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 2024年8月31日,周六,正能量AA活动群的37名群友结伴出行,深入济源市王屋山区,开展徒步活动。群友们一路行进在崇山峻岭之中:</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拨开迷雾,探神秘王母洞穴;</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蜿蜒曲折,穿通幽森林步道;</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拾级而上,登峻峭灵山极顶;</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流水潺潺,品原生榕沟小径。</b></p> <p class="ql-block"><b> 一路欢声,一路笑语,互帮互助,其乐融融。</b></p> <p class="ql-block"><b> 依旧是@布衣群主习惯的模式,包车出行,费用AA制,参与者轻松,组织者劳累,辛苦群主@布衣了!这是我第二次参加“正能量AA活动群”的活动,但熟人还是很多,经常一起相伴徒步的有“徒步魅力洛阳群”@雨晴群主、@恭喜、@洛浦漫步、@山水相依、@洛浦春晓、@四新、@天天乐等,还有许久未见的@小马哥、@任钢伟、@严冬、@刘景敏、@风中落叶,美女@酸莓果儿、@爱舞717、@彤、@平、@幸运草、维生素Q等。</b></p> <p class="ql-block"><b> 考虑到同行的群友中有许多是第一次参加这种野外徒步活动,贴心的@布衣群主让司机师傅直接把车开到了海拔1330米左右的王母洞附近,缩短了路程,节省了体力。</b></p> <p class="ql-block"><b> 本次徒步从王母洞开始。王母洞,传说当年王母娘娘曾在此修行,故而得名。王母洞及其周边建筑物很有些规模,从下而上,绵延近200米,无为老母殿、无极殿、祖师殿等明清建筑被确定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王母洞则处于这些建筑后面的山崖绝壁之下,据说王母洞所在位置是王屋山五大风水宝地之一的莲花叶芯之地,因为站在王母洞山下,从左到右共有七条距离相近的山梁,像花瓣、更像莲叶上的叶筋分布,王母洞则正好在中间偏下的位置,就像莲叶的梗叶交汇之处。</b></p> <p class="ql-block"><b> 试探着往王母洞里前行,洞是天然的,最窄处只能侧身挤过去,洞里潮湿,四周洞壁都是湿漉漉的,一不留神,脚也踏入了水中,犹豫了一下,在洞里最宽处让@雨晴挤了进去,我则退了出来。全国这种关于王母娘娘的民间传说地很多,近年来,政府和民间更是推波助澜的助力,像笔者在这里讲故事一样,卖力的讲述着各类“神话传说”新编,热闹非凡。不外乎,老百姓为了薪火相传几千年的信仰,而各级政府则绝对是为了利益,有传说有信仰就有火爆的潜质哦。</b></p> <p class="ql-block"><b> 观摩完王母洞,徒步真正开始。上山的路全程台阶,可见这里是开发成熟的景区,一路上行,两侧绿草如茵,走在绿树和小草之间,叠加着仙境般升腾、弥漫的迷雾,仿佛童话世界,让人兴奋,让人呐喊,让人陶醉。</b></p> <p class="ql-block"><b> 王屋山属于太行山脉,处于太行山脉的西南端,介于太行山和中条山之间,行政区划上位于济源市。约度娘喝了杯咖啡,顺便了解点王屋山的知识。看过之后大吃一惊,据说王屋山号称道教十大洞天之首!最高峰为天坛山,海拔1711米,为王屋山赢得十大洞天之首的紫薇宫、阳台宫、十方院、灵都观等著名景点几乎都集中在了那一片,对外开放收60元门票的大约就是这里,而我们用脚步丈量的是灵山,系王屋山第三高峰,大约是王屋山的小众景区,景点少游人也少。</b></p> <p class="ql-block"><b> 上行的这一路,印象深刻的是形态各异、造型奇特的山石,群友们乐此不疲地在岩石上爬上爬下的打卡。虽然属于太行山脉,但王屋山的景色没有丝毫太行山砂岩峰林地貌的特征,连岩石的主体色彩都没有一点相似之处,真是各有各的特色。</b></p> <p class="ql-block"><b> 最早知道王屋山还是课本上老人家的那篇《愚公移山》,学习完课文,当时的思想里,王屋山是地地道道的反面角色,挡住了愚公家出行的路,高大上的是生命不息挖山不止的愚公,不停的挖山筑路,不达目的决不罢休。</b></p> <p class="ql-block"><b> 老人家写《愚公移山》不是鼓励大家模仿愚公以锄头挖山的行为,其目的是为了引导全国人民学习愚公面对困难不退缩、不委曲求全,勇敢地与困难作斗争的精神。愚公的英雄形象时至今日还留存多少姑且不论,对王屋山的不感冒却根深蒂固(悄悄告诉你,为了深入了解并改变对王屋山的认知,笔者写游记时又重读了一遍老人家的名作《愚公移山》)。</b></p> <p class="ql-block"><b> 停停走走,走走停停,两个小时的攀登,灵山极顶,到了!灵山,王屋山第三高峰,海拔1650米,这是灵山极顶上标志碑的数字,度娘上貌似给了另一个数字——1687米。</b></p> <p class="ql-block"><b> 短暂停留之后,继续我们的行程,灵山是我们本次徒步的最高点,从这里开始,下山之路是一路的下坡。离开灵山极顶,环绕我们一上午的山雾彻底虚无缥缈了,被它遮盖住的美景一一展示在我们面前,天坛峰、五斗山乃至远处的太行山都争先恐后地把自己惊世容颜展现在人们眼前,唯恐被人忽略而失宠,这一刻,所有人都会感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造就出这一幅幅精美画卷。</b></p> <p class="ql-block"><b> 继续下行,慢慢的,下山之路开始归于平淡,如果不是小庙下面那个据说可以通往王母洞的神秘洞穴——灵山洞增加了点乐趣,甚至可以说平淡到可以用枯燥无味来形容,一座座山梁,一片片丛林,一节节碎石陡坡,没有了上午的凉爽和轻风,空气都变得沉闷、燥热,只有耳边知了的吟唱声能让人保持清醒。</b></p> <p class="ql-block"><b> 不知什么时候,@布衣群主在出行群里发了第二条徒步轨迹,据说是有群友感觉当日的徒步线路太短,没走过瘾,@布衣群主及时修正了徒步线路,另选了一条线路长的轨迹,以满足群友们的要求。走完之后才知道、这一改变,完美的错过了本次徒步预计到达的主景区——原山寨以及那棵千年红豆杉,而且,新老线路交叉点离原山寨仅几百米远,最后时刻与这个传说中的土肥窝插肩而过,实在可惜!</b></p> <p class="ql-block"><b> 为防止群友们走错线路,全体人员在改线点集中后再出发,@布衣群主细心的逐个数人,直到全体人员都安全通过,这种行动在王母洞出发时@布衣群主已经做过一次,从中可以看出@布衣群主认真负责的态度和严谨的作风,为@布衣群主点赞!</b></p> <p class="ql-block"><b> 实际上,新线路就是从计划的榕沟北侧的一个峡谷出山,比原计划多绕了一坐小山包。从离开灵山极顶开始,云量减少,日照越来越强,气温开始急剧升高,关键还没风,闷热难挡。@布衣群主指定的两个带队群友@任钢伟和@严冬一边探路,一边不时对照着轨迹修正着徒步线路,带领着群友在山间穿行。</b></p> <p class="ql-block"><b> 一段土质疏松湿滑无比的陡坡之后,来到了山谷的沟底。当看到沟底的那一刻,我就意识到,原山寨,应该是彻底没戏了,因为原山寨这个曾经的土匪窝,应该建在山顶,而不可能建在沟底!没有了原山寨,那我们脚下的沟也就不再是计划中的榕沟,只不过新路线这条沟的名字我们不知道,无所谓,就还是叫它“榕沟”吧。</b></p> <p class="ql-block"><b> 沟底的这段路全是碎石,与徒步焦作修武净影寺时走的青龙峡相似,虽然没有上下坡,但走起来非常难受,脚踝经受考验、脚底经受磨难,而且像是老太太的裹脚,又臭又长。</b></p> <p class="ql-block"><b> 再长的路,总有尽头。下午四点半,曙光乍现,抬头看到了远方公路上行驶的车辆,“榕沟”在我们脚下越来越短,直到彻底告别,接下来就更简单,不到两公里的山区公路,五点十分,见到了早已在路边等待的大轿车,我们到达目的地啦!</b></p> <p class="ql-block"><b> 人都说,电影是遗憾的艺术,其实户外徒步也是一样。即使走对了正确的线路,但看到想看的风景,也要“拼人品”、碰运气,因为最美的风景往往需要时间、季节、气候等多因素“齐心协力”共同造就,可遇而不可求。遗憾总是无处不在,残缺,也许是另一种美!某种意义上说,不完美的徒步不正是给下一次的重逢留下一个理由,一种诱惑吗?</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15px; color:rgb(176, 79, 187);">错过了原山寨,找来群友之前的照片,弥补遗憾</b></p> <p class="ql-block"><b> 告别是为了下一次的更好的相聚。又到了说再见的时刻,感谢@布衣群主倾情策划、精心运作,感谢“正能量AA活动群”热心群友的一路相伴、相助,赠人玫瑰手有余香,愿群友健康、快乐、幸福!再见,各位群友,下次徒步再见!</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