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有人說:1940年至1965年出生的所有老人,是全世界最不寻常、最折腾、也是最乐观的一代人。他们经历了各种磨难,参与了各种运动,他们推动了时代的剧变,也被时代所改变。他们集体将生命最黄金的几十年,化成了国家及儿女发展所最需要的土壤。</p><p class="ql-block">我生於1957年,乃是上述最不尋常年代的親歷者。現將十年一亇關鍵詞或說是深刻的烙印整理一番。</p> <p class="ql-block">這是從1968年我11歲小學畢業證書上揭下來的。</p> <p class="ql-block">這是16歲高中畢業。</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十歲的烙印~~<i>文化大革命、紅小兵。</i></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 這裏講的十歲,僅是取正整數而已,但保證在20歲以下。我們十來歲的年代,是近60年來中國最快樂的童年和少年時代,沒有家庭作業,沒有家長問學習情況,更從沒有聽說過補習班什麼的。每年學費1.5元到3元。除了犯錯誤老師會家訪,老師從不因為你的成績去打擾你家的正常生活,更別說建什麼家長群佈置家長參與家庭作業了。1968年,我們在懵懵懂懂中小學畢業了,那時候已經不用紅領巾,時髦的是左胳膊上套有紅小兵字樣的袖套。畢業不需要看什麼分數,而且二年沒有正經上課了,打彈弓、掏鳥窩、用面筋粘知了等技能越發嫺熟。</span></p><p class="ql-block">那時小升初是直接升,不必考試,是真正的9年義務教育。初中也就是語文、數學、工農業生產基礎知識三本書。老師没有拖課一說,不會布置課堂以外的作业,更没有什麼周考月考、班級排名等名堂。初中英语第一课是26个字母,到高中第一课还是26个字母,還有附近農村的同学除了會方言壓根就没有英语概念,而且知道了一個黃帥同學在考卷上寫下"我是中國人,何必學英文"的罷考故事。初中畢業會唱《東方紅》,會朗誦祝"毛主席萬壽無疆”等幾句口號就很OK啦!那時候想學就學,老師很怕你去貼他搞"封資修”(即封建迷信、資本主義、修正主義)大字報,根本不在乎你學習成績的。文化大革命,記憶猶新的是幹部都成了"走資派”(走資本主義道路當權派)。可想而知,自己的老爸老媽都成了走資派,關在一起去集中學習和接受批鬥,我們這些個孩子那有心思坐在課堂,掏鳥窩鳥蛋、下河摸蜆子、用泥土做彈弓子彈、下課抓緊回家做飯,才是日常上學的主要內容。</p><p class="ql-block">不過上了中學,我們幾個小夥伴開始喜歡看各種書籍。因為文化大革命,新華書店裏已經買不到什麼書。我們就放棄午休去場部的倉庫偷那些或自己上繳、或收繳犯人和場員的所謂“黃色書籍”。而且還會自嘲"愛書者竊書也,何來偷字?!”。我如飢似渴地看了《魯迅全集》、《普希金詩集》,托爾斯泰等等還有很多記不起作者和書名的長篇小說。為了記住一些名言,還專門買了筆記本用於摘錄。這樣在寫各種批判稿的時候,用詞就能豐富一下些。那時總覺得可學的東西就在身邊,每遇到一個國家和我國建立外交關係,就會背這個國家的首腦名字,首都所在,其地理位置和文化歷史等等。也許就是那樣的學習氛圍,才練成了我以後的文筆一一在《中國建設報》、《華東電力報》等報紙上發表的“小言論”常有獲獎,並逐步過渡到由小言論而發表論文,甚至一年可以發表六篇左右論文的高產“筆桿子”,同時從書報中廣泛涉足了政治、軍事、外交、歷史和地理等知識。</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二<i>十歲烙印:知青、工農兵學員</i>。</b></p><p class="ql-block">1973年剛過完春節,我們就以72屆高中生的身份下放到“中國人民解放軍南京軍區江蘇生產建設兵團第三師第十五團六營二十六連”,從此我就有了“<b style="color:rgb(176, 79, 187);">知青</b>”的烙印。正是这段下放的经历,让我們这批有着“知青”这一共同名字的一代人,成为了中国最有担当、最能吃苦耐劳、最有奉献精神和广阔胸襟的一代。</p><p class="ql-block">想想我們这代人总是被革命战争年代先辈们的流血奋战所激励,也渴望穿上绿色的军装,成为英勇的战士。军营,成了我们當年最向往的地方。我雖然没有参军,也常以穿上一身没有帽徽领章的绿色军衣为荣,以頭顶军帽为榮耀。</p><p class="ql-block">1975年秋,我們八位幹部子女被推薦分別去蘇州、常州、徐州、鎮江的相關學校上學,從此有了共和國<b>“</b><b style="color:rgb(176, 79, 187);">工農兵學員</b>”的稱呼。我和另外一位同學上的是鎮江諫壁電廠技工學校。那時候只知道工農兵大學生,不知道關心一下什麼是大專、中專和技工學校。畢業時是工厂來的工廠去,農村來的農村去,哪里来的回哪里去。我們雖然不是恢复高考後“天之骄子”,没有隆重的毕业典礼,没有难舍难分的泣别,但是包分配讓我走出校门就進了鹽城發電廠的廠門還是很省心開心的。</p> <p class="ql-block">1977年20周歲時電校畢業分配到鹽城發電廠鍋爐分場。</p> <p class="ql-block">我哥哥已經當兵,我再想入伍的可能性全無,好在我大伯家、舅舅家的幾個哥哥都是解放軍,我的軍帽也肯定是比較新的那種。</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55, 138, 0);"><i>三十歲烙印:“改革、自考、立業”</i></b></p><p class="ql-block"><i style="color:rgb(255, 138, 0);">在電校的二年學習,是發電廠鍋爐運行與檢修專業,如果自己想進步必須學習才能厚積薄發。現在想起來,</i>我的大部分知识,都是在“文革”结束后,依靠顽强的自学,支离破碎地拼凑起来的。除了上廠裏舉辦的夜校,1985年我參加了南京大學舉辦的法律專業<span style="font-size:18px;">自學考試。三年的自考夏天打一盆井水泡腳降溫,冬天靠在煤球爐前取暖,以每次2至4門及格的速度,三年奮戰順利拿到南大頒發的自學考試大專畢業證書。接著,我又以高分考取省委黨校專升本行政管理專業函授本科學校,是唯一有省教委鋼印加持的一屆畢業生。及時的知識輸入,讓我自主擺脫了文化严重贫血的厄運。</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人到而立之年,我從車間技術員調到廠宣傳科任宣傳幹事。1993年,電力系統改革雲湧,按照發電機組容量定員定編,一下子多出一半的富裕職工。機會給了我這個有準備的人,從科員提拔到發電廠主業外的多種經營三產公司當副總經理,我們成了下崗織工的收容所,從計劃經濟下的國企變成率先走向市場的隊伍。我學企業管</span>理、學市場營銷,學戰略策劃,財務審計等等凡是與公司生存與發展相關的一切知識,並一次性通過了全國"經濟師”資格考試,實現了從助理工程師、助理政工師到經濟師的華麗轉身。不但在華東電力系統宣傳戰線上小有名氣,而且在江蘇電力系統的多種經營崗位上也是小有名氣的總經理。</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i style="color:rgb(237, 35, 8);">四十歲烙印成家立業兩不誤</i></p><p class="ql-block">有人說,我們是可憐的一代,在长身体时挨饿,胡蘿蔔、山芋、南瓜伴隨著身體成長;想好好读书时就停课鬧革命,;毕业就下放,工作就下岗,经历了命运的多重折腾和考验。但是,我們没读多少书却能无师自通,比如我沒有學過冷凍機維修,進廠卻被安排修空調,那時候的運行值班室裏其實就是冷風機,是水冷式,壓縮機也不是現在的全封閉式,而且配件十分難買到。但那時候的人們非常純樸,我寫了一封信給上海冷氣機廠技術科,人家素不相識就寄來二本冷氣機工作原理和設備抅造書籍。我成了本城當年為數不多的冷凍機修理大師,多次去當地空軍飛機場、糖果廠、飯店,政府招待所幫助修冰箱,修制冷機。幹了十年的機修工,一紙借用調令讓我成為宣傳幹事,為了勝任新崗位,我堅持筆不離手,那時候沒有電腦,在20x25的格子稿紙上"爬格子”,領導審稿同意後送打印室打印,最怕後續有大改動,打印的蠟紙就沒法塗蠟再改了。打字員告知打好了再認真校對,交付印刷,自己再負責裝訂。所以當電腦出現後,我如飢似渴地學習了WPS操作,這比純手工省事省心多了去了。閑暇之餘,我的小言論稿件幾乎每天都有見報的,而且論點廣泛。其間,年年被《華東電力報》評為優秀通訊員,還去《江蘇電力報》學做二版新聞稿編輯。也許領導認為我可塑,提拔我去三產總公司任辦公室主任,二年後即任副總經理,逐步在江蘇電力多經系統有點影響,多次被省電力公司多經處借用,撰寫了《輝煌的聚焦__江蘇電力多經20年》畫冊中三萬餘字文稿。</p><p class="ql-block"> 经过生活的磨难,我却始终认为生活没有亏待自己,感觉遗憾极多只滿懷希望子女后辈超越自己,我們赶上了计划生育,没有了父辈多子多福的感觉。不过,只生一个也好,无论生男生女,都看得极贵重,格外注重培养。所以有人總結说,中国的80后强于70后,也强于90后,因為80后正是50后生育培养的。</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五十烙印:“收獲”</b></p><p class="ql-block">人過半百恰似秋,收穫滿滿卻未休。如果說人活百年,50歲已經過半。回顧人生也是喜憂參半。盤點一下收穫也是滿滿。</p><p class="ql-block">一是沒想到我會從電廠黨委辦公室主任崗位,又回到親手創立的電廠多經總公司任總經理兼書記,既獲得高級政工師職稱,又取得高級經濟師職稱。二是沒想到,陪集團領導去國網上海電力公司調研,該公司思政部主任竟然還記得我的論文水平不錯,讓我們集團書記很是驚訝;之後,我喜出望外地從鹽城電廠調到集團擔保公司上班,更沒想到以筆試第一面試第二、群眾測評第一的成績,從十年正科隊伍跨入副處行列。先後任職擔保公司副總經理兼紀委書記,集團黨群工作部(黨委辦、文明辦、工會辦、維穩辦、扶貧辦,宣傳部組織部統戰部集一身)副主任,財務公司紀委書記。隨職稱職務的變化,讓我又多了學習動力。並在組織安排下,先後去北京人民大學、德國斯圖加特、美國紐約的有關大學或培訓機構繼續加油,不斷填补回青春日子里的一个个空白。</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60烙印返聘、自由</b></p><p class="ql-block">一眨眼就是一天,一回眸就是一年,一辈子真的很短,短的来不及细算,不知不觉丢了童年,悄无声息没了青春,总以为自己还年轻,但岁月的脚步,不曾为谁停留,当身边的风景,变成一道道回忆,却忽然发现,风景依旧,物是人非…幾番崗位調整幾年忙碌,我也到了退休的時候。</p><p class="ql-block"> 我老了,我感到幸运 。经寒暑春秋,幸运眷顾了我。我感恩,我知足。正式退休的前一天晚上,領導說請我吃飯,老領導對我說:"桂來書記要有退而不休準備,帶隊做好集團黨委第一輪巡察工作。”於是,我沒有收拾好自己辦公室準備移交,就去了集中辦公地點,發揮著自己曾經在黨務、紀檢、財務、管理崗位上積累的經驗,一年裏完成八家企業、數十萬字的《巡察報告》。</p><p class="ql-block">一輪巡察剛剛結束,原來的老領導發起組建一個省級金融商會,繼續讓我擔任辦公室主任。我從新建的商會應該抓建章立制、有章可循;抓活動開展,有朝氣活力;抓會員擴張,有新鮮血液等方面入手,迅速適應了上班不加班,有事亦無事的工作和生活。</p><p class="ql-block"> 我老了,我感到彻悟。再无少年的懵懂,再无年青的气盛,阅尽世上多少事,体察人间多少情,是非曲直心有悟,不再盲从与迷信,往事如烟随风去,沧桑变换不觉惊,气定神闲观世象,心静如水不兴波。</p><p class="ql-block"> 我老了,但今天仍是我人生中最年轻的一天。抓住今天,活好当下,活得健康,活得快乐,活出质量,活出精彩,优雅地慢慢老去,直至不期而遇的某一天,融入自然。</p><p class="ql-block"> 世间真的没有来日方长。只需把记忆、牵念留在心间,化為幾個烙印而已。</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退休前的單位最後一次證件照</p> <p class="ql-block">我老了,我感到自由。抛弃了奢望,减少了欲求。告别职场,和領導真正成為平等同事,一切自己作主,拥有支配时间的自由,来来去去无约束,洒洒脱脱随意活。</p> <p class="ql-block">和當年一起成為知青的同學相聚鹽城丹頂鶴保護區。</p> <p class="ql-block">我老了,我感到快乐。没有了少年成长的烦恼,没有了青年求学的艰辛,没有了成年工作的压力,没有了人事关系的纷扰和各種管理的束縛,可以去名山访大川,可以出省遊出國遊,会友聚餐续旧谊,轻轻松松乐逍遥。</p> <p class="ql-block">我老了,我感到坦然。人生是个自然过程,生自然,老自然,死亦自然。自然过程随自然,心无悲凉坦坦然。</p> <p class="ql-block">與電校同學在元無錫錫相聚。</p> <p class="ql-block">工作时没时间看世界,如今有时间了,于是就经常来一次说走就走的旅行。</p><p class="ql-block">去更多的地方,去看更美的风景,去填补回青春日子里的一个个空白。</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