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以我笔荐轩辕

李红梅

<p class="ql-block">  作为一名文学爱好者,我不追求名留史册,只追求愉悦心灵,只想用键盘记录一段逝去的岁月,只想用文字留住难忘的一剪芳华。手持一杯香茗或咖啡,静坐在洒满阳光的书桌前阅读一本倾慕已久的书籍,贪婪地咀嚼着书中的精华,这是我感觉最享受的事。</p> <p class="ql-block">  我的家乡阳平镇,是个历史悠久、文化厚重的古镇。我打记事起就知道阳平有座了不起的黄帝陵,传说是轩辕黄帝铸鼎炼丹升天处留下的靴子冢。我虽然是位女孩,也酷爱探险,童年时曾和阳平街的五、六个小伙伴们步行七、八里至横涧村,再从村东边的百余米陡峭的山坡上爬到最高处,就看见一个四面皆为梯形的大土堆,稀疏的长着青草,感觉很荒凉,小伙伴们都很失望,难道这就是传说中黄帝升天时掩埋靴子的地方?随着年龄的增长以及知识和阅历的积累,对黄帝陵有了进一步了解。</p> <p class="ql-block">  临近退休,总爱探究家乡一些古迹和传说,顺便整理一些文字记录。我们大湖金矿周围的几个村寨历史文化源远流长,我就经常徒步走访,三番五次拜会当地熟知村史的老人,聆听他们娓娓道来美丽的历史传说或陈年往事,每每听罢禁不住心潮澎湃,我们古老的阳平竟然有这么多优美的历史传说:嫘祖种桑养蚕于桑园,刘伯温斩龙脉于五坡寨,李自成曾屯兵于下原,田娘娘出生于湖东,最早的长安街遗址在北阳平,中华帝都第一宫遗址在西坡……通过挖掘梳理,我越发对阳平传统文化有了浓厚兴趣。</p> <p class="ql-block">  为了更全面深入了解情况,我通过朋友圈搜集有关家谱、村志、镇志、县志等,每每借到如获至宝,爱不释手。因此我在阳平镇下原村、桑园村、湖东村、水峪村、北阳平、西坡等村结交了不少朋友,他们都很淳朴善良,无偿的给我提供素材,有的把珍藏的孤本拿出来借我参阅,有的免费赠送我市志、村志。他们都认为忘记历史就是背叛,传承文化是一件利国利民利子孙的事,他们的支持和帮助是我近年来坚持写乡村记忆文字的精神动力。</p> <p class="ql-block">  每次采访回来,夜深人静的时刻,我一边听着录音,一边用在稿纸上整理着文字,慢慢的脑海中那些远去的事物慢慢就鲜活起来,那山、那水、那村、那人都向你走来……</p> <p class="ql-block">  先辈们战天斗地的精神震撼着我的心灵、古老的精美建筑吸引着我的脚步、那穿越历史回荡的钟声在我的耳际萦绕、那些先贤哲人的经典名句在我脑海起伏……那里的一草一木、一山一水都让我充满无限的眷恋。我就像着了魔一样,沉浸在文字刻画的意境和古韵芳香里,乐此不疲、无怨无悔。每次待草稿拟好,才如释重负。</p> <p class="ql-block">  在整理走访村寨记录过程中,我越来越感到自己知识面太窄、文字驾驭能力有限。为此我经常在书桌前摊开一大堆书,恶补历史、考古、建筑、文学等方面知识。退休后就和灵宝市图书馆结下不解之缘,经常到图书馆阅读各类书籍、以丰富和拓宽知识视野。在文学圈中也经常参加灵宝作协李亚民主席及《普洱雅苑》主编张丽丽、《桃林文艺》主编葛江辉等老师组织的文学活动,以此丰富文学底蕴。</p> <p class="ql-block">  从2020年开始,我在灵宝一高名师孙宣刚老师的指导启发下,笔耕不辍,先后撰写了《灵宝阳平严家大院》、《寻迹五坡寨》、《湖东怀古》、《走近北阳平》、《我魂牵梦绕的阳平街》、《初识小湖峪》、《大湖记忆》、《情系观音峪》等反映家乡阳平的系列小传,并结识神交了一批颇有影响力的本地乡土名家。2021年7月份的一天,其中的吴亚锋老师邀请我参加三门峡忘年读书会灵宝分会,并力推我为灵宝分会会长,我有自知之明:东有人称“灵宝历史文化活地图”的川口文化群群主杨少桓、西有阳平草根文化群群主吴亚锋,南有红色文化达人王治恩,他们三人在家乡文坛三足鼎立,哪有我这个无名小卒立足之地。三门峡忘年读书会副会长王治恩老师说:“之所以让你当会长,是你的文学作品朴实干净,为人诚实单纯、不求名利,谦心耕耘”。盛情难却的我只有本着向大家学习和为会员服务的宗旨,勉为其难地愧接此衔。</p> <p class="ql-block">  通过组建读书会,我和另外7名班子成员陈正、杨少桓、吴亚锋、李宝君、王自民、张志孝、马建丽建立了良好的团队协作关系。在上级领导王治恩老师的协调沟通下,班子成员吴亚峰、王自民带头线上讲课《儒林外史》,他们精彩的授课得到了大家的一致好评。</p> <p class="ql-block"> 2021年11月份三门峡文史委乡村征稿,通过这次活动,我一方面结识了三门峡文史委主任石耘一行,他给我们分会带来并赠送了珍贵的史学资料:分别是2016年、2017、2019年、2020年出版的《三门峡文史资料》等。另一方面我又结识了民间收藏家孙迎亮,听说他拥有一个县级图书馆的藏书量,只要是我需要的村志、市志藏书他这都有。一见果不其然,望着满架子的村志、市志,我两眼放光,满是欢喜。心有忐忑不知他会不会借给我,他得知我喜欢写些家乡小传之类的文章后,很慷慨的把书借给我,并说随时欢迎借阅,一来二去竟成了忘年之交,看见我喜欢的书就干脆赠送于我,我愧不敢当心想:我要是写不出好的作品,怎么对得起孙老师一番热爱家乡的拳拳之心!</p> <p class="ql-block">  三门峡忘年读书会成立于2017年9月, 忘年读书会就是要忘记年龄,在读书中寻找快乐。第一任常务副会长郭仞堂老师已入选三门峡市委宣传部命名的三门峡市第一批“阅读推广人”。正是在会长一班人带领下,这个会员平均年龄达到六十五岁的公益读书组织,凭着一腔对读书的热情、对生活的热爱、对精神的追求,从无到有,一点点壮大起来。忘年读书会坚持传承弘扬优秀文化,线上线下,开展学习交流国学经典,人人争做“最美读书人”。积极创建三门峡市书香社团。</p> <p class="ql-block">  通过读书会,我还有幸认识了更多同频共振的文友和深藏不露的大咖。他们活到老,学到老,虽比我优秀,但比我更加努力,大道不孤,众行致远,在这个优秀的集体,我可以学到非常多的知识和技能,故我非常珍惜读书会这个平台!</p> <p class="ql-block">  在加入三门峡读书会半年多的时间里,按照规定动作,分会班子带头讲课,我按照要求,和大家分享国防大学“杰出教授”金一南将军《苦难辉煌》的第十三章《阴见多云》,通过备课、授课使我受益良多:“不深刻感触过去,怎么获得腾飞的翅膀”?“物质不灭,宇宙不灭。唯一能与苍穹比阔的是精神,任何民族都需要自己的英雄。真正的英雄具有那种深刻的悲剧意味:播种,但不参加收获”。老一辈无产阶级的无私奉献及牺牲精神再一次洗刷着我的麻木的灵魂,他们历尽苦难,最终铸就辉煌。在那个特定的年代,他们用自己的血来表达对中华民族的热爱。我们只有继承和发扬革命意志,走好新时代长征路,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化笔为声,讴歌抒情!</p> <p class="ql-block">  杨雨老师曾感言:“读书之乐何处寻,数点梅花天地心。诗不是胭脂,却会使女人心颜常驻,诗不是羽毛,却会使女人女人展翅飞翔”。我渴望乘着春风万里,徜徉在书海大洋,做一个有才情的女子,不断汲取忘年读书会的无尽营养,努力用自己的笔端讲好阳平故事,记住古镇乡愁。</p> <p class="ql-block">  生长于斯,壮美阳平,荆山铸鼎,衣冠皇冢,轩辕大帝,毓秀钟灵,鲁迅名句,跨越时空:您以您血荐轩辕,我愿我笔续阳平!</p> <p class="ql-block">李红梅出生于灵宝市阳平镇,在灵宝市二高家属院长大,自幼受学校文艺氛围熏陶,喜欢文学,唱歌,业余时间喜欢写写见闻感受,纵时光洗去铅华,仍保留一份超越凡尘的纯净心态。</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