楹联:<br> 治京畿,玉律金科惩腐恶,<br> 施国策,仁风德化扶生灵。<br><br></div><div> 仰学士遗风,且向汴京寻胜地,<br> 瞻龙图旧制,可知尊府有青天。<br> 大堂是历代府尹开堂审案的地方,大堂前立有戒石,在这里您可以亲身体会到包公断案时的情景。<br> 大堂有一种庄严肃穆的气氛,大堂前就是大家都知的“龙”“虎”“狗”三口铜铡,令人望而生畏。<br> 正厅两侧有配厅(左厅和右厅)。</div> “正大光明”的匾额昭然天下,左配“清正廉明”,右配“勤政为民”。<br> 匾额下的屏风上是一幅“黄河巨浪图”,汹涌澎湃的海水拍打着礁石,浪花飞溅,气势磅礴,以警示官员要清似海水,不可贪赃枉法。<br> 内部楹联:仰学士遗风,且向汴京寻胜地,<br> 瞻龙图旧制,可知首府有青天。<br> 外部楹联:定乾坤,一日心知民众苦,<br> 安邦国,千秋碑感指痕温。<br> 屏风前的三尺公案上放着文房四宝、惊堂木、断案牌、发令牌以及开封府的大印和签筒。<br> 大堂前甬道的两侧是左厅、右厅、左军巡院、右军巡院等办公机构。其中,左厅、右厅是开封府副长官的办公场所。 5、议事厅<br> 议事厅是北宋时期开封府官员议事的场所,位于开封府大堂的后边,与正厅相连。<br> 在议事厅中,官员们讨论并决定京师的民政、司法、赋税、户口以及捕捉盗贼等政务,展示了北宋时期官僚制度的运作和政府对地方管理的重视。此外,议事厅还体现了北宋时期对于官员清正、执法为公的要求,通过设置正冠镜等设施,提醒官员自省,保持清正廉洁的官风。 6、梅花堂<br> 梅花堂坐落在一个梅花飘香的小院之中,它是传说中包公倒坐南衙的地方。<div> 梅花堂由齐民堂,东西配殿所组成,是一个小四合院。在这里可以了解到“包公倒坐南衙”、“包待智勘灰阑记”等演义故事。堂内还有包公倒坐南衙办案时的蜡像。<br> <br></div> 蜡像人物形态逼真、栩栩如生、惟妙惟肖,真实的再现了包拯听民诉讼、执法如山、为民伸冤的场景。室内人物都面向北方,所以才称包公倒坐梅花堂。<br> 关于“后门”的说法。据说当时包公明察秋毫,知道老百姓不敢明着告官,于是修梅花堂,旁侧开小门,百姓可走衙后边的小门而入去告官,这就是“走后门”的原始意思。<br><br> 7、潜龙宫<br> 在大堂的东边院落就是潜龙宫。据记载它是宋仁宗为纪念他的父亲宋真宗曾任开封府尹而建造的。后边的大殿是潜龙殿,殿内是三位皇帝的雕塑,他们在没做皇帝之前都曾做过开封府府尹或开封府府牧,所以有人说开封府是藏龙卧虎之地。 8、明礼院<br> 明礼院坐落在开封府的东北角,是开封府的科举教育文化区。院内的建筑是“拱奎楼”,它的一层大厅是北宋科举时的解试考场。 9、桂籍堂<br> 明礼院后边的小楼,叫“桂籍堂”。它是每次科举之后,开封府把本府中举的考生重新造册,在孔子像前隆重举行“入桂籍”典礼,尔后就把名册珍藏在这里的地方。北宋时举子进行科举解试和临时性讲学、集会的场所。 10、天庆观(三清殿)<br> 天庆观坐落在开封府的西北角,由于北宋时道教被尊为国教,所以在开封府内建了一座有关道教的天庆观。<br>天庆观是一座豪华的道观。走近庭院,会看到一个巨大的太极八卦台以及道教主题建筑三清殿。<br> 在三清殿和佑圣殿、福佑殿中,分别绘有表现北宋崇奉道教的巨幅故事壁画,整个庭院是一个巨大的太极八卦台,反映了当时繁荣的道教文化。 11、校场区<br> 开封府举行重大节庆活动的场所。设有英武楼、军械库、马厩、演武场、大照壁等景观。<br> 这里也是开封府的演武迎宾场所和宋朝科举时武举考试的场所。 12、府司西狱<br> 开封府的西南角是刑狱区,也称“府司西狱”。设有狱神庙、囚车、狱神皋陶,并形象地展现了宋代刑罚的一些场面。典狱房、死牢、男女牢房等,按北宋时期的状况,分别布置有雕塑、刑具以及各种反映当时狱政、狱务实际情况的场景,是宋代刑狱文化的一个缩影。<br> <p class="ql-block"> 狱神庙中供奉的是被奉为司法之祖的皋陶。皋陶是远古时代著名的政治家,以善理狱讼而著称,曾辅佐尧、舜、禹三代帝王。他正直聪明,扬善惩恶,能公平处理案件纠纷。</p><p class="ql-block"> 狱神庙的门联:</p><p class="ql-block"> 红雨无声暗驚春梦,</p><p class="ql-block"> 青天有眼明鉴秋毫。</p><p class="ql-block"> 狱神庙皋陶像的篆字匾额和楹联</p><p class="ql-block"> 匾额:“天昭礼鉴”。</p><p class="ql-block"> 楹联:</p><p class="ql-block"> 刑罚无嬉,轻误重误宽误严误,</p><p class="ql-block"> 罪恶莫瞒,天知地知你知我知。</p> 13、潜龙宫<br> 开封府的帝王文化区在潜龙殿内供奉有宋太宗、宋钦宗、宋真宗三位皇帝,并且有“雪夜访赵普”和潜龙井等离奇的故事。 14、清心楼<br> 清心楼是介绍北宋历代府尹的文化区。登上最高层,可以俯瞰整个开封府的全貌。<div> 清心楼的一层大厅内有一尊目前国内最大的铸铜包公站像,铜像神态威严,栩栩如生。东西两面墙上展示有包拯生前所作的言志诗和宋真宗诏书等。游人可以在此瞻仰、拜谒这位刚正不阿,执法如山,勤政为民,不畏权贵的包青天。清心楼系开封府的府尹文化游览区,其名取自包拯生前所写一首言志诗:“清心为治本,直道是身谋……”。为纪念这位刚直不阿的一代清官,故将此楼命名为“清心楼”。</div><div> 二层厅堂内设有一圈展柜,以手卷的形式介绍了历任开封知府与府尹的生平事迹。三层以微型景观的形式向游人展现了北宋开封府内举行重大活动的一些场面。四层为游客精心安排了宋代歌舞表演、古乐演奏、茶艺展示等形式多样的综合节目,游客还可凭栏远眺、欣赏古城风貌。<br> 清心楼是开封府内最高的楼阁,原是观察整个京城火情的瞭望台,为避风雨,且要美观,就建成了楼阁式。</div> 15、文城墙<div> 开封府的城墙是楼梯式台阶,人们只能慢悠悠的上去。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文城墙”。布置有精美的日晷、高表、漏壶和巨大的报时钟、报时鼓,再现了北宋开封府利用这些仪器计日报时的历史。<br> 公元960年,宋太祖赵匡胤陈桥兵变、黄袍加身,因害怕历史重演,于是他杯酒释兵权,还下令扒掉各州县的城墙,只留下开封府的衙城,从而形成了中国历史上最典型的“重文抑武”的时代,也形成了这座中国历史上独一无二的“文城墙”。<br> <br> <div> <br></div></div> 16、明镜湖<div> 为了纪念范仲淹在这里任职府尹而修建的范公阁、曲桥、明镜湖、弦月山等是开封府的休闲文化区。<br> </div> 开封府,北宋时期的第一首府,包公打坐主持公道之地。开封府,处处表现着正气凌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