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2px;">铁 岭 银 冈 书 院</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文/杨 剑</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r></p><p class="ql-block">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p><p class="ql-block"> 这是人们熟悉的,清代康熙朝早期著名词人纳兰性德随皇帝第二次东巡祭祖路上所写《长相思》开首即景生情的靓丽词句。</p><p class="ql-block"> 出山海关,走过辽西走廊,来到辽河腹地,在一条支流叫作浑河的岸边,有一座建有清初皇宫的盛京,即满清入关后作为陪都的奉天古城(今辽宁沈阳)。</p><p class="ql-block"> 康熙帝此次东巡祭祖,可曾记得几年前因有其圣旨得到复职还朝的郝浴,曾在此地北去不远的铁岭(亦称银州)留有一处银冈书院?但这与康熙帝此行的主旨并不相关。</p> <p class="ql-block"> 说起这处书院,就是坐落在辽河另一支流的柴河岸边,今辽北铁岭市主城银州区东侧的龙首山下,据说也是全东北史上唯一的一处古代书院。</p><p class="ql-block"> 据查询得知,银冈书院的创建人郝浴(1623-1683), 字雪海,又字冰涤,号复阳,他本是清直隶定州唐城人,并非关东本土人士。浴少有志操,好学上进,尤留心世务,讲求古今治乱兴亡之故。顺治六年(1649)考取进士,初授官职为刑部主事,两年后改任湖广道御史,巡按四川。因保宁之战当中郝浴率众顽强抗敌,平西王吴三桂坐山观火、拖延救援,以至相互结怨,吴获知郝浴上呈奏疏有与其不利之实情怀恨在心,最终摭《保宁奏捷疏》中有"亲冒矢石"语,指其为“冒功欺君”,以致郝浴"部议当坐死,上命宥之,流徙奉天"。</p><p class="ql-block"> 顺治十一年(1654)秋,郝浴携夫人来到盛京奉天,结识了被流徙而来的江南僧人函可。在函可提议下,成立一个“冰天诗社”,于是,文士、流人经常聚在一起唱诗吟作。顺治十五年(1658),受移居铁岭的函可影响,郝浴也举家迁居铁岭。据郝浴《银冈书院记》中记载:他在古城南门内之右选购一片地,“中为书屋三间,前有圃种蔬,后有园种花”,命名为“致知格物之堂”。按其记述情景,屋里筑起瓦制大床,床下生火取暖,类似当地民屋中的火炕。朋友来后都坐床上,饮酒品茶,谈古论今。屋中书架上摆放着古今图书,供朋友们翻阅。这样的学术氛围,令郝浴内心非常充实。</p><p class="ql-block"> 郝浴在逆境中仍然发奋苦读,不断提升自己的学识修养,期望有朝一日继续为朝廷效力。在郝浴的影响下,许多文化流人的子弟都先后聚集于此,拜其为师,郝浴开始招生讲学。当时的铁岭,人口在不断增加。自康熙三年(1664年)铁岭建县以后,朝廷实行“辽东招垦令”,招民入境垦荒,关内平民纷纷拥入辽北。很多平民子弟慕名来这里求学,其讲堂生徒日渐增多,很多学生后来成为国家栋梁。</p><p class="ql-block"> 康熙十年(1671年),康熙帝首次东巡祭祖,郝浴赶去迎驾,一番周折后见到康熙皇帝,将当年吴三桂的骄横不法行为当面陈奏。康熙帝“勒马改容而听,温纶慰勉”,临行时说:你是“读书人,岂不明白?”暗示当时顺治朝要依靠吴三桂去扫除抗清力量,只能牺牲你郝浴。眼下吴三桂又坐镇西南,手握重兵,朝廷须从长计议。郝浴当即领会,对人说:“吾平生心迹既得昭雪于圣人之前,吾即老死大荒无恨矣!” 康熙十二年(1673),吴三桂公开起兵叛清。康熙十四年(1675),康熙帝下特旨赦免郝浴,召回录用。至此,郝浴流徙盛京、铁岭22年的漫长岁月结束。</p><p class="ql-block"> 郝浴复官回朝,临行前无限感慨,“泣抚银冈”,将自己在铁岭18年所购置修建的数十间房舍连同书籍、器物及田产全部无偿捐出,作为地方官府办学之用,并将“致知格物之堂”更名为“银冈书院”,还写下《银冈书院记》,记录这段不平凡的岁月。</p> <p class="ql-block"> 银冈书院历经几百年风雨,也曾有过沧桑起伏。康熙三十五年(1696),书院曾被迁徙,原址一度荒废;康熙四十九年(1710),书院被旗丁占据;康熙五十一年(1712),银岗书院才得以重归原址,逐渐恢复如前。在康熙朝曾任顺天府尹又任奉天府尹的屠沂(康熙三十三年进士,湖北孝感人),曾遍游全国各大书院,当他来到铁岭观览详知银冈书院后,大为感慨,把银冈书院与河南的嵩阳书院、湖南的岳麓书院、石鼓书院和江西的白鹿洞书院,并列为清朝全国五大书院,并撰文勒碑留记。他在《重修银冈书院碑记》中写道:,"维天下之书院多矣,惟嵩阳、白鹿、岳麓、石鼓以大称。岂高阁、周建长廊四起云尔哉!盖大其人,故大其书院也"。"兹铁岭片石,即与嵩阳、白鹿、岳麓、石鼓四大书院而五焉,奚不可也。兴行教化守土之责也。表彰前哲后学之事也。" 他认为郝浴:"学探理窟,才蔚国华,岳岳怀方,不移不屈,政绩昭然"。</p><p class="ql-block"> 银冈书院后来再几经修建,逐渐形成了一直保持到现在的规模。在1910年少年周恩来入校读书时,银冈书院已经有校舍七十多间。如今整个建筑群,清幽典雅,古韵浓郁。银冈书院现已基本完好地保留了最初建设的风貌和布局,东西排列三个院落。中间为郝浴最初所建的宅院(包括二进院中郝浴当年的书房和用来讲学的场所,康熙二十二年即1683年他在桂林任上病逝后,这处书房被辟为了郝公祠,人们以此来纪念他)。东院为银园,西院辟为周恩来少年读书旧址纪念馆。1988年,银岗书院被列为辽宁省文物保护单位。2013年,国务院公布银冈书院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如今的银岗书院保护完好,朱红大门,条石墁地,球状灌木排列整齐,环境整洁,各个建筑修葺规整,保留了古建筑原貌和儒雅氛围。</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附:</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银冈书院布局及文物史料陈设详述</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 (摘编自“360百科”)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银冈书院的正门--广亮大门,两扇乳钉镶嵌朱漆大门立于门枕石上,石阶和上马石已经凹凸不平显得沧桑古朴。位于书院正门对面,竖立着一座磨砖对缝影壁,高近四米、宽十二米许,中间额宽六米,上有枋柱屋顶,下有须弥座,素面当心浮雕"银冈书院" 四个金色大字。大门两侧各有房一间,再向外,有东西角门各一。走进正门,便来到当年郝浴的宅院。这是一个典型的北方四合套院,上屋正房三间为文昌宫,现陈列展出关于银冈书院历史沿革的文献资料、历史文物。门前有光绪十六年所刻石碑二通。东侧为《银冈书院捐添经费建修斋房记》,其碑阴为《书院所添书籍》。这是我国罕有的古代石刻图书目录,被载入国家图书馆馆史,实为稀世珍品。西侧为《银冈书院资产碑记》。</p><p class="ql-block"> 院内有东、西厢房各三间。东侧在书院时期称东斋房,曾为各斋长办公之所,后为书院学堂。1910年,少年周恩来在书院读书时,即曾在此研习古文、书法。现仍按当年原貌恢复,南北火炕,炕上各摆两张书桌,靠东壁摆放古书橱一对,橱门木心板上刻有楹联"晨登讲席歌尧舜,千山翠色落银冈","诗传画意王摩诘,船载书声米舍人"。另外屋中有地八仙桌、太师椅一组,是先生授课的座位。</p><p class="ql-block"> 西厢房现为书院藏书室,兼办公室。收藏郝浴与后来邑绅官员捐献及新添图书典籍数千册。现有《古今图书集成》240函存于其中。</p><p class="ql-block"> 正房与东、西厢房之间有东、西月门通二进套院和东、西两院。二进套院的郝公祠位于文昌宫正北,面阔三间,房前挂有郝浴自题草书"致知格物之堂"匾额。这里是郝浴昔日讲学场所。康熙22年(1683)7月15日,郝浴病逝于桂林任上。噩耗传至铁岭,学界和银冈诸生无不为之哀痛,遂将"致知格物之堂"辟为"郝公祠",设其灵位,终年奉祀。</p><p class="ql-block"> "致知格物"是郝浴的座右铭,也是他的办学宗旨,体现了"实践而体之" 的唯物主义思想。接替郝浴办学的董国祥对学生解释说:"知者,心之灵也。致者,推而极之以求蔽也。……天下、国家、身、心、意皆物也,诚正修齐以至治平即格物也。……此即所谓: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他教导学生成为品学兼优的栋梁之材:"诸士习业于此,毋自鄙落,当思所以为忠臣、为孝子、为悌弟、良友。修齐诚正之事,皆务实践而体之,即治国平天下,无其事而有其具,庶无负先生之所以名堂之记哉!"</p><p class="ql-block"> 现在"致知格物之堂"中展出郝浴办学经过和生平事迹,同时展出的还有郝浴次子,曾任奉天府尹郝林和为恢复书院有突出贡献的铁岭知县焦献猷的事迹以及他们为银冈书院撰写的碑文。并有康熙55年和乾隆59年两通残碑展出。门内有一付木刻楹联:"晨登讲台歌尧舜,千山翠色落银冈"系郝浴先生《银冈行》中诗句。</p><p class="ql-block"> 在堂门之前,立有两通石碑,西为康熙十四年郝浴亲自撰写的《跋银冈书院记》和康熙52年铁岭知县焦献猷的《银冈书院题壁》;而《郝浴捐助银冈书院膏火土四》碑则立于门东。</p><p class="ql-block"> 现今书院的西院辟为周恩来少年读书旧址纪念馆。馆额为时任国务院总理李鹏题写。院之南侧临街有房十二间一字排开。东数第七间为大门即为纪念馆的进口处,第八间为收发室,其余是展室。东侧六间,为《新生活起点》展室,展出1910年周恩来在铁岭学习生活情况及相关文物、史料。西侧《第二故乡情》展出的是1962年周总理视察第二故乡铁岭时的全部史料和文物,真实再现了周总理与铁岭人民的鱼水深情。院西侧有厢房8间,为《历史伟人周恩来业绩展》,介绍了一代伟人光辉的一生。厅内展出340张照片,127件实物和4组雕塑,还有电化声像设备,增加了真实性和感染力。院北有房八间,为《周恩来1910年读书教室》、陈列和接待室、办公室等。院东侧有一通石碑《银冈书院修复碑记》。在院中央,有一尊白色花岗岩的周恩来雕像,为中共辽宁省委共产党员杂志社於1998年敬立,鲁迅美术学院孙家彬制作。人们每到这里,总要与总理雕象合影留念。</p><p class="ql-block"> 现今的东院,为一仿古园林建筑,称作银园。这里的垂花门,是纪念馆的出口处。此门为木制结构,门上青瓦覆顶,檐下有两颗倒垂的木柱,端头饰以莲花,故称垂花门。门内迎面一座高约3.5米、宽约8.5米青砖雕檐影壁,中间是一块宽1.5米、长6.5米的汉白玉,正面刻有"银园"两个大字,背面镌刻着著名书法家苏平书写的周总理"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名句。再北是莲池,池中有总理生前最喜欢的马蹄莲花,有无数赤橙色、墨青色鲤鱼绕莲游戏。池上有单拱花栏小桥,可通东西。莲池之北,便是被称为"隐然卧龙"的"银冈"之处。现在随形就势修成假山,沿山脊修成四个亭台画阁,由曲廊相连。廊枋上有园林景观和历史典故彩绘。</p><p class="ql-block"> 银园东侧是沿清代一条街古建筑后墙修建的捐资碑廊。碑廊高三米,长有90延长米,由122块墨青理石拼接,上面鎏金楷书镌刻着6千余捐资者姓名。</p><p class="ql-block"> 书院内原有一株郝浴建书院时栽下的老榆树,犹如一位饱经沧桑的老者,日夜俯瞰着书院,年年抛撒榆钱儿,记录书院教化育人的功绩。乾隆时,诗人商其果以老树为题赋诗,讴歌银冈书院。诗曰:"老树婆婆满院荫,每当风雨做龙吟,三春铸得钱无数,洒落人间总不寻。"</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本篇文稿及附文大部分采用自网络文字资料进行编辑整理,图片均采用自网络。)</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