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心灵的宁静之地-边城茶峒

李朗诗

<p class="ql-block">茶峒古镇位于湖南省湘西自治州花垣县境内,沈从文笔下的边城就在这里,渝湘黔交界处,一道酉水河成了重庆和湖南的天然分界线,宽度仅五十米左右,河东是湖南省湘西花垣县茶峒古镇,河西是重庆秀山的洪安古镇,南边是贵州松桃苗族自治县,因此便还有了个“一脚踏三省”的名号。</p> <p class="ql-block">“茶峒”在苗语中是“汉人谷”的意思,在清同治年间编的《永绥厅志》中,有这样的记载:“茶峒地处湘、川、黔三省之中,因古传有两户汉人居此而得名。” 历史上也曾是西南官道上的重要驿站。</p> <p class="ql-block">茶峒所处地理位置很重要,史上就是兵家争取要地。清嘉庆七(公元1802)年,朝廷在此建了一座石城,设东西南北四座城门,门楼上有四座炮台,四百多个垛口,石城以青石筑成,坚固巍峨。</p> <p class="ql-block">这里的青石板路整洁风雅,吊脚楼古色古香,错落有致的建筑可以想象出当年的热闹和繁华。如今,街面房子多开设为餐馆、客栈、特产杂货店等,仍然是古镇人气最旺的地方。沈从文在小说中将这条街称之为“河街”。</p> <p class="ql-block">转角处偶遇几栋漂亮的吊脚楼,鲜花朵朵,芳香扑鼻;鸟鸣声声,清脆悦耳。镂空的雕花围栏,操持生活的人们,构成一幅淳朴、真实的写生画。</p> <p class="ql-block">茶峒古镇依然保持着沈从文笔下边城街景,旧貌。灰砖青瓦,木板房,石板路和吊角楼。古老的清水江和古老的参天大树。赶场天街边用茶油炸油香粑,戴银圈子,大银耳环的苗家妹子,依然在茶峒存在。</p> <p class="ql-block">古镇群山环抱,一条清水江由南而北穿城而过。再往城里看去,古镇城垣逶迤,河水悠悠,青石道整洁风雅,岸边白塔耸立,古渡摆舟。</p> <p class="ql-block">这里是沈从文文化广场,广场上静悄悄的。仰望,群山掩遮下,房屋依山而建,翠绿的枝叶点缀其间,天上的浮云无声地飘过,好一幅静谧的画面。</p> <p class="ql-block">遥望江中的翠翠岛,绿树环绕,形似一条古老的渡船,静静地停泊在清水江中。翠翠已化身为一尊石像与她的那只黄狗翘首在船尾,等待着她所企盼的人从远方归来。</p> <p class="ql-block">漫步在江边,看碧绿的江水与蔚蓝的天穹交相掩映,感受静水流深的气息,被山水迷蒙了双眼,只是感叹,世上竟有如此柔软的古镇。</p> <p class="ql-block">坐在水边的连廊上,看清澈透明的河流,凭水依山的小镇,寂静无人的河街,鳞次栉比的吊脚楼,美丽独特的湘西山水滋养了大师的文学情怀和审美情调,也塑造了无数读者心中念念不忘的边城,梦里的风花雪月。</p> <p class="ql-block">在江边的石级上,很多学生在写生,看到这样的情景,想到了现代作家司马长风说的话:“《边城》是古今中外最别致的一部小说,是小说中飘逸不群的仙女。”那么,茶峒就是这位仙女的人间化身。</p> <p class="ql-block">边城茶峒那静静流淌的小河流,古旧浪漫的拉拉渡,文革时期的标语塔,雕梁画栋的残瓦木屋,还有那乡野风味浓厚的老腊肉,皆是茶峒幻化的乡土中国的纯真形象,诠释着永不停息的绵绵乡愁。</p> <p class="ql-block">茶峒河是酉水的一条支流,河水明澈,两岸青山相对,田野安详,《边城》中描写的那个渡口还在,据说渡口恰是三省的交界点。</p> <p class="ql-block">河街的尽头便是拉拉渡。“拉拉渡”是湘西一种独特的过渡方式,在别的地方,摆渡要么靠划桨,要么靠撑篙。边城拉拉渡的渡船上,既没有船桨,也没有竹篙。江面上有一根长长的钢缆,船上的人们用一根凹口短木棒,一下一下拉着钢缆,渡船就慢悠悠地驶向对岸。</p> <p class="ql-block">茶峒古码头维修后同样在原地保持原样。滿山翠绿和清澈的清水江象淡墨纸画一样。茶峒依旧散发着古朴,淳厚,自然固有魅力。</p> <p class="ql-block">江边,一座水碾坊,据说是小说中王团总家小姐的陪嫁碾坊。这类水碾坊是南方稻米加工的传统工艺,至今仍有少数自然条件落后的村寨在沿用。</p> <p class="ql-block">过水碾坊,继续向北,沿小径上山。山腰间,是翠翠与爷爷曾经居住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不远处,一座白塔,是古镇著名的标志之一。它与茶峒的风水有关系,同时也承受着这里故事的悲欢离合。</p> <p class="ql-block">抗战时期,国民党的军队由此撤往四川;解放战争时期,刘邓大军在此驻扎,由这里出征挺进大西南。如今,城墙大部毁坏,但翠翠岛、吊脚楼、石板街依然保存完整。</p> <p class="ql-block">从码头往南走一段,一块“一脚踏三省”的石碑,上面标示出三省的分界线,清水江与渝黔沟成“丫”字形交叉,那交叉处便是三省的交界点。</p> <p class="ql-block">“一脚踏三省”石碑的南边,属于贵州省地盘,照片右下角的水中有几块突出的礁石,这里就是三省交界处。</p> <p class="ql-block">“一脚踏三省”石碑的左边是现在的重庆市秀山县洪安镇,右边就是边城茶峒。</p> <p class="ql-block">这里是沈从文旅居地,也是《边城》作品的诞生地,因为沈从文的家乡是凤凰,所以被很多人误解为《边城》描写的是凤凰古城,然而沈从文先生笔下的边城其实是指的就是茶峒。上世纪二、三十年代,著名文学大师沈从文先生曾两次旅居茶峒,感于该地丰富的人文历史积淀,也因此有了后来的《边城》。典型的湘西民居,古朴的吊脚楼,让边城的人间烟火与文学大师在这里时空交织。</p> <p class="ql-block">进入沈从文旅居地,一张铺着白色台布的圆桌,桌旁一把藤椅,旁边是坐在石头上的等人的翠翠,木墙上是那句不知难住了多少人的名言“这个人也许永远不回来了,也许明天回来。”</p> <p class="ql-block">这里是沈从文先生的客厅</p> <p class="ql-block">过了客厅就是这个小木屋,这里有木墙隔开,左边形成一个小屋,小屋木墙上挂着斗笠、蓑衣等,顶上居然是一个天井,雨水滴滴答答的落到地上,演奏着自然的旋律。</p> <p class="ql-block">天井小屋的右侧是一个小小的展厅,墙上是简明扼要的沈从文先生生平,靠墙是一排展柜,里面放着泛黄的字纸,有沈先生的文稿和信扎,其中一页“多读好书明白道理”可谓是铭言了,大约是沈先生的手迹。</p> <p class="ql-block">今日清水江两岸风光如画,倘若大师沈从文再来茶峒,不知又会有什么佳作呼之欲出。</p> <p class="ql-block">茶峒古镇是一个能让你心灵得到宁静的地方。在这里,你可以感受到古老的历史和传统文化的魅力,也可以体验到最真实的人间温情。</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