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我的童年是在爷爷奶奶家度过的,那是七十年代末的辽西农村。当时的农村根本没通自来水,生产生活用水基本依靠井水。水井主要有三种,第一种是机井,主要是在大片农田的中间位置,用于农作物的抗旱,远离村庄,井深,口小,井壁光滑。家人是严厉禁止我们靠近井边,以防坠井。第二种是大井,我们村每条街都有一口,有的在街中间,有的在街头。有的井水依旧甘甜,有的早已干枯被填埋,只留下一片空场。第三种最常见的是大部分人家院中的洋井,水井和我们的童年生活息息相关。</p> <p class="ql-block"> 我们这条街的大井在街的中心道南的一片小空场中间,离我家大概间隔两户人家的地方。大井上不仅有辘轳、井绳、水桶等器具,大井的四周还有青石铺就的井台,井壁是用石块垒砌的,略有青苔,井水清可见底。当时还未安装洋井的人家会到井边挑水,走村串户的小贩,过往的马车,也会在此歇脚饮水。我们七八岁的小孩尽管家里大人不让我们到井边玩,可我们却不是很听话,井边是我们的相约地点。由于井边常有人员聚集,大人们也不再深究。村中的老人、闲汉,多在井边谈古论今,我们是最忠实的听众。</p> <p class="ql-block"> 我家的洋井,是建在离房子几米的前菜园小墙外。井管是父亲特意托人买的无缝钢管,井头是铸铁的,刷着绿漆。爷爷还在井前用水泥修了一个带斜坡的小水池。当时觉得井把很高,我得站在小板凳上才能够到,压井也需要很大力气,我得双手握住井把,身体挂在上面才能压出水。哥哥九岁的时候压水,还被反弹的井把打伤了下巴,留下了一个小疤痕。奶奶常以此警告我,让我注意操作以免受伤。</p> <p class="ql-block"> 那时候我和哥哥很喜欢压水,包揽了家中水缸打水的任务,觉得压水不仅是一种劳动,更像一种游戏。压水得先引井,打上一瓢水,倒入井头内,快速压几下井把,井水就会被引出。然后井把就可以一下一下缓慢地上下压水,水也会源源不断地流出来。密封好的洋井一天只需引一次水,如果洋井频繁引井,则叫渗井了,就需要更换密封。冬季用完洋井还得放水,把井抽子、井蕊子拆下来,否则第二天井就会被冻住,得用火烤解冻,不仅费时费力,还得被奶奶唠叨责备。</p> <p class="ql-block"> 学校操场的一角,也有一眼洋井。那时的小学生根本没人带水,下课口渴都会一窝蜂地跑向井旁,换班压井喝水。喝水的人会低头用手捂住出水口,放开指缝去畅饮,有时也会改换出水角度去泚水别人取乐,常常弄得惊叫声、笑骂声一片。</p> <p class="ql-block"> 如今,那些水井已渐渐消失在岁月的长河中,但它们带给我的快乐和记忆,却永远镌刻在心。每当我回想起那些日子,心中总是涌起一股暖流,那是童年宝贵的财富。</p> <p class="ql-block">图片来源于网络平台</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