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别狠心特别爱——赢在家风》读书笔记——第三篇章:逆境磨出好家风

梁芝瑜妈妈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第一节 “模拟家境”,让孩子体验吃苦</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怎么才能让孩子们能上能下,能屈能伸,就算习惯了有非常丰富的食物,也要能在没有食物的时候,吃人家不需要的东西,这是一个坎。</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不管是富人家庭还是穷人家庭,不管条件如何,都会有意识的“创造”一些艰苦的环境,让孩子明白什么是苦难,磨练孩子的意志,去除孩子的娇气。我们把这种教育方式称为“模拟家境”,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让孩子体验吃苦。我相信,用微笑面对苦难,最后苦难也将用微笑回报你!</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第二节 培养孩子的抗挫折能力</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人生之路不可能一帆风顺,避免不了跌倒或者失败,但是为什么要让孩子第一次走出去的时候就面对失败呢?为什么不能第一次就成功呢?如果第一次就战胜了对方,赢回了自信,我相信将来的生活路上,他也不会恐惧。</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对于以华和辉辉坐火车被骗那件事,对于这样的不公,孩子们力争并取得胜利后,再也不会恐惧这个社会,再也不会惧怕跟人沟通。如果家长再遇到这种事情的时候教孩子息事宁人,自己给孩子钱作为补偿,再遇到这种事情,孩子还是不会面面对面地去力争,一个没有进取心的孩子,是没有办法战胜社会邪恶的。</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社会的竞争是残酷的,现在把孩子们养在温室里面,将来只能加速他们的枯萎,做父母的必须培养孩子从小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孩子的抗挫折能力。</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人的一生中,遇到挫折是十分正常的。有些挫折在父母的提醒下可以避免,这种时候父母可以事先给孩子做些功课,避免挫折。有些挫折是孩子得自己面对的,这个时候父母不要因为害怕而就不敢把孩子推出去,始终把孩子保护在自己的羽翼之下。人生的路必须要自己走,孩子总有一天要自己面对这个社会,父母可以做的除了在孩子跌倒前给孩子忠告外,还可以在孩子跌倒后给孩子鼓励,帮孩子再站起来。</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要知道挫折虽然可以使人沉沦,但也有可能帮助人铸就坚强的品质,成就非凡的人生。法国作家巴尔扎克就说过:“挫折就像一块石头,对于弱者来说是绊脚石,让你却步不前。而对于强者来说却是垫脚石,使你站得更高。”</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在孩子遇到挫折的时候,父母不能越俎代庖,但也不要走入另外一个极端,对孩子不闻不问,让他孤孤单单一个人去面对苦难,这个时候要让孩子知道,不管发生什么事情,父母都在这里,在需要的时候,父母还可以给予适当意见和建议,我们一定要给孩子勇气,让他勇于面对挫折,要知道,挫折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失去了面对挫折的勇气。</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第三节 有偿教育≠用钱培养孩子</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有偿机制不是这样子的,我常说礼物不是做事情的动因,所以我尽量不会把获得礼物作为儿子做家务事的交换条件。我们很容易偷换概念,我们说有偿机制,并不是把有偿机制作为交换条件。</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有偿教育并不是说你洗一个碗,我就要给你一块钱,让我小孩在家帮忙做了一点家务,就要给物质鼓励,首先是要小孩子自己感觉到我是这个家的一份子,这种意识来源于父母对子女的尊重和对家庭经济的公开。</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小孩子做事情,礼物不是动力,我们要让他明白他是家庭成员的一份子,从开始跑到终点,他始终是这个家庭的参与者。我们首先要培养的是孩子的家庭责任感,绝对不能用钱去培养孩子。</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通过劳动获得成功,这就是犹太父母要教授给孩子的劳动伦理学。犹太父母从小给孩子灌输这个理念,恰恰是要培养孩子做人的责任和尊严。而有这种责任和尊严的人,日后一定会事业有成,这也是不争的事实。</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第四节 孩子不是你的附属品</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家庭教育最重要的任务是培养孩子成人,而成人,首先就要让他成为一个独立的人。</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孩子慢慢长大的过程就是他的自我意识慢慢萌芽的过程,也是家长慢慢放手的过程。</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孩子脱离父母是一个必然过程,我们家长能做的就是在孩子走出去之前给他足够的磨练和教导,让他有能力在离开父母之后打理好自己的生活,让他能够面对各种诱惑与挑战,守住心中的底线。</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独立生活的能力培养:</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第一,培养孩子判断能力。遇到事情让孩子自己做决定,家长尽量不干涉。</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第二,在孩子迷茫时,给予方向性指点。</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第三,鼓励孩子在生活中不断尝试,不断成长。</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第四,做错了事情,要让孩子勇于承担责任,从小做一个有责任心的人。</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第五节 及时给孩子精神“断奶”</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啃老族的养成,父母要负很大一部分的责任。</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提醒我们父母,在自己有情绪的时候,尽量不要去管教孩子,首先得让自己的心情平复下来,才能做出正确的决定。</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如果孩子想要什么就给什么,孩子很有可能将来变成一个啃老族,如果要什么就不给什么,在孩子的心里也会留下阴影。</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第六节 隔代教育危害大</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老人给子女带孩子,有太大的文化差。</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第七节 尊重而不放纵的淑女教育</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尊重,就是说不把成人的要求强加于孩子,而是鼓励孩子发表自己的意见与看法,相信孩子有自己的见解。尊重,就是把孩子当成一个有尊严有独立的人。尊重,就是让孩子对自己充满自信,相信自己有能力做出正确的选择和判断。</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尊重和放纵只差一步,做家长的一定要把握好界限。有些家长尽量满足自己孩子的一切要求,让他们完全“自由”地成长,这不是尊重,这是放纵。</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第八节 狠心,也要适时伸援手</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在孩子们独立欲觉醒之前就把他们推出家门。因为孩子迟早要跟社会接触,足不出户使“家里蹲”孩子欠缺必要的人际交往,语言表达能力得不到充分锻炼,极易形成孤僻,狭隘,内向的性格,缺乏责任心,缺少团队意识。而一旦养成习惯,就如同被圈养的动物,再想让他出去闯也不愿意了。</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在孩子需要的时候,帮孩子是一种理念,怎么帮是一种技巧,对孩子完全放手,一点都不帮,这样是走入另一个极端。</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在把孩子推出去的时候,你已经事先给了他一些训练,一些指引,而不是把一个毫无生活能力毫无抗压能力的人扔出去,这样是害了他,我们要培养孩子的独立精神,但是不能操之过急,路要一步步走。</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做父母的要站在“安全距离”处守护孩子,必要时给以具体有效的支持,这样孩子将会拥有更多真正的力量。我们要让孩子感受到,危机关头,我们一定会出现,他不是一个人孤军奋战。</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

孩子

父母

挫折

培养

自己

尊重

有偿

面对

时候

家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