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刚直不阿的陕西省城固县人…_“北斗喉舌”李固

五湖四海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说明:本美篇参考了陕西省城固县原公人韩省华先生的作品《根植于城固人骨子里的李固精神》一文部分内容。在此表示致谢。</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李固(94-147年),字子坚,东汉时期的政治家和文学家,出生于陕西省汉中市城固县原公镇,是司徒李郃的儿子。</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他在年轻时就以好学和友爱著称,名震一时,但多次被推荐于朝,未能接受。李固上疏直陈外戚、宦官专权之弊,因此被任命为议郎,并历任大将军从事中郎、荆州刺史、太山太守、大司农等职。汉冲帝即位后,任太尉,与大将军梁冀共录尚书事。</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东汉中后期太后称制、外戚、宦官相互倾轧,争相专政擅权。大将军梁冀的两个妹妹分别是顺帝、桓帝的皇后,梁冀垄断朝政,骄奢横暴,外戚干政,幼君多借助宦官才能亲政,朝政腐败,豪强势力大肆兼并土地 ,史称戚宦之争。李固多次上书汉顺帝,规劝他慎重选用官员,协助他整顿朝纲,为天下树立榜样。他说:“夫表曲者景必邪,源清者流必洁,犹叩树本,百枝皆动也。李固刚正不阿,执言不讳,耿直到起楞,常常使太后,幼帝,宦官不敢公开弄权。</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汉冲帝去世后,李固议立清河王刘蒜,但遭到梁冀的忌恨和诬陷,最终被杀害。‌</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李固刚正无畏,一身浩气,是东汉中后期公认的忠臣楷模,时人以“北斗喉舌”誉之。历史学家范文淘称其为“骨鲠派的领袖”。《后汉书》记载他著有“章、表、奏、议、教令、对策、记、铭凡十一篇”,但流传至今的只有《对策》《上疏陈事》和《与黄琼书》等数篇。</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李固是城固县一位重要的人物,他的事迹不仅仅载入《后汉纪》、《后汉书》、《资治通鉴》等正史,他的事迹也在民间长期流传。他一生中流传下来的章、表、奏、议、教令、对策、记、铭凡十一篇共论言迹,均掷地有声,至今依然震耳发聩。</span></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在上世纪60年代中期,毛泽东在读线装本《后汉书》时,在本书卷九十一至卷九十四第21分册封面上写的批注:“黄琼传 李固传”“送刘、周、邓、彭一阅”“送陈毅同志阅”。“峣峣者易缺,皦皦者易污”、“穷高则危,大满则溢,月盈则缺,日中则移”、“表曲者景必邪,源清者流必絜”、“以天下与人易,为天下得人难”等等,这些充满唯物论、辩证法思想的名言警句,毛泽东很有兴趣。据记载,毛泽东曾在一次政治局会议上念过这几句话。他认为:《李固遗黄琼书》,“就思想文章而论,都是一篇好文章”。</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李固的四个历史功绩包括直言敢谏、不避权贵、象林之乱显才能、以及遗黄琼书。‌</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1、直言敢谏,不避权贵‌:李固以直言敢谏著称,他敢于挑战权贵,不畏强权。在汉顺帝阳嘉二年,面对地动山崩等异常现象,李固敢于提出自己的看法和建议,展现了他的政治勇气和智慧‌1。</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 2、象林之乱显才能‌:</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在面对象林之乱时,李固提出了一套独特的看法和建议,主张不应主要征讨荆州、扬州的士兵,而是应该优先考虑内部稳定,避免因征兵过多而导致内部矛盾激化。他的建议得到了朝廷的认可,展现了他的政治智慧和战略眼光‌。</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3、遗黄琼书‌:李固虽然不愿入仕,但他写信动员同样不愿做官的大文士黄琼出来为朝廷办事,这封信就是著名的《遗黄琼书》。这封信体现了李固对国家的关心和对人才的重视,展现了他的政治远见和人格魅力‌。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4、博览群书,学识渊博‌:李固自幼敏而好学,研习五经十多年,博览古今书籍,坚持自强自立,不依附父亲大官身份。他的学识和行为在当时就得到许多好评,四方有志之士多人慕名前来向他学习‌3。这些功绩共同展现了李固作为一位忠诚、正直、有远见和智慧的官员形象,他在东汉中后期政治舞台上留下了深刻的印记。</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李固墓位于城固县柳林镇墓前有南宋乾道六年(公元1170年)当时城固县令阎苍舒立的石碑,高120厘米,宽六十四厘米,上书:“汉忠臣太尉,李公神道碑”。另有一通墓碑,高180厘米,宽80厘米。上刻隶书:“汉太尉李公固墓”,系清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陕西巡抚毕沅书立墓前。还有汉代石刻“石狮”一尊(原系二尊,已佚其一),姿态雄壮而雕工粗犷。墓顶右后侧有大药树一株,墓周有柏树多株,系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栽。</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著名菌物学家,我上高中时城固县第五中学同学韩省华先生有两个大推测,不过我认为他这两个推测我还是有依据的。</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一个猜猜:佛教已在西汉末年开始传入中国,明帝听说西域有神,其名曰佛,于是派使者赴天竺求得其书及沙门,并于东汉永平十一年(公元68年)在洛阳建立中国第一座佛教庙宇白马寺(White Horse Temple),而城固县现存的原公寺,原名叫慈恩寺现存中梁上有:“慈恩寺自汉世创修,世远难考。历唐乾符六年重修,明正德二年重修,万历三十二年重修,至我本朝康熙四十一壬午岁重修”。这座庙应当是李固主持所建。</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第二个猜猜:城固特曲及其酿酒的历史或许是李固小儿子李燮所传。因为,李固两个儿子后来也被杀害,小儿子李燮改名变姓做过酒店的伙计。 </span></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李固的故乡在城固县原公镇原公村,史书载曾经有太尉李固铭残石,隶书,永和六年。原公有一通李固的半截碑,文革前还在原公镇宋家庙村北大约1500米通垣山公路转拐处向北50米,再向东200米耕地边,向北是宋家庙村的耕地有30亩,该村人长期以来把这片耕地称作“半截碑”。那个地方的地名一直就叫半截碑。</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该碑上世纪70年代宋家庙村挖回村中用于村中石桥桥架。上世纪80年代后期扩路的时候石桥用钢筋混凝土桥取代,现在碑流落何处已无法查证。</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那个桥扩建时村支书张文杰是经手人,也可能他知道碑的流向。</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民国廿年左右,山东宋某在天津还仿造了一通太尉李固碑。</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因城固县原公镇东原公村是李固的家族村。原公镇党委决定在该村建李固廉政建没纪念馆。由原公文化达人尚志龙收集题材具体创建。在资金未位到位之前未,由尚志龙先生垫资已于2023年初步建成。</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尚志龙先生做了一件功德无量的事。</span></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2px;">  中华文明之所以5000没有中断,就是因为在中国的历史上不断产生杰出的人物,在他们的带领引领下把中华文明不断推向新的制高点;产生文明的继承者发扬光大者,在历史的关键时刻不断创造辉煌,使文明不断传承光大;产生为了正义刚直不阿着者,在关键时候坚持正义,使决策者少范历史性错误,使正义永存,真理永存……</b></p> <p class="ql-block">  作者简介:作者:五湖四海,男,陕西省城固县原公镇人。1982年元月毕业于西北农学院获学士学位。大学毕业后扎根秦岭巴山山区从事农业科研与农业技术推广工作四十余年。曾作为中国政府派出的农业专家,先后到非洲尼日尔共和国、喀麦隆共和国,亚洲乌兹别克斯坦共和国指导发展农业八年时间。是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专家,陕西省委政府授予作出突出贡献的专家、作出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陕西省“三五”人才,陕西省行业学术技术带头人。</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2, 126, 251);">表美篇作品119篇,读者51万人。</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