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农历白露,初秋季节,高温逐渐散去,清爽如期而来。</p><p class="ql-block">今儿天气不错,阴天,微风,气温凉爽。上午一时兴起,想去周边的郊外走走。突然想起前几日在媒体上看到的阳泉平定天宁寺双塔的介绍,瞬间来了精神。</p><p class="ql-block">从家里出发,到达天宁寺目的地,虽然只有14公里距离,半个小时的车程,如果不是沿着车载导航线路行走,一时半会还真难找到它的踪迹。</p><p class="ql-block">天宁寺双塔位于平定县冠山镇城里街村南营街一块不大的土垣之上,四周被高楼、房舍、院落所包围,沿着一条不宽的街道右边的坡路盘旋而上,一直到顶,终于看到了它们的尊容。</p><p class="ql-block">这是两座高约20多米的千年古塔,其中一座建于大宋淳化5年,即公元994年,另一座稍晚,建于北宋熙宁年间,即公元1068年。两塔相距约30余米,东塔为实心塔,西塔为空心塔。塔身分为4层,外观很像七层塔,每层带有平台,砖木结构,平面八角,砖雕花窗,飞檐斗拱,是典型的宋代风格建筑。</p><p class="ql-block">天宁寺双塔魅力之处在于两点:</p><p class="ql-block">一是年代久远。</p><p class="ql-block">“古代建筑看山西“。山西集中了全国众多的古代建筑,尤其是唐宋时期的,更为显得珍贵,天宁寺的西塔建于1030年前的宋朝初期,主体结构还都在,这在全国也是不多见的。</p><p class="ql-block">二是地宫中埋藏的舍利子居全国之最。2005年7月,在对天宁寺双塔修复工程中,地宫中出土了一块石碑《大宋平定军葬舍利佛骨塔铭并序》,仔细辨认,才知道地宫内共有5万多颗舍利子,分别存放于地宫周边大小1平方米的范围内,大的如黄豆,小的如米粒,五颜六色,光彩夺目。其中,在塔中出土的一个石函内装有银壶,壶内方盒中存放了整整1000颗舍利子,晶莹剔透,洁白如玉。</p><p class="ql-block">从碑中内容得知,北宋初年,朝廷大力推崇佛教,当时任山西平定州的军事长官谭延德,接到宋太宗的圣旨,要他在平定及周边寻觅佛骨舍利,供奉在天宁寺的前身—寿宁寺。谭延德不敢怠慢,四处打听搜寻。</p><p class="ql-block">在此期间,河东大地众多官员及百姓纷纷响应,并把收集的舍利子集中供奉,积极踊跃,盛况空前,为此,州府决定在寿宁寺门外西南角修建舍利塔。</p><p class="ql-block">这就是天宁塔的由来。</p><p class="ql-block">当时,两塔周边的寿宁寺规模宏大,亭台楼阁,庙宇众多,是北方地区重要的佛教圣地,不仅加强了封建王朝的统治,迎合了士大夫的思想,也满足了普通平民百姓的精神需求。</p><p class="ql-block">悠悠岁月,沧海桑田。千年后的今天,金碧辉煌的庙宇早已灰飞烟灭,浑厚悠远的晨钟暮鼓也消失在茫茫的岁月当中。</p><p class="ql-block">而今,只留下两座孤零零古塔,相邻厮守,面面相觑,默默地回想着它们遥远的过去,和那曾经的繁华与辉煌。</p><p class="ql-block">自己站在两塔之间那片狭小的空地,周围空空荡荡,冷冷清清,只有一个练唱传统晋剧的女子和一位屈腿而坐,闭目养神的老人,不禁感到一丝酸楚,一点惆怅。</p><p class="ql-block">这么好一个历史遗迹和人文景观,却如此凋零、寂寥,要是把天宁塔放在南方某个省份,怕是早就大张旗鼓宣传起来,可能早已成为家喻户晓的旅游景点了。</p><p class="ql-block">如今,这两座古塔,却被四周凌乱的房舍、院落、街道所包围,2005年只是抢救性的对其进行了简单的抢救性的修缮维护,当地政府并没有从文化旅游的角度去投资开发,甚至大多数普通百姓也不知道它的辉煌历史与文化价值。</p><p class="ql-block">真心希望当地政府好好珍惜老祖宗给我们留下的历史遗产,弘扬中华文化,讲好中国故事,把天宁寺双塔保护好,传承好。</p>