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做学生的学生,再做学生的先生

南阳市第四小学校李定数学工作室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金风细细,叶叶梧桐坠。转眼间,夏去秋至,新学期的学习生活已经开启,我也有了一个新角色:三年级数学教师。常年耕耘于高年级数学课堂的我,对于高年级数学教材及孩子的学习特点还算能轻松拿捏。猛然一个大跨度的跳跃,心理上的调适、知识难易度上的把握、语言表述方式的改变等等,于我而言都是一次挑战与考验。</p> 一字识“长短”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在讲授“计算经过时间”这一课时,我引导学生观察思考、交流反馈、总结提炼,不断深化“结束时刻—开始时刻=经过时间”这一计算经过时间的模型。当我在黑板上板书这一重要模型后,发现几个孩子高高举起小手。怎么了?我心里嘀咕着并示意一个孩子站起来。老师,“结束”的“结”你写的不对。错在哪儿了?孩子认真地说:“结”字右边的“吉”,上边的横要写“长”一点,下面的横要写“短”一些。我定眼一看,确实写的不对,这是书写不规范造成的。我立马承认错误,并对孩子给予表扬:你真是一个善于观察的孩子,谢谢你的提醒,现在你就是我的老师。这不正是我想要的教育契机吗?我心里暗暗窃喜。横的“长短”就能造成一个字的错误,一个运算符号写错也能造成计算结果的错误,希望孩子们养成认真观察的习惯,练就一双“火眼金睛”。</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经常教高年级的老师,在书写上会出现“潦草”的现象,久而久之就会出现书写不规范,甚至写错字。反观之,学生写错字,书写不规范,答题不规范等很大程度上是老师、家长在教孩子时不注意细节造成的,不能一味地责怪学生。</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俗话说:尺有所长,寸有所短。经过一字的错误,告诫我们老师、家长要客观地评价每孩子,每孩子身上有所“长”,也有所“短”。我们能做学生的老师,更要做学生的“学生”。当孩子出错时,不要一味地批评埋怨,要换位思考——成年人也会出错。当孩子出现错误时,我们要及时指出学生的错误,帮助孩子分析出现错误的原因,和孩子一起制定改正错误的方案,这才是为师之道。</p> 难忘的“时刻”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时刻”是钟表上显示的某一特定瞬间,是一个状态;“时间”是两个不同时刻之间的间隔,是可以计量的。这两个概念对于三年级孩子来说是相对抽象,且难以理解的。如何突破这一难点?</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上课伊始,我在钟表的表盘上分别拨出8时05分、9时15分,请读出现在表盘上显示的“时刻”,我特意将“时刻”加重读音。孩子们正确读出显示的“时刻”后,我及时指出表盘上显示的就是这一刻的“时刻”。接着我抛出问题:当你读出表盘上的“时刻”时,你有什么感受?孩子们都说,可以清楚知道现在是几时和几分,我给予充分肯定。“你是怎么理解‘时刻’的?”,我接着追问。孩子们纷纷发表自己的看法,可见孩子们都有自己的思考和理解。其中杜薏心这个小女孩说:“我认为时刻在表盘上就是一个点”,我在心里暗暗为她点了一个大大的赞。我不动声色地指着表盘接着问,你能不能在这个表盘上指出8时05分这个点呢?此时无声胜有声,当她指出这个点的“时刻“,一定是学生难忘的时刻,孩子们对于“时刻”会有深刻的认识。</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我并没有就此草草结束对“时刻”的解释,我用手臂圈成一个圆形表盘,让孩子们联想一下,此时我将表盘某一个地方剪开,拉直会变成什么?变成直直的线,随着孩子们声音,我慢慢将手臂展开。那么我们刚才所读出的8时05分是不是就是这条线上的一个点呢?看着孩子们惊讶的眼神,我知道此时已经达到了我想要的效果。我顺势画了一条直线,在直线上描了一个点,标出8时05分,接着又描了一个点,标出8时25分,问到:8时05分到8时25分有多长时间呢?孩子们想出了数格子,计算等方法。8时05分到8时25分这一段的长短就叫“时间”,我指着黑板上图明确的告诉孩子们。当我再问孩子们什么是“时刻”什么是“时间”时,孩子们都能说出“时刻”是表盘上的一个点,“时间”是一段。</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真没想到一个孩子说出的一个“点”字,改变了课堂的走向,让我再一次的意识到:教学需要预设,但不能局限于预设。要充分相信孩子,有时孩子也是我们的老师,孩子们的每一个想法都是非常朴素的,是课堂生成的好资源。顺势而为,用好这些资源就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课堂上我们要放下老师的“架子”,认真倾听孩子们的想法,做学生的“学生”。</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做学生的学生,需要有空杯心态。</b>现在是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学生了解知识的方法和途径也是多元化的,老师、家长不要小看每一个孩子,他们所知道我们成年人不一定了解。古人云: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我们都要有“空杯”心态,虚心学习,向身边的每个人学习,更要向孩子学习。正如王书记在参加三年级数学教研时对我所说,这学期下来教三年级,三年级的孩子也就是刚刚过了个暑假,他们的思维方式和二年级孩子差不多,不能用教高年级学生的方法来教,说话的语速,表达的方式等都要尽快调整好。</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为了上好课,我不断地研读教学参考书,翻看二年级的课本,了解孩子们已经学了哪些知识,将要学哪些知识。组织全组数学教师进行教研,大家共同支招,互相学习。同时,我反复观看国家基础教育平台上精品课,学习新方法,了解新动向。</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老教师要学会先“清零”,再“储存”,清除老方法,清除固有思维模式,储存新技巧,储存新理念;新教师就如一个新u盘,如果一开始就存储了“病毒”,那么就很难将“病毒”除根,因此新教师更需要学习,去伪存真,去粗取精,掌握好的方法,了解前沿理念,快速提升专业素养。</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做学生的学生,需要仰视看学生。</b>课堂上,往往很多老师习惯于“先入为主”, 不管孩子是否理解,急于将知识的结论告诉孩子,学生学到的是死知识,不利于学生长远发展。理想的数学课堂应该是师生、生生思想有效交流的,是灵动的,是思维碰撞且能迸发出智慧火花的。数学课堂上,需要老师蹲下身子,用仰视的眼光来看孩子,用带蜗牛散步的心态来育人。充分倾听孩子的每一个想法,鼓励孩子的每一次尝试,也许他们的想法就是一个金点子,胜于我们的方法。</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比如在处理“300秒○5时”这道题目时,我就没有急于讲方法,而是让孩子先说说怎么想,其中就有孩子讲到300秒是5分,5时和5分的数字都是5,而一个是“分”,一个是“时”,肯定5时大于5分。多么有想法的孩子呀!一个好的教育资源就此产生,“时”和“分”是不同的记时单位,当单位相同时,比数字的大小,当数字相同时,比单位的大小。这也正好对应了数的大小比较方法,相同的数字放在不同的数位,大小就不同。这样处理体现了知识的结构化与比大小教学的一致性。</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空杯心态,学习修心;走进学生,静心悟教——是我制定的调适方法。在短短一周的数学课上,我不断调整、反思、学习,一次次被天真可爱、聪明灵动的孩子们所打动……</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在教学路上,我们要牢记叶圣陶先生的教诲:先做学生的学生,再做学生的先生。时刻保持谦逊的态度,调整好自己的教学状态,和学生共同成长。</p> <p class="ql-block">(不当之处敬请批评指正!)</p>

孩子

学生

时刻

表盘

时分

老师

课堂

一个点

一个

三年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